基本信息
书名:艺术与癫狂:艺术心理学研究
定价:30.00元
作者:吕俊华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5063456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文艺便试图摆脱政治的囚困、猥亵,并开始踉跄地向正轨靠拢,《艺术创作与心理》便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作品。说这本书是经典,不仅因为它是中国新时期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开山之作,有着显赫的历史地位,更因为它至今仍然放射着学术光彩,至今还是从心理学角度了解、研究文艺的必读之物。 人们应该从多角度、多层面研究文艺,包括心理学的角度,但在中国,这个角度的研究历来是较薄弱的。吕先生的《》便有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价值和地位。西餐到中国要“改良”。洋车到中国要调校,《》使国人倍感亲切和实惠。 这个手是怎样牵上的?牵成了什么样子?这就是《》一书所研究的问题。什么恍惚、梦幻、无我、移情、神游、痴迷、癫狂……之类的平常生活中的表现,到了文艺创作的世界,便都成了不可或缺的、难能可贵的常态。 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旁征博引,还使《》具有了经典性的资料价值,可兼为一本独特的助学、助教的文艺工具书。
目录
前言
一、表现之一
  1.从“对牛弹琴”说起
  2.抒情是审美的,也是道德的
 3.抒情是自发的、自由的
 4.人我不分即推己及人
 5.物我一体即推己及物
 6.非对象性思维谈
 7.“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
 8.“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9.真善美都源于爱并趋于爱
 10.“由仁义行,非行仁义”
 11.“知的同情”与“高峰体验”
二、原始思维与儿童思维
 1.“人由于不理解事物,就变为一切事物”
 2.儿童生活在错觉、幻觉的宇宙中
 3.儿童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一词
 4.“我就是那只死去了的鸭子”
 5.对儿童“不能以理智的律令相绳”
 6.儿童慧眼
 7.童心是“绝假纯真”之心
 8.因正常而反常,因反常而正常
三、表现之二——想象、错觉和幻觉
 1.“极幻极真,愈幻愈真”
 2.虚静致幻
 3.虚静即脱俗
 4.天才是纯粹客观性
 5.炽情致幻
 6.幻觉与内驱力或期望、定势及心理场
四、两种思维方式——有指向思维和横向思维
 1.“立身须先谨慎,文章且须”
 2.“后主为人君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3.“四时可爱惟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
 4.不狂而狂,狂而不狂
五、潜意识的创造功能
 1.“知性在模糊不清的情况下起作用大”
 2.潜意识功能种种
 3.潜意识是心灵中本质的东西——“能行所谓善,但不自知其为善”
 4.“我爱对于将来的无知”
 5.如何进入潜意识——“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
 6.“酒自引人著胜地”
六、潜意识与理性的矛盾
 1.不用理性反而更好
 2.“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3.艺贵自然
 4.自然与自由
 5.自由与目的——“乘兴而行,尽兴而返”
 6.鲁迅论创作目的
七、潜意识中的理性
 1.非理性是更高的理性
 2.疯人有理性吗?
 3.本能和自然中的理性
 4.情中之理——情就是理
 5.“无私心即是当理”
 6.仁与智
 7.“创作总根于爱”
 8.人类行为的根源是情
 9.理不是先导而是事后的反省
八、潜意识与理性的统一
 1.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无意到有意,从有意到无意
 2.人的心理生活是多种水平、多层次的统一过程
 3.意识与潜意识的界线是模糊的
 4.“心灵之运行,非直线而为圆形”——“运冷静之心思,写热烈之情感”
 5.有我在而无我执
余论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对人类情感和行为模式充满好奇的人,我一直对“艺术”和“心理”这两个词汇的交叉点特别感兴趣。艺术作品常常能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而艺术家本身,似乎也常常展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质,有时甚至会被贴上“不正常”的标签。这本书的标题,“艺术与癫狂:艺术心理学研究”,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我猜想,这本书会深入探讨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理状态,包括那些灵光乍现的时刻,以及可能出现的创作瓶颈、情感波动甚至精神困扰。我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心理学理论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艺术家的思维方式、情感驱动以及他们独特的感知能力。我期待书中能包含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那些伟大的艺术家是如何在“正常”与“癫狂”之间找到平衡,或者他们的“癫狂”特质又如何成为他们艺术创作的源泉。
评分作为一名对视觉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作品感到着迷。但很多时候,我发现自己仅仅停留在“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层面,很难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意图,更不用说艺术家在创作时的心路历程了。这本书的标题,“艺术与癫狂:艺术心理学研究”,光是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和深度。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探讨艺术创作中的那些“不可解释”的冲动,以及艺术家们是否常常游走在理智与疯狂的边缘。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一些著名艺术家的案例分析,比如他们是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又如何在创作过程中面对内心的挣扎和外界的压力。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讨论一些心理学理论,比如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等,如何被应用于理解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某些作品会引起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或者为什么有些艺术家会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那我将非常欣慰。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艺术创作中的“非理性”力量究竟有多大。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艺术作品,似乎都超越了日常的逻辑和情感表达,那种源源不断的创意和突破性的形式,总让人觉得背后有一股强大的、难以名状的力量在驱动。这让我联想到一些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经历的精神危机,或者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常人截然不同,甚至被贴上“癫狂”的标签。这本书的标题,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关于“艺术”和“癫狂”之间联系的遐想。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探讨艺术家的思维模式,他们是否比普通人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或者在处理情感和感知方面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度。我也好奇,这种“癫狂”究竟是艺术创作的必要条件,还是一种伴随现象?书中会不会分析一些具体的艺术大师,比如杜尚的“现成品”是否是对传统艺术观念的一种“反叛”式的“癫狂”,或者萨尔瓦多·达利那些超现实主义的梦境般的画面,背后是否有着深刻的心理根源?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些关于艺术创作“灵感”的奥秘,以及那些“疯狂”的艺术家是如何将他们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传世之作的。
评分我是一个喜欢思考生活背后逻辑的人,无论是社会现象还是个人行为,我总想探究其根源。艺术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域,它总能展现出人类情感和思维的极致,有时甚至会展现出一些我难以理解的“非理性”的一面。这本书的标题,“艺术与癫狂:艺术心理学研究”,恰好点燃了我对这种“非理性”的探究欲。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那些看似“疯狂”的艺术创作背后,其实有着更为深刻的心理动因。我好奇书中是否会涉及“缪斯”的理论,或者艺术家如何处理创作过程中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我也想知道,那些挑战常规、颠覆传统的艺术作品,是否与艺术家对现实的某种“不满”或者“逃离”有关。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有趣的案例,比如分析一些在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疯子”艺术家,他们是如何在自己的世界里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成就的。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满28包邮”这一点就足够吸引我这种喜欢淘宝捡漏的读者了,感觉能以一个超值的价格,入手一本关于“艺术与癫狂”这样深刻主题的书,简直太划算了。我一直对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起伏变化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被誉为“疯子”或者“天才”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往往充满了极致的情感和令人着迷的张力。我总在想,是什么样的心理机制驱使他们走向创作的巅峰,又是什么样的挣扎让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饱受煎熬?这本书的副标题“艺术心理学研究”,更是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我希望这本书能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剖析艺术家的创作动机、灵感来源,甚至他们那些不被常人理解的行为模式。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理论框架,帮助我理解梵高的星空为何如此澎礴,川普的画作为何如此怪诞,又或者是那些现代艺术作品背后隐藏的艺术家潜意识。当然,作为一本“研究”性质的书,我也希望它在提供深度分析的同时,不会过于枯燥乏味,能够用生动的案例和清晰的逻辑来引导读者,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有所收获,甚至在读完后,能够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所接触到的每一件艺术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