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漫遊澳大利亞
定價:49.00元
作者:藏羚羊旅行指南編輯部
齣版社:北京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20012882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8 美食美酒 用味蕾認識澳大利亞
12 愛伴手禮 澳大利亞購物
16 感受人文曆史 澳大利亞世界遺産
22 悉尼
24 悉尼交通
31 精華景點
岩石區、悉尼港口大橋、橋塔觀景颱、卡德曼小屋、圓環碼頭、悉尼歌劇院、悉尼塔和天空漫步、皮特街購物中心、維多利亞購物中心、悉尼水族館、悉尼魚市場、皇傢植物園、維多利亞街、麥誇裏夫人角、新南威爾士州美術館、牛津街、潘汀頓市集、邦迪市集、皇後街、邦迪海灘
52 周邊景點
獵人榖花園、藍山國傢公園、恩純斯鎮紀念公園、史蒂文斯港、濱海景觀公路、南天寺、詹伯魯休閑公園
60 住在悉尼
64 吃在悉尼
68 購在悉尼
72 墨爾本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藝術品,那種帶著陽光味道的橙色和深邃的海洋藍交織在一起,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澳大利亞那種無拘無束的自由氣息。我是在一傢獨立書店偶然翻到它的,當時店裏正放著輕柔的弗拉明戈吉他麯,拿起來的時候,那種厚實的紙張手感,以及油墨散發齣的微弱香氣,都給我一種非常可靠的期待感。我立刻被它扉頁上的那句引言吸引住瞭——“迷失在紅色中心的旅人,終將在海岸綫上找到自我。”這句話非常有哲理,一下子把我帶入瞭一種對未知的探尋之中。裝幀上的一些細節,比如燙金的書名,在燈光下閃爍著低調而奢華的光芒,這絕不是那種流水綫上的廉價印刷品能比擬的。而且,我注意到它在章節的開頭,都配有一張非常精美的手繪地圖草圖,筆觸非常細膩,標注的不是那些耳熟能詳的旅遊景點,而是諸如“隱秘的酒莊小徑”、“原住民的星空觀測點”之類的名字,這讓我明白,作者的意圖絕不是簡單地羅列景點,而是引導讀者去深入體驗那些不為人知的美麗角落。光是翻閱目錄,我就已經計劃瞭好幾次“精神漫遊”,它成功地激發瞭我對未知探索的渴望,讓人忍不住想立刻打包行李飛過去。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極具巧思,它並非按照地理方位綫性推進,而是采用瞭“主題式探索”的編年體。例如,有一個章節專門聚焦於“島嶼的孤獨與重生”,將巴瑟斯特島和聖誕島的生態故事並置對比,探討瞭隔離對物種進化和人類社會構建的影響。這種非綫性的敘事,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趣味性,讓讀者在不同地理緯度的故事之間跳躍,卻總能被一個核心的哲學命題所牽引。更讓我贊嘆的是,作者在行文過程中,還插入瞭一些他個人的藝術創作記錄。他似乎是一位業餘的野生動物素描愛好者,書中有幾頁展示瞭他用炭筆臨摹鴯鶓腳印和袋鼠骨骼的速寫,這些插圖雖然略顯粗獷,卻充滿瞭生命力,它們作為文字描述的補充,提供瞭一種“在現場”的直觀證據,增強瞭作品的真實感和藝術價值。這種跨媒體的敘事嘗試,讓整本書的閱讀體驗變得立體而豐富,不再是單調的文字灌輸。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其老道,簡直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船長在領航。它沒有那種一上來就鋪陳宏大曆史背景的沉悶感,而是以一種近乎私密的口吻,從作者在悉尼一個不起眼的咖啡館裏,因為錯過一班渡輪而産生的“意外”開始寫起。這種敘事的起點非常接地氣,瞬間拉近瞭與讀者的距離,讓人感覺自己不是在閱讀一本旅遊指南,而是在傾聽一位老朋友分享他的“私藏故事”。作者在描繪自然風光時,語言的運用達到瞭詩歌的境界,尤其是在描述塔斯馬尼亞的霧鎖山巒時,他用瞭整整三頁篇幅來描摹光綫穿透水汽時那種“破碎而神聖”的質感,大量的比喻和擬人手法,讓山脈仿佛有瞭生命和呼吸。更難得的是,他巧妙地穿插瞭與當地居民的對話片段,這些對話充滿瞭智慧和幽默,例如那位世代居住在內陸的牧民關於“時間是如何在廣袤中失效”的論述,簡直是哲思的閃光點。讀完整章,我甚至感覺自己那顆被都市生活壓抑已久的心,也被那片空曠的土地洗滌瞭一遍,心靈得到瞭極大的放鬆和治愈。
評分我必須指齣,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其對“現代性”在澳大利亞邊緣地帶的衝擊這一主題的探討。作者並非沉湎於對原始風光的贊美,而是敏銳地捕捉到瞭快速發展對環境和社區造成的隱形裂痕。比如,在講述西澳的礦業開發時,他通過聚焦於一個因礦區擴張而被迫搬遷的小鎮居民的集體記憶,來剖析經濟發展與文化遺産保護之間的永恒矛盾。文字在這裏變得犀利而富有批判性,不再是前幾章那種田園牧歌式的抒情。他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展示瞭衝突雙方的立場——既有地方政府對就業增長的壓力,也有社區對祖輩土地的依戀。這種對復雜現實的直麵,使得這本書的視野超越瞭傳統的“風景贊美詩”,上升到瞭對當代社會議題的反思層麵。它像一麵鏡子,摺射齣所有在現代化浪潮中掙紮的社區所麵臨的睏境,讓讀者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旅行文學。
評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文化衝突和融閤時的那種剋製與深刻。很多遊記為瞭追求獵奇感,會過度渲染異域文化的“神秘”或“落後”,但這本書完全沒有這種傾嚮。在講述作者深入昆士蘭州熱帶雨林與原住民部落交流的經曆時,文字充滿瞭敬意和審慎。他沒有試圖扮演一個“拯救者”或“發現者”的角色,而是把自己定位為一個謙卑的學習者。書中用瞭大量篇幅來分析原住民口述曆史中關於“夢境時間”(Dreaming)的復雜性,指齣這不僅僅是神話,更是一種建立在土地之上的生態哲學和法律體係。作者引用瞭大量的田野調查筆記,但絕不是枯燥的學術堆砌,而是通過他與一位年長女性學習編織傳統圖案的過程,將抽象的文化概念具象化瞭。這種細膩的觀察力,使得書中對原住民文化的闡述,既有學術上的嚴謹性,又不失人文關懷的溫度,讓人讀完之後對澳大利亞這片土地的曆史厚重感有瞭全新的認識,遠超一般的旅遊宣傳冊所能提供的深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