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 长物志--中华生活经典 | 开本: | 16开 |
| 作者: | (明)文震亨,李瑞豪 | 定价: | 37.00 |
| ISBN号: | 9787101086829 | 出版时间: | 2012-07-01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印刷时间: | 2012-07-01 |
| 版次: | 1 | 印次: | 1 |
前言
序
卷一 室庐
门
阶
窗
栏干
堂
山斋
佛堂
桥
茶寮
琴室
浴室
街径 庭除
楼阁
台
海论
卷二 花木
卷三 水石
卷四 禽鱼
卷五 书画
卷六 几榻
卷七 器具
卷八 位置
卷九 衣饰
卷十 舟车
卷十一 蔬果
卷十二 香敬
读完后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立刻去旧货市场淘一些老东西回家。作者的文字功力深厚,对中国传统审美的那种拿捏,真是绝了。他笔下的生活,是慢的,是讲究仪式感的,即便是最琐碎的小事,也被赋予了极高的精神价值。我尤其欣赏他对“物尽其用”哲学精神的阐释,那不是一种节俭的刻板教条,而是一种基于对资源和劳动的尊重所形成的智慧。翻开书页,仿佛能感受到那种空气中弥漫的墨香和木头的清香,所有的叙述都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让人浮躁的心立刻安定下来。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生活”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本“生活哲学”的启蒙读物,引导你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珍藏和传承的生活方式。这种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和现代语境下的重新激活,做得非常到位,让人耳目一新,又倍感亲切。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旧时光的大门,那些细腻的生活痕迹和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文化底蕴,让人看得如痴如醉。我特别喜欢它描述那些物件的笔触,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将物件与使用者的情感、与当时的社会风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讲到一把旧藤椅,文字里仿佛能闻到阳光晒过的味道,能听到老人们在树下闲谈的轻语。它让我重新审视我们身边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日常器物,原来每一件看似寻常的物品背后,都藏着一段悠长的历史和匠人的心血。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看文字,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与那些沉默的、却又充满故事的“长物”进行心灵的交流。那种深深的敬畏感和对生活美学的重新认知,是现在很多快节奏的读物所无法给予的。它教会了我,真正的精致,不在于拥有多少崭新的东西,而在于懂得欣赏和珍视那些陪伴我们走过岁月的物件。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为典雅的,读起来有一种沐浴在清风朗月之下的感觉,每一个句子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读来朗朗上口,韵味悠长。我喜欢它那种不动声色的幽默感,不浮夸,不张扬,恰到好处地在严肃的文化探讨中,透出一丝温和的智慧。阅读过程中,我的语速明显慢了下来,因为总想细细品味那些措辞的妙处,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精妙的比喻。它给我带来的最大启发,是关于“慢生活”的重新定义——慢不是效率低下,而是在每一个细节上都注入了全部的专注和尊重。这本书简直就是现代人生活的一剂良药,让人在喧嚣中找到一处精神的栖息地,重新建立起与“时间”和“物质”之间健康而富有诗意的关系。
评分坦白说,最初是被书名吸引的,觉得名字大气又古雅,但真正翻开后,发现它的内容比想象中要丰富和深入得多。它不仅仅停留在对器物形态的描述,更深入到制作工艺、材料的来源,甚至是古代社会的人情往来中,是如何通过这些器物得以维系的。比如,某一种瓷器的釉色,如何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气候或者审美风尚,这些细节的挖掘,简直让人拍案叫绝。它有一种魔力,能让你对一个原本陌生的领域,瞬间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我甚至开始研究家里那几件老家具的年代和可能的产地,这种由书本激发出的实践欲望,才是好书的真正价值所在。它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点燃好奇心的火种。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散点透视,像是在一位博学多识的长辈的陪伴下,慢慢走过他收藏的各个角落。不同于那种线性的、强迫人接受知识点的书籍,它更像是随性却又充满引导的闲谈,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不自觉地吸收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和生活情趣。我特别注意到,作者在描写器物时,经常会引用一些古籍中的段落或者诗词来佐证,使得整个论述既有文献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这种将考据与审美完美结合的写作手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我读到一半的时候,就开始反思自己家里那些为了“好看”而买回来的装饰品,对比之下,那些充满生命力的老物件显然更有价值。这本书让人开始有意识地筛选生命中的“物”,留下真正能滋养心灵的那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