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本书是作者近几年观察基层治理变迁的作品结集。作者竭力呈现基层问题的复杂性,并尝试作出基于经验立场的解释。近些年,基层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变局,既是顶层设计推动的结果,更是基层社会内在动力的变迁结果,乃至于基层社会的每个角落都深受影响,概莫能外。
本书内容涵盖了对“三农”问题、美好生活、脱贫攻坚、基层秩序、基层减负、干部担当、治理现代化等热点难点问题的观察和解释。对于关心基层之大变局,想要深度认识中国的读者来说,本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角度。
##五星大赞,真问题意识,干货满满。杨华讲许多基层干部都成为吕教授的粉丝,我猜想应该所言不虚。本书最大的一个收获是不要把基层干部都当成肉食者,今天的时代日新月异了。
评分##问题找的挺准,而且没有什么废话和套话,也敢于直接指出问题的点和结症所在。不过恰恰就是因为问题找的准,但却没有提出解题的方向或者思路来,所以拉低了我对这书的评价。虽然里面也多次说了发挥组织作用,但这等于没说,因为正是因为有组织在才能发现的好,这个不用说也知道。另外,举例太少,而论述过多,举例指的是那些对于问题解决好的案例,这样才有借鉴意义。不过也许是这种矛盾解决的案例太少了吧。总体说对于刚入基层的同志来说看看还是很有帮助的。
评分##时评集,揭示了当前基层治理的一些问题,比如权责利严重不统一、形式主义多、政治任务多、监督检查多、制度刚性强、村民自治组织行政化,但都没有深入展开
评分##问题找的挺准,而且没有什么废话和套话,也敢于直接指出问题的点和结症所在。不过恰恰就是因为问题找的准,但却没有提出解题的方向或者思路来,所以拉低了我对这书的评价。虽然里面也多次说了发挥组织作用,但这等于没说,因为正是因为有组织在才能发现的好,这个不用说也知道。另外,举例太少,而论述过多,举例指的是那些对于问题解决好的案例,这样才有借鉴意义。不过也许是这种矛盾解决的案例太少了吧。总体说对于刚入基层的同志来说看看还是很有帮助的。
评分##作者对近年来在基层治理领域出现的一些热点事件及热门话题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既涉及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治理现代化等宏观问题,又关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活变迁等微观现象。可以说,本书呈现了一个相对全面的基层中国社会的面貌,对于关心基层治理的读者,以及政策制定部门来说,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时评集,揭示了当前基层治理的一些问题,比如权责利严重不统一、形式主义多、政治任务多、监督检查多、制度刚性强、村民自治组织行政化,但都没有深入展开
评分##与其说是“基层中国”,不如说是“基层干部中国”,没看到群众,也不知道群众咋想的。作者这样的驻村学者,大概也没啥群众路线了。所以整本书还是挺浅薄的,官话也多。这本书一大价值,是用来做考公务员的参考,了解下真实的工作氛围。
评分##一是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价值的社会,由此导致了高储蓄率、 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较高等一系列经济社会现象。二是保护性的城乡二元结构。对于多数国人而言,进城务工、 定居和受教育等城市化进程,仍然是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三是完整而多元的经济体系。和第一代农民工不一样,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不仅在城市就业,还力图在城市安家。因此,城市成了社会融合的重要场景。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家庭内部都存在二元结构,即年轻人在城市务工,老年人和小孩在农村务农并完成家庭再生产,两者缺一不可。如果说平时的空间隔离让这种二元结构呈现物理隔离,那么,过年这样的特殊时间节点,则让二元结构出现交汇和碰撞。
评分##有土地气息的学术写作,案例随手拈来,又能在历史传统与现实变迁中透视基层治理的问题,呼吁群众路线的返璞归真。采访吕老师时问他多久调研一次,他说两三个月就要出去一趟。希望更多人关心基层问题,建设更好的共同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