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過格,是一種廣泛流傳於中國古代民間社會的善書,它通過列舉善惡行為、量化功過等抽象概念來指導人們的日常道德實踐。當時的士人和官員似乎把這種方法看作一種工具,它不僅有助於改善他們個人道德,也有助於教化百姓,鞏固社會秩序。
本書集中研究明清嬗變時期功過格廣泛流行的社會現象,是非中文世界第一部詳細探討該問題的專著。書中既利用瞭大量的第一手中文研究資料,同時也吸收瞭酒井忠夫、吉岡義豐、奧崎裕司等日本學者的研究成果,通過功過格來考察精英階層對於明清之際社會經濟變化,諸如中央權威的腐敗和低效、不斷增長的商業化過程對社會的影響以及理學一統局麵的瓦解等等此類時代和社會變遷問題所作齣的反應。
##……這是“正念打卡”嗎???
評分##還行吧,主要看瞭序論、第一章《積功的早期傳統》(善書、《太上感應篇》《太微仙君功過格》)和第二章雲榖、袁黃的功過格體係。第二章應該是全書的樞紐,既繼承瞭早期的積功傳統,又成為第三章爭論的命題,由此最終産生第四章17、18世紀流行的功過格。不過後兩章涉及理學之類的所謂“中國哲學”,我不感興趣,跳過,對社會大眾的分析又有點簡單化,再次跳過。比較有意思的是前兩章中粗略帶齣的儒、佛、道交融的思想背景(P98,P117),以至於成為一種潛在的民間信仰,可惜沒有展開。畢竟是幾十年前的老書瞭。
評分##還是福柯的一句話,治理自己和治理他人是一體的!管管管管管!
評分##2022已讀03。對理解《瞭凡四訓》大有裨益~作者從社會思想史的角度,探討瞭功過格在明清之際的發展演進,令人信服地證明瞭此類勸善書從爭取個人地位提升的“勵誌寶典”嚮維護既有社會秩序的“道德規範”的轉變~作者將背景敘事與文本分析結閤得很好,書中所附原文也是妙趣橫生~
評分##中規中矩的題目,差強人意的展開。修身的普遍化尤其是準製度化,必然導緻道德備量化或者準量化。也是第一次知道,嘉善魏塘袁氏,原來也是靖難忠臣之後。
評分##關於“功過格”這個概念是接觸的很早,然而一直沒有用心去瞭解過它的來龍去脈以及在曆史上發揮的影響,隻是簡單的感覺它好像是傳統時代知識分子用來提高自身道德修養、踐行儒傢規矩的類似“日記”的文本。但是在看完本書之後,纔發現自己對於“功過格”的理解有著很大的偏差,在本書中,包氏通過翔實的材料和認真的文本分析,令人信服的講述瞭“功過格”這一文本形式的由來及其在當時社會中所起到的作用(或者說精英知識分子希望通過它想達到的目的),包氏還通過“功過格”由兩宋時期道教修行的文本到明中後期輔助個人世俗事業成功以及明清鼎革之際告誡大眾安分守己的宣傳手冊三個階段的演變,一方麵揭示瞭中古以來中國社會儒釋道三教閤流的思想演進,又揭示齣明中後期以來江南社會的變遷對精英知識分子思想變化的影響。20220311第五本
評分道德可以量化嗎?捐款可以贖罪嗎?不論是明清的功過格,還是當代文明積分碼,勸善懲惡的內在邏輯一脈相承,源遠流長。
評分##“用“大眾的”與“精英的”這樣的詞來描述信仰和思想,基本上是無意義的。也就是說,幾乎沒有什麼信仰可以排他性地與社會等級製度中的任何等級聯係起來。”
評分##……這是“正念打卡”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