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 | 帶著抑鬱跳舞 |
| 作者: | 無 | 開本: | 16開 |
| 定價: | 24 | 頁數: | 202 |
| 現價: | 見頂部 | 齣版時間 | 2014-05-01 |
| ISBN號: | 9787307127722 | 印刷時間: | 2014-05-01 |
| 齣版社: | 武漢大學齣版社 | 版次: | 1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印次: | 1 |
內容提要 第七節産後抑鬱
【來訪者自述】
“我本是一個樂觀、開朗、容易滿足的人,婚後雖然傢庭收入比周圍的同事都少,但是夫妻關係融洽,傢裏事情由婆婆一手操辦。我沒什麼很操心的事情,覺得很幸福。我一直不想要小孩,不喜歡小孩子調皮吵鬧,但公公婆婆很想早點抱孫子,承諾隻要我生下孩子,什麼都不用管瞭。在他們及老公的勸說下,我順利地懷孕瞭。懷孕初期我很享福,那時我心裏一直都想要一個女孩,女孩對自己多貼心呀!
可是我很意外地生瞭個男孩,公公和婆婆高興地說是祖上積德。我本以為從此我會得到更好的照顧,可沒想到得到好的照顧的是我的兒子,是那個成天吵鬧哭哭啼啼地賴在我旁邊的傢夥,而不是我。我的睡眠一嚮很不好,而婆婆說孩子*要跟媽媽睡,而且拒jue在孩子睡著的時候抱開讓我睡會兒,所以一直到斷奶(6個月),我不知道睡個整覺是什麼感覺。老公其實是疼我的,工作之餘,迴來就帶孩子,寜可讓兒子喝點牛奶,也希望在那短暫的兩三個小時我能睡一小覺。
公公每天早上是要鍛煉身體的,我問他能否不去鍛煉,把那個時間騰齣來照顧孫子,可以讓我休息會兒,被斷然拒jue瞭,為此我筷子一扔不吃飯瞭。
我本來身體就不好,而月子裏太虛弱瞭。婆婆每天忙著到處炫耀添瞭孫,全然把我忘在傢裏,我經常餓著肚子照顧孩子。
他們的承諾變成瞭一紙空談,我失落滿懷,經常一個人抱著孩子哭。我的脾氣越來越差,老公覺得我變瞭,曾經溫柔可人的那個我不見瞭,覺得我不可理喻。
心情差,奶水就不好。每次喂奶的時候,婆婆就齣現瞭,她說喂奶的時候應該是咕咕的,孩子肯定沒吃飽。喂奶成瞭我的夢魘。
還沒有休完産假,新的學期開始瞭。我急於逃離那個傢,提前上班。每天中午我還要迴去喂一次奶,晚上依然無法入眠,睡覺對於我而言是一件太品質的事情。老公也疲憊瞭,晚上再也不會起來管孩子。工作太忙瞭,我好纍。我的苦痛朋友們沒辦法理解,因為他們沒有經曆過。甚至在這個時候說我工作上有野心,所以纔這麼早就上班。在傢裏,我總在抱怨,和老公天天有小吵,兩天一大吵,老公開始經常應酬不想迴傢。沒有瞭朋友的理解,失去瞭老公的支持,我孤立無援。我很jue望,經常抱著孩子時有把他扔到地上的想法。”
産後抑鬱隻是一個籠統的稱謂,實際上它包括瞭一組嚴重程度不同的不良情緒或情感障礙,從程度很輕的産後心境不良到嚴重的符閤重癥抑鬱標準的情感障礙。在中國,産婦分娩後,往往對心理變化不夠重視,也羞於尋求心理谘詢幫助,因此,一些相關的産婦心理狀況統計數據並沒有多大參考性。而據國外的一些統計數據顯示。在日本,産後一個月內發生抑鬱的幾率為3.1%,在英國這個數據是20%。
生育是人生的一大轉變,激素改變、生活事件、缺乏社會支持等因素會導緻産後抑鬱的齣現。
産後第三日,血液中雌激素和黃體酮水平降至大力度優惠。研究發現,分娩前期雌激素水平高者,産後容易被激怒,而黃體酮水平在産後下降越多者,越容易齣現抑鬱。如生産時齣現意外、婚姻關係不良、婆媳矛盾、新保姆、搬傢、環境改變等均會加重産後應激的程度。如果在産前有過抑鬱的病史,在産後齣現抑鬱的風險更大。
産後抑鬱的主要癥狀一般在産後兩周開始,産後四到六周逐漸呈現。産後抑鬱主要體現在思維變化、情緒變化、身體變化以及行為改變等方麵。
産後抑鬱者思維變化錶現在不能集中精神、思緒混亂和齣現很多負麵想法上:自責或罪惡感(“我是沒用的母親”,“我很笨,都是我的錯”):往很壞的方嚮想(“所有的事都會齣錯,情況*不會好轉”);jue望的思想(“沒有我存在,其他人會好過些”)。情緒上是自我感覺不快樂、傷心和jue望,時常哭泣或想哭但哭不齣來,覺得自己沒用,情緒大起大落,易怒,對嬰兒感覺不到愛或不感興趣。身體變化錶現在缺乏精力及感覺疲憊,睡眠不安,吃得過多或沒有食欲。行為上是不與人打交道、不外齣,不再做以往喜歡的事情,不乾日常傢務,經常吵鬧、叫罵,忽視、不理睬甚至仇視嬰兒。
産後抑鬱高危人群包括未滿20歲的産婦,未婚的單親媽媽,收入少、經濟狀況差、居住條件差的産婦,齣生於單親傢庭的産婦,在童年時期因父母照顧不周而一直缺乏安全感的産婦,在懷孕期間同丈夫關係不好或缺乏傢人的關心的産婦,孕前或懷孕期間常齣現情緒失控的産婦,可以深談或依賴的傢人或朋友很少的産婦,懷孕或産後生活壓力太大的産婦,等等。另外,孩子齣生後,全傢人的關注重心忽然由産婦轉嚮新生兒,也會使産婦情緒失落。育兒技能不足,也會讓其産生無助感,這種無助感會以失眠、無助、煩躁、興趣減退、傷心、jue望等癥狀和情緒錶現齣來。
很多女性都將隨著孩子的齣生經曆一段抑鬱時光,其中大部分徵兆不明顯或轉瞬即逝,如齣現一陣不穩定情緒,莫名地哭泣或心情欠佳,有10%~15%的新媽媽有這種情況。
産後抑鬱可能造成母嬰連接障礙。母嬰連接是指母親和嬰兒之間的情緒紐帶,它取決於一些因素,包括母嬰間的軀體接觸、嬰兒的行為和母親的情緒反應等。母嬰連接障礙往往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兒童多動癥可能與嬰兒時期的母嬰連接不良有關。
針對心理上的變化,主要是産婦要有閤適的思維模式。很多産婦在生産後都會對擔任母親這一角色不太適應,此時傢屬和産婦要共同努力,盡快適應角色轉換。另外,預防産後抑鬱可以從孕期就開始,孕婦要瞭解整個孕期的身體變化。從醫生那裏獲得正確的科學育兒知識,為迎接新生兒到來做好充分的準備,這能減少産後抑鬱的發生。産後抑鬱可以通過一些調節改善,如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和鍛煉,與朋友會麵,增加有興趣的活動,如看電影等。中重度的産後抑鬱則需要專業人員介入。
P37-40 作者簡介 丁成標,有名催眠與心理谘詢專傢、**心理谘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大學生心理谘詢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心理谘詢與教育突齣貢獻奬獲得者,武漢大學教授。
長期從事心理谘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谘詢和治療過程中尤其擅長運用催眠和認知療法,谘詢和治療個案逾萬人次。主編和撰寫瞭《催眠與心理治療》、《青年心理健康教育與指導》、《開啓快樂的金鑰匙》、《人生哲學》、《走齣心理睏惑〉〉、《心理谘詢個案集》等多部教材和專著。 目錄 自序在分享中成長
*章每個人都有抑鬱的時候
*節抑鬱≠抑鬱癥
【測試】抑鬱自測1
第二節為什麼會抑鬱?
第三節抑鬱思想、抑鬱情緒和抑鬱行為
【測試】抑鬱自測2
第二章各種抑鬱
*節容易被忽略的兒童抑鬱
第二節容易煩惱的青少年時期
第三節為目標所惑的青年抑鬱
第四節曠日*的中年抑鬱
第五節抑鬱高發的更年期
第六節不被理解的老年抑鬱
第七節産後抑鬱
第八節疾病抑鬱
第九節創傷抑鬱
第三章抑鬱的思想
*節“我是不好的”
第二節“我,他(們)/事情應該……”
第三節“我不是*好的,我失敗瞭”
第四節“我今天又不快樂瞭”
第五節“事情變成我想要的樣子就好瞭”
第四章抑鬱的情緒
*節悲傷
【測試】自尊水平自測
第二節憤怒
第三節空虛
第四節孤獨
【測試】孤獨感測試
第五節自責(責備他人)
第六節抑鬱的軀體化
第五章抑鬱的行為
*節猶豫不決
第二節拖拉
第三節自我封閉
第四節自殘或自殺企圖
第六章豐富思想
*節認識具有抑鬱特徵的思想
第二節質疑抑鬱思想
第三節完整地錶達自己的想法
第七章管理情緒
*節分辨情緒
第二節找到原因,適當防禦
第三節認識你的客觀情緒及真實希望
第四節為你的安全感采取行動
【測試】心理支持係統自測
第八章選擇行為
*節瞭解自己的極限
第二節“我們都能做到”
第三節創造屬於自己的改善方式
參考文獻 精彩導讀
《心之所嚮:現代健康生活指南》 開啓一場身心和諧的旅程,重塑你的活力與內在平靜。 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常常在追逐效率與成就的同時,忽略瞭內在的呼喚與身體發齣的細微信號。本書並非枯燥的醫學教科書,而是一本深入淺齣、貼近生活的現代健康實踐指南。它旨在引導讀者重新審視“健康”的真正含義——它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更是一種充滿能量、積極應對挑戰、並能體驗到內心滿足感的狀態。 本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瞭從基礎生理認知到高級情緒管理、再到環境適應策略的方方麵麵,提供瞭一套全麵、可操作的健康維護體係。 --- 第一部分:身體的語言——喚醒沉睡的本能(約400字) 我們如何與身體“對話”,理解那些無法言喻的需求? 本部分著重於建立讀者對自身生理機製的科學認知,但采用的敘述方式更偏嚮於生活經驗的總結與分享。 1. 營養的真相:超越卡路裏計算 我們摒棄瞭時下流行的極端飲食法和復雜的宏量營養素追蹤,轉而探討食物與我們“感覺”之間的深層連接。我們將深入剖析“腸腦軸”的最新研究成果,解釋為什麼某些食物會直接影響我們的情緒穩定度和專注力。內容包括: 基礎代謝的再認識: 為什麼“吃飽”不等於“吃對”?討論食物的“能量密度”與“營養密度”的關係。 隱形炎癥的排查: 識彆那些看似無害卻在體內悄悄纍積的促炎食物,並提供溫和的“食物日記”方法,幫助讀者通過自我觀察找到身體的“舒適區”。 水閤作用的藝術: 探討水分如何影響關節潤滑、血液循環乃至認知功能,提供基於日常活動量的個性化飲水策略,而非僵硬的“八杯標準”。 2. 睡眠的科學與哲學:深度修復的儀式 睡眠被視為身體的“維護站”。本章將深入探討現代生活方式如何破壞自然的睡眠周期,並提供一係列從環境到習慣的調整方案。 光綫管理: 詳細介紹藍光如何抑製褪黑素分泌,並提供一套科學的“日間光照暴露”和“夜間黑暗準備”的時間錶。 打造你的睡眠聖殿: 從床墊材料的選擇到臥室溫度的精確控製,討論如何將臥室轉變為一個純粹的休息空間,而非工作或娛樂的延伸地。 睡前心緒的平復: 介紹一些非藥物性的放鬆技巧,如“身體掃描冥想”和“4-7-8呼吸法”在入睡前的應用。 3. 運動的重塑:流動的力量 我們將運動從“為瞭減肥而進行的懲罰”中解放齣來,迴歸到“為瞭生命活力而進行的慶祝”。 非結構化運動的價值: 強調散步、園藝、傢務等日常活動對心血管健康的長期益處。 力量訓練的益處: 重點說明肌肉質量對骨骼健康、血糖控製和基礎代謝的決定性作用,並為初學者設計瞭安全、易於融入日常的無器械訓練方案。 --- 第二部分:心靈的羅盤——情緒韌性與認知重塑(約550字) 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錨定內心的穩定感? 本部分聚焦於心理健康,提供實用工具來識彆、理解和調節復雜的情緒反應,構建強大的心理韌性。 1. 情緒的分類學:識彆你的內在天氣 我們藉鑒認知行為理論(CBT)的精髓,但用更具描述性的語言來引導讀者進行自我覺察。 識彆“自動駕駛”思維: 教導讀者如何捕捉那些快速閃過但帶有負麵傾嚮的初始想法,這些想法往往是引發情緒波動的導火索。 區分情緒與事實: 深入探討“情緒標簽化”的重要性——學會說“我感到焦慮”而不是“我是一個焦慮的人”。 壓力應對的三層防禦綫: 第一層(即時緩解): 呼吸、接地(Grounding)技術。 第二層(認知重構): 挑戰非理性信念,使用“證據檢驗法”。 第三層(長期規劃): 邊界設定與時間管理。 2. 專注力的戰役:在分心中找迴主導權 在多任務處理成為常態的今天,專注力已成為稀缺資源。 單任務的威力: 闡述“切換成本”對認知負荷的影響,推崇有意識地將時間區塊分配給單一任務。 環境的優化設計: 不僅是物理環境,還包括數字環境的“去乾擾化”策略,例如有效的通知管理和App使用習慣的培養。 正念的實踐: 將正念練習(Mindfulness)融入日常的微小時刻,如洗碗、喝茶時,以此訓練大腦的“迴歸”能力。 3. 關係的力量:高質量連接的維護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關係質量直接影響心理健康水平。 積極傾聽的技巧: 超越“聽見”,達到“理解”的溝通藝術,包括鏡像反饋和共情式迴應。 維護健康的邊界: 識彆“過度付齣”的模式,並學習如何以尊重的方式說“不”,保護個人能量儲備。 --- 第三部分:環境的和諧——人與外部世界的平衡(約400字) 我們如何構建一個支持我們成長的外部生態係統? 健康不隻關乎個體內部,更關乎個體與所處環境的相互作用。 1. 空間與秩序:物理環境對精神的影響 你的居住空間是身體的延伸。本章討論如何通過整理和優化生活空間來減輕無形的精神負擔。 “視覺噪音”的消除: 探討雜亂的視覺輸入如何持續激活人體的“警戒係統”,並提供溫和的整理原則,強調“留下的都是真正有用的或美好的”。 親自然設計(Biophilic Design): 引入植物、自然光和自然紋理對降低皮質醇水平的積極作用。 2. 時間的質感:節奏的掌控者 我們不能增加時間的長度,但可以改變時間的“感覺”。 節奏而非日程錶: 鼓勵讀者根據自己的生物鍾(如早晨精力充沛還是傍晚思維活躍)來安排重要任務,而非機械地遵循傳統的朝九晚五。 留白藝術: 強調在日程中故意留下“無目的時間”的重要性,這些時間是創造力、自發性和恢復性休息的溫床。 3. 意義的追尋:超越日常的驅動力 真正的健康包含對生活目標感的追求。 價值觀的清晰化: 引導讀者梳理齣自己生命中最看重的三個核心價值觀,並評估當前的生活選擇是否與其保持一緻。 微小貢獻的力量: 探討“利他行為”如何通過提升自我效能感和歸屬感來滋養心理健康。 --- 結語:持續的探索,而非終極的到達。 《心之所嚮》的目標不是提供一個“完美健康”的藍圖,因為那並不存在。它提供的是一套工具箱和一套觀察的視角。健康是一段持續的、動態的適應過程。拿起這本書,你獲得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重新與自己建立深刻連接的勇氣與能力。願你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有力而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