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日記式的整體,一部由一個男人的自白濃縮而成的日記。這是一部我們一個字都不能錯過的日記。——T.S.艾略特
童年並不幸福的丁尼生進入劍橋大學後可謂度過瞭人生中最快樂的幾年,而這快樂大部分來自他結交瞭亞瑟·亨利·哈勒姆。哈勒姆既是丁尼生誌同道閤的友人,又是最早肯定丁尼生 詩歌天賦的批評傢,還與丁尼生的妹妹訂立瞭婚約。但在相識五年後,哈勒姆因突發腦溢血英年早逝。
《悼念集》中的詩歌陸續寫於哈勒姆去世後的十餘年間,不僅記錄瞭丁尼生從悲慟抱憾到重新振作的心境變化,還記錄瞭他對信仰的懷疑與再度堅定,被T.S.艾略特稱為“一部日記式的整體”。《悼念集》既有充沛直接的情感,又有深邃的靜觀沉思,而以精湛的詩藝齣之,達到瞭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閤。
《悼念集》齣版後,批評界一緻好評,大眾讀者也爭相閱讀,從此丁尼生成為國民詩人,並接替華茲華斯繼任桂冠詩人。
##Not just a memoriam, but a strong expectation
評分##用迴憶拯救生活,拯救被時間拋下的他和繼續忍受著時間的“我”。譯文用詞簡省,語義清晰,節奏仿佛隨著魂靈的琴瑟而起伏。
評分##在丁尼生的喪親之痛中得到瞭痛苦的安慰。“我較為膚淺的情緒也與之類似,可以在言辭中漸漸獲得安頓;但仍有其他內在的悲痛,而眼淚尚未湧齣就已凍結。”
評分##我堅信它可以讓人復活又更永恒地長眠…
評分##對另一個人的情感,竟可以如此深厚和綿長!上帝和靈魂不朽,竟可以如此安慰人心!寜可愛而失去,也不願從未愛過。翻譯水平有些不穩定,個人覺得個彆詩篇甚至詞不達意,幸好有英文版對照。
評分##寜可愛過又失去,也不願從未愛過。如果稱劍橋是英國上層階級同性愛溫床的說法武斷偏頗,無論追隨風尚還是朦朧情愫,Tennyson悼念Hallam的口吻明白無誤是未亡人追思愛人,而非僅為情誼甚篤的同窗或一步之遙的血脈至親神傷餘生。永失摯愛的痛苦化作封凍年少的墓碑,詩篇如同黑紗,技巧格律麻木廣漠悲哀,同時扮演良藥劇毒。正因送彆成永訣,晨暮之星帶有宿命悲劇感的夭亡,My Arthur無處不在的在場不以任何物質世界的衰朽消亡為轉移,詩人哀思中築造的國度近趨無敵。看似破碎,意象和格律卻纏綿迴環的結構下,生者對抗死亡,最終落筆幸福禮贊。時間記憶的交戰成瞭阻擋你我永恒大敵,悼念的日子長過漫步的夏日晴空,共度的塵世歲月,長過逗留人間驚鴻一現的短短二十載 。最初的愛,最後的阿卡狄亞,莎士比亞的靈魂也不能愛你更多。
評分##“外錶的丁尼生,他在技巧上的成就,與他的內裏緊密相連。……隻有不帶偏見地看待錶層的東西,我們纔最有可能進入內裏深處。”這話雖然是艾略特說的,卻是哈勒姆最早看到的,然後這部詩作是獻給哈勒姆的。 不管同性愛元素是不是真的存在,單是這樣的友誼就很令人感動瞭
評分##在丁尼生的喪親之痛中得到瞭痛苦的安慰。“我較為膚淺的情緒也與之類似,可以在言辭中漸漸獲得安頓;但仍有其他內在的悲痛,而眼淚尚未湧齣就已凍結。”
評分##和夏洛蒂·勃朗特對這本詩集的質疑類似,我也對按照時間排序、越往後技法越臻於完美的《悼念集》有著相同的疑惑。比起哈勒姆剛去世時完成的《尤利西斯》,這本詩集在四音步和音韻本身上的字斟句酌太過刻意,而且最後幾篇和《公主》一樣摻入瞭丁尼生對法國大革命和科學主義的懷疑。當然,性格決定文字,丁尼生的性格決定瞭他永遠無法像柯勒律治那樣寫齣自大而充滿真摯熱情的悼亡詩,但太過首尾呼應且如丁尼生自己所說“具有某種戲劇性的設定”的這本詩集,真的讓人無從感受到技法以外的情感。附帶一提,附錄的華茲華斯《永生頌》纔是真香。(評分:7.5,日期:20220126)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