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实用教程:从入门到精通 9787121329777

国画实用教程:从入门到精通 978712132977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墨豪 著
图书标签:
  • 国画
  • 绘画
  • 教程
  • 艺术
  • 书法
  • 绘画技巧
  • 入门
  • 技法
  • 中国画
  • 绘画教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29777
商品编码:2993841918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国画实用教程:从入门到精通 作者 墨豪
定价 39.80元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1329777 出版日期 2018-03-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由画家墨豪先生和年轻画家魏晶晶女士、曹德飞先生著。凭借他们多年积累的、丰富的绘画经验和教学经验,以*简洁、*直观的形式为大家讲解了画鸡、山水、花鸟、蔬果、鱼虫等的基础绘画技巧与方法,并介绍了所要使用的工具。从笔墨纸砚到颜色的调配;从执笔方法、书写姿势、笔锋运用、常用笔法到技法要点;从事物的不同特征、表现方法到分解操作步骤等等。由浅入深,细致入微,讲解、练习与应用,循序渐进地带领大家一步一步走进国画艺术的大门。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地看懂并逐步掌握其要领,*终进入绘画艺术的殿堂。本书包含大量的完整图例,并且有许多细节讲解。除了传统的国画题材外,许多生活中的现代元素也纳入他们的素材。意在引导大家,在生活中发现艺术,让国画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味国画的博大精深,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简介
墨豪 : 原名魏学勤,专业画家。1963年生于陕西省韩城市,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现居北京。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展览中心特聘画家。精于画鸡,著有《公鸡 母鸡 小鸡写意画法》及相关教学书籍。曾被央视多个频道采访。魏晶晶:字可一,生于1986年。自幼酷爱绘画,200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作品《晨曲》获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特等奖,并编入画册。出版的画册有《写意葡萄画法》。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书画大赛及展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

   目录
章 国画入门.. . . . . . . . . . . . . . . . . . . . . 001
国画简介....................................002
国画的艺术特点..........................002
国画的载体................................ 003
书画装裱名称............................. 004
国画工具和材料.......................... 004
国画的执笔方法.......................... 006
书写姿势.................................... 006
国画的笔锋运用 ......................... 006
常用笔法.................................... 008
国画技法要点............................. 009
第二章 果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1 3
白菜.......................................... 014
茶壶.......................................... 017
葫芦..........................................020
茄子..........................................024
荔枝..........................................027
萝卜..........................................029
猕猴桃.......................................033
枇杷..........................................036
葡萄..........................................038
石榴.......................................... 045
柿子.......................................... 048
丝瓜..........................................052
桃子.......................................... 055
西瓜.......................................... 060
樱桃.......................................... 064
粽子..........................................066
第三章 花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6 9
梅............................................. 070
兰.............................................072
竹............................................. 076
菊............................................. 080
海棠..........................................082
荷花.......................................... 085
鸡冠花.......................................089
凌霄..........................................092
马蹄紫菀.................................... 094
牡丹..........................................096
牵牛花....................................... 103
山茶花........................................ 110
山丹丹........................................112
桃花...........................................115
萱草...........................................118
野棉花....................................... 120
迎春花....................................... 124
玉兰花....................................... 126
玉簪花....................................... 129
紫藤...........................................131
第四章 禽鸟鱼虫..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3
公鸡.......................................... 134
母鸡.......................................... 143
小鸡.......................................... 146
金鱼...........................................151
麻雀.......................................... 153
鲶鱼.......................................... 155
企鹅.......................................... 158
喜鹊...........................................161
虾............................................. 163
鸭子.......................................... 166
第五章 山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6 9
山水.......................................... 170

   编辑推荐
本书由画家墨豪先生和年轻画家魏晶晶女士、曹德飞先生著。凭借他们多年积累的丰富的绘画经验和教学经验,以简洁、直观的形式为大家讲解了山水、花鸟、蔬果、鱼虫等的基础绘画技巧与方法,并介绍了所要使用的工具。随书赠送的作者精心录制的视频可以手把手跟着画,此外还有高清临摹大图方便读者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创作自己的国画作品。

   文摘










   序言

领略东方神韵: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探索之旅 一本深入浅出、系统全面的中国山水画学习指南,带你领略笔墨间的万千气象。 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华民族审美哲学的集中体现,不仅是描绘自然风光的艺术形式,更是寄托文人情怀、体悟宇宙哲思的独特载体。它讲究“卧游山水”,通过水墨的晕染和线条的勾勒,构建出一个超越时空的精神家园。本书旨在为所有对中国山水画怀有热情,渴望系统学习并提升绘画技艺的爱好者提供一条清晰、扎实的进阶路径。 本书的结构与核心内容聚焦于: 第一部分:山水画的审美基础与文化溯源 要真正掌握山水画的精髓,必须先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土壤。本部分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长河,探寻中国山水画从萌芽到成熟的演变历程,建立起扎实的理论认知。 一、山水画的哲学意蕴: 深入解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如何融入山水画创作。探讨“气韵生动”的审美标准,理解画家如何通过笔墨表达对自然秩序的敬畏与理解。介绍“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画意境追求,以及如何将个人情感融入宏大叙事之中。 二、历史脉络梳理与经典范式研习: 系统梳理自魏晋南北朝潘 L 、顾恺之的早期探索,至唐代李思训、王维的青绿与水墨分流,再到宋代“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边角之景”,以及元代“四大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的文人画精神。选取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作为切入点,分析其构图特点、用笔习惯和墨法变化。 三、笔墨语言的“文法”解析: 详细解读山水画作为“无言之诗”所依赖的基本元素——“笔”与“墨”。解析如披麻皴、斧劈皴、荷叶皴等不同皴法的起源、适用对象及其表现力差异。探讨墨分五色的奥秘,从焦、浓、重、淡、清五个层次,讲解如何利用水分控制,表现山石的质感、树木的阴晴向背,以及云雾的虚实变化。 第二部分:技法层面的拆解与专项训练 理论指导实践,扎实的基本功是突破瓶颈的关键。本部分将详尽拆解山水画创作中的各项核心技法,提供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 一、基础笔法专项训练: 强调“中锋用笔”在勾勒轮廓和表现筋骨中的重要性。通过大量的线条练习,训练执笔的稳定性和手腕的灵活性。重点训练“点”的运用,如树干的皴点、苔点的点染,以及对点簇的组织变化,以丰富画面肌理。 二、山石的塑造与结构: 山石为山水画之骨。本书将从最基础的块面结构入手,讲解如何观察和提炼自然界山体的基本形态(如高耸、平缓、险峻)。深入剖析传统皴法在不同体量山石上的应用。指导读者如何通过线条和墨色的叠加,表现山石的结构层次、体积感和年代感。 三、树法的精微之道: 树木是山水画的血肉。系统讲解松、柏、杂树等主要树种的画法。分解“画树的步骤”:从树干的干笔皴擦,到枝条的虬曲穿插,再到叶片的点染和组织。重点讲解“分树法”和“合树法”,训练对树组群落的疏密处理能力,以营造富有生命力的林木景象。 四、水与云的虚实处理: 水体和云雾是营造空间感和氛围感的关键要素。讲解如何使用淡墨和干笔表现流水或湖面的静谧,以及飞白技法在表现湍急水流和瀑布时的应用。云雾的画法则集中在留白与淡墨的晕染结合,指导读者如何运用“擦”、“染”技巧,表现气象的流动与变幻。 第三部分:构图布局与意境营造 一幅成功的山水画,除了技法精湛,更依赖于高妙的构图和深远的意境。 一、山水画的经典构图原则: 系统介绍如“高远法”、“深远法”、“平远法”等中国山水画独有的三远构图法,并结合实例解析其空间处理的特点。讲解“S”形、三角形等稳定结构在画面中的应用。强调如何处理画面的“虚实对比”、“疏密对比”和“动静对比”,引导视觉的流动。 二、留白与气韵的掌控: “计白当黑”是中国画的精髓之一。本章将重点训练如何巧妙地运用“空白”来象征云雾、水面或虚空,使画面产生呼吸感。指导读者通过对空白的控制,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和深邃感,避免画面过于拥挤或空洞。 三、题款与印章的完善: 介绍中国画题款的艺术性。学习如何根据画面内容和个人情感,撰写恰当的书法题款,使其与画面形成有机的整体。理解印章在画面中的点睛作用,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印章位置和大小,使之成为视觉平衡的一部分。 结语:融汇贯通,自成一家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习者从模仿走向创新。在掌握了扎实的传统功力之后,鼓励读者回归生活,观察自然,将所学笔墨语言与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悟相结合。通过大量的临摹、写生与创作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山水画风格。 适用对象: 零基础,对中国山水画充满好奇的初学者。 有一定基础,渴望系统梳理并精进技法的进阶爱好者。 传统绘画教师或美术院校学生,作为深入研究传统笔墨技法的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美术爱好者,虽然之前接触过一些西画,但对中国的传统水墨画一直抱有敬畏之心。我总觉得国画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东方神韵,是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我渴望能够深入了解国画的精髓,学习如何用寥寥几笔勾勒出物体的神韵,如何用墨的浓淡变化表现空间的层次感,如何用色彩的晕染营造出意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涵盖国画的各个方面,从最基础的执笔、运腕,到具体的山石皴法、树木画法、人物衣纹处理,再到花鸟的结构和神态,都能够有细致入微的讲解。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强调“意”的表达,因为我始终认为,国画的魅力在于其写意性,在于能够通过画面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培养观察力和写生能力的建议,我会觉得非常实用。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对国画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能够帮助我打开一扇通往中国传统艺术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真正体会到“笔墨当随时代”的意义,也能让我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

作为一名对艺术抱有热情的上班族,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种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提升审美情趣的业余爱好。国画,以其悠远的意境和写意的笔触,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能够系统地学习国画的基础知识和绘画技巧。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体现个人风格和创造力的部分,我希望不仅仅是模仿,而是能够学到如何将自己的情感和观察融入到画作中。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关于构图、用墨、色彩搭配的详细讲解,帮助我理解如何在画面中营造出和谐统一的美感。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介绍一些不同风格的国画大师的作品,并分析他们的艺术特点,这对我拓展视野、提升鉴赏能力会非常有帮助。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国画创作练习的建议,比如如何捕捉生活中的美,如何进行写生,那我将感到非常欣喜。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能够真正地开启我的国画之旅,用我的画笔去描绘我眼中的世界,去表达我内心的情感,让我的生活因为艺术而更加丰富多彩。

评分

我是一名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在校大学生,一直以来,我都对国画的写意性和水墨的韵味情有独钟。我经常在一些艺术展览中看到令人惊叹的国画作品,但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不知道如何才能亲手去创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慈祥的长辈,耐心地教我如何握笔,如何调墨,如何运用各种笔法来表现不同的景物。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够展现自然之美的画种,比如写意山水,我希望能学到如何描绘出山峦叠嶂的雄伟,如何表现出流水潺潺的灵动;还有写意花鸟,我希望能捕捉到鸟儿的活泼神态,以及花朵盛开的姿态。我期待书中能够有详细的步骤图解,让我能够一步一步地模仿和学习。如果书中还能涉及一些中国传统美学理念,比如“气韵生动”、“留白”的艺术处理手法,那我将受益匪浅。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不仅掌握国画的绘画技巧,更能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精神,让我能够用自己的画笔去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

评分

作为一个多年来在电脑屏幕前工作的人,我的眼睛总是觉得有些疲惫,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让我沉静下来,同时又能培养一项艺术爱好的方式。国画,以其独特的写意精神和水墨的韵味,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渴望能够通过学习国画,来舒缓内心的压力,感受那份宁静与淡雅。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技法,比如写意山水中的云雾处理,花鸟画中对生命力的捕捉,还有人物画中神韵的刻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讲解技法,更重要的是能够传递一种艺术的感受,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国画大师的作品,并进行深入的赏析,让我能够从他们的作品中汲取灵感,领略国画的博大精深。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选择和使用国画工具的建议,例如毛笔的种类、墨的性能、纸张的选择等等,那对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将是非常宝贵的指导。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让自己慢下来,用心去感受艺术的美,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水墨世界。

评分

我一直对国画怀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没有门路,不敢轻易下手。偶然间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朴实又不失大气,再看到书名,感觉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从入门到精通”这几个字,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基础的人,总觉得学任何东西,打好根基至关重要。所以,即使是国画,我也希望能从最基本的人物、山水、花鸟的笔墨技法开始学起,了解不同画种的特点和表现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点一点地引导我,从最简单的线条勾勒,到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再到色彩的搭配运用,都能有详尽的讲解和清晰的示范。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大量的实例,能够让我观摩学习,并且最好能有一些练习的范例,让我能动手尝试。如果能再稍微涉及一些国画的历史渊源和美学思想,那就更完美了,毕竟,了解文化的根基,更能让我体会到国画的独特魅力。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真正踏入国画的殿堂,而不是止步于门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