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在美的风景里流放
定价:39.8元
作者:燕子、神威、老m等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39986142
字数:16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世界辽阔,不该将就生活,
因为生活也不想将就你。
应该奔跑的时候就别停着,应该出发的时候就启程。
15位用心生活的旅人
15种路上的风景
15个不曾遇见的故事
每一座城市里的灯火和马路组成了微妙而隐形的牵绊,把每一个疲倦而勇敢的斗士困住。
时不时地敌视现实,虚构远方,厌恶、争执、东张西望,*终又回归上班抓狂的平凡生活。
生活,不该如此难捱。世界辽阔,去远方看看。你就知道,不该将就生活,生活也不想将就你。
本书邀请燕子、神威、老m、胡成、蒋瞰、冰清等15位混迹微博、豆瓣的红人与你讲述旅行的样子,他们是摄影师、辞职留学的大龄剩女、公司小白领、守着一家书店的看故事女人、奔走在世界为美食而服务的人……
他们能把你空想的旅行梦想付诸实践。你所缺少的并不是金钱,而是如何理清在梦想与生活间的那些纠结;也并不是出走的勇气,而是放下的决心;更不是没时间,而是你愿不愿意。
来听他们讲一讲远方,给自己一份勇气,将自己流放进美丽的风景里。
那时,你就会知道,所有的牵绊与纠结,都是庸人自扰。
★赠送定制作者专属明信片,彩蛋,15位旅人,15种明信片,15种惊喜与期待。一书夹放一张,遇见与你有缘的旅人。
收到书后,整理好心情,打包上生活,干了这碗盛满美丽风景的酒,约上与你相遇的这位旅人,或携手旅行,去野去撒欢;或互诉衷肠,掏心掏肺。总之,制造些热气腾腾的人生时光,好温暖往后生活里的冰凉瞬间。
内容提要
生活中永远有那么一批人,好像时间未能让他们衰老,永远活得热血沸腾。
他们勇敢,能放弃他人所追逐的“好生活”;他们坚强,笑对路上的任何窘境;他们幸运,一年所见的美丽比他人一生都要多。
所以他们能跟你讲冰岛的羊汤是放奶油的,梦想中神奇的西藏是你永远无法抵达的,在缅甸遇见的10个故事里有8个能让你流泪,湄公河上的餐船藏着一家人的秘密……还有那电车国度里的痴汉们、菲律宾巴拉望的绑匪、狭长国度越南的瘦美食、香港独立书店里的故事。
因为旅行,而遇见另一个自己。在陌生的国度一无所有的自己可以如此勇敢,那些故事那些人让自己知道该怎样生活。
15位用心生活的旅人,15种路上的风景,22个不曾听过的故事,及那些离开后才知道何为美好的生活。讲给还未出发,或已在路上的你们。
望你也能去那辽阔的世界,走上一走。
目录
作者介绍
燕子:生活在北京的知名摄影师,在网络上用图片和文字温暖着很多素不相识的人。
神威:旅行达人、畅销书作者,出版《出发吧,趁梦想和青春还在》《有一天,我遇见了世界》。
老m:旅行作家、心理咨询师。出版作品《*好的告别,是将你遗忘在路上》《分手笑忘书》,信奉人生就是一场旅行。
胡成:豆瓣红人,专栏作者。豆瓣上*会旅行的摄影师。
冰清:海外知名美食专栏作家。
吴小凡:豆瓣红人,专栏作者。为了梦想远走委内瑞拉。
… …
文摘
去想去的地方
燕 子
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儿,
成为想成为的那种人。
好像对于旅行这件事,我们都习惯了支支吾吾,诸多借口。常常是这样的:*后一个工作是12号结束,原定的计划几乎是12号晚上就拖着行李大步上飞机;13号熟识的人拜托帮忙,延期到14号,又有另外的工作找来,再次延期到15号。这样拖拖拉拉,终于把蠢蠢欲动的一颗心拖到觉得乏味,变得懒惰,不了了之。每一座城市里的灯火和马路组成了微妙而隐形的牵绊,把每一个疲倦而勇敢的斗士困住。
但也总会有那么一个瞬间吧,大口呼吸下定决心。把所有看似不能结束其实放下一段也无妨的事情都推开,好像就那么一眨眼间,人就坐在了飞机上,这才突然明白,人生是由自己堆满的,而走出去的勇气,也一样是自己给自己的。有的时候,只有陈词滥调才形容得出岁月流转。转瞬即逝,白驹过隙,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所以那些拥有不徐不疾不温不火人生的人,简直就是这世界上的圣人,让人羡慕。我常常在想,究竟什么样的人生才算好人生?是罗曼蒂克的,随时随地会发生爱情的人生;还是从一而终,相守到老,你就是*浪漫的事;风生水起,佼佼人中之龙凤,还是平淡是真,找个七扭八拐的小城镇过小日子?
哪一种是你想要的人生?
走在路上的时候,你遇到无数的人,总是忍不住感慨每一个平凡而不同的生命以如此多样的面目活在世界中,世界很大,天宽地阔,流动着很多故事,通通都不会结束。
一个曾去云南自助游的朋友告诉我,她有三天的行程定在香格里拉。她皱着眉头特别夸张地说:“香格里拉的早上冷死了!东西也难吃死了!”从来对吃喝没有什么追求的她,在那里**次有了想吃什么想喝什么的冲动。可在半夜时分,高海拔的寒冷入骨下,美好的食物通通无法入口,委屈感顿时上涌,居然莫名其妙地吧嗒吧嗒掉起了眼泪,恨不得第二天就收拾行李回家。就像怨妇一样地迷糊过去,但这一切的感觉在第二天早上见到了薄雾升起的静湖的时候,都烟消云散了。
我还记得,那时候,也就是她口中太阳从薄雾里跳出来的时候,还曾收到过一条她的消息。她说:“我在看日出,觉得生活没有什么过不去的。”而当下聊天时,我就坐在她的对面,看到她回忆起那时候的样子牙豁子都要笑出来了,怀念盼望之情尽露。形容完了,她甩甩头对我挥挥手说:“你肯定理解不了,觉得我特别矫情吧。”
我看过很多风景,实在是太明白这种感觉,这就像我和导演在旅行中遇到的那些村落一样,乐趣通通都藏在转角之后。每一道细小而曾深深敲打过你的心的风景,让你回忆起来常常觉得有一些东西,是说不清楚的,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得到。
后来我也去了云南,从丽江到大理再到香格里拉,也去了她给我形容的那个湖。去的时候,是傍晚,因为行程很赶,所以只能匆匆一瞥。我看到有一些红色的霞光流入湖水中,天色暗沉。后来天黑了,同行的一个姐姐的风衣被大风吹了起来,下摆散开,像一朵云。夜里的光一点点暗下去,虫鸣蛙叫都响了起来。湖面因为一片漆黑,开始散发出一种夜里特有的薄稀的亮光,头顶上的天空挂满了星星,不是成颗成颗的,而是一片一片的,完全不同于朋友嘴里那个透彻而明亮的晨曦。我就想,真好,它给了我的样子,也给了所有人的样子。
人在这种时候,会自然地不需要过渡地达到一个安逸而浪漫的状态,仿佛一瞬间的当下里,大家都拥有了自由的心。内心为少年一般的真挚而恻动,连鼻子眼睛皮肤都渐趋放松,似乎闻到了更多看到了更多感受到了更多。有种情绪,存在于每一个人的体内,不是生活所能磨灭的。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是缓慢的,像一条宽阔的河流,缓缓流淌过不同的岸边。它更像是一系列主题的散文诗集合,而非严格意义上的线性小说。我注意到作者在构建人物时,极少使用大段的心理独白来解释他们的动机,而是通过对话的间隙、甚至是沉默本身,来透露信息。这种“留白”的处理手法,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想象空间,每个人物背后的故事仿佛都延伸到了书页之外。特别是关于“记忆”与“遗忘”的主题,处理得非常精妙,它不是简单的回忆过去,而是探讨记忆如何塑造当下的自我,以及在流放之地,我们选择留下什么,又必须抛弃什么。对于那些追求快节奏、强冲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能需要一点耐心,但如果你愿意沉浸其中,它会给予你丰厚的回报。
评分这本小说,初读时给我一种扑面而来的、带着微咸海风气息的画面感。它不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让你一口气读完的类型,更像是你偶然翻开的一本老相册,里面记录着一些细碎的、却又异常鲜活的生命片段。作者对于环境的描摹,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带的自然风光,简直是信手拈来,仿佛每一片叶子的脉络、每一块岩石的纹理都能通过文字触摸到。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时间”的处理方式,时间在这里似乎被拉得很长,又被压缩得很紧,人物的内心活动常常在静默的景色中被放大,那种潜藏在平静之下的暗流涌动,非常抓人。书中的角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或恶人,他们有着各自难以言说的苦衷和执念,他们的选择带着一种宿命般的无奈,让人在阅读时不由自主地思考,如果是我处于那种境地,会作何打算。整体来说,它构建了一个既疏离又亲密的精神空间,适合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热茶,慢慢品味。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种带点“流浪”或“放逐”主题的作品抱有疑虑,怕它会落入矫揉造作的虚无主义陷阱。但惊喜的是,这部作品的笔触异常克制且精准。它没有过多地渲染苦难,而是通过人物与周遭环境的微妙互动,展现了一种近乎哲学的淡然。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那种不是征服,而是共存、甚至是被自然所“教化”的过程。书中几处关于光影和季节更替的描写,简直达到了诗歌的境界,它们不仅仅是背景,更是推动人物心境转变的关键线索。阅读过程中,我几次停下来,不是因为情节暂停,而是被某一个精妙的比喻或一个精准捕捉到人类情感微妙之处的句子所打动,需要时间去回味。这种体验很高级,它要求读者投入心神,去感受文字背后的呼吸。
评分读完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漫长而静谧的旅程。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空气感”,你能清晰地感受到角色呼吸的频率,能闻到空气中泥土和水汽的味道。它最成功的一点,在我看来,是成功地将地理的“远方”与心理的“孤独”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两者相互映照,互为表里。书中的一些意象,比如反复出现的某种鸟类,或者某条河流的走向,都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但作者并未将它们板上钉钉地解释清楚,这给了解读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应该被“读完”,而应该被“体验”。它像是为你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户,而门后是什么,取决于你自己的目光如何停留。
评分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这部书在语言风格上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疏离的美感”。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样直白地倾诉情感,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调去描摹那些极度个人化、甚至略带伤感的经历。这种反差制造出一种张力,使得情感的爆发点反而更加具有震撼力,因为它是在极度的克制之后才喷涌而出的。我特别佩服作者对细节的捕捉,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生活琐事,比如如何生火、如何缝补衣物,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暗示着角色在严酷环境中求生的韧性。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流放”的真正含义,它可能不是地理上的迁徙,而是一种内心深处对既有秩序的疏离和自我重塑的过程。它不提供标准答案,只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