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南怀瑾选集
定价:40.00元
作者:南怀瑾 述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2-01
ISBN:9787309035971
字数:583000
页码:72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的一户书香门第之家,现年85岁。他幼蒙庭训,少习诸子百家之学。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时值青年的南怀瑾投笔从戎,跃马于西南边陲。尔后返蜀,执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金陵大学。他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假日闲暇,辄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访求高僧奇士。曾隐遁于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三年,通读卷帙浩瀚的《大藏经》。旋走康藏,参访密宗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各派学说均有精深的研究。离藏以后,转赴昆明,初讲学于云南大学,后任教于四川大学。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不久归隐于杭州天竺山、江西庐山,潜心治学。去台湾以后,先后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研究所,传学于日本、美国和中美洲诸国。近年迁居香港,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南怀瑾先生熟习经史子集,贯通东西文化,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特别是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峡两岸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复旦大学出版社为*早出版南怀瑾著述的出版社,也是出版南怀瑾著述数量*多、品种*为齐全的一家出版单位。所出的南怀瑾著述总计有二十四种,基本上都是他的代表作。兹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将南怀瑾先生的这些著述汇编成十卷,精装印行,以满足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的需要。各卷收录情况如下:
**卷:《论语别裁》
第二卷:《他说》、《孟子旁通》
第三卷:《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
第四卷:《禅宗与道家》、《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第五卷:《禅海蠡测》、《禅话》、《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第六卷:《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
第七卷:《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第八卷:《金刚经说什么》、《楞严大义今释》
第九卷:《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楞伽大义今释》
第十卷:《原本大学微言》。
内容提要
《圆觉经》是唐代华严宗奉习的一部重要经典。它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由唐代佛陀多罗译出。经中以佛应文殊师利等十二位菩萨之请,一一说法的方式,论述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的理论,以及“修止”、“修观”、“修禅”的修行方法。唐代华严宗五祖宗密说,他“禅遇南宗,教逢《圆觉》”,就是因读《圆觉经》而悟教理的。之后,他撰写了《圆觉经大疏》、《圆觉经大疏钞》、《圆觉经道场修证仪》等著作,以弘扬《圆觉经》,《圆觉经》因此而驰名佛教界。本书为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圆觉经》的讲记,初在佛教杂志上连载,以后汇集成书。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圆觉经》的原文进行了逐句、逐段的讲解,变艰涩为流畅,化深奥为通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兹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新版(2000年11月第2版第2次印刷)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是佛教学说的三大组成部分。戒,是用来防非止恶的;定,是用来息虑静缘的;慧,是用来断除烦恼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佛教人士修学的基本内容。本书收录了学者南怀瑾先生所作的一组佛学讲演录。其中,前三篇是有关修习“戒、定、慧”三学的论述的摘要(首篇《修止观与参话头》为南怀瑾的老师袁焕仙先生所作),后六篇是作者对《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之一)以及禅观、般若正观、观音法门、净土法门等所作的通俗的讲解。兹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新版(2001年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楞伽经》是唯识宗的根本典据“六经十一论”之一,也是早期禅宗依奉的重要经典(早期禅宗代表人物因此而得名“楞伽师”),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它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由刘宋求那跋陀罗于元嘉二十年(443)译出。经中通过佛在南海之滨的楞伽山,答大慧菩萨一百零八问的方式,论述了“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四种禅”等义,而以“如来藏识”(即“阿赖耶识”)为归结点。本书为学者南怀瑾先生撰著的《楞伽经》全本的大义今释。内容包括:原文、今译和串讲(用括号、另段的方式标出)。全书深入浅出,文句流畅,是一部将学术性和通俗性融为一体的别具特色的《楞伽经》读本。兹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新版(2001年3月版第23次印刷)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全书共收录了南怀瑾先生的3本著作:《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楞伽大义今释》。其中《圆觉经》一书为作者关于《原觉经》的讲记,他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原觉经》的原文进行了逐句、逐段的讲解,变艰涩为流畅,化深奥为通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定慧初修》则收录了作者所作的一组佛学讲演录;而《楞伽大义今释》则是对《楞伽经》全本的大义今释。内容丰富,且学术性和通俗性融为一体,别具特色。
目录
作者介绍
南怀瑾,华夏智业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南怀瑾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及至少年时期,已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并深得其精要。 青年时代,正值抗战军兴。南怀瑾先生毅然辞亲远游,曾任教于中央军校,又入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以其服务社会大众。其时,每逢假日闲暇,胤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复于青城山灵严寺,有缘结识名重一时的川北禅宗大师袁焕仙先生,遂拜门墙,竟毅然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追随袁先生左右,潜心研修佛学。1943年入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闭关三年间,遍阅《大藏经》万万卷,印证个人修持所得,遂至终身受益无穷。1945年,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各派,得到贡嘎活佛等多位活佛、高僧的真传,佛法修持更为精湛,得到白教、黄教、红教、花教等各教派的印证,被承认为密宗上师。
文摘
序言
前言 本书是南怀瑾教授于1983年,在台北十方丛林书院讲述《圆觉经》的记录,由古国治同学负责整理校对。在未完稿前,曾陆续在《十方》杂志连载,获得广大读者们的热烈回响,纷纷要求尽早出书。如今,这本书终于完成,我们希望对于海内外的学佛人士有些助益。 佛称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那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读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南怀瑾先生仿佛就坐在我对面,用一种温和却又极其深刻的语气,将那些古老的智慧娓娓道来。他讲的东西,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将自己的人生体悟和对宇宙人生的洞察,一点一点地剖析在你面前。尤其是在他谈论到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被现代社会所忽视的精髓时,我总会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感。那些关于修身养性的道理,关于人际交往的智慧,关于如何看待生死,如何安顿心灵的论述,都像甘霖一样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他总能用最朴素的语言,揭示最深刻的真理,让你在不经意间豁然开朗。我时常会在读到某个精彩之处时停下来,反复咀嚼,那种感觉就像是品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能体会到其中的醇厚与甘甜。这本书并非一次性的阅读体验,而是一本可以陪伴你一生,在你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有不同感悟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精装版设计得十分考究,封面用了深沉的暗红色,触感是那种略带磨砂的质感,拿在手里感觉很沉甸甸,很有分量。书脊处的烫金字体虽然低调,但在灯光下却熠熠生辉,彰显出一种不俗的品味。拿到手的那一刻,就有一种被庄重感所包裹的体验,仿佛捧着的是一件历经岁月沉淀的珍宝。打开书页,纸张的厚度适中,印刷清晰,字迹也十分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喜欢它那种古朴又不失现代感的设计风格,既有传统文化的厚重,又不显得陈旧,非常适合放在书架上作为一件艺术品来欣赏。翻阅其中的章节,每一个标题都仿佛是一扇门,引导着我进入一个充满智慧与启迪的世界。有时候,仅仅是看目录,就足以让人心生向往,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这本书的装帧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传递了一种对待知识的态度,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对经典的敬畏,这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一直认为,学习和成长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而这本书,无疑为我的这个过程注入了新的动力。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看待世界和人生的全新视角。南怀瑾先生在书中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对人生规律的揭示,都让我深受启发。他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困惑和痛苦,并非是外界的因素,而是源于我们自身认知上的偏差。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心灵的指南,它帮助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相信,这本书中的智慧,将伴随我一生,指引我不断前进。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从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到道家的无为而治,再到佛教的慈悲智慧,几乎无所不包。南怀瑾先生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织匠,将这些看似分散的文化元素,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恢弘的文化画卷。他不仅能够清晰地阐述这些思想的精髓,更能将它们与我们现代社会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我们看到这些古老的智慧在当下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读这本书,就如同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宝库,每一次的翻阅,都能发现新的宝藏。它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和传承这些宝贵财富的决心。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能将深奥的道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南怀瑾先生在书中,常常会用生动的例子来阐述他的观点,这些例子往往来自我们日常生活中,让我们觉得亲切而又熟悉。他讲授的关于人际关系、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智慧,都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掌握了一套能够解决生活中各种难题的“秘籍”。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并非是遥不可及的,而是蕴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只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领悟。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个人要想真正成长,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反思。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和反思的平台。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时刻提醒着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南怀瑾先生在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都极具启发性,能够促使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例如,当他谈论到“因果循环”的道理时,我就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后果。这种自我反思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是极其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避免犯下不必要的错误,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我常常会在读完某个章节后,合上书本,静下心来思考,将书中的道理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结合,从中获得更深刻的领悟。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对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常常会对生活中的一些困惑感到迷茫,对未来的方向感到焦虑。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逐渐找到了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力量。南怀瑾先生对人生苦乐、生死轮回的讲解,让我对生命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那么执着于眼前的得失。他关于“知足常乐”和“顺其自然”的论述,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接纳生活中的不完美,如何找到内心的安宁。更重要的是,他强调的“尽人事,听天命”的处世态度,让我学会了在努力奋斗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不强求,不抱怨。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许多原著晦涩难懂,难以入门。这本书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作者以一种极其浅显易懂的方式,将那些深奥的儒释道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精粹,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他没有照搬原文,而是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我们这些现代人能够轻松地理解和吸收。尤其是一些关于个人修养、道德伦理以及人生价值的探讨,让我受益匪浅。他提出的观点,往往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可行性,让我觉得这些古老的智慧并非束之高阁的理论,而是可以指导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读这本书,就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我在中华文明的浩瀚星河中漫游,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些闪耀的星辰,并理解它们的光芒是如何照亮了历史的长河。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读”一本书,不如说是在“听”一位智者的教诲。南怀瑾先生的语言,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也充满了人生的温度。他讲故事,讲道理,讲人生,每一个字都仿佛凝聚了他一生的智慧和感悟。我尤其喜欢他那种化繁为简的功力,能够将那些看似玄妙的哲学概念,用最简单、最贴切的比喻讲出来,让你瞬间豁然开朗。有时候,读着读着,我甚至能想象出他讲学时的情景,那抑扬顿挫的语调,那意味深长的眼神,都仿佛跃然纸上。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深深地被吸引,也让我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共鸣。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一种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审视。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文言文的韵味,又充满了现代的活力。南怀瑾先生的文字,像是有生命一样,能够在你脑海中勾勒出画面,让你身临其境。他讲学时那种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样子,似乎透过文字就能感受到。有时候,他会引用很多古代的典故,但又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让你既能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不会因为语言障碍而望而却步。这种将古今融会贯通的能力,实在令人佩服。他讲起那些关于人生哲理的话题,常常会让我们觉得“原来是这样!”,那种顿悟的感觉,是阅读的最大乐趣之一。他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传递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看待问题的方法。读这本书,就像是和一位博学多才、风趣幽默的朋友在聊天,不知不觉中,你就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看到了很多以前从未注意到的事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