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教人如何读诗的书,为什么要叫“别去读诗”?
·
如果有人告诉你诗是什么、为什么要读诗或该如何读诗,通常来说,他们已经错了。诗歌不是艰涩的高门槛艺术,它表现人类共有的情感,在某个瞬间触动你的神经。
·
诗歌——不是“诗”,而是一首首的诗歌——能够庆祝新生、抚慰垂死之人,促使你辞职、找到新工作或根本不工作,给你带来如同猜字谜、缝纫、打篮球一般的快乐,最重要的是,它能让你感觉自己并不是孤身一人。
·
斯蒂芬妮·伯特用六个关键词,剖析了打开一首诗的正确方式。她消解了我们对诗歌这门艺术的紧绷状态,打破偏见,展现了不同时代的诗歌如何相互影响、交流,带领读者走进看似艰涩的当代诗歌之门。
##美国现当代名诗赏,新晋诺奖格丽克列位其间。感觉,角色,形式,难度,智慧,共同体。作者从六个方面分析,好的诗歌如何成为复杂的系统,这种复杂的系统又如何对我们的生活发生作用。名为《别去读诗》,实为《别想摆脱诗》。作者博学多思,文质雅慧,所谈对象不拘一格,随手拈来都是话题,内蕴丰富,这本书挑读者,需要阅读积累,若对内容缺乏认识,或难快速融合,恐有疲累之感,文学感知力较好的读者,视作文艺随笔看待。另,版式紧密,字体玲珑,开本小巧,轻盈方便。
评分##主要是欧美诗歌的角度,比较易懂,除了理论还有作者自己的诗歌感悟。时代和社会的印记,历史的名称,内心的哲思。
评分##-_-作者反对人们把诗歌理解为某一种单一的事物。她认为读者应该将诗歌视为一套词语创造事物的工具(比如创造音乐的节拍、韵律、和声、结构形式和乐器)。或者,也可以把诗当做一首歌、一幅画像、一个游戏、一条箴言、一个谜语、又或是一个群体的信念和口号。她鼓励读者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一边寻找不同的阅读理由,一边通过不同的诗歌获取不同的体会方式。虽然诗歌难读,难懂。但只要多读,多想,我们还是能在诗中慢慢看到诗人的想象,体察他的处境。共享他的感受,发现人类跨越时空的情感共性。美好的,又或是不美好的。
评分##谢谢编辑的赠书。本书应该是大学诗歌教授的教案衍生品,有点像诺顿演讲课那样的。一本读下来,对于诗歌,特别是当代诗歌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和认识。不过就国内而言,其难度略显高了些,一是信息量太大,从古至今,从形式到内容,从文本到社会影响,用如此篇幅囊括起来,未免会有夹生的地方;二是阅读量的要求略高,在国内,能熟稔其引用作者、引文而无需查阅背景资料的,怕只有现代诗爱好者和专业读者。其最佳目标读者应该是大学中文系对诗歌有兴趣的学生。
评分##很怀疑这真是一本诗的导读书吗,我弃读了(翻译要背大锅)。
评分##传颂一首一首和一首,新时代有新时代的产物和协调,新时代的一部分,是旧的所有时代。我有宠物小精灵,有绝命毒师,有雪莱,有莎士比亚,有李白,有麦当劳,还有月亮和血,那是叶芝的。这就是,新时代。的说话方式,世界有嘻哈。
评分##希望几年后有机会写这样的作品,出版社快找我吧哈!
评分##主要是欧美诗歌的角度,比较易懂,除了理论还有作者自己的诗歌感悟。时代和社会的印记,历史的名称,内心的哲思。
评分##作者提到了《想象的共同体》,诗歌既作为共同体的塑造者,也能成为多元化的促进者。是诗歌让我们觉得不再孤独,也让我们保持独特的自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