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司机专用中国交通地图集
定价:40.00元
作者:蔡英红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01
ISBN:9787507716429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全国已建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2002年全国铁路营业历程达7.19万公里,客运量达105606万人次,货运量达204246万吨。全国公路总量及技术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高等级公路发展迅速,县乡公路快速增长。到2002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76.5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1万公里 ,公路密度17.5公里/百平方公里。
内容提要
全国民用汽车达2053万辆,其中私人汽车969万辆。截止2002年底,中国公用网固定电话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2.84亿门,固定电话用户达2.1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1亿户;全国总的电话普及率达到33.7%,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6.19%;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居世界第二位。 凡是想到而又可能做到的,都在图册中体现了。希望这本图册,能成为您的称职的导游,为您自助旅游做好参谋,帮您排除自助旅游中的种种困难。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尤其是其外壳的触感和翻页时的声响,都让我联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些精装版的经典文学作品,这是一种刻意营造的怀旧情怀。它似乎在对抗当下数字阅读的扁平化趋势,坚持用实体书的物理属性来增强读者的体验。我注意到,在一些关于区域性公路的介绍页码旁,印制着非常细小的、近乎隐形的注释,这些注释往往指向一些并不出名的小镇或历史地标,这表明编撰者并非只关注主干道,而是对整个路网的毛细血管都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记录。这种对“边缘”的关注,让我对这张“地图”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功能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对国家地理肌理的深度剖析。它更像是一本写给“路痴”的诗集,让你在迷失方向时,也能找到美的慰藉。
评分作为一个对现代技术发展史抱有浓厚兴趣的人,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这本书中那些关于道路变迁的插图和历史照片的对比部分。尽管它没有提供具体的技术参数,但通过时间轴的梳理,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中国基础设施在过去几十年里所经历的飞速发展和技术迭代。那些老旧的、手绘的路线图,与现代卫星影像的对比,简直就是一部浓缩的工程奇迹记录片。它让我对“连接”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连接,更是社会经济脉络的重新编织。那些被精确描绘出的立交桥、隧道和跨海大桥,背后凝结了多少工程师的心血和无数个日夜的勘测工作,这本书虽然轻描淡写,但你必须用想象力去填补那些宏大的叙事。它激发了我去探访那些“工程奇迹”的冲动,去亲眼看看那些书上描绘的宏伟结构是如何矗立在天地之间的。
评分我对这本册子里的色彩运用感到十分着迷。它似乎故意避开了那种过于鲜艳、引人注目的色调,而是偏爱使用一种低饱和度的、略带复古感的色板。无论是清晨薄雾中略显灰蒙蒙的高速公路,还是夕阳下被染成橘红色的收费站灯光,整体的色调都保持了一种沉稳和内敛。这种色彩处理,使得那些看似单调的道路景观,也展现出一种油画般的质感和厚重感。我曾尝试将书中的某些场景与我实际驾车时的感受进行比对,发现它捕捉到的,往往是那些在快速行进中容易被忽略的、稍纵即逝的色彩瞬间。这要求读者必须慢下来,去感受环境光对物体表面的微妙影响,它成功地将“驾驶”这一动态过程,转化为一种静态的、可供审视的视觉艺术。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一场对视觉层次的精妙把控。它没有采用那种拥挤的信息堆砌方式,而是留出了大片的留白,让每一张图片和每一个文字片段都有足够的呼吸空间。这种克制而又自信的布局,让阅读体验变得极为舒适,眼睛不会感到疲劳。文字部分的撰写风格非常内敛,它不直接对场景进行冗余的描述,而是用一些极具画面感的短句,像诗歌的片段一样嵌入在复杂的交通图景之中。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特定路段时,常常会引用一些地方性的俗语或历史典故,这种深挖地方文化底蕴的做法,使得这本书的文化厚度远超一般的工具书。我甚至怀疑,这本书背后的团队可能花费了数月时间,仅仅是为了打磨那些恰到好处的标点符号和段落间距。对于追求极致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本册子提供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一种对细节的致敬。
评分这本画册,初见时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并非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旅行指南,而更像是一本精心编排的视觉艺术品。装帧考究,纸张的质感温润而厚重,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信赖感。我尤其欣赏摄影师对光影的捕捉,那些日常的街景,在他们的镜头下,瞬间被赋予了故事性和诗意。车窗外的霓虹拉出长长的光轨,湿漉漉的柏油路面如同黑色的镜子,反射着城市的喧嚣与寂寥。书中对于不同城市面貌的选取,体现了编辑团队极高的品味和敏锐的观察力,从南方水乡错落的黛瓦白墙,到北方工业重镇钢铁森林的冷峻线条,每翻开一页,都是一次情绪上的切换。虽然这些图片并不能直接指导我如何避开拥堵或者选择最佳路线,但它们无疑为漫长的驾驶旅程提供了一种绝佳的精神食粮,让每一次启程都带上了一丝艺术鉴赏的仪式感。我常常在午后,泡一杯茶,细细品味其中一两幅作品,感受那种“在路上”的独特美学,这比任何导航提示都要来得熨帖人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