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百傢講壇:地形(兵傢分捲)
定價:29.80元
作者:宋一夫
齣版社:現代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0614330
字數:
頁碼:16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地形,指地理環境,也是指軍事戰爭所處的地理空間。兵傢如何利用好作戰空間,這對戰爭的勝負將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地形說在古代軍事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關山川險要、戰守形勢的“地形”說,自古以來,就為兵傢所重視,被認為是兵傢行軍作戰時必須瞭解掌握的輔助條件之一。
目錄
國學漫談
地形
孫武·說地形
曆史戰例 偷渡陰平收巴蜀
峭岸陳兵何所懼
孫臏·說地形
曆史戰例 狹路相逢勇者勝
秦王水淹劉黑闥
吳起·說地形
曆史戰例 哥舒翰痛失潼關
臨敵棄險敗邙山
尉繚·說地形
曆史戰例 扼隧阻險為良謀
步騎相輔戰襄陽
曹操·說地形
曆史戰例 棄舟陸行戰鎖江
將軍一計定諸羌
諸葛亮·說地形
曆史戰例 審時度勢收東越
李固渡宗澤鏖兵
趙蕤·說地形
曆史戰例 兵陷死地而後生
逆水溯舟戰渭橋
《百戰奇法》·說地形
曆史戰例 兵貴神速平蕭銑
俞大猷威震倭寇
何良臣·說地形
曆史戰例 馬謖拒諫失街亭
偏師寡眾定西涼
《投筆膚談》·說地形
曆史戰例 血戰新亭救危局
束薪填壕破橫嶼
宋祖舜·說地形
曆史戰例 韋孝寬智守孤城
堅壁清野守寜遠
顧祖禹·說地形
曆史戰例 火燒虢亭屈劉備
順流直下破天塹
作者介紹
宋一夫,1955年生,哲學博士,編審。現任現代教育齣版社社長兼黨委書記,中國馬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學術著作有《二重結構理論》、《中華儒學通典》、《中華道學通典》、《中華佛學通典》等20餘部,發錶學術論文70餘篇。
文摘
偷渡陰平收巴蜀
曹魏景元四年(263年),魏軍分兵三路進攻蜀漢,一路由徵西將軍鄧艾總督諸軍,直取甘鬆、遝中,直接攻打蜀將薑維的軍隊;再由魏雍州刺史諸葛緒帶領軍隊攻打武街、橋頭,切斷薑維的後路;另外又派鎮西將軍鍾會取道斜榖、駱榖、子午榖,攻打蜀國的漢中。
早在聽說魏國將要發兵伐蜀時,在遝中屯田的薑維就給蜀後主劉禪寫瞭一封信,信中說:
“我聽說鍾會在長安一帶整治軍隊,是要進犯蜀國,應該預先派張翼、廖化率領軍隊分彆鎮守在陽平關口和陰平橋頭,以防忠於未然。”
這時,蜀國的朝政被宦官黃皓把持著,後主劉禪又是個昏庸無能的人,他們根本沒把薑維的話當迴事。等到鍾會齣兵嚮駱榖、鄧艾嚮遝中進曩的時候,蜀國纔倉促派廖化增援薑維,派張翼去防守陽平關。然而,為時已晚,很快陽平關就被鍾會的軍隊打瞭下來。
鄧艾齣兵以後,直奔甘鬆、遝中,與薑維打瞭幾仗,後來,雙方在陰平一帶相持。這時,鍾會的軍隊已經攻入漢中,巴蜀門戶洞開,薑維隻得引兵後退,在劍閣一帶與鍾會對峙。
在鍾會與薑維相持不下的時候,鄧艾嚮朝中匯報說:“現在敵人已經遭受到不小的挫摺,應該乘勝進軍,從陰平小路過漢德陽亭,直達涪關,那裏離成都隻有三百多裏,以奇兵直衝他們的腹心,攻其不備,齣其不意,掩襲他們空虛的地方,必定破敵。”
十月,鄧艾帶著士兵踏上瞭陰平小路。這裏說是路,其實很少有人走過,鄧艾率領士卒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高山深榖之間步行瞭七百多裏。
有一天,鄧艾帶著士兵正在密林中穿行,突然前軍停瞭下來。趕到前麵一問,原來前麵是一處山榖,人根本無法下去。有幾個士兵在將官的催逼之下,試探著嚮前,剛走幾步,就跌到瞭山底。這時,鄧艾的兒子鄧忠走到他麵前說:“父帥,這條路走不通瞭,我們再找一條路吧。”
“什麼,再找一條路?這條路走不通,彆的路就能走得通嗎?如果在這大山裏繞來繞去,我們什麼時候纔能到成都?馬革裹屍、捨生忘死是軍人的本分,傳我的將令,有後退者斬!”話剛說完,鄧艾用一條毯子把自己裹上,從山上滾瞭下去。戰士們也攀緣懸崖峭壁,一個接一個地到瞭榖底。
鄧艾的軍隊到達瞭江油,蜀國守將馬邈投降瞭魏軍。這時,蜀國的大部分軍隊都在劍閣與鍾會作戰,後方已經無兵可調,無奈,隻得由行都護衛將軍諸葛瞻領兵到綿竹,列陣迎擊鄧艾。
鄧艾派自己的兒子鄧忠等人率兵攻擊蜀軍的右麵,派行軍司馬師纂攻打蜀軍的左側。沒有攻打多長時間,二人都敗瞭迴來,對鄧艾說:“蜀國的軍隊不可以攻。”聞聽此言,鄧艾大怒,叱責說:“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勝敗全在此一舉,為什麼不可以進攻?”說著,右手就摸嚮腰中的佩劍。一見鄧艾要執行軍法,鄧忠、師纂趕緊迴軍奮力死戰,後大敗蜀軍,殺死瞭諸葛瞻。
……
序言
國學漫談
地形
孫武·說地形
曆史戰例 偷渡陰平收巴蜀
峭岸陳兵何所懼
孫臏·說地形
曆史戰例 狹路相逢勇者勝
秦王水淹劉黑闥
吳起·說地形
曆史戰例 哥舒翰痛失潼關
臨敵棄險敗邙山
尉繚·說地形
曆史戰例 扼隧阻險為良謀
步騎相輔戰襄陽
曹操·說地形
曆史戰例 棄舟陸行戰鎖江
將軍一計定諸羌
諸葛亮·說地形
曆史戰例 審時度勢收東越
李固渡宗澤鏖兵
趙蕤·說地形
曆史戰例 兵陷死地而後生
逆水溯舟戰渭橋
《百戰奇法》·說地形
曆史戰例 兵貴神速平蕭銑
俞大猷威震倭寇
何良臣·說地形
曆史戰例 馬謖拒諫失街亭
偏師寡眾定西涼
《投筆膚談》·說地形
曆史戰例 血戰新亭救危局
束薪填壕破橫嶼
宋祖舜·說地形
曆史戰例 韋孝寬智守孤城
堅壁清野守寜遠
顧祖禹·說地形
曆史戰例 火燒虢亭屈劉備
順流直下破天塹
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它對傳統兵學思想的“係統化重構”上。很多關於地形的論述分散在不同的兵書典籍中,不成體係,讀者自行摸索往往容易掛一漏萬。而此書的編纂者顯然是下瞭苦功,將零散的智慧點滴匯聚成瞭一張清晰的知識網絡。例如,它對於“因地製宜”的探討,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幾種地形類型,更是深入挖掘瞭不同地域氣候、土壤、植被如何共同影響一支軍隊的補給綫和作戰節奏。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意識到古代將領的決策過程是多麼復雜,他們必須是一個全方位的專傢,既要懂天文,又要諳地利。對我個人的啓發在於,即使是現代商業競爭,那些關於市場環境、競爭態勢的分析,與書中對地形的考量,在思維邏輯上也有異麯同工之妙,是一種可以遷移的戰略思維模型。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類專門講地形的軍事著作會顯得過於枯燥和學術化,充滿瞭晦澀難懂的術語,可能需要反復查閱字典纔能勉強跟上作者的思路。然而,當我真正沉浸其中後,卻發現作者的文筆有一種令人驚嘆的穿透力。他似乎總能找到一種巧妙的方式,將那些看似冰冷的地質構造和軍事規則,轉化為生動可感的畫麵。想象一下,讀到關於“險要關隘”的描述時,腦海中仿佛立刻浮現齣易守難攻的壯觀景象,能真切感受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這種敘事手法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一個對古代軍事地理涉獵不深的讀者也能輕鬆領略其中的奧妙。我特彆欣賞那些穿插其中的古代地圖復刻和地貌對照分析,這讓理論不再懸浮,而是有瞭可以觸摸和驗證的參照物,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代入感和學習的效率。
評分讀完前幾章後,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本書徹底刷新瞭我對“地形”這一概念的認知深度。它遠超齣瞭“山高水遠”這種淺層次的地理描述,而是深入到瞭地質構造如何決定瞭戰場的“勢能”。書中對“地勢險要”的分析,細緻到對山脊綫的角度、坡度的微小變化,以及它們如何影響遠程射擊的效率和步兵的衝擊力。我發現自己開始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地運用這種觀察視角,走在城市裏也會留意建築布局和街道走嚮對人流控製的影響,這是一種思維上的飛躍。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教人如何打仗,而在於培養一種能夠洞察環境、預判局勢、從環境中尋找製勝要素的“戰略眼光”,這對於任何追求卓越的人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評分這本書拿到手時,厚實的手感和沉甸甸的分量就讓人覺得內容一定非常紮實。封麵設計古樸典雅,透著一股曆史的滄桑感,光是看著就讓人心生敬畏。我一直對古代兵傢的智慧非常著迷,尤其是那些關於行軍布陣、地形利用的精妙論述,總覺得其中蘊含著超越時代的哲理。這次終於找到瞭一本專門聚焦於“地形”這一核心要素的解讀,實在是太令人期待瞭。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扉頁,那密集的文字和清晰的版式,雖然初看起來有些挑戰性,但正是這種嚴謹的態度,讓我相信作者在梳理和闡釋這些復雜概念時,是下瞭大功夫的。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將,手持地圖,為我們逐一解析每一座山、每一條河流、每一片平原在軍事戰略中的實際意義,而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能結閤曆史上的著名戰例進行深入剖析,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也讓人印象深刻,這對於一本需要反復翻閱和對照的參考書來說至關重要。紙張的選取既能保證墨跡清晰不洇染,又不會因為過分光滑而産生反光,長時間閱讀眼睛不易疲勞。而且,排版上對重點術語和關鍵概念進行瞭恰當的加粗或縮進處理,使得在快速檢索所需信息時,能夠迅速定位。我特彆喜歡它在章節末尾設置的“名傢點評”或“後世反思”欄目,這提供瞭一個多維度的視角,讓我們不僅學習瞭古人的經驗,還能看到後世學者對這些經驗的繼承、修正或批判,讓知識的傳承和發展脈絡更加清晰可見。這絕非一本簡單的古代兵法復述集,而是一部結閤瞭曆史學、地理學和軍事學的跨學科研究成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