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南美—走在地球的另一端

踏遍南美—走在地球的另一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龙泓全 著
图书标签:
  • 南美
  • 旅行
  • 探险
  • 文化
  • 风土人情
  • 游记
  • 自助游
  • 自然风光
  • 异域风情
  • 行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夜语笙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测绘出版社
ISBN:9787503036019
商品编码:3007964090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踏遍南美—走在地球的另一端

定价:39.80元

作者:龙泓全

出版社:测绘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030360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作者是一位旅居南美洲多年的青年环球旅行家。2.作品中的所有故事都是作者在远在南半球而又魅力无限的南美洲的亲身经历。3.本书富有详尽的国外游攻略,手把手教读者办护照、领签证、作准备,克服各种困难。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旅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委内瑞拉、巴拉圭、乌拉圭、法属圭亚那等十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旅行记录与攻略心得。对中国人来说,他旅途中的许多地方都还是遥远与陌生的,甚至有多个国家尚未对中国公民开放入境签证。作者凭借自己的能力、智慧与热情,克服了一系列由于签证、语言、开销、交通、治安等等问题带来的障碍,成功游历了上述所有地方,成为了首位完成这一创举的民间华人。在旅途中,他饱览了南半球灿烂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与异域风情。阅读本书,将对会对读者玩转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南美洲产生重要的帮助。

目录


章 热情奔放的南美洲
1.疯狂的里约狂欢节
2.南半球大的都市——圣保罗
3.里约的耶稣山与耶稣像
4.跨国晨练的人们
5.巴西梦、中国梦
6.巴西休闲之都——库里奇巴
7.初识巴西华人
8.一天飞越五座城市
9.袒胸露乳的乌拉圭狂欢节
10.骑在马背上的美女们——派桑杜聚马节
第二章 一生必去一次的南美洲
1.南美洲华人多的国家
2.天空之城——马丘比丘
3.住在的的喀喀湖湖边
4.用盐砌成的星级酒店
5.玻利维亚自驾游
6.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被打劫是家常便饭
7.七大湖区:人在天堂,梦在天堂
8.“世界尽头之城”原是流放囚犯之地
9.南美的世界——智利
10.玩到后一天口袋仅剩两美元
11.误入厄瓜多尔总统府
12.建在山坡上的基多老城
第三章:鲜为人知的南美洲
第四章:我旅居的国家——乌拉圭
第五章:一路向南到南极
附录一:南美洲各国签证资料大全及签证攻略
附录二:出国旅游的33条必读建议

作者介绍


龙泓全,英文名“Leo”,青年环球旅行作家、中国“沙发客”,首位游遍南美洲所有国家之中国人。1988年出生于中国,从16岁起一个人自助旅行。用独创的“智慧签证法”持中国护照游遍七大洲70余个国家及地区。曾先后旅居于五个南美洲国家,对南美洲有较深入的认识。
他的点击量超过了400万,兼通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了解西方人和拉美人的价值观。与多家知名航空公司、旅行社,以及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西班牙旅游部、新浪网旅游板块等机构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曾参与乌拉圭总统访华、世界旅游组织会议、“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等重要社会活动。曾著有畅销旅行文学作品《我睡沙发去旅行》与《间隔年——浪迹拉美》。

文摘


序言



踏遍南美—走在地球的另一端 本书并非一本详尽的旅行指南,不包含具体的交通方式、住宿推荐、详细的景点门票价格或个人行程规划。它更像是一次深沉的回响,一次灵魂的对话,一次对南美大陆腹地最原始、最真实的回溯。它捕捉的,不是游客匆匆掠过的掠影,而是那些在漫长旅途中,于不经意间触动心弦的瞬间,那些与土地、与人民、与历史碰撞出的火花。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请允许我轻轻地揭开它的一角。这本书里,你不会找到“第一天,你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机场降落,然后前往XX酒店……”这样直接的指令。相反,它试图用文字编织出一张网,一张连接你与这片古老土地的情感网络。它讲述的,是那些在安第斯山脉的寂静中,听到的风的声音,是亚马逊雨林深处,那些无法用相机捕捉的生命律动的低语,是巴塔哥尼亚冰川前,感受到的时间洪流的震撼。 书中的故事,不以“攻略”为导向,而是以“体验”为核心。当你阅读时,你会置身于高耸入云的马丘比丘遗址,感受印加文明遗留下来的神秘气息,但你不会知道如何购买门票,而会体会到在云雾缭绕中,与古老石墙对视时,那份对人类智慧与历史沧桑的敬畏。你会在乌尤尼盐湖的无垠镜面中迷失方向,但你不会被指引到最佳的拍照角度,而是沉浸在那片天地合一的绝美景象中,思考个体在宇宙中的渺小与宏大。 书中描绘的,更多是旅途中的“意外”与“馈赠”。比如,在秘鲁一个偏远的小镇,偶然走进一家当地人经营的市集,看到阿姨们用最朴实的双手,编织出五彩斑斓的毛毯,那是一种源于生活,却又饱含艺术的生命力。你可能不会被告知这个市集的名字,但你会感受到那种最纯粹的地域风情,以及人与人之间质朴的连接。又或者,在智利的复活节岛,当你凝视着那些沉默的摩埃石像时,你不会从书中找到关于建造者的详细历史考证,而是会被那些巨大的石像眼神中的深邃所吸引,仿佛它们承载着岛屿千年的秘密,诉说着失落的文明。 这本书的语言,力求贴近旅行者在异域土地上最真实的感受。它不是教科书般的枯燥陈述,也不是浮光掠影的华丽辞藻。它试图用一种更为感性、更为直接的方式,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情感波动。比如,当身处玻利维亚高原,海拔带来的眩晕感,以及眼前那片荒凉却壮丽的景色交织在一起时,你会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与渺小。这种体验,比任何关于高原反应的医学解释都来得深刻。 书中也会触及南美大陆上的人文光辉。你可能不会读到关于当地政治格局的深度分析,但你会读到那些在街头巷尾,热情洋溢地与你攀谈的老人,他们脸上深刻的皱纹,讲述着岁月的痕迹,他们眼中的光芒,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坚韧。你可能不会被告知某个著名餐厅的地址,但你会品尝到,在一家不起眼的小馆子里,尝到的那碗用当地最新鲜食材烹制的炖菜,那股浓郁的风味,蕴含着土地的馈赠与当地人民的淳朴。 它同样会关注那些在旅途中,不期而遇的挑战与惊喜。也许是在巴塔哥尼亚,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让原定的计划被打乱,但却因此看到了冰川在极端天气下,最狂野的一面。又或者,是在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与那些悠然自得的巨龟擦肩而过,它们的存在,让你重新审视生命的节奏与自然的力量。这些并非“必做”的体验,却是最能刻入骨髓的记忆。 这本书的叙述,更像是一种邀请,邀请读者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去思考,去共鸣。它不是为你铺就一条平坦的道路,而是让你在崎岖中,发现别样的风景。它不告诉你“做什么”,而是引导你“怎么去感受”。 当你翻到关于亚马逊雨林的部分,你不会看到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详细介绍,你可能会读到那种空气中弥漫的湿润,那种无处不在的生命气息,那种夜晚,虫鸣蛙叫交织成的交响乐,以及偶尔从远处传来,让人心生敬畏的野兽的低吼。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沉浸,是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 书中的文字,也常常会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比如,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看到一位高乔人,在广阔的天地间,娴熟地骑着骏马,他们的身影,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那是一种自由,一种力量,一种与土地紧密相连的生命状态。你不会被告知在哪里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但你会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野性与浪漫。 这本书,更注重挖掘南美大陆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它不只停留在表面的风光,而是试图触及那些隐藏在历史、文化、人民身上的情感脉络。比如,在哥伦比亚的咖啡种植园,你可能会读到关于咖啡豆的种植过程,但更重要的是,你会感受到咖啡农脸上,那种辛勤劳作后的满足,那种对家园的热爱,以及咖啡豆本身所蕴含的,来自这片土地的芬芳。 或许,你会读到在智利复活节岛,那些神秘的摩埃石像,它们的建造者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它们沉默的伫立,却引发了关于文明兴衰,关于人类对永恒的追寻的深刻思考。书中不会提供科学的答案,但会提供一种感受,一种与古老灵魂对话的体验。 在阅读这本书时,你会意识到,南美洲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地球的另一端”,它更是精神上的“另一番天地”。它有着宏伟的自然奇观,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着热情淳朴的人民。这本书,便是作者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去试图呈现的,这个令人着迷的大陆的缩影。它不是一个打包好的旅游行程,而是一场心灵的远足,一场与未知世界的深情对话。它希望在你合上书页之后,能够在你心中,留下一些难以磨灭的印记,一些对这片神奇土地的向往,一些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以及一些对生命本身的深深的思考。 这是一本关于“走出去”的书,但更是一本关于“走进来”的书。它邀请你走进南美,也邀请你走进自己的内心,去发现那些被遗忘的热情,去唤醒那些沉睡的梦想,去拥抱那些属于生命的,最本真的感动。它没有答案,却能引出无数的可能;它不提供地图,却能指引你前往心灵深处的远方。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发现作者在处理冲突和矛盾时采取了一种近乎冷静的超然态度,这非常难得。在旅途中,难免会遇到语言不通、交通中断、甚至与当地习俗产生摩擦的时刻,很多作者会倾向于将这些写成戏剧性的挫折。但这位作者,却能将这些“障碍”转化为理解新世界的契机。他没有抱怨,而是带着一种近乎人类学家的好奇心去解析这些不便背后的社会结构和文化逻辑。例如,在描述一次失败的换乘经历时,他没有着墨于自己的焦急,而是转向探讨当地人对于“时间表”的灵活理解,揭示了一种不同于都市文明的生存哲学。这种不带批判性、充满包容与学习姿态的记录方式,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视野,让我们明白,旅行的真正意义,或许就在于放下既有的评判标准,去接受世界本来的面貌,无论它多么不符合我们的预期。

评分

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对于时间流逝和空间转换的哲学思考。他似乎总能在不经意间,将眼前的异国景象与更宏大的历史背景或人类共同的命运联系起来。比如,当他描述在某个殖民地遗留下来的古老广场上驻足时,笔锋会自然而然地转向对权力更迭、记忆消逝与重塑的沉思。这种跳跃和穿插,非但没有打乱阅读的流畅性,反而像是一层层剥开历史的洋葱,让我们看到了“当下”是如何由无数“过去”的碎片堆砌而成。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带着哲理光芒的句子,思考我们自身所处的位置和正在经历的一切。这种富有思辨性的笔触,让这本书在纯粹的记叙之外,多了一份知识分子的厚重感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和回味空间。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将宏大的旅途描绘得既引人入胜又充满人情味。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那些遥远而陌生的风土人情时所展现出的细腻观察力。那些关于安第斯山脉上高原牧民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比如他们如何与严酷的自然环境共处,他们古老的信仰体系如何在现代生活中留存,都被捕捉得栩栩如生。读到某些章节时,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干燥尘土味和远处篝火的烟熏味,耳边还能听到当地乐器发出的悠扬而略带忧伤的旋律。这不是一份简单的游记罗列,更像是一场深度的文化探访。作者没有流于表面地赞叹风景的壮丽,而是致力于挖掘隐藏在那些壮丽景色背后的历史重量和人文脉络,让我们得以一窥这片大陆复杂而多层次的灵魂。这种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让这本书远超一般的旅行文学范畴,更像是一部充满温度的民族志侧写。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巧妙地模仿了旅途本身的无序与必然性。它不是严格按照地理顺序线性展开,而是通过某种潜藏的情感线索或主题关联,将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点发生的事件串联起来。你可能前一秒还在描述亚马逊河畔的湿热与喧嚣,下一页就跳跃到了寒冷的巴塔哥尼亚冰原上那种令人窒息的寂静。这种非线性的叙事,反而更贴合我们记忆和体验事物的方式——它们往往是碎片化、跳跃式的。通过这种巧妙的剪辑和布局,作者成功地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甚至略带梦幻感的体验。它迫使读者主动参与到构建故事的过程中去,去寻找那些将南美大陆的各个角落联系起来的隐形纽带,读完之后,感觉大脑中构建了一个复杂而立体的世界地图,远比平面图要生动得多。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简直像一杯陈年的佳酿,入口时或许平淡无奇,但回味时却能品出各种复杂的香气与口感。作者的用词极其讲究,很少有华而不实的堆砌,反而是精准地捕捉到了场景的核心特质。我特别喜欢他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的独到之处,总能让人眼前一亮。他笔下的热带雨林不是简单的“茂密”,而是“一堵呼吸着的绿色墙壁,将世界隔绝在另一个时间维度里”;而那些古老的印加遗迹,则被描绘成“被时间磨平棱角、静默地向天空诉说着失落帝国的史诗”。这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使得即使是那些光怪陆离的经历,读起来也显得逻辑清晰、情感饱满。对于那些追求文字美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场盛宴,每一页都充满了被精心雕琢过的美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