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沉思录2
定价:20.00元
作者: 爱比克泰德(Epictetus),陈思宇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802118119
字数:
页码:21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沉思录2》作者马可·奥勒留之先师巨著!
古罗马哲学家的金玉良言 现代社会的心疗良方!
让我平静地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情;让我勇敢地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事情;请赐予我智慧,让我识别哪些事情我可以改变,哪些事情我无法改变。
——爱比克泰德
内容提要
《沉思录2》是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沉思录2》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的生活,追求理想的幸福。他的学说及观点对其后的哲学和宗教都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早年曾读过他的作品,对他钦佩有加,自认为是爱比克泰德的私淑弟子,其名著《沉思录》深受爱氏作品的影响……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很强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可以这样说,爱比克泰德的金玉良言,是现代社会的心疗良方!
目录
译者序
引领人们走向宁静、满足与幸福的传世经典
卷一
区分什么你能控制,什么你不能控制
伤害我们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
与你有关的事要全神贯注
卷二
让你的意愿与自然和谐一致
好的生活是内心平静的生活
持久的满足胜过及时的行乐
卷三
与他人交往要有所警惕
将人生视如赴宴
责任体现在人际关系中
一而再、再而三地宽恕他人
卷四
智慧的生活就是理性的生活
戒除骄傲自大是走向智慧生活的步
智慧的人生,行重于知
必须时刻关注的只有自己
卷五
品德比名声更要紧
有道德的人生才是兴旺发达的人生
珍视你的思想与理智,忠实你的目标
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回应灵魂的呼声
卷六
从所有外物中获益
不选择焦虑,就没有焦虑的容身之所
不幸与痛苦是可以避免的
失败了还可以重新再来
卷七
尊敬暴君如同尊敬你的小瓦罐
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我们的本性
勇敢面对困难,不要悲叹哀怨
自由的真谛
卷八
镇定而谨慎地对待一切
自信和谨慎并不冲突
以正确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能力
卷九
顺应天意,遵从天命
安心地居留在已安排好的位置上
愉快地接受不可控制的事物
不要渴求我们无法控制的东西
死亡并不可怕
卷十
要了解友谊的真相
做自己心灵的伴侣
不因他人的错误而生气
一些经典的话
卷十一
在善恶判断上我们还需努力
只对意志可控之物作出判断
论一心想高升的人
卷十二
不要害怕短缺
犬儒主义者的精神
知足方能与自然和谐一致
过宁静而幸福的生活
作者介绍
爱比克泰德(Epictetus,约55-135年),古罗马的斯多葛派哲学家。出生于罗马佛里吉亚的一个奴隶家庭。童年时被卖到罗马为奴,后师从斯多葛派哲学家鲁弗斯,并获自由。此后,在罗马教学,建立了自己的斯多葛学园。后来又被罗马皇帝驱逐至希腊尼科波里斯,以讲学终其一生。
爱比克泰德对斯多葛派学说有极其重要的发展和突破,是继苏格拉底后对西方伦理道德学说的发展作出大贡献的哲学家。他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具体的生活伦理学的思考上,重心性实践,主张遵从自然过一种自制的生活,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哲学与宗教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文摘
卷一
区分什么你能控制,什么你不能控制
懂得你能控制什么,你不能控制什么。要想获得幸福与自由,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些事情我们能控制,另一些则不能。只有正视这个基本原则,并学会区分什么你能控制,什么你不能控制,才可能拥有内在的宁静与外在的效率。
我们能够控制的是我们自己的观点、愿望、欲求与厌恶之事。这些东西是我们能直接影响的,因此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总可以选择自己精神生活的内容和品质吧!
有些事物我们无法控制,如我们拥有什么样的身体,我们是否生而富足或运气亨通,他人怎样看待我们,我们的社会地位如何。我们必须牢记,这些均为外部事物,因此与我们的好恶无关。试图控制和改变我们力所不及之事,只能带来痛苦。
记住:我们力所能及之事,自然处于我们的控制之下,不会有什么限制或妨碍;但我们力所不及之事则不然,它是脆弱的,具有依附性,或由他人的兴致和行动所决定。还要记住:如果你认为自己可以自由支配那些你本来就不能控制之事,或者试图把他人之事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那么你的追求必将受挫,你会变成一个灰心、焦虑和挑剔的人。
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看不清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这是我们的困窘之处。我们渴求那些力所不及的东西,而对力所能及的东西又不满意。
我们需要定期停下来检查一番,坐下来想一想,确定什么东西值得重视,什么不值得;什么风险值得付出代价,什么不值得。即使是生活中令人困惑或痛苦的地方,在经过明辨与抉择之后,也可以变得比较容易忍受。
欲望需要得到满足。渴望与厌恶都是跃跃欲试、变化多端的统治者,它们需要被满足。渴望支配我们去拼命,以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厌恶则要求我们,一定要避开我们反感的东西。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我们会感到失望;得到不想要的东西,我们则会苦恼不已。这些都有代表性。
有些事不是你所渴求的,且与你的幸福相悖,但却在你的控制之下,如果你想避开它们,那么你就永不会遭遇任何你不想要的东西。不过,如果你试图躲避不可避免之事,如疾病、死亡或不幸(对此你没有真正的控制力),那么你就会使你自己和周围的人遭受痛苦。
尽管欲望和厌恶都强劲有力,可它们仅仅是习惯而已。我们可以通过修炼养成更好的习惯。对一切力所不及之事感到厌恶,这种习惯你要克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付那些于你不利却能控制的事情上面。
尽大努力控制你的欲望。因为,如果你想得到的东西却是你控制不了的,失望必然接踵而至;同时,你还会忽略那些正是你可控制的又值得追求的东西。当然,有时出于现实的原因,你必须追逐某个东西或避开另一个东西,但要做得优雅、巧妙、灵活。
让你的愿望符合实际。不论好坏,生命和自然都由我们无法改变的法则所掌控。越快接受这一点,我们就能更加平静。期望你的孩子或伴侣永远活着,这是愚蠢的。与你一样,他们也终有一死;死亡的法则完全不由我们控制。
同样的,希望雇员、亲属或友人完美无瑕,也是愚蠢的。这等于期望控制我们无法真正控制的事物。
如果我们依据事实来对待我们的愿望,而不是被愿望冲昏头脑,那么我们力所能及之事,就是不对愿望感到失望。
谁给予我们想要的东西,拿走我们不想要的东西,谁就能终支配我们。如果你追求的是自由,那么,那些取决于他人之物,你就不要指望得到,也不要妄想躲开,否则你永远都是无助的奴隶。
要懂得何谓真正的自由,如何才能得到它。自由并非为所欲为的权利或能力。自由来自于对自身力量的限度和上天所设置的自然之限度的了解。接受生命的限度与不可避免性,而不与其抗争,我们才能获得自由。相反,如果我们屈从于一时之念,想得到我们无法控制的事物,那么我们就会失去自由。
你的意志总在你的掌控之中。没有什么事能真正妨碍你,因为你的意志总在你的掌控之中。疾病可能考验你的身体,但你仅仅拥有身体吗?瘸腿会使你的行动不便,但你不仅仅拥有腿啊,你的意志比你的腿更强大。你的意志没必要受一个突发事件的影响,除非你让它如此。面对降临到你头上的任何事,都不要忘了这一点。
卷七
自由的真谛
如果一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生活,不被强迫、阻碍,不遭受暴力,能自由地选择,成功地实现愿望,避免可以避免的事情,他就是自由的人。有谁愿意生活在错误之中呢?没有谁。有谁想受蒙,冲动、不公正、没有节制、不安、卑贱地生活呢?没有谁。所以,坏人不能够依照自己的愿望生活,坏人是没有自由的。悲伤、恐惧、妒忌、怜悯、渴望无法实现、想避免的又避免不了,有谁会愿意这样生活呢?根本不会有人。我们看到有哪个坏人能够避免忧伤与害怕,避免他想要避免的,或得到他想要得到的呢?没有谁。一样的道理,我们看到,坏人是不自由的。
现在想一想,如何把自由的概念运用在动物身上呢?驯化过的狮子被人关在笼子里,人们把它们喂养大,还带着它们四处溜达。但是,有谁会说这样活着的狮子是自由的呢?狮子的生活越舒适,它就越受奴役,这难道不是事实吗?狮子愿意成为这样的狮子吗,假如它有意识和理智的话?的确,那些被人关在鸟笼里喂养的鸟儿,它们渴望逃离囚笼,为此它们吃了不少苦头啊!有的鸟儿宁可饿死,也不想忍受那样的生活。虽然有的鸟儿能够苟活,也非常痛苦,没有什么生气,只要找到逃跑的出口,它们立即就会远走高飞。鸟儿渴望躯体的自由,渴望不受束缚,自由自在地生活。你在笼子里生活,有什么不好呢“你怎么这样问!我天生就是要飞到任何我想去的地方,活在天地间,想唱歌就唱歌。你剥夺了我这一切,却还来问我‘你这样有什么不好呢?’”
因此,只有那些不屈从于囚笼生活,一旦被人捉住便以死赢得解脱的动物,才能被称为是自由的。“快乐地死去是确保自由的稳当的路径。”第欧根尼曾在某个地方这样说过。
一个奴隶祈祷,渴求立刻获得自由。在他看来,他一直受到束缚,不能快快乐乐地生活。因为他没有摆脱奴役,获得自由。他说:“如果我获得自由,我就会立即拥有无比的幸福。我不用再向任何人献媚,作为一个与人平等、与人处于同等地位的人,我可以与任何人交谈。我想去哪里,就可以去哪里。我愿意什么时候来,从哪里来,我都可以自己做主。”
后来,他获得了自由。突然间,他发现自己没有地方可去,没有东西可以吃,他开始四处寻找,奉承别人,找别人混饭吃。后来,他或者以男妓为生,经历着恐怖的事情,要是能够找到这样一个混饭的地方,他所受的奴役,相比上一次他所受到的更严重。或者即便他有钱了,因为不过是个粗俗的暴发户,他于是爱上了一个毫不起眼的姑娘,生活得很悲惨,整天叹气,渴望再成为奴隶。“哎哟,我究竟怎么了?以前,别人给我衣穿,给我鞋穿,给我饭吃,我生病时让人照顾我,我只为他做几件事而已。但是,现在我成了一个多么可怜的人啊!我遭受了怎样的苦楚啊!我不只是一个人的奴隶,而是几个人的奴隶。不过,如果我能戴上戒指①,”他说,“那个时候,我就应该能真正地过上富有而幸福的生活。”
于是,为了获得这些戒指,他便承受了他所活该承受的罪。然后,当他带上戒指后,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他说:“我要是能够服军役,就能从一切烦恼中摆脱出来。”于是,他参加了一场战斗,像一只笼中鸟那样忍受痛苦。他接着要求参加第二场和第三场战斗。之后,他走完后一步,成了一名元老院议员。进入元老院,他成了一名奴隶,更好地、堂皇地受着奴役。
有害的、需要避免的是什么呢?如果有谁认为是不能与恺撒做朋友,那么,当他和恺撒做了朋友,他就能不受限制和强迫,安宁地生活了吗?还有谁比已经是恺撒的朋友的人,更适合做证人呢?他来了,请回答我们:你是现在睡得安稳,还是你成为恺撒的朋友之前睡得安稳?他马上回答:“不要问我了,以神明的名义,我恳求你。别嘲笑我,你不知道我吃了多少苦。我的命很苦。现在连觉都睡不了,接连有人进来报告:恺撒已经醒了,已经出来了。麻烦来了,苦恼来了,要小心谨慎!”嘿,你是现在吃饭更愉快,还是以前更愉快?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如果恺撒没有邀请他共同进餐,他会觉得自尊有点受伤;如果恺撒邀请他共同进餐,他就时时得注意不要说错什么做错什么,就像一个奴隶在主子的餐桌上吃饭一样。掉脑袋是他真正害怕的。你更自在地淋浴是在什么时候呢?更轻松地锻炼是在什么时候呢?总而言之,现在的生活与过去的生活,你更喜欢哪一种呢?我胆敢发誓,一个人只要还有感觉,不是无药可救,那他越亲近恺撒,就越会哀叹自己的不幸。
所以,当那些所谓的国王不能遵从自己的意愿而生活,那些国王的朋友也不能遵从自己的意愿而生活的时候,终还有什么人是自由的呢?——寻找吧,你会有所发现。因为,从自然那里,你获得了发现真理的能力。
请回答我的一个问题:对你来说,自由是、高贵而又宝贵的吗“怎么不是!”一个精神卑贱的人可能获得如此、珍贵和高贵的东西吗“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当你看到某人在别人面前卑躬屈膝或违心谄媚,可以肯定他是不自由的。我们会说那样的人不自由,不只是说他为了讨口饭吃而如此,即便他是为了谋求行省总督或执政官的职位而如此,也算不自由。那些为了一点点利益而做这些事的人,我们称为“小奴隶”,而别的人,则可以名副其实地被称为“大奴隶”。“我承认这点。”对你来说,自由意味着独立与自主吗“当然啊!”不论是谁,当他受到另一个的阻碍和强迫时,你可以宣称这个人是不自由的。
只要你懂得如何辨别别人的和自己的东西,辨别受限制和不受限制的事情,只关心后者,不关心前者,只是努力渴求后者,厌恶前者,你还用害怕谁呢“没有人。”当然,还需要顾虑什么呢?顾虑那些善恶本性处于其中的你自己的东西?然而,谁有权控制这些东西呢?好比没有人能阻碍神一样,又有谁能够取走它们、阻碍它们呢?
不受阻碍的人是自由的,能得到他想要得到的东西。如果,一个人受阻碍、受强迫,违背自我意愿地陷入某种处境,就是奴隶。谁能摆脱束缚呢?这种人不想要属于别人的东西。属于别人的东西是哪些呢?所有那些对其能否拥有不由我们控制的事情,所有那些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或某种条件下拥有的东西。因此,身体及其他每个部分,还有财物,都是不属于自己的。如果你急着想要拥有这些东西,并把它们看做你自己的,你就会受到惩罚,就像想要别人的东西的人会受到惩罚一样。
如果你想要自由,想要让你的心集中在那些有价值的东西上,你就要对那些信条、那些语词、那些典范加以思考。如果你为了一件重大的事情付出了重大的代价,这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呢?为了自由,有人甘愿走上绞架,有人纵身跳崖,有时整个城市都为此而毁灭。为了真实确定的、坚不可摧的自由,在神向你索取他曾给予你的东西时,难道你要拒绝神的要求吗?你难道不打算去学习面对死亡,面对折磨、流放,忍受鞭笞,一句话,学习放弃一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像柏拉图说过的那样?否则你就只能是众多奴隶中的一员,即使你当过一万次执政官;即使你迈进了皇宫,你也并不比奴隶好多少。你会理解克里安提斯的名言,觉得这实在是真理:“哲人的话或许违反常理,但理性永远是站在他们一边的。”
经过实践,你会知道他们的话是正确的,实际上,对于那些追求和崇拜某些东西的人来说,获得这些东西不会有任何益处。没有获得它们的人认为,如果拥有了这些东西,他们就会拥有所有的好东西。但是,得到这些东西之后,他们的热望还是一样强烈,还是觉得自己来来回回地摇摆不定,还是觉得腻味,还是想要得到没有得到的东西。
想要得到自由,用满足自己的欲望的办法是无法实现的,只有消灭自己的欲望才能实现。你会知道,这些话都是对的。过去,你为别的东西白白费力,现在应该把精力转到能让你获得自由的事情上。为了找到能让自己获得自由的观念,要时时保持警惕。不要向有钱的老头献媚,而要去拜访哲学家,去登他的门。常登哲学家的门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如果你以适当的方式拜访他,离开时你就不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不管怎么说,至少试一试吧,这样的尝试不丢脸。
……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初步感受,是它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张力。中央编译出版社,一个以出版高质量学术和理论著作闻名的机构,它的选择本身就极具说服力。这意味着“沉思录2”很可能是一部在思想深度和学术严谨性上都达到较高水准的作品。而“沉思录”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对人生、对世界进行深刻反思的意味,再加上“2”,似乎暗示着对前作思想的进一步拓展、深化,或是对某个特定领域进行更细致的探究。我常常在思考,那些伟大的思想家是如何洞察人性的,又是如何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的。一本名为“沉思录2”的书,极有可能是在这些方面为我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我会在脑海中勾勒出它的模样:或许是关于人类精神的探寻,或许是对历史进程的解读,又或许是对现代社会挑战的应对之策。我喜欢那些能够挑战我的思维定势,让我能够跳出固有框架去看待问题的书籍。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扇通往未知思想世界的门,让我充满探索的欲望,期待着它能够引领我进行一场深刻的精神之旅。
评分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如同一扇通往未知思想世界的大门。中央编译出版社,这个名字自带了一种庄重和权威,它让我坚信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思想深度。过去,我曾有幸阅读过该社出版的一些著作,它们无一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拓展了我的视野。而“沉思录2”这个书名,更是直接点燃了我内心的好奇。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关于人生意义、道德准则、社会秩序的深邃思考,仿佛是一个古老智慧的延续与发展。我会在脑海中描绘它的可能内容:或许是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宏大叙事,或许是对个体精神困境的细腻剖析,又或许是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深刻预判。我喜欢那些能够引发我进行独立思考,并且能够在我心中留下长久回响的著作。这本书的到来,对我来说,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精神的探索,一次思想的升华,我期待着它能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启迪。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立刻就被它所散发出的独特气质所吸引。中央编译出版社,这四个字在我眼中,本身就是品质的保证。它们代表着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我一直认为,能够由这样的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一定是经过了精心打磨,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思想深度。而“沉思录2”这个书名,则让我联想到了一种宁静致远、洞察世事的智慧。它似乎在召唤着读者,放下浮躁,进入一个深度思考的空间。我曾在阅读一些历史学或哲学著作时,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仿佛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着思想的交流。我期待着,“沉思录2”也能给我带来这样的体验。我会在脑海中描绘它的可能形态:或许是一部关于人生哲理的智慧集萃,或许是对某个时代社会问题的深刻剖析,又或许是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邃思考。我喜欢那些能够挑战我固有观念、拓展我思维边界的书籍。这本书的到来,就像是我与一位智者的一次约会,我期待着他能为我带来启迪,让我对这个世界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对知识的渴望,一种对智慧的追求。
评分这本书的到来,给我的内心带来了一种特别的期待,一种对智慧的渴望。中央编译出版社,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就意味着严谨、学术和深度。它通常是那些在思想界、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著作的出版方。因此,仅仅从出版社来看,我就对“沉思录2”有了很高的评价基础。而“沉思录2”的书名,更是充满了吸引力。它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沉静的思考,那些对人生、对世界、对意义的追问。我曾在阅读某些哲学著作时,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启迪,仿佛是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期待着,“沉思录2”也能给我带来这样的体验。我会在脑海中想象,这本书的内容是否会涉及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探讨?是否会解析社会发展的脉络?是否会提供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的智慧?我尤其喜欢那些能够引发我深入思考,并且能够在我的内心留下深刻印记的作品。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觉自己即将踏上一场探索智慧的旅程,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所承载的重量感。不仅仅是纸张的厚度,更是信息和思想的厚度。中央编译出版社,这个名字在我心中一直是与高质量、深邃的学术研究紧密相连的。它出版的书籍,往往是那些经过时间考验、具有长远影响力的思想结晶。所以,仅仅是看到出版社的名字,我就对“沉思录2”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和期待。而“沉思录2”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哲学的意味。它暗示着一种延续,一种深化,一种在前人智慧的基础上进行的新的探索。我曾接触过一些哲学著作,它们常常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触及到人类最根本的问题:生命的意义,道德的边界,存在的本质。我相信,“沉思录2”很可能也是这样一本能够引发读者深刻反思的书籍。我会在脑海中想象,这本书是否会像一位老者,娓娓道来那些关于人生智慧的箴言?或者,它是否会像一位挑战者,提出那些令人不安却又发人深省的问题?我会猜想,在它的字里行间,是否会闪烁着那些洞察人性的光芒,是否会揭示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之下的深刻规律?这本书的存在,仿佛在我心中点燃了一盏求知之灯,指引我走向那片未知的思想海洋。我期待着,通过阅读它,能够获得新的启示,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世界和自我。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尽管我还没有开始阅读具体内容,但“9787802118119”这个ISBN号,就已经在我的脑海里建立了一种期待。这个数字组合,像是一个神秘的密码,指向着一个知识宝库。中央编译出版社,它的名字本身就散发着一种权威和严谨的气息,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品质充满了信心。我常常在想,一本能够被如此专业的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一定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审校。它很可能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和前瞻性于一身的杰作。而“沉思录2”这个书名,更是充满了吸引力。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伟大的思想家,那些在静谧的时刻,对世界和自我进行深度反思的灵魂。我曾阅读过一些探讨人生哲学、社会伦理的书籍,它们往往能够颠覆我原有的认知,拓展我的思维边界。“沉思录2”的名字,让我预感到它可能是在这些领域有着更深层次的挖掘,或者是在前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思考。我甚至会猜测,这本书是否会涉及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批判性分析,或者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独到见解?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一个对知识充满渴望的读者,我总是希望能够接触到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作品。这本书的出现,让我仿佛听到了思想的召唤,感觉到了一场智力探险的开始。我期待着它能像一位睿智的导师,引导我穿越迷茫,去探索那些深刻的真理。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和出版信息时,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瞬间被点燃。中央编译出版社,这个名字本身就如同一个金字招牌,它意味着这本书绝非等闲之辈,很可能蕴含着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前沿的思想洞见。我一直认为,一家出版社的声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所出版书籍的品质。而“沉思录2”,这个书名更是充满了哲学和智慧的韵味。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伟大思想,那些对人生、对宇宙、对社会进行的深刻反思。我曾在阅读一些经典著作时,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启迪,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思想活力。我会在脑海中想象,这本书是否会像一本人生指南,为我指点迷津?是否会像一面镜子,让我看清自己的不足?是否会像一次对话,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思想的交流?我热爱那些能够挑战我固有认知、拓展我思维边界的作品。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的精神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索它所带来的无限可能。
评分这本书的到来,让我一度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并非直接阅读了“沉思录2”的内容,但仅凭这本书的封面、书名以及出版社的信息,就足以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它可能蕴含的知识与哲思的轮廓。中央编译出版社,一个以出版学术著作和理论性书籍而闻名的高端出版机构,其选择出版“沉思录2”,本身就暗示了这本书绝非泛泛之辈,很可能是在哲学、历史、思想领域具有相当深度和影响力的作品。而“沉思录”,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了一种庄重感和启发性,它让人联想到那些穿越时空的智慧,那些对人生、对宇宙、对个体存在的深刻探索。更何况是“沉思录2”,这似乎意味着在前作的基础上,作者或编者进一步拓展了视野,或者进行了更精炼的升华,亦或是针对特定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剖析。我曾在书店里无数次地驻足于那些厚重的、散发着纸张和墨香的哲学书籍前,感受那种历史的厚度和思想的重量。这本书的到来,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这些未知殿堂的门,即使我还没有踏入,但前方的风景已在我的想象中展开。我会想象,在“沉思录2”的字里行间,是否会遇到那些关于生命意义的追问,关于道德伦理的辨析,关于社会结构的反思,甚至是对人类未来走向的预言?这些都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而能对这些主题进行深刻“沉思”的著作,无疑具有巨大的价值。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的阅读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场知识的盛宴的预告,是一次思想的洗礼的邀约。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究它,去聆听那些来自远方的智慧的回响,去感受那些思想的火花如何点燃我内心的求知欲。
评分这本书,仅仅是拿在手中,就给我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它可能承载的思想和知识的重量。中央编译出版社,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了一种学术的光环,让我对这本书的品质充满信心。它们出版的书籍,往往是那些在各自领域具有开创性或权威性的作品。而“沉思录2”的书名,则更加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它暗示着一种对前作的延续和深化,或者是一种对特定主题的更深入的探索。我曾接触过一些优秀的哲学或历史著作,它们往往能够打开我的新视野,让我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我会在脑海中想象,这本书是否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引导我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它是否会像一位敏锐的观察者,揭示社会运行的深层逻辑?我甚至会猜测,这本书是否会包含对未来趋势的预测,或者对人类发展方向的思考?我喜欢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并且能够在我心中留下长久回响的作品。这本书的到来,无疑为我的阅读之旅增添了新的亮点,我期待着它能够像一股清泉,滋润我的思想,让我获得更多的感悟。
评分这本书,从它所承载的出版信息来看,就自带了一种不凡的气质。中央编译出版社,这四个字足以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性和思想性充满信心。它们出版的书籍,往往是那些经过了严格遴选和深度研究的成果,代表着学术前沿和思想高度。而“沉思录2”这个书名,则直接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它暗示着一种对智慧的探索,对人生奥秘的追问,以及对前作思想的进一步升华或拓展。我曾在阅读一些哲学和历史类书籍时,感受到了一种思维的碰撞,仿佛打开了新的认知维度。我期待着,“沉思录2”也能给我带来这样的惊喜。我会在脑海中构想:它是否会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深度梳理?是否会是对个体生存困境的哲学解构?是否会是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深刻探讨?我喜欢那些能够激发我独立思考,并且能够拓展我思维边界的作品。这本书的到来,无疑是我求知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我渴望从中汲取养分,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