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烏魯木齊 吐魯番 喀納斯黃金指引
定價:28.00元
作者:駱娟
齣版社:廣東旅遊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806538371
字數:77000
頁碼:20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新疆有大美,美得那般與眾不同,令人震撼!烏魯木齊的冰峰,護佑著西域女子一雙雙永遠年輕美麗的眼睛;吐魯番的火焰,映紅瞭葡萄架下那輕盈曼妙的舞裙;喀納斯的聖水,韆百年來凝聚成瞭人們永恒的夢想。本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帶你走進新疆烏魯木齊、吐魯番、喀納斯等美麗境地。
新疆,在許多人眼裏,那是個遙遠而神秘的地方。也正因此,許多人都神往之。今天,就讓本書來帶領你走入這神秘而遙遠的世界。烏魯木齊、吐魯番、喀納斯就是這裏的主要地點。
目錄
作者介紹
駱娟,1970年齣生於新疆吐魯番。西北大學地理專業、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專業畢業,吐魯番報社總編室主任。1997年加入新疆作協,於新疆文學主流刊物上長期發錶作品。2000年,散文集《浮塵如金》由中國文聯齣版社齣版。2002年由新疆文聯推薦,新疆網站“新絲路”為其製作專題
文摘
序言
我必須承認,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來說,是一次關於“期待落空”後驚喜的體驗。我本意是想找一本關於新疆旅遊攻略的書籍,畢竟“滿28包郵”的字樣和地名組閤,很容易讓人産生這種直觀聯想。誰知,這本書根本就不是那種告訴你哪傢拌麵館最好吃,哪個景點需要排隊多久的實用指南。它更像是一位老嚮導,帶著你走進瞭那些地圖上看不到的小徑。其中關於喀納斯部分的內容,簡直讓人拍案叫絕。作者對光影的捕捉達到瞭近乎癡迷的程度,他描述的不僅僅是湖水的顔色,而是不同時間段,光綫穿過鬆林、摺射在湖麵上,所産生的色彩光譜變化,甚至細緻到不同海拔下雲層對光綫的削弱作用。這種描寫手法,讓人不禁懷疑作者是不是同時擁有攝影師和物理學傢的雙重身份。而且,書中穿插瞭一些當地口述的曆史片段,那些聲音像是從地底下冒齣來的,帶著粗糲的質感和不容置疑的真實性。這本書不提供答案,它提供的是更深層次的問題,逼迫你去思考,在你眼中,什麼是“黃金”,什麼是“指引”,以及,你自己的“烏魯木齊”在哪裏。
評分整本書的結構布局,透露齣一種精心策劃的“反高潮”藝術。我本來期待在“喀納斯”這個名字的渲染下,會有一段關於壯麗奇景的渲染,但作者卻將筆墨大量傾注於旅途中的“失落”與“迷惘”——比如在某個無名小站徹夜未眠的孤獨感,或是因為語言不通而産生的深刻隔閡。這種對負麵情緒和日常瑣碎的坦誠捕捉,反而賦予瞭整部作品一種真實可觸的重量感。它沒有將新疆塑造成一個完美的異域天堂,而是展現瞭它復雜、矛盾、甚至有些殘酷的真實麵貌。特彆是對“28”這個數字的反復暗示,雖然沒有直接解釋,卻像是一個貫穿始終的數學謎題,迫使讀者不斷在字裏行間尋找隱藏的綫索和作者的個人注腳。這種留白,使得每一次重讀,都會帶來新的發現,就好像你每次去同一條沙漠公路行走,都會發現新的星象或者被風吹齣的不同形狀的沙丘一樣。這是一本需要用“心”去閱讀的書,而不是用眼睛。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說實話,一開始吸引我的並不是那些華麗的辭藻或者引人遐想的圖案,而是一種近乎樸實的、帶著泥土氣息的質感。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像是揣著一塊來自遠方的石頭。我本來以為這會是一本側重於風土人情的散文集,畢竟“烏魯木齊”、“吐魯番”這些地名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感。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卻發現它走的是一條完全不同的路子——它更像是一份精心繪製的、帶著個人印記的“尋寶圖”。作者似乎並不滿足於簡單的走馬觀花,他似乎在用一種近乎考古學傢的嚴謹態度去解構這些新疆地域的文化符號。尤其是關於“黃金指引”這個詞,它在全書的語境中,既可以被理解為地理上的路綫規劃,又隱喻著一種精神上的覺醒或頓悟。全書的敘事節奏是緩慢而剋製的,沒有那種一驚一乍的戲劇衝突,而是像一條蜿蜒的河流,帶著你慢慢深入到曆史的褶皺裏。你甚至能從那些細膩的描寫中,嗅到西域乾燥的空氣和清晨時分鬍楊樹葉上凝結的露水味道。這本書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它成功地將宏大的曆史背景與個體微小的感官體驗編織在瞭一起,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也完成瞭一次穿越韆年的時空旅行。
評分從文學層麵上講,這本書展現瞭作者在嘗試打破傳統地理文學窠臼的野心。它很少使用直白的形容詞來堆砌景觀的宏大,反而偏愛用動詞和名詞的精準搭配來構建畫麵。例如,他不會說“雪山很高”,而是會描述“雪綫如何精確地切割瞭天空的藍”。這種動詞驅動的敘事方式,讓整個文本充滿瞭動態感。此外,書中對“聲音景觀”的描繪也極其齣色,無論是風捲起沙礫摩擦岩壁的聲音,還是深夜牧羊人低沉的吟唱,都被捕捉得惟妙惟肖。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讀瞭一個故事,更像是進行瞭一次深度沉浸式的環境體驗。這本書的“黃金指引”或許並非指嚮財富或名利,而更像是作者對自身寫作道路的一種承諾——即永遠保持探索的姿態,永遠不滿足於已知的風景,永遠忠實於內心的每一次微小震動。這使得這本書超越瞭地域文學的範疇,成為瞭探討“探尋”本質的一部深刻作品。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功力,達到瞭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度,尤其是在處理空間感和時間感交錯的敘述段落時。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描述吐魯番的乾旱和地下坎兒井係統時,所使用的句式結構。他大量運用瞭一種古奧的、近乎祭祀禱文般的長句,每一個從句都像是一個細小的水渠,最終匯聚成一股強大的信息洪流,將讀者徹底淹沒在對生命與水源的哲學思考之中。這種寫作風格,與我們今天習慣的碎片化、快餐式的閱讀體驗形成瞭鮮明的對比。你不能快速瀏覽這本書,一旦你試圖跳躍性閱讀,就會立刻迷失在時間軸的迷宮裏。它要求你放慢呼吸,去感受那些被時間磨平的棱角。書中對於“等待”這個主題的探討尤為深刻——等待戈壁灘上第一場雨的降臨,等待古老文明的再次復蘇,甚至等待自己的內心找到那個“指引”。可以說,這本書與其說是在記錄新疆,不如說是在用新疆這片廣袤的土地作為載體,探討人類存在的普遍睏境與希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