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發現隱秘之地:20條中國境內少有人走的自駕路綫
定價:49.80元
作者:《戶外探險》雜誌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11540705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0年沉澱,20條不平凡路綫。精華路書,集結齣版。打開戶外自駕人的夢想清單,發現秘境中國。《戶外探險》雜誌知名旅行作傢和專業攝影師聯閤打造的旅行圖文精品。四色全彩高檔純質紙印刷,呈現中國境內少有人走的20條絕美隱秘自駕路綫。丙察察、獨龍江、墨脫、洛剋之旅、加榜梯田、珠穆朗瑪、喜馬拉雅山南、貢嘎、追尋格薩爾王、藏地縱穿青海至四川、阿裏大北綫S301、甘南紮尕那、都蘭、三江源、伊犁河榖、北疆、沙雅、阿爾金、將軍戈壁、羅布泊。所有你想要去的,正要去的,去過還想再去的,就在這裏。
內容提要
《發現隱秘之地:20條中國境內少有人走的自駕綫路》由知名的戶外生活雜誌《戶外探險》的知名旅行作傢和專業攝影師聯閤打造,集閤10年沉澱,精選20條少有人走的絕美自駕路綫,帶領自駕旅行者深入中國腹地,探索鮮為人知的秘境風光。
目錄
目錄
003 神秘的滇藏通道 自駕穿越丙察察
013 隱秘的蓮花聖地西行漫記之墨脫
023 秘境獨龍江
031 重返洛剋之旅
041 探秘加榜梯田勝地
051 尋夢珠峰大本營自駕
061 喜馬拉雅秘境山南大環綫自駕
071 膜拜蜀山貢嘎環綫自駕
079 追尋格薩爾王的神跡
091 行近藏地青海至四川藏地縱穿
103阿裏大北綫“一錯再錯”的旅程
121 越嶺跨原觸甘南
129 探秘柴達木之挺進都蘭
139 雨季縱穿三江源頭
149 縱情花海新疆伊犁河榖自駕之旅
157 天山之翼自駕北疆探尋歐洲鳥係
167 遺世瑰麗自駕沙雅鬍楊林
177 陽光下的苦旅自駕新疆阿爾金
195 大戈壁情思
209 在庫魯剋塔格那邊
作者介紹
《戶外探險》雜誌 《戶外探險》是知名的以介紹戶外休閑生活為主的實用指南雜誌,內容以戶外活動、自助旅行和登山探險三部分為主,並於2015年建立“金犀牛戶外係列叢書”圖書品牌。 金犀牛戶外係列叢書簡介 戶外犀牛平和而不輕言徵服,但堅定執著,不輕言放棄,代錶著那些為深愛的戶外默默堅持與付齣的普通人。自然界中各種犀牛瀕臨滅絕,真正富有探險和創新精神的人,如犀牛一般稀少。《金犀牛戶外係列叢書》涉及徒步、騎行、登山、跑步、自駕各個戶外類彆,從中我們能夠體驗到自然、本色的生活方式,和自由生活的軌跡。
文摘
序言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新奇的是,它似乎在挑戰我們對“中國版圖”的既有認知。我們習慣於從大江大河、著名山脈的角度去理解這片土地,而作者的視角卻極其微觀和垂直。他/她似乎對那些位於省界交匯處、地圖上被忽略的“幾何盲區”有著近乎偏執的熱愛。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在腦海中對照著已知的地理知識,試圖在腦海中勾勒齣這些“隱秘”的走嚮。這種閱讀體驗,與其說是獲取信息,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智力上的“尋寶遊戲”。作者的語言風格是極其內斂和精準的,很少有誇張的形容詞,更多的是一種精確的描摹,比如對光綫穿過峽榖的角度、岩石錶麵苔蘚的顔色深淺的描述,都帶著一種近乎科學傢的嚴謹。這使得即便是那些最偏遠、最“少有人走”的路綫,讀起來也讓人感到踏實和可靠,仿佛作者本人就坐在副駕駛座上,低聲告訴你下一步該如何應對眼前的復雜地形。
評分讀完這冊關於中國境內自駕路綫的文字,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於“慢行哲學”的深刻理解和踐行。現在市麵上很多自駕書籍,總是在強調效率和打卡,恨不得用最短時間覆蓋最多的景點。但這本作品完全反其道而行之。它推崇的是那種“失聯”的美學——故意將手機信號可能中斷的區域視為一種補償,而不是缺陷。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某些路段時,那種近乎哲學的思考,比如對時間流逝在不同地域的感知差異。他/她似乎在引導讀者,將注意力從“我去瞭哪裏”轉移到“我成為瞭誰”。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能聞到戈壁灘上乾燥的塵土味,聽到高原上風聲穿過山榖的呼嘯,那是一種非常立體的感官體驗。它不是教你如何避開擁堵,而是鼓勵你去擁抱那些“不確定性”,將每一次意外的迷路都看作是與未知領土進行深度對話的機會。
評分這趟旅程的靈魂不在於終點,而在於沿途那些被主流地圖軟件忽略的細微之處。我一直對那些“人跡罕至”的說法抱持著一種警惕,畢竟“少有人走”往往伴隨著補給睏難和路況未蔔的風險。然而,這本書真正打動我的,是它對於那種“發現感”的細膩捕捉。它沒有用宏大的辭藻去描繪那些大傢都知道的壯麗景色,而是著重筆墨刻畫瞭那些路邊小鎮的市井氣息,比如清晨集市上攤販的叫賣聲,或者某個不知名村莊裏老舊木門上斑駁的油漆。作者似乎花瞭大量時間,耐心地等待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將它們凝練成文字。我能想象他/她是如何在顛簸的車廂裏,透過濛塵的車窗,觀察著窗外光影的變化,那種近乎沉浸式的體驗,讓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旅行手劄,而非一本刻闆的指南。那種捕捉到的“隱秘”感,與其說是地理上的偏僻,不如說是人文情境上的獨特和鮮活,讓人讀完後,立刻想重新規劃自己的路綫,去尋找那些隻屬於自己的“角落”。
評分坦白說,我是一個非常注重實用性的讀者,過去對那些過於抒情或主觀性太強的旅行文學不太感冒。但這本書卻成功地在“實用參考”和“個人敘事”之間找到瞭一個微妙的平衡點。盡管它確實提供瞭一些具體的行車建議,比如某個季節穿越某地可能遇到的天氣挑戰,但這些信息總是巧妙地融入到一種強烈的個人體驗流中。作者描述的那些路綫,似乎都是經過瞭反復驗證的,不是那種“心血來潮”的探險。我尤其注意到,作者在提到某個“隱秘之地”時,會非常謹慎地給齣指引,往往是“在某棵特彆的白楊樹旁右轉”而非精確的坐標,這既保持瞭該地的“隱秘”特質,也顯示齣作者對後來者的尊重和引導的剋製。這種分寸拿捏得極好,讓讀者既能感受到被邀請進入一個私密圈子的興奮,又不會有被過度“劇透”的索然無味。
評分與其他側重於車輛性能和路況評分的工具書不同,這本書的筆觸顯得格外富有文學性,甚至帶有一絲懷舊的色彩。它更像是對逝去時光的一種追溯,而不是對未來旅程的規劃藍圖。作者在描述那些“少有人走”的路綫時,往往會插入一些關於當地曆史的碎片信息,或者是一些民間傳說,這些元素讓原本可能略顯單調的地理描述變得飽滿而有層次。例如,在講述某段穿越秦嶺的支綫時,作者並沒有過多糾結於海拔高度或坡度,反而花筆墨描繪瞭路邊一座被藤蔓覆蓋的石橋,以及橋下溪水潺潺的聲音,並將其與某個古代詩人的意境聯係起來。這種將自然景觀與人文記憶交織的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層次感,讓人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路”,更是關於“記憶”和“情感”的載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