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古代游记 | 作者 | 朱耀延,巩滨著 |
| 定价 | 25.00元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1121191 | 出版日期 | 2007-09-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322Kg |
| 内容简介 | |
| 本教材是为适应大专院校旅游专业教学之需而选编的。导言部分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古代记游诗文的概貌。章至第六章按中国古代历史分期顺序介绍了中国古代游记从先秦时期的产生到秦汉时期的初步发展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显著发展;唐朝时期的蔚为大观;宋元时期的发展变化和明清时期的发展特点等。各章又分节选编了山水、田园、边塞、怀古咏史等诗、词、曲、联、歌和游记散文、小赋、书札、日记、序等游记文学作品。编者期望学生及广大读者能从本教材中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家、旅行家所创作的作品,“卧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园林建筑、楼观庙宇,了解各地名胜古迹及有关的历史传说,掌故轶闻,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对旅游活动和将来参加旅游工作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 |
| 作者简介 | |
| 巩滨,1948年生,汉族。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讲师,主讲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旅游文学、中国历史文化原典导读等课程。曾参与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四库未收书辑刊》。 |
| 目录 | |
| 导言 一、什么是游记文学 二、游记文学的特点 (一)作家的群体性和风格的多样性 (二)关注现实和寄托理想 (三)记实和写意 三、游记文学的艺术特征 (一)片断性 (二)抒情性 (三)美感性 (四)知识性 (五)形式多样性 四、游记文学的两种主要体裁 (一)游记诗词 (二)游记散文 章 先秦记游著作 一、先秦旅游活动与记游著作的产生 (一)什么是旅游 (二)先秦旅游活动与记游著作的产生 (三)先秦旅游活动分类 二、中国早的游记著作 (一)《周王记》题解 (二)《周王记》的内容、性质和价值 第二章 秦汉记游诗文 一、秦汉的“游观” (一)秦汉旅游活动——“游观” (二)秦汉旅游活动的特征 二、秦汉记游诗歌 (一)汉代乐府民歌《江南》 (二)曹操的记游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三)曹植的记游诗《名都篇》 三、秦汉游记散文 (一)汉赋中的游记片断 (二)《封禅仪记》评介 (三)曹操《步出夏门行·艳》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记游诗文 一、魏晋南北朝记游诗 (一)陶渊明的田园诗 (二)谢灵运的山水诗 …… 第四章 唐朝记游诗文 第五章 宋元记游诗文 第六章 明清记游诗文 主要参考书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作为一名对历史细节有着执着追求的读者,我必须称赞一下这本书在细节考证上的严谨性。很多游记中的地名,在现代地图上已经难以寻找,或者名称已经几经更迭,这本书的编者显然投入了大量心血去进行地理定位和背景补充。这让我在阅读时,可以更有信心地跟随着古人的足迹,进行一场“精准的”时空穿越。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收录了帝王将相、名士大夫的游记,还穿插了一些不太为人知的地方志片段,这些“草根”的记录,反而更真实地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切面,充满了烟火气和朴素的情感。它让我意识到,古代的“旅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艰辛和充满不确定性,但正是在这种艰辛中,孕育出了更深刻的生命体验和更坚韧的文人精神。这本书的厚度,沉甸甸的,但读起来却轻盈无比,因为它承载的是千年的风霜和诗意。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必须从它叙事节奏的把控上说起。这并非简单的素材堆砌,而是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有时候,它会用极其凝练的笔法,寥寥数语勾勒出大漠孤烟的壮阔,那种力量感是爆炸性的;紧接着,下一篇又会转入对江南水乡的细腻描摹,水波不兴,鸟语花香,仿佛能嗅到空气中弥漫的湿润气息和茶香。这种强烈的对比和切换,使得读者的心绪也随之起伏跌宕,绝不枯燥。我尤其欣赏编者在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游记之间建立起来的微妙联系,仿佛在暗示着某种历史的传承或地域文化的内在共性。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某某去过某地”,而是深入挖掘了“为什么去”和“留下了什么感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观察视角,让我们得以从古代文人的“眼睛”里,重新审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那些熟悉的风景在古人的笔下,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评分这本《中国古代游记》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遥远时空的大门!我本来只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态,没想到一头扎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作者的文笔实在是太有画面感了,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看纪录片都震撼。比如,他描写泰山日出时,那种磅礴大气,仿佛能听到山风在耳边呼啸,能感受到第一缕阳光刺破黑暗的温度。又比如,他在记录某位高僧的足迹时,那种对山川河流的敬畏,那种对古人智慧的追寻,让人不禁反思自己现代生活的匆忙与浮躁。我特别喜欢其中对沿途风土人情的细致描摹,那些已经消逝的市井烟火气、独特的方言俚语,都被他用生动的笔触一一捕捉下来。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看了一堆古代文人的游记汇编,更像是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的精神漫游。尤其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钢筋水泥里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难得的机会,去重新审视“行走”的意义,去体会古人“行万里路”所蕴含的文化和哲学深度。书中的注释也做得非常到位,对于一些生僻的地名和典故,都有清晰的解释,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顺畅度。
评分读完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是知识的拓展与心境的平和。它不仅仅是历史地理的普及读物,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与世界相处”的哲学指南。不同的游记,体现了古人面对自然环境时截然不同的态度:有征服的豪迈,有隐居的淡泊,有求索的虔诚,也有漂泊的无奈。作者巧妙地将这些观点并置,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其中的张力。这本书成功地将散落在历史角落里的珍贵文本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宏大而又精细的古代中国“行走”的文化图谱。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后立刻能背诵出几段名句的书,它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让你在不经意间,对山川大地、对历史进程,产生一种更深沉的敬畏和理解。我非常推荐给所有对中国文化有兴趣,并且渴望通过阅读来拓宽生命体验的人,它带来的精神满足感,是快餐式阅读无法比拟的。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书时,本来对“游记”这类题材有点犹豫,总觉得可能晦涩难懂,充满了之乎者也。但这部《中国古代游记》完全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不像某些学术专著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鲜活的生命力。作者在梳理和选编这些古代文本时,显然下了极大的功夫,他挑选的片段,往往是那些最能触动人心、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瞬间。我特别欣赏他处理那些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段落的方式,比如对仙山琼阁的向往,对隐士生活的赞美,文字里流淌出的那种洒脱和对自由的渴望,真是让人羡慕嫉妒。而且,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令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阅读体验极佳。这不仅仅是一本知识性的书籍,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我甚至会特意挑一个安静的下午,泡上一壶茶,在没有手机干扰的环境下,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些文字背后的历史回响。它让我体会到,古代的“游”,绝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位移,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和对“道”的探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