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过格,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的善书,它通过列举善恶行为、量化功过等抽象概念来指导人们的日常道德实践。当时的士人和官员似乎把这种方法看作一种工具,它不仅有助于改善他们个人道德,也有助于教化百姓,巩固社会秩序。
本书集中研究明清嬗变时期功过格广泛流行的社会现象,是非中文世界第一部详细探讨该问题的专著。书中既利用了大量的第一手中文研究资料,同时也吸收了酒井忠夫、吉冈义丰、奥崎裕司等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功过格来考察精英阶层对于明清之际社会经济变化,诸如中央权威的腐败和低效、不断增长的商业化过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理学一统局面的瓦解等等此类时代和社会变迁问题所作出的反应。
##由功过格这一特殊历史产物着眼,从宋代量化道德的神授天书,到明代袁了凡的发展和各团体围绕此发起的讨论,到明清之际整合成为枯燥的道德清单,义利之争引发的道德矛盾贯穿其中,对功过格鼓励行为的反向思维也折射出更多的社会状况,堪称以小见大、深入浅出了。不过除了作者自己指出的缺乏功过格实际使用情况的文献外,该书似乎也忽略佛道教及民间宗教在功过格流布中的作用。
评分##挺有趣的,其中有一部分是功过格与慈善事业的
评分##2022已读03。对理解《了凡四训》大有裨益~作者从社会思想史的角度,探讨了功过格在明清之际的发展演进,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此类劝善书从争取个人地位提升的“励志宝典”向维护既有社会秩序的“道德规范”的转变~作者将背景叙事与文本分析结合得很好,书中所附原文也是妙趣横生~
评分##在16、17世纪,功过格从一种鼓励变动和社会地位晋升的体系,转化成为一种支持社会稳定、平衡的体系,至17世纪晚期,功过格全面反映出精英社会秩序观。理解功过格,才能理解蒋介石日记中事无巨细的自我反省。
评分##……这是“正念打卡”吗???
评分道德可以量化吗?捐款可以赎罪吗?不论是明清的功过格,还是当代文明积分码,劝善惩恶的内在逻辑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评分##结论略显啰嗦
评分##2022已读03。对理解《了凡四训》大有裨益~作者从社会思想史的角度,探讨了功过格在明清之际的发展演进,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此类劝善书从争取个人地位提升的“励志宝典”向维护既有社会秩序的“道德规范”的转变~作者将背景叙事与文本分析结合得很好,书中所附原文也是妙趣横生~
评分##本书应是源于一篇论文(很可能是毕业论文,没必要也不想花时间去查哈),所以严肃严谨性拉满,轻松易读性一般般,这样就很挑读者了,对历史没有相当兴趣的人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我这种则读下来感觉不错。话说前不久刚读完《叙事的胜利》,其中宏大叙事与历史范式一章对我读本书有一定的帮助,我了解到宏大叙事的偏颇之处,即作者们无法穷尽所有要素来阐述或解释宏大的历史,继而只能将自身最为了解或喜爱的内容视为究极原因,即使我们都知道影响世界走向的重要因素没有成千也有上百,于是二十世纪的历史专业人士们往往有意识的抵制和避免宏大叙事,转向专精一隅或以小见大的方式来探究历史,例如历史上具体的娼妓、巫术、战争事件,绝口不提绝对的因果关系。功过格就是这样的一隅,不起眼但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存在关联的良好观察角度,世道人心都囊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