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Android核心剖析
定價:314.10元
作者:柯元旦
齣版社:鬆崗
齣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957224032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一直想找一本講解Android核心的書,目前市麵上不少講解Android應用程式設計的書讀完之後總有種「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感覺。直到讀瞭元旦的這本書,結構清晰,講解詳細,對很多Android內部實現的疑惑迎刃而解。強烈推薦給所有有誌學習Android的朋友。
小米科技 汪文俊
>側重於從操作係統層麵分析Android係統,由淺入深的理論分析外加後麵有特色的Rom製作使得前麵的知識有瞭用武之地,感謝這本書在我個Rom製作上的指導,同樣感謝這
內容提要
本書詳細分析瞭Android核心的內部機製,包括視窗管理係統、Activity管理係統、輸入法框架、編譯係統等,為Android核心定製及高階應用程式開發提供技術參考。此書適閤開發過Android應用程式的工程師,如果是剛開始接觸Android的讀者,那麼這本書可能會很難理解,建議先學習基本的Android應用程式開發後,再來閱讀本書。
    ●結構清晰、講解詳細,對Android核心做詳細的分析。
    ●提供大量的圖錶資料,幫助讀者學習。
    ●詳細介紹如何編譯自己的Rom(也就是大傢熟知的刷機),並將Rom檔案寫入手機的存儲器上。
 
目錄
部分  基礎篇
因為 Android 核心研究必須基於Unix-Like 的主機係統上,常見的有Ubuntu 和 Mac OS X,因此,本篇將介紹Linux的一些基礎知識,以及在Linux上管理原始碼的工具git。
章 Linux基礎
第2章 Java基礎
第3章 Android原始碼下載及開發環境設定
第4章 使用git
第2部分  核心篇
Android 核心的核心就是一套 GUI 係統。本篇主要包含視圖的內部工作機製及視圖管理器(Window Manager Service)和 Activity 管理器(Activity Manager Service)的內部工作機製。
第5章 Binder
第6章 Framework概述
第7章 理解Context
第8章 建立視窗的過程
第9章 Framework的啟動過程
0章 AmS內部原理
1章 從輸入裝置中取得訊息
2章 螢幕繪圖基礎
3章 View工作原理
4章 WmS工作原理
第3部分  係統篇
核心不等於作業係統,Android 是一個作業係統,因此,除瞭核心之外,還必須定義一套係統架構,比如應用程式的格式定義,以及應用程式如何被安裝和卸載、輸入法框架等,有時候這部分內容也叫做外殼(Shell)。
5章 資源存取機製
6章 套裝程式管理(Package Manager Service)
7章 輸入法框架
第4部分  編譯篇
Android 相關的原始碼據說超過 1000 萬行,這套原始碼由眾多的子項目組成,因此,聯閤編譯這些子專案就是一個複雜的問題。Android原始碼中定義瞭一套編譯框架,該框架可以方便地編譯不同類型的子項目,比如一個動態連結程式庫項目、Jar 包項目等。瞭解該套編譯架構後,就可以自由地在原始碼中新增需要的子專案,並控製係統中已有子專案的編譯過程。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厚厚的書擺在桌上,光是看著書脊就讓人心裏打鼓。我可是個抱著學習態度的讀者,希望能真正啃透點真東西,可翻開目錄,第一個感覺就是——信息量大到有點令人窒息。講真,我對Android開發算是有幾年經驗的,市麵上那些入門書早就看不上眼瞭,但這本書的深度明顯不是一個級彆。它似乎不滿足於教你怎麼“搭積木”,而是直接把那些係統底層、框架內部的黑盒都給你拆開,一塊塊零件擺在你麵前讓你看個夠。尤其是關於Binder機製和內存管理的章節,簡直是硬核到需要配閤源碼和官方文檔纔能勉強跟上節奏。我感覺作者是那種骨子裏對技術有偏執追求的人,每一個設計決策都要追溯到最源頭,毫不放過任何一個“為什麼”。對於我們這些想從“會用”到“精通”的開發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座知識的寶庫,但同樣也是一座需要攀登的險峰。閱讀過程更像是一場耐力的考驗,需要反復咀嚼、多方印證,稍不留神就會迷失在復雜的調用鏈條中,這絕對不是那種可以輕鬆捧著咖啡快速翻閱的書籍。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行文風格,透露著一種非常嚴謹的學術氣息,和市麵上那些動輒用俏皮話來拉近距離的“友好型”教材大相徑庭。開篇的理論鋪陳就足夠讓人感受到一股撲麵而來的“官方”味道。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闡述復雜概念時,習慣性地引用設計模式的原理或者操作係統的經典理論來佐證Android的設計哲學。這讓整個閱讀體驗從單純的技術學習,上升到瞭理解軟件工程思想的高度。比如,當講解到某個係統組件的通信機製時,作者會先迴顧經典的分布式通信模型,然後再過渡到Binder的IPC實現,這種結構非常有利於建立知識體係的層次感。當然,也正是這種嚴謹,使得閱讀門檻一下子被抬高瞭。對於初學者而言,可能光是理解那些專有名詞和概念的引入,就得花費大量時間。但對於有一定經驗的人來說,這恰恰是他們渴望的——不再滿足於“能跑就行”,而是追求“為什麼能跑”的終極拷問。
評分坦白講,讀完這本書,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但同時也伴隨著巨大的挫敗感——因為我意識到自己過去對Android的理解有多麼膚淺和錶層化。這本書並非那種讀完就能讓你立即寫齣百萬量級下載App的“速成手冊”。它更像是一部武林秘籍,需要你勤學苦練,不斷地在實踐中印證書中的理論。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對性能瓶頸的分析,它不談虛的,直接從係統調度、I/O等待、內存抖動這些硬指標入手,告訴你為什麼你的App在某些場景下會卡頓,然後告訴你係統內部是如何努力避免或解決這些問題的。這種“解剖式”的講解方式,極大地提升瞭我對應用性能優化的直覺判斷力。如果你隻是想應付麵試,或者隻想快速做一個Demo跑起來,這本書可能會讓你望而卻步。但如果你是一個渴望成為領域專傢的工程師,想要真正掌控和駕馭這個平颱,那麼這本書提供的方法論和深度視角,絕對是無可替代的寶貴財富,值得你投入時間去細細品味,因為它傳授的不是“招式”,而是“內功心法”。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震撼在於,它似乎打破瞭 Android 開發者與原生係統之間的那層“玻璃牆”。我以前一直覺得,要深入瞭解Android內核,就必須去閱讀大量的C/C++代碼,或者至少要對Linux內核有深入研究。但這本著作卻非常巧妙地搭建瞭一座橋梁,它用相對清晰的邏輯結構,將Java層麵的應用邏輯與底層的C/C++實現邏輯做瞭非常平滑的銜接。尤其是在分析啓動流程(Boot Process)和係統服務的啓動順序時,作者的敘述清晰得像是在畫一張復雜的電路圖,把各個模塊之間的依賴關係描繪得一清二楚。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在撰寫時,一定是反復在不同版本的AOSP源碼中進行比對和驗證,纔敢如此自信地下結論。這種深入到骨髓的剖析,讓閱讀者對整個係統的感知不再是碎片化的API調用,而是一個有機的、互相製約運行的復雜整體。它改變瞭我看待應用層代碼的方式,讓我開始思考:我寫的每一行代碼,在係統底層到底引發瞭哪些連鎖反應。
評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充滿期待又帶著一絲懷疑的。現在的技術書籍,很多都是把網上現有的博客、Stack Overflow上的熱門答案稍微整理潤色一下就拿來齣版瞭,質量參差不齊,很容易讓人感覺是在為“包裝”買單。然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它沒有過多地去渲染那些人人都知道的新特性或者API的使用技巧,而是深入到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的內部實現邏輯去挖掘問題。比如,它對Activity生命周期在不同係統版本下的細微差異,那種處理得極其細膩,甚至涉及到係統服務的啓動順序和綫程同步問題。我記得我之前踩過一個與屏幕鏇轉相關的內存泄漏Bug,怎麼都找不到頭緒,但對照書裏對Configuration Change處理的剖析,瞬間茅塞頓開。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幫你把那些“魔術”背後的“魔法師”找齣來,讓你知道係統是如何一步步完成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操作的。這對於構建健壯、高性能的應用至關重要,它提供的不是“捷徑”,而是紮實的“地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