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隐忧

现代性的隐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加] 查尔斯·泰勒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中文版导言丨刘擎
第一章 三个隐忧
第二章 口齿不清的争论
第三章 本真性之源
第四章 不可逃避的视野
第五章 对承认的需求
第六章 滑向主观主义
第七章 继续战斗
第八章 更微妙的语言
第九章 一个铁笼?
第十章 反对碎片化
注释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成为你自己!”——用个人主义的本真性追求,对抗现代社会的忧虑

···

【内容简介】

查尔斯·泰勒在本书中探讨了当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特点:个人主义、工具理性的统治,以及人们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的无助感。他指出在这些问题背后有一个真正值得挽救的道德理想——本真性。泰勒认为,在面临当代社会的窘境时,全盘否定这个道德理想和完全沉湎于这个理想的低级实现形式都是错误的,人们并非无能为力。

现代性可以用高贵,也可以用可悲来刻画。只有怀抱本真理想才能给予我们未加歪曲的洞察力,去透视我们需要奋起应付其最伟大的挑战的时代。

···

面对现代个人主义的困境,西方思想界的争论由来已久,也从未停息。但泰勒试图在这场“口齿不清”的混战中另辟蹊径。他通过分析批判两种流行的误解——貌似深刻的文化悲观论与肤浅乐观的放任主义,探讨如何才能恰当地理解和维护个人自主性的理想,致力于从幻觉与误会中拯救这一现代性的伟大成就。

——刘擎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

【编辑推荐】

◆“现代人小丛书”系列是著名的公民知识普及小书,体量、开本小,所涉及的论题经典、深刻,但内容并不艰涩,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阅读。形式上,该系列的书稿都是由演讲稿转变、修改而来,文字上保留了口语的一些特征,读来亲切、不艰涩;内容上,该系列囿于篇幅,没有在某一领域内深究,而是通过举一反三、以小见大的方式,精辟地点出问题所在,留给读者思考空间,其中多伴随有丰富的事例与有趣或深刻的故事。

◆作者查尔斯·泰勒是享誉世界的加拿大哲学家、政治活动家。在政治哲学、社会科学哲学和哲学史等领域卓有建树,曾担任牛津大学齐切利社会与政治理论讲座教授。1986年当选美国文理学院外籍名誉院士,现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荣休教授。主要著作另有《行为的解释》《黑格尔》《黑格尔与现代社会》《自我的根源》《哲学论证》《今日宗教种种》《现代社会想象》《世俗时代》等。

◆查尔斯·泰勒在本书中探讨了当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特点:个人主义、工具理性的统治,以及人们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的无助感。他指出在这些问题背后有一个真正值得挽救的道德理想——本真性。泰勒认为,在面临当代社会的窘境时,全盘否定这个道德理想和完全沉湎于这个理想的低级实现形式都是错误的,人们并非无能为力。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擎倾情做序。

用户评价

评分

##坚持做自己,就是对体制的抵抗。

评分

##1、意义的丧失,道德视野的褪色。 2、欣欣向荣的工具理性化,目的的晦暗。 3、自由的丧失。 人类生活的样子及其与宇宙的关系,人类与更伟大的事物连接的感觉,被现代的工具理性化(数字化:考试分数、政绩GDP、工资的多少,让除金钱之外的东西都很难存活)和个人主义的常识化,它们限制了我们对“宇宙中的人类”的理解,人们不再能够与超越自我的伟大事物相连接,感受不到有某种值得以死相随的东西,人类中心论通过摧毁“宇宙信仰”让人丢失了意义。 丢失的意义让人们陷入了碎片化、平庸化、同质化,而基于这些形成的“外群体”“内群体”又加强了部落效应,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共情,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的人们把“外群体”看作愚昧无知的。 本真性就是“存在之感受”。 超然理性的理性是不存在的。 人是“对话式的”不是“独白式的”。

评分

##本书是泰勒这本著作简体中文第三版,之前版本的译名为《本真性的伦理》。内容源自泰勒在加拿大梅西讲座上关于“本真性”的演讲。在祛魅后的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盛行的当代世界,泰勒呼吁我们克服貌似深刻的文化悲观论与肤浅乐观的放任主义对本真性的误解和滥用,重新发现“本真性”这一积极的、强有力的道德理想,通过恢复我们对内心真实的道德接触,重建自由、责任感和生活的多样性。

评分

##53页,disengaged rationality译成“抽离式理性”不太好理解,不妨参考把disengagement译成“不处身”,强调身心二分可与该部分后面谈论的inwardness呼应。70页的Poutine其实就可以翻译成肉汁干酪薯条,与其前面的“牛排与薯条”岂不般配?horizon和last man的译法,正文与导读的译法不一样,我更倾向后者。

评分

##刘擎的导言很值得读,也感谢编辑,书内容本身很值得了解,只是还是忍不住想说:这翻译真的可以被接受吗???

评分

##Authenticity不就是我一直追求的理想状态吗……刘擎的序tql,基本概括完了……

评分

##我们对人的平等的真正理解,绝不能仅仅基于对差异性的包容,而一定会有一个差异性的合理性之外的理由,这个理由是一个共同的视域。

评分

##“世界的祛魅”之后,人们如何获取“更高的目标感”,如何“感觉到有某种值得以死相趋的东西”。

评分

##初读泰勒,非常非常喜欢。在结束了长达五个世纪前现代的long march,“个人”完成了anthropocentric shift&individualistic shift的同时,却不再有某种值得以死相趋的目标。在“小我的一代”,意义的丧失,自由的丧失,以及理性工具面前智识反思的丧失,我们很难去追求更高,更充分的本真性。为此,作者认为“自我”应该镶嵌在更广阔的整体性之中,在关系中实现一种“严肃的、与内在道德感保持接触(attachment)的本真理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