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星到露珠:一次探索自然的发现之旅(附120个自然现象及实验) 978754113733

从繁星到露珠:一次探索自然的发现之旅(附120个自然现象及实验) 97875411373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延斯·索恩特根,李婧 著
图书标签:
  • 自然科学
  • 科普
  • 儿童
  • 实验
  • 自然现象
  • 亲子
  • STEM
  • 探索
  • 观察
  • 动手实践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一鸿盛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1137334
商品编码:2992826029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从繁星到露珠:一次探索自然的发现之旅(附120个自然现象及实验)

定价:32.00元

作者:【德】延斯·索恩特根,李婧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5411373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一本父母和子女、祖父母和孙儿都可以一起阅读和参与的家庭读物


写给青少年阅读的科普书籍,往往带有知识性的取向,让人对自然科学留下一种冷静而不带情感的印象。然而,这本书却是从书名、封面到其中的绘图,都给人留下一种诗意的浪漫感受。作者以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双重身份,带领读者忆起孩提时代的好奇心,无畏地用手脚和眼睛观察触碰大自然里的鸟语花香、星辰泥土,同时也以一位知识渊博的成人身份,读者用知觉而不只是用头脑,取得关于大自然的知识。书中虽然充满了对大自然的颂赞,但也不失现代科学的理性。书里的120 个实验,需要的只是是读者的一双眼睛和双手,以及大多可以在自家厨房或仓库里取得的辅助材料,像是:豌豆厚纸板等等。

目录


作者自序 自然科学很有趣 
章 湖面上的繁星 
第二章 蓝天 
第三章 太阳 
第四章 月亮 
第五章 湖泊 
第六章 玫瑰岛 
第七章 树木 
第八章 人类 
第九章 黄鹂 
第十章 蝙蝠 
第十一章 薄荷 
第十二章 灰蝶 
第十三章 卵石 
第十四章 泥土 
第十五章 灰尘 
第十六章 硅藻 
第十七章 细菌 
第十八章 碳原子 

作者介绍


延斯·索恩特根(Jens Soentgen),1967年出生于德国本斯堡,大学主修化学和哲学,博士论文探讨的是有关不起眼事物的现象学研究。此后他先是以自由职业者身份从事记者行业,接着才又回归学术界。他曾在巴西两所大学里教授哲学,从2002年起任奥格斯堡大学环境研究中心主任。2003年出版了其畅销哲学入门读物《自我思考》。
李婧,自由译者,现留学德国。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进行科学实验的图书简介,内容完全不涉及您提到的那本书: 《大地之歌:追寻地球脉搏的冒险》 引言:世界的模样,你真的看见了吗? 我们栖居的这颗蓝色星球,从浩瀚的星河到脚下的一抔黄土,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宏大与微小的奇迹。然而,在现代生活的喧嚣与效率之中,我们似乎与脚下的土地、头顶的天空渐行渐远。当我们匆匆赶路时,是否注意到河水如何雕刻出峡谷的轮廓?当我们仰望夜空时,是否思考过星辰运动背后的引力法则? 《大地之歌:追寻地球脉搏的冒险》并非一本教科书,它是一份邀请函,邀请所有怀有好奇心的探索者,暂时放下屏幕,回归自然最原始的课堂。本书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跨越地理、地质、气象与生态的深度“田野考察”,旨在唤醒我们对身边世界的感知力,并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真实体验。 第一篇章:岩石的低语——地质学的远古回响 地球的历史是一部以“百万年”为单位书写的史诗,记录着板块的漂移、火山的喷发与山脉的隆起。本篇章将聚焦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固体世界,揭示那些沉默却充满力量的构造。 板块的舞蹈与地幔的呼吸: 我们将深入探讨地球内部的结构,从坚硬的地壳到流动的地幔,解析“板块构造学说”如何解释地震与火山的周期性爆发。读者将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岩石的层理、褶皱和断层,来“阅读”地质构造的演变史。我们不只是描述现象,更会解析驱动这些现象的根本能量——地核散发的热量。 矿物的身份识别与晶体的秘密: 探寻地球的“珠宝箱”,学习基础的矿物学知识。如何区分石英与长石?莫氏硬度标尺的实际应用是什么?本书将提供一套简易的现场识别指南,教导爱好者如何安全有效地采集和初步鉴定不同类型的矿物样本。特别章节将揭示晶体在特定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几何美学,以及它们在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风化与侵蚀的艺术: 水、风、冰雪,这些看似温柔的力量,却是地球表面最强大的雕刻师。本章将对比不同气候带下的侵蚀模式,解析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以及风力如何塑造沙漠中的雅丹地貌。读者将通过对比不同地貌照片,建立起对“时间尺度”的直观认识。 第二篇章:天气的剧本——大气流动与能量转换 天气现象,是太阳能驱动下地球大气系统永不停歇的演出。理解天气,就是理解能量的传输与转换。 气压的秘密与风的诞生: 本部分将以最直观的方式解释气压的概念,而非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数值上。我们将详细拆解高低气压系统的形成机制,并指导读者自制简易气压计,亲手测量空气重量的变化。同时,科里奥利力如何影响风向,以及信风带的形成,都将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云的形态学与降水的循环: 从卷云的轻盈到积雨云的威严,云的形态是大气中水汽状态的视觉表达。本书会系统地介绍十种主要的云属分类,并解释不同类型云下可能伴随的天气状况。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降水是如何从微小的凝结核开始,经历冰晶过程或碰撞合并过程,最终形成雨、雪、霰。 电离层与电磁现象: 探索大气层中那些肉眼不可见的电磁活动。我们将解析闪电的形成原理——从电荷分离到放电过程的每一个关键步骤,并提供安全观测雷暴的实用建议。此外,对极光现象的成因分析,将把读者的视野从对流层引向地球磁场与太阳风的交汇之地。 第三篇章:生命的律动——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生命是地球表层最活跃的“化学工厂”。本篇将引导读者关注生命如何适应环境,以及不同生物群落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 森林的地下网络与碳的循环: 深入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不仅仅是树木本身,更关注土壤微生物、真菌(菌根网络)如何构筑起庞大的信息与物质交换系统。我们将分解碳循环的各个环节,从光合作用到化石燃料的形成,理解生物圈在调节全球气候中的核心作用。 水生生态的平衡艺术: 探访湖泊、河流与湿地的生态系统。如何通过观察水体的透明度、pH值以及特定指示生物(如水蚤、藻类)的存在与否,来判断水质的健康状况?本章将介绍水体分层现象(热分层与密度分层),以及这些物理现象如何影响水下生物的氧气分布。 适应性进化在当下的体现: 选择性压力如何塑造物种的形态与行为?我们将通过对比不同地域物种(如岛屿物种与大陆物种)的差异,来阐释自然选择的实际案例。了解生物如何快速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是理解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 结语:成为你自己的自然导师 《大地之歌》的核心价值在于“亲手参与”。全书穿插了大量的、基于日常材料即可完成的观察指南和低成本实验设计,这些活动旨在培养读者的系统性观察能力、数据记录习惯以及批判性思维。从测量一棵树的年轮,到记录一场降雨的强度,每一次实践都是对自然法则的一次小型验证。这本书期望能将“博物学精神”重新植入现代生活,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成为探索自己身边世界的行家。我们相信,最好的科学发现,往往始于一次真诚的好奇与一次勇敢的尝试。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自然科学一直保持着浓厚兴趣的成年人,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触及我内心深处、引发深刻思考的读物,而《从繁星到露珠:一次探索自然的发现之旅》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份渴望。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独特的叙事视角,它没有选择从某个单一的领域入手,而是将宇宙中最宏伟的景象与最微小的日常细节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当我读到关于星云和星系形成的壮丽描述时,我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无垠和生命的渺小,这让我不禁对生命的意义产生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然而,作者的笔锋并未就此停歇,他轻柔地将焦点拉回,描绘了清晨凝结在草叶上的露珠。从水蒸气的凝结,到表面张力的作用,再到它如何滋养生命,这些曾经被我忽略的微小现象,在作者的笔下焕发出了全新的光彩。这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书中穿插的120个自然现象及实验,更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紧密结合。它们的设计往往出人意料,但又极其简单易行,能够让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动手,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彩虹的形成”的实验,它让我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了光的折射和反射,仿佛在重现大自然中最绚丽的奇观。这本书让我明白,科学无处不在,它隐藏在宇宙的深邃之中,也闪耀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解读。

评分

《从繁星到露珠:一次探索自然的发现之旅》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世界全新的观察角度。我一直觉得,要了解自然,需要去遥远的地方,去研究深奥的理论。但这本书告诉我,真正的奇迹,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当我读到关于“光合作用”的章节时,作者没有用复杂的化学公式,而是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植物如何捕捉阳光,将无机物转化为生命所需的能量。我开始重新审视路边的每一片叶子,它们不再仅仅是绿色的装饰,而是微小的“太阳能工厂”,默默地为地球输送着氧气。接着,作者又将视角拉回到“水的循环”上,从蒸发、凝结到降水,每一个环节都被描绘得生动有趣。我开始留意天上的云朵,它们不再只是飘浮的白色棉絮,而是地球水循环的信使,承载着生命的希望。书中附带的120个自然现象及实验,更是将这种观察的兴趣推向了高潮。我特别想尝试那个关于“声波可视化”的实验,用简单的材料,就能让无形的声音显现出来,这听起来就像是魔法。这本书让我明白,大自然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室,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它教会我用一颗孩童般的好奇心去观察世界,去发现隐藏在平凡之下的不平凡。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打开我视野的一扇窗!我一直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很多时候,那些宏大的科学概念听起来总有些遥不可及。这本书的名字《从繁星到露珠》就深深吸引了我,它暗示着一种从宏观到微观的探索,从宇宙的浩瀚到日常的细微。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果然,它没有让我失望。作者用一种非常亲切、生动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自然现象变得触手可及。比如,书中对星空的描述,不是枯燥的星座图,而是如同在耳边低语般讲述着恒星的诞生与死亡,宇宙的年龄与尺度。我仿佛能看到那些遥远的星辰在黑夜中闪烁,感受它们的古老与神秘。紧接着,笔锋一转,话题就落到了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露珠上。作者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从露珠的形成原因,到它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再到它折射出的奇妙光影,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我开始重新审视清晨草叶上晶莹的露珠,它们不再仅仅是湿润的象征,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物理学的奇迹。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还巧妙地融入了“120个自然现象及实验”。虽然我还没有全部尝试,但光是看那些实验设计,就觉得充满乐趣和启发。比如,关于“空气的重量”的实验,我一直以为空气是无形的,但作者通过简单的材料,就能让这个概念变得直观而易懂。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和实践充满了期待,仿佛我将跟随作者一起,踏上一场充满惊喜的发现之旅。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装满了奇迹的宝藏!我一直以为自己对自然已经有所了解,但《从繁星到露珠》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作者的文笔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着我穿梭于奇妙的自然世界。当我阅读关于星系碰撞的章节时,我仿佛置身于宇宙的中心,目睹着星球在引力的作用下相互牵引、融合,那种磅礴的气势让我惊叹不已。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和清晰的解释,将那些宏大的天体物理概念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的想象力得以尽情驰骋。而当我翻到后面,看到关于“植物如何通过根系吸收水分”的描写时,我又是那么的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那些细小的根须,如何在泥土中默默耕耘,为植物提供生命的源泉,这种生命的顽强和智慧,让我深受感动。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像是一次邀请,邀请我去亲身体验。那120个自然现象及实验,每一个都像是一个小小的魔术,等待着我去揭开谜底。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制作一个“迷你火山”,亲眼见证化学反应的力量;我也对“如何用柠檬制作电池”充满了好奇,想要了解电的奥秘。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科学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一场充满乐趣的冒险,一次与大自然心灵的对话。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一次精神的洗礼。我曾以为,所谓的“自然探索”,就是要背上行囊,深入丛林,与野兽为伴。然而,《从繁星到露珠》颠覆了我固有的认知,它用一种更为细腻、更为内省的方式,引领我走进自然的微观世界。在阅读关于“昆虫的变态过程”时,我被那种生命的顽强和演化的神奇深深震撼。从幼虫到成虫的蜕变,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改变,更是一种生命力的传承和对环境的适应。作者细致入微的描述,让我仿佛能看到毛毛虫如何一点点地舒展翅膀,迎接新生。而当我翻到关于“地质变迁”的章节时,我才真正理解了地球的古老和它的沧海桑田。那些看似坚硬的山峦,其实也在经历着漫长而缓慢的变化,它们是地球生命史的见证者。这本书最令我着迷的,是它精心设计的120个自然现象及实验。我特别期待那个关于“磁场的可视化”的实验,用沙子和磁铁,就能描绘出看不见的磁力线,这让我觉得科学的魅力无穷。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多么精妙绝伦的艺术品,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和无限的可能性。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敬畏自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