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山水
定价:48.00元
作者:《中国山水》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5087273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凤凰古城边的水潭——湖南凤凰县长潭岗水利风景区
漫游心比定禅闲——福建永泰天门山水利风景区
飞瀑流泉 苗乡风情——湖南大龙洞水利风景区
武功之奇莫若云——江西武功湖水利风景区
钟灵毓秀陆浑湖——河南陆浑湖水利风景区
江南的江南 水乡的水乡——上海淀山湖水利风景区
高原上的西双版纳——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孟达天池水利风景区
绿海林涛 碧海丹山——福建永安桃源洞水利风景区
水在城中 人在绿中——辽宁沈阳市浑河水利风景区
荒凉滩上奏出人文生态交响曲——河南孟州黄河水利风景区
山光水色说忠义——山西盂县藏山水利风景区
山水相依处 层峦绕翠烟——山西晋城市山里泉水利风景区
自古上党天下脊 阳刚阴柔集一体——山西平顺县太行水乡水利风景区
绿色神韵中的天然氧吧——山西阳泉市翠枫山水利风景区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厚实的纸张触感温润,散发着一种沉静的书卷气。我尤其欣赏扉页上那幅留白极具意境的水墨小品,寥寥数笔,却将山峦的起伏、云雾的缭绕描摹得淋漓尽致,仿佛能闻到空气中泥土和松针混合的清冽气息。内页的印刷色彩控制得非常到位,即便是对于那些细节繁复的古代画作的复刻,也保持了原作的肌理感和墨色的层次变化,那些皴法、点苔的微妙之处都清晰可见,这对于研究者或资深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更不用说排版上的匠心独运,文字段落间的呼吸感恰到好处,让阅读过程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它不像某些图录那样堆砌图片,而是让每一幅作品都有足够的空间去呼吸,去诉说它背后的故事。翻阅这本书,就像是捧着一块温润的玉石,每一个细节都在无声地赞美着纸张艺术和书籍制作工艺的巅峰造诣。从打开书本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其物理形态已经完美地诠释了它所承载主题的精髓——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捕捉。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远超出了我对同类题材书籍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侧重于朝代更迭与风格演变的基础梳理,但事实是,它深入到了技法背后的文化根源和哲学思辨。作者似乎对中国古代的宇宙观有着深刻的洞察,他将山川的描绘与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紧密结合,解释了为何古人追求的并非简单的“写实”,而是“意境”的传达。书中对于几种关键的“皴法”——例如披麻皴、斧劈皴——的解析,不仅仅停留在“如何画”的层面,更阐述了它们各自所代表的情感倾向和文化背景,令人耳目一新。更令人赞叹的是,作者在引用和对比不同时期大师作品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文献积累和跨学科的视野,他能将诗词典故、甚至古代的地理变迁都巧妙地融入分析之中,使得每一幅画作都成为了一个复杂的文化载体。这是一部需要反复研读的书,每一次重读,都会因为自己阅历的增长,而发掘出作者埋藏在字里行间的更深层的含义。
评分我是在一个喧嚣的午后偶然翻开这本书的,原本带着一丝浮躁的心绪,却被里面文字的韵律感彻底地吸住了。作者的叙述视角非常独特,他没有落入那种学院派的生硬分析,反而像是邀请了一位饱学之士,在黄昏的庭院里,用一种近乎私密的口吻,娓娓道来那些关于“气”与“韵”的玄妙。那些关于笔墨的探讨,不再是枯燥的技术说明,而是化为了一段段关于心境的流淌。比如描述某一派系对“势”的追求时,他用到了类似音乐中的“休止符”的概念,将留白的力量提升到了一个哲学的高度。我特别喜欢他穿插进来的个人体验,他如何因为某幅作品中的一棵松树而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这种情感的投射,让冰冷的艺术评论瞬间有了温度,变得鲜活可感。读完某一章节,我常常需要停下来,闭目凝神许久,试图去捕捉那种作者所描绘的,超越视觉的某种内在精神。这书的文字功底极深,辞藻华美却不堆砌,逻辑严密却不僵硬,简直是一场中文表达艺术的华丽展示。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是它成功地打破了我心中对于传统题材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对这类主题的探讨必然是沉闷且疏离的,但这本书却充满了强烈的现代关怀和生命力。作者以一种近乎批判性的眼光,审视了当代人面对自然时的心态,并将其与古代大师的敬畏之心进行对比。他探讨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我们如何重新找回与“山川大地”的精神连接。这种对当下情境的关照,让古老的艺术主题焕发出了新的意义。书中的论述并不回避争议,他甚至大胆地对一些被神化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质疑,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可读性。读完后,我走出家门,第一次认真地观察了小区里那几棵老树的枝干结构,那种被唤醒的观察欲和对身边环境的敏感度,是任何其他书籍都未能给予我的。它不仅是关于艺术史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如何重新“观看”世界的指南,充满活力,极具启发性。
评分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编排结构极其清晰,逻辑推导一环扣一环,即便是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读者,也能循着作者的引导轻松入门。全书大致可以分为“形”、“神”、“意”三个递进的层次,结构如同其描述的景物一般,层层叠叠,步步深入。第一部分着重于基础元素的解析,如点、线、墨色的运用规律,讲解得如同给初学者定制的入门指南,耐心细致,没有丝毫的含糊不清。然而,它最精彩的部分在于中段“神”的探讨,作者巧妙地将古代文人的审美趣味与实际的绘画语言进行了关联,阐释了“气韵生动”这一核心概念如何在笔墨间得以体现。这种从宏观到微观、再回归哲思的布局,使得阅读过程极具节奏感和说服力。它没有采用那种教科书式的平铺直叙,而是像一个高明的导师,知道何时该放慢脚步讲解基础,何时该加速推进到高阶的领悟,整体的阅读体验如同一次精心策划的、层层递进的艺术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