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揚州畫舫錄
定價:36.00元
作者:(清)李鬥,潘愛平 評注
齣版社:中國畫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1461041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艾塘李君,槃槃有纔,操觚記之。上自仙宸帝所、下至籬落儲胥;旁及酒樓茶肆、鬍蟲奇姐之觀,鞠戈流蹌之戲。都知錄事之傢,莫不科彆其條,瞭如指掌。於牙牌二十四景之外,更加詳盡。真足傳玩一時,舄奕韆載——及得此書(《揚州畫舫錄》),臥而觀之,方知閑居展捲,勝於騎鶴來遊也。
——(清)袁枚
艾塘衿情既勝,詩筆亦佳。嘗作《揚州畫舫錄》十八捲,山水園林,勝流佳話,多見其中。雖雅鄭雜陳,而旖旎,使讀者如在綠揚城郭、二分明月間然。
——(清)王昶
內容提要
《揚州畫舫錄》的許多版本會省去工段營造錄這一章,本版本以原貌保留,是全本的珍藏本。
《揚州畫舫錄》是李鬥曆時30年寫就的揚州奇書,被尊為迄今為止全麵的揚州百科全書。硃自清先生推崇的明清筆記體奇書。硃自清說:揚州從隋煬帝以來,是詩人文士所稱道的地方——特彆是沒去過揚州而有念過唐詩的人,在他心裏,揚州真象蜃樓海市一般美麗;他若念過《揚州畫舫錄》一類書,那更瞭不得瞭。
《揚州畫舫錄》內容豐贍、包容極廣,涵蓋城池水係沿革、山川園林、寺觀廟壇、市肆文物,備載風物掌故。此書是清代鼎盛時期揚州文明的實錄。李鬥於乾隆二十九年開始為《揚州畫舫錄》搜料,於乾隆六十年成書刊行,前後曆時三十餘年。全書以地為經,以人物記事為緯,共分十八捲。
目錄
作者介紹
李鬥(1749—1817),清代戲麯作傢。字北有,號艾塘(一作艾堂),江蘇儀徵人。乾隆十四年生,嘉慶二十二年三月卒。諸生。博通文史兼通戲麯、詩歌、音律、數學。作有傳奇《歲星記》和《奇酸記》。又有《艾塘麯錄》、《艾塘樂府》1捲、《永抱堂詩集》8捲、《揚州畫舫錄》18捲及《防風館詩》。其所作《揚州書舫錄》中有不少戲麯、麯藝史料,對研究我國17、18世紀的戲麯、麯藝提供瞭頗有價值的資料。所寫的詩歌甚多,均收入《永報堂詩集》與《防風館詩》。
文摘
序言
這部作品的閱讀體驗,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一場沉浸式的感官體驗。作者在描述景物時,似乎不滿足於視覺的呈現,他還調動瞭聽覺、嗅覺、味覺乃至觸覺。譬如,描述某個茶肆的場景,不僅描繪瞭茶具的精美和客人的神態,還能讓人“聞到”到那股混閤著煙火氣和茶香的復雜氣味;描述某種時令糕點,文字的描述竟能讓人聯想到那種入口即化的細膩口感。這種多重感官的刺激,極大地增強瞭作品的感染力。更令人贊嘆的是,作者在敘事節奏的把控上爐火純青。他懂得何時該放慢筆速,細細雕琢一個場景的氛圍,何時又該疾筆快書,一筆帶過冗長的過渡,使得全書的起承轉閤自然流暢,毫無滯澀之感。這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此類古典文體的讀者,也能被牢牢吸引,不忍釋捲。
評分這本新近拜讀的古典文集,簡直讓人沉醉其中,仿佛親身經曆瞭一場跨越時空的旅行。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尤其擅長描繪江南水鄉的旖旎風光與市井百態。書中對於亭颱樓閣、小橋流水的描摹,那種光影的流動、水波的紋理,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入畫”的境界。我尤其喜歡其中對節令變化的捕捉,春日初融的薄霧,夏夜微醺的荷香,鞦風乍起的蕭瑟,鼕雪覆蓋下的靜謐,都通過精妙的詞匯組閤躍然紙上,讓人感同身受。敘事結構上,它並不拘泥於綫性時間推進,而是采用瞭一種更為散點透視的手法,將不同時段、不同地點的見聞片段巧妙地穿插、編織在一起,讀起來非但不覺混亂,反而更增添瞭一種探尋的趣味性。它需要的不是快速翻閱,而是靜下心來,慢慢品咂每一個字眼背後的韻味和深意。讀罷閤捲,心中縈繞的不是故事的結局,而是那份揮之不去的、關於特定地域文化和美學情懷的深刻印記。
評分我一直認為,一部真正的經典,應該能夠超越其誕生的時代背景,引發後世讀者的共鳴。這部書做到瞭。雖然它的時代背景遙遠,但其中探討的人類共通的情感——對美的追求、對友誼的珍視、對離彆的傷感、對世事無常的感慨——卻是永恒的。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從不直接說教,而是將這些哲思和情感,巧妙地融入到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和人物日常的互動之中。舉個例子,描述一次小小的彆離場景,寥寥數語,卻將那種欲言又止的深厚情誼刻畫得淋灕盡緻,讀到此處,往往需要停下來,迴味許久。這種含蓄而內斂的錶達方式,極具東方的審美韻味,它留給讀者巨大的想象空間,讓每個人都能在字裏行間投射自己的情感體驗,從而達成一種深層次的、私人的對話。
評分坦白說,初翻此書時,我還有些擔心其內容會過於晦澀或陳舊,畢竟是流傳已久的作品,文字風格想必是相當考究的。然而,事實證明我的顧慮是多餘的。它展現齣一種令人驚嘆的生命力和洞察力。作者對於人情世故的刻畫尤為精妙,那些街頭巷尾的小販的吆喝,士大夫階層的雅集清談,甚至是江湖隱士的孤高清冷,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活靈活現。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物對話,其語言風格和用詞習慣都有著精準的區隔,這體現瞭作者深厚的觀察功底。書中穿插的一些筆記性質的文字,像是對當時社會風貌的側寫,提供瞭大量珍貴的曆史細節,這些細節的收集和整理,本身就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從中可以窺見作者對生活細緻入微的體察。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停留在文學欣賞層麵,它更像是一部生動的、富有溫度的“風土誌”,讓人看到瞭過去生活的氣息和脈動。
評分這部文集在語言運用上的創新性,是其區彆於同時期其他作品的關鍵所在。它的詞匯既有古典的典雅莊重,又不乏民間口語的鮮活靈動,形成瞭一種獨特的張力。作者似乎是一位語言的魔術師,他能將那些看似平凡的詞語進行重組和搭配,創造齣耳目一新的意象。例如,對於某些特定物件的命名和描述,往往一語中的,精準傳達瞭其神韻。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為某些句子驚嘆,不是因為其辭藻的華麗,而是其精準和巧妙。它像是經過無數次打磨的玉石,錶麵溫潤,內裏卻摺射齣復雜的光芒。這是一本需要反復研讀的書,每一次重讀,都會在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心境下,發現作者隱藏在精巧文字背後的另一層深意,每次都有新的領悟,實屬難得的文化瑰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