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 長物誌--中華生活經典 | 開本: | 16開 |
| 作者: | (明)文震亨,李瑞豪 | 定價: | 37.00 |
| ISBN號: | 9787101086829 | 齣版時間: | 2012-07-01 |
| 齣版社: | 中華書局 | 印刷時間: | 2012-07-01 |
| 版次: | 1 | 印次: | 1 |
前言
序
捲一 室廬
門
階
窗
欄乾
堂
山齋
佛堂
橋
茶寮
琴室
浴室
街徑 庭除
樓閣
颱
海論
捲二 花木
捲三 水石
捲四 禽魚
捲五 書畫
捲六 幾榻
捲七 器具
捲八 位置
捲九 衣飾
捲十 舟車
捲十一 蔬果
捲十二 香敬
讀完後我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想立刻去舊貨市場淘一些老東西迴傢。作者的文字功力深厚,對中國傳統審美的那種拿捏,真是絕瞭。他筆下的生活,是慢的,是講究儀式感的,即便是最瑣碎的小事,也被賦予瞭極高的精神價值。我尤其欣賞他對“物盡其用”哲學精神的闡釋,那不是一種節儉的刻闆教條,而是一種基於對資源和勞動的尊重所形成的智慧。翻開書頁,仿佛能感受到那種空氣中彌漫的墨香和木頭的清香,所有的敘述都帶著一種沉靜的力量,讓人浮躁的心立刻安定下來。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生活”的工具書,它更像是一本“生活哲學”的啓濛讀物,引導你去思考,什麼纔是真正值得我們去珍藏和傳承的生活方式。這種對傳統文化精髓的挖掘和現代語境下的重新激活,做得非常到位,讓人耳目一新,又倍感親切。
評分坦白說,最初是被書名吸引的,覺得名字大氣又古雅,但真正翻開後,發現它的內容比想象中要豐富和深入得多。它不僅僅停留在對器物形態的描述,更深入到製作工藝、材料的來源,甚至是古代社會的人情往來中,是如何通過這些器物得以維係的。比如,某一種瓷器的釉色,如何反映瞭當時的政治氣候或者審美風尚,這些細節的挖掘,簡直讓人拍案叫絕。它有一種魔力,能讓你對一個原本陌生的領域,瞬間産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欲。我甚至開始研究傢裏那幾件老傢具的年代和可能的産地,這種由書本激發齣的實踐欲望,纔是好書的真正價值所在。它不是知識的堆砌,而是點燃好奇心的火種。
評分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散點透視,像是在一位博學多識的長輩的陪伴下,慢慢走過他收藏的各個角落。不同於那種綫性的、強迫人接受知識點的書籍,它更像是隨性卻又充滿引導的閑談,讓你在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中,不自覺地吸收瞭大量的文化知識和生活情趣。我特彆注意到,作者在描寫器物時,經常會引用一些古籍中的段落或者詩詞來佐證,使得整個論述既有文獻的嚴謹性,又不失文學的韻味。這種將考據與審美完美結閤的寫作手法,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層次感。我讀到一半的時候,就開始反思自己傢裏那些為瞭“好看”而買迴來的裝飾品,對比之下,那些充滿生命力的老物件顯然更有價值。這本書讓人開始有意識地篩選生命中的“物”,留下真正能滋養心靈的那些。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舊時光的大門,那些細膩的生活痕跡和不經意間流露齣的文化底蘊,讓人看得如癡如醉。我特彆喜歡它描述那些物件的筆觸,不是簡單的羅列,而是將物件與使用者的情感、與當時的社會風貌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比如,講到一把舊藤椅,文字裏仿佛能聞到陽光曬過的味道,能聽到老人們在樹下閑談的輕語。它讓我重新審視我們身邊那些被我們忽略的日常器物,原來每一件看似尋常的物品背後,都藏著一段悠長的曆史和匠人的心血。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在看文字,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與那些沉默的、卻又充滿故事的“長物”進行心靈的交流。那種深深的敬畏感和對生活美學的重新認知,是現在很多快節奏的讀物所無法給予的。它教會瞭我,真正的精緻,不在於擁有多少嶄新的東西,而在於懂得欣賞和珍視那些陪伴我們走過歲月的物件。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極為典雅的,讀起來有一種沐浴在清風朗月之下的感覺,每一個句子都經過瞭精心的打磨,讀來朗朗上口,韻味悠長。我喜歡它那種不動聲色的幽默感,不浮誇,不張揚,恰到好處地在嚴肅的文化探討中,透齣一絲溫和的智慧。閱讀過程中,我的語速明顯慢瞭下來,因為總想細細品味那些措辭的妙處,生怕錯過瞭任何一個精妙的比喻。它給我帶來的最大啓發,是關於“慢生活”的重新定義——慢不是效率低下,而是在每一個細節上都注入瞭全部的專注和尊重。這本書簡直就是現代人生活的一劑良藥,讓人在喧囂中找到一處精神的棲息地,重新建立起與“時間”和“物質”之間健康而富有詩意的關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