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比较文化学典范之作,讲述超越国境的汉字旅程,一本填补知识空白的汉文入门导读
日语为何混杂汉字?韩剧中为何出现汉文书简?汉文是超越时空的书写,正因如此,才能够成为东亚的共通语言。本书以汉文训读为线索,透过汉字,看到不一样的东亚世界。
★大家小书,京都大学教授、日本著名学者金文京亲自用中文重写
在日韩国人,专攻中国古典文学,精通中日韩三国语言,作者金文京从独特的东亚全局视角出发,试图重新建立汉字文化圈的坐标体系。中文版由作者本人翻译,且针对中文读者情况改写,并增补学界最新成果。
★角川学艺赏获奖作品,北大陈平原、清华刘晓峰、宋念申联袂推荐
跨越国界和领域,因为有语言和知识的界限,不是谁都能做到的。金文京先生的《汉文与东亚世界》轻松实现了这一跨越,提出了惊人的假说,堪称比较文化学的典范。……正是训读创造了东亚文化,这项研究正是规模宏大的比较文化论的成功范例。
——角川财团学艺赏评委、明治大学教授 鹿岛茂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古到今在东亚汉字有过怎样复杂的读法。学习了这些有关汉字的知识,你会理解作者为什么主张“东亚汉文文化圈”。这是一本借汉字读法审视东亚各国的语言观和世界观,进而审视东亚内部复杂性的好书。
——清华大学教授 刘晓峰
简明的题材和晓畅的语言背后,有着对历史、文化、国族、区域深切的关怀。借此所揭示的东亚世界的现代困境,更超越了话题本身。
——清华大学教授、《发现东亚》作者 宋念申
★“岩波新书精选”第12本,收官压轴之作。新经典·岩波新书精选:轻盈、优美、有深度
轻盈——小而紧凑,大多十万字左右,通俗易懂,节奏轻快
优美——题材广泛,可读性强,文笔优美,内容翔实
深度——对历史、时事做深度解读,引发思考
已出书目:《过劳时代》《格差社会》《京都》《江户时代》《日本的诞生》《日本的汉字》《日本的神话》《日本文化关键词》《逆说美国的民主》《近代朝鲜与日本》《古代中国的文明观》
◎ 内容简介
过去,尽管语言不同,东亚各国的商贾使节,一言不发,仅凭一纸一笔,亦可通过汉文“笔谈”,传情达意、隽语妙言。如此奇景,只因东亚各国曾在历史上共享过相似文化,而汉字恰是其中的精髓所在。尽管东亚世界看似“同文”,但是各国却有不同的精彩生发。因此,汉字文化圈背后的东亚世界实则各有千秋、复杂多元。
以训读解汉字,以汉文喻东亚。精通中日韩三国语言的在日韩籍学者金文京,自古暨今,通过追溯汉文流变之历史、辨析各国汉文之异同,以训读为切入口,深度剖析了一个既密不可分又截然不同的东亚世界。
##作者举重若轻地把握了同样适用汉文的中、日、韩、越各国如何处理汉字作为written language和本国的spoken language之间的关系并将这一过程放回各国的历史脉络中进行分析和说明,足见作者对历史的敏感。基于这样的敏感,作者也破除了各类有关东亚文化和汉字文化圈同质化的宣传、迷思和盲信。即使日文版出版于2010年,在今天看来仍有现实的关照和意义。
评分##原来训读(字音的kunyomi和文章的kundoku)之「训」都是从「训诂」而来,分别相当于训释字义和串讲章句大意。第二三章分别讲日本和韩国汉文训读(kundoku)的历史,其产生受佛经翻译的启发,其衰落又与朱子学有关,又进一步与日韩对中国/印度/世界的看法相联系。第四章讨论学写汉文产生的变体,相比之下略显潦草,不过「岩波新书」系列中的「新书」也是变体汉文的一个例子。首尾似乎有意写得生动浅显,但主体部分还是比较学术的介绍,如果懂得日语或韩语大概才能理解得更清楚。
评分##蛮好读的,揭示训读背后的语言观和世界观演变那部分大开大合,很有意思,颇有点“梵一变至于汉;汉一变至于和”????
评分##太精彩了,本来以为只是作者结合自身经验随便聊聊三国文化异同,结果这是一本从训读角度切入的日文韩文生成演变史,连汉文的变体也有涉及,对东亚文化圈和语言文字学感兴趣的朋友值得买来读一读。
评分##日本版《大家小书》。虽然只有10万字,知识密度还是挺大的,作者功力深厚。并且通篇行文流畅,完全看不出是外国人写的,牛啊
评分##内容纯粹是“训读”与东亚世界…..不得不说作者学识确实渊博,比较的视角也着实令人惊叹。前面介绍汉文训读的举例简直太友好。虽然书里没注,但一些观点还是看到其他京大人文研学者的影响,比如吉川。作者谈朝鲜古代的仏经训读时,认为它可能影响到日本,且在高丽藏中发现有训读的痕迹,这就很有意思。很早之前翻『版經東漸』就感觉这批从对马岛渡日的版经相当重要,或许里面也有?我不知研究现状如何。
评分##超出预期的一本,推荐。下单时候并没有注意副标题,读了才知道是围绕「訓読み」(くんよみ)和「訓読」(くんどく)展开的,尤其是后者。将梵汉、梵日、汉日训读的起源、过程及影响梳理得相当清晰,结论也令人信服。
评分##蛮好读的,揭示训读背后的语言观和世界观演变那部分大开大合,很有意思,颇有点“梵一变至于汉;汉一变至于和”????
评分##日本学者提出了“汉字文化圈”的概念,而历史上东亚国家也确实存在这个以汉字为纽带的文化圈,但其实大部分我国人对此的理解都是肤浅片面的“同文同种”,而对我们的亚洲邻居的文化认知是远远不及邻居们对我们文化的认知的,此书很有价值就在于给普通国人补短板。金文京指出,汉字之所以能成为东亚历史上的通行文字,关键在于通过训读把汉字变成符合各自文化的独特语言习惯,才能广泛使用、阅读,而我们其实对此知之甚少,针对训读这种东亚(主要是日韩)独有的文化现象,此书则用了超过一半的篇幅分析训读的起源、原理、流变,从而让我们明白了汉字这种跨越语种可能性的根本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