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梦想的骑点
定价:40.00元
作者:蓝丽娟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80249313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生命有热情,做什么都会成功,75岁高龄的台湾巨大集团董事长刘金标,带领28名两岸骑友,共同组成一支”京骑沪动“自行车队。
从北京到上海,共1668km骑行。这是”梦想乘以意志力乘以使命感“的一场壮游,它源自一个梦想,在此梦想的骑点上,车友们共同体验着“铁马”行天下的各种“惊奇互动”……
1668km京沪壮游,你也做得到!惊奇参与:台湾伟太广告董事长孙大伟,台湾海碟唱片集团董事长林秋离,台湾知名作家王文化,台湾知名媒体人兰萱,台湾台中大里仁爱医院副院长张之光,台湾耳鼻喉科医师杨怀卿,前奥运中华台北队自行团队总教练狄懋昌,前奥运中华台北队自行车选手张寿生,北京台商会会长林清发,捷安特(中国)总经理郑宝堂。
这是一本在梦想的骑上完成使命的好书,值得所有热爱单骑行旅、向往自在乐活的人收藏、细读……
内容提要
“有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出自电影《练习曲》)
就是这句话,让台湾巨大集团董事长刘金标,毅然决然地于2007年5月完成了他的环台之旅;2009年5月,他再次浩浩荡荡地带领两岸骑友,从北京到上海,历经1668km风吹日晒的考验,写就了这场“京骑沪动”单骑壮游。
这位一向被人尊称为“自行车教父”的企业负责人,终以意志力克服了年龄与体能的限制,成就了两岸休闲、旅行与文化交流使命的乐章!
天涯海角,标哥值得追寻。
——台湾伟太广告董事长 孙大伟
这是一本在梦想的骑点上完成使命的好书值得所有热爱单骑行旅、向往自在乐活的人收藏、细读…一
目录
作者介绍
蓝丽娟,曾任《天下杂志》、《康健杂志》副主编、民视新闻部编辑。第五届两岸关系暨大陆新闻报道奖杂志类首奖得主。 写作领域以生活美学、旅游等new life style为主,畅销代表作为《跟着安藤忠雄看建筑》(荣获2008年诚品畅销百大艺术类第四名)。 2003年开始骑自
文摘
序言
坦率地说,初读《梦想的骑点》,我曾有过一丝困惑。它的叙事节奏不像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快节奏小说那样紧凑抓人,反而是带着一种近乎“拖沓”的从容。章节之间的过渡显得有些跳跃,仿佛作者的思绪总是在不同的时空片段中游走,需要读者付出更多的耐心去跟上。然而,正是这种看似松散的结构,最终让我体会到了一种独特的韵味。它更像是一部散文诗集,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小说。作者似乎并不急于把我导向一个既定的终点,而是邀请我一同在文字构筑的迷宫中慢慢探索。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段落,其实暗藏着对人生哲理的精妙隐喻,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我试着放慢自己的阅读速度,果然,那些之前被我忽略的细节,开始闪烁出迷人的光芒。这是一本需要“浸泡”的书,不适合带着功利心去阅读,它考验的不是你的理解力,而是你的共情力和时间投入度。最终,我承认,这种“慢哲学”带来的回味悠长,是其他快速消费品无法比拟的。
评分从文学技巧的角度来看,《梦想的骑点》展现出一种近乎老派的、对语言的敬畏感。作者似乎对每一个词语都进行了精心的打磨和挑选,使得整本书的语感极为流畅、自然,但又不失其应有的力度。我留意到,作者在表达情感时,常常采用“反向叙事”的技巧,即用最平静的语气,去描述最汹涌的情感。比如,描述一场巨大的失落时,他可能会用一连串关于天气、食物的平淡描述来烘托,这种克制带来的张力,比直接的宣泄要强大得多。此外,这本书的对话设计也堪称一绝,没有一句废话,每个角色的发言都带着鲜明的个性烙印,读起来仿佛能听到他们说话时的特有腔调。对于喜欢研究写作技法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极佳的范本,它证明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字的力量依然在于其精准度和艺术性,而不是数量的堆砌。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体验,更像是经历了一场精心设计的梦境,醒来后虽然有些恍惚,但那些残留的色彩和气味却久久不散。它有一种强大的“代入感”,但这种代入感并非源于人物与我的相似性,而是源于作者构建世界的真实感。我不是“在看”故事,而是“存在于”故事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时间”流逝的处理,它时而凝固成永恒的瞬间,时而又加速成模糊的幻影,这种处理手法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既疏离又亲密的复杂情感。我喜欢它在结尾处所留下的那种开放性,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答案或教条式的总结,只是将主角的命运定格在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悬念中。这使得读者可以带着自己的经验和期盼,去为故事画上属于自己的句号。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梦想”的书,不如说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份永不磨灭的、对“远方”的向往与不舍。
评分这本《梦想的骑点》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那古朴的书名吸引住了。翻开扉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浓郁的、带着年代感的文字气息,仿佛作者并不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在娓娓道来一段尘封的往事。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环境时的那种细腻入微,无论是清晨薄雾笼罩下的山谷,还是黄昏时分灯火阑珊的街角,每一个场景都如同高清的电影画面般在我脑海中展开。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人物的塑造极其立体,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抉择,都让人感同身受。那些细小的动作,那些不经意的对白,都精准地勾勒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哲学。比如那个总是低着头,默默修补着老式钟表的匠人,他的每一次敲击,都仿佛敲在了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这本书没有宏大的叙事,有的只是对“生活”二字的深刻体悟,它让人在喧嚣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去反思自己与周遭世界的联系。读完后,久久不能平息,那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成为了我近期难以忘怀的情感底色。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对“选择的代价”这一主题的处理,可以说是入木三分,锋利得让人心惊。作者没有简单地描绘成功或失败,而是将笔墨聚焦在了那些“岔路口”上——那些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决定,而彻底改写了人生命运的瞬间。我看到的不是戏剧化的冲突,而是日常生活中那种无声的、却具有决定性力量的拉锯战。书中好几处情节的处理手法,极为高明,它没有直接告诉我人物做了什么选择,而是通过环境的细微变化,或者另一个人物不经意的侧目,来暗示了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最终的取舍。这使得读者不得不调动起全部的想象力去填补那些空白,这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场与作者共同完成的心理侧写。读到后半段,我甚至开始审视自己过往的某些决定,思考如果当时做了不同的选择,现在会是何种光景。这种由内而外的触动,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纯粹的娱乐消遣范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