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 9787540782047

四庫全書 978754078204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紀昀,林少華 著
圖書標籤:
  • 四庫全書
  • 古籍
  • 曆史
  • 文化
  • 文獻
  • 中國古典文獻
  • 清代
  • 珍本
  • 學術
  • 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楓林苑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灕江齣版社
ISBN:9787540782047
商品編碼:30047787207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7-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四庫全書

定價:45.00元

作者:紀昀,林少華

齣版社:灕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40782047

字數:

頁碼:48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四庫全書》保存瞭中國曆代大量文獻,是中華民族的珍貴文化遺産,被譽為“中國文化的萬裏長城”。本書甄選原書精華,精心編選、注釋,譯文暢達,點評鑒賞深刻、透徹,特色,是認識、瞭解、賞讀《四庫全書》的優良讀物,具有重要的研究、收藏和欣賞價值。

n


內容提要


《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親自組織,由紀昀等高官、學者編撰的中國曆史上規模zuida的叢書,它匯集瞭從先秦到清代前期的曆代主要作品,共收錄3503種圖書,閤計79337捲。《四庫全書》體例清晰,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是中華傳統文化zui豐富、zui完備的集大成之作,中國的文、史、哲、理、工、農、醫,幾乎所有的學科都能夠從中找到它的源頭和血脈。本書是四庫全書的選本,以原著的分類方式按經、史、子、集四部分甄選這部傳世經典著作中zui經典的文章匯編而成,書中的每篇文章、每段文字都有準確而傳神的翻譯,對艱深的字詞、人名地名、稱謂、典故等作瞭注音和注釋。

n


目錄


經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作者介紹


紀昀,清學者、文學傢。字曉嵐,一字春帆,直隸獻縣(今屬河北)人。乾隆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謚文達。曾任四庫全書館總纂官,纂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能詩及駢文。有《紀文達公遺集》,並撰有《閱微草堂筆記》等。

n


文摘


序言


經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四庫全書》是一部中國古代規模最宏大、集大成式的叢書,由清朝乾隆皇帝下令編纂,曆時近十年,動用數韆人力,搜集、整理、校勘瞭中國曆代的重要典籍。其宗旨在於“搜訪遺籍,以廣聖學,以勵風化”,對中國古代文化典籍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和保存,堪稱中國古代學術史上的一個裏程碑。 《四庫全書》的編纂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其內容之廣博,體例之嚴謹,對後世影響之深遠,在中國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思想、曆史、文學、藝術、科技等各個領域的珍貴資料庫,更是中華民族璀璨文化的重要載體和結晶。 一、 編纂背景與緣起 《四庫全書》的編纂始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結束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曆時九年。其直接的導火索,一方麵是為瞭彰顯清朝盛世的文化成就,另一方麵也帶有清理異端、籠絡人心的政治目的。乾隆皇帝自詡“十全老人”,對文化推崇備至,希望通過編纂一部集中國古代文獻之大成的叢書,來鞏固其統治的閤法性,並將其個人的文化品味和政治理念注入其中。 在編纂過程中,清廷設立瞭專門的機構——文淵閣,並組建瞭龐大的編纂團隊,其中不乏當時頂尖的學者,如紀曉嵐、劉墉、和珅等。他們奉命搜集散落在全國各地的圖書,對文獻進行審定、校勘、分類,並撰寫提要,最終匯編成這部巨著。 二、 《四庫全書》的構成與體例 《四庫全書》的名稱“四庫”,源於中國古代藏書的四部分類法:“經、史、子、集”。這四庫的劃分,是中國古代圖書分類的經典範式,至今仍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經部:收錄儒傢經典,包括易、書、詩、禮、樂、春鞦、論語、孟子、孝經、爾雅等。這是《四庫全書》的核心部分,體現瞭儒傢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至高地位。經部書籍的選錄,嚴格遵循瞭儒傢正統的學術觀點,對曆代經學著作進行瞭係統的整理和注釋。 史部:涵蓋瞭中國曆代史書,包括正史、編年史、紀事本末、載記、地理、譜牒、金石等。史部的內容豐富,為研究中國曆史提供瞭寶貴的原始資料,從開天闢地到清朝初期,幾乎囊括瞭中國曆史的各個時期和方麵。 子部:收錄諸子百傢著作,包括儒傢以外的道傢、法傢、墨傢、名傢、兵傢、農傢、醫傢、小說傢等。子部的內容包羅萬象,是瞭解中國古代思想流派、學術爭鳴、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方麵的重要窗口。 集部:囊括瞭中國曆代詩文作品,包括詩、詞、麯、賦、文等。集部匯集瞭曆代文人的文學創作,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發展演變、文學思潮、藝術風格的寶庫。 《四庫全書》的編纂遵循瞭“存真、去僞、辨體、定訓”的原則,力求文獻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在體例上,對於每部書都附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由編纂者親自撰寫,簡要介紹瞭該書的內容、作者、版本、學術價值等,這部分提要本身也成為瞭一部重要的學術著作。 三、 《四庫全書》的價值與意義 《四庫全書》的價值是多方麵的,其意義深遠且持久。 文獻保存的功績:在編纂《四庫全書》之前,中國古代的圖書散佚嚴重。《四庫全書》的編纂,動用瞭全國的力量,搜集瞭大量失傳的古籍,使得許多珍貴的文獻得以保存下來,避免瞭進一步的湮沒。對於後世研究古代文化,其文獻價值是無可估量的。 學術整理與研究的基石:《四庫全書》的整理和校勘工作,糾正瞭許多舊有的錯誤,統一瞭版本,為後世學者研究經史子集提供瞭可靠的依據。其“總目提要”更是為每部書的研究提供瞭重要的綫索和評價,極大地促進瞭中國古典學術的研究。 文化傳承與民族認同:《四庫全書》不僅是知識的匯集,更是中華民族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的集中體現。它承載瞭中華民族的思想精華、智慧結晶和審美情趣,對於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起到瞭重要的作用。 思想觀念的載體:雖然《四庫全書》的編纂帶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在選錄過程中也存在著褒貶和取捨,例如對一些被視為“禁書”或“邪說”的文獻進行瞭焚毀或刪改,但這並不影響其作為一部文化巨著的整體價值。相反,通過對其收錄和不收錄的書籍的分析,我們也能窺見當時的思想控製和文化政策。 學術研究的起點:《四庫全書》的問世,並未終結學術研究,而是開啓瞭新的研究方嚮。後世學者在《四庫全書》的基礎上,對其內容進行深入的辨析、考證和評論,形成瞭新的學術成果,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中國古代學術。 四、 《四庫全書》的流傳與影響 《四庫全書》原抄七部,分彆藏於北京故宮文淵閣、瀋陽故宮文溯閣、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揚州大觀樓文匯閣、鎮江金山寺文宗閣、杭州孤山聖因寺文瀾閣。除文瀾閣本外,其餘六部在清朝末年散佚或損毀嚴重。如今,保存相對完整的有文淵閣、文溯閣、文津閣、文瀾閣本。 隨著時代的變遷,《四庫全書》的多種影印本、縮印本、電子版相繼問世,使得這部巨著得以更加廣泛地傳播和利用。其內容對後世的文學創作、思想研究、教育普及等方麵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例如,許多文學作品的創作,都能在《四庫全書》中找到其思想和藝術的淵源;許多思想史的研究,也離不開對《四庫全書》中收錄的諸子百傢著作的深入解讀。 五、 總結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上的百科全書,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它不僅以其宏大的規模、嚴謹的體例、豐富的內涵,震撼瞭古今中外,更以其獨特的曆史價值、學術價值和文化價值,至今仍閃耀著璀璨的光芒。研究《四庫全書》,就是迴溯中華民族的思想脈絡,探尋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它是我們瞭解中國古代社會、認識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的不可或缺的寶貴遺産。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厚重的典籍,初捧在手,便覺一股曆史的沉香撲麵而來,雖未曾細細研讀,但光是那裝幀的古樸典雅,就足以讓人心生敬畏。我常在想,這集閤瞭中華數韆年文脈的巨著,其間收錄的篇章,定然是跨越瞭多少朝代的風雲變幻,承載瞭多少文人墨客的智慧結晶。想象著那些浩如煙海的捲帙,涵蓋瞭經史子集各個領域的精粹,每一頁都可能隱藏著一個被時間塵封的秘密,或者是一段振聾發聵的真知灼見。僅僅是翻閱目錄的冰山一角,便能窺見其博大精深之處,那份對知識的敬畏感,遠非一般書籍所能比擬。它更像是一座活著的博物館,一個知識的宇宙,讓人在浩瀚之中,既感到自身的渺小,又對人類文明的成就生齣無限的贊嘆與嚮往。我深信,即便是窮盡一生去探索,也難以完全領略其萬一,這種未知的廣闊,恰恰是它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評分

坦率地說,麵對這樣一座知識的高山,我目前的閱讀狀態更像是一個在山腳下徘徊的旅人,被其巍峨所懾,暫時還未敢貿然深入。我更傾嚮於將它視為一種精神坐標,一個衡量學術深度的參照係。旁觀者清,我觀察到身邊一些真正的大師級學者,談論起某些古代的典故或哲學思辨時,總能從容不迫地引齣與之相關的段落,那種信手拈來的從容,讓我明白瞭“博覽群書”的真正含義——那不是死記硬背,而是一種將經典融於血液的境界。這本書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自信的體現,它靜靜地立在那裏,無聲地告訴世界,中華文明的根基是多麼的深厚和綿長。我期待著有一天,我能剋服那份初見的壓迫感,真正沉下心來,去觸摸其中哪怕最微小的一塊磚石,感受那種穿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

每次路過擺放著它的書架,我的目光總會不由自主地被吸引過去,那份厚重感和肅穆感,讓周圍的現代書籍都顯得輕浮起來。我時常好奇,在那個沒有現代印刷技術的時代,是如何耗費無數人力物力纔得以將這些汗牛充棟的文字保存下來,並最終匯集成冊的。這種保存行為本身,就是對人類文明最大的貢獻。它就像一條看不見的河流,滋養著後世的文學、曆史、哲學,即便我們今天接觸的隻是後世的衍生物,也無不帶著它的深刻印記。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任何單一著作都無法比擬的,它構築瞭一個完整的知識生態係統,讓後人有跡可循,有源可溯。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似乎早已超越瞭其作為“書”的範疇,它更像是一種文化圖騰,一種身份的象徵。我經常在一些老舊的文人茶館裏,看到有人小心翼翼地提及其中某個不為人知的奇聞異事,那種談論的語氣裏,充滿瞭對傳統的珍視和對學問的尊重。對我而言,它代錶著一種“圓滿”的追求,是古代知識分子畢生努力想達到的那種集大成者的理想。即便隻是想象著其內容所涵蓋的廣度——從治國安邦的方略,到琴棋書畫的雅趣,再到民間傳說與稗官野史的瑣碎——都讓人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它不是用來快速閱讀或消遣的,它要求的是一種虔誠,一種對曆史的敬畏,以及對自身求知欲的極度耐心。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一種深沉的、帶著時間顆粒感的寜靜。它不像現代暢銷書那樣追求即時的感官刺激,它的“慢”是一種力量,一種對浮躁的對抗。我甚至想象著,如果能在某個幽靜的古籍閱覽室,藉著一盞昏黃的燈光,慢慢展開其中一捲,那筆觸、那墨香,將是多麼治愈心靈的體驗。它提醒著我們,真正的智慧是需要時間去沉澱、去消化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雖然我尚未能深入其堂奧,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構成瞭一種強大的精神後盾,讓我對世間萬象的理解,多瞭一份曆史的縱深感和人文的厚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