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停步

永不停步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加]羅斯瑪麗·沙利文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序言 紅舞鞋 III
再版序 XV
第一章 廚房故事 001
第二章 愛書之傢 017
第三章 前奏:叢林生活 040
第四章 往事曆曆 060
第五章 自然佩姬 084
第六章 神諭的觸摸 112
第七章 加拿大俱樂部會員 134
第八章 “穿過地毯” 165
第九章 哈佛大學的高牆 203
第十章 “愛之夏” 231
第十一章 學會生火 261
第十二章 神話締造者 290
第十三章 驚若天人 320
第十四章 穆爾穆小鎮 335
第十五章 生存下來的女人 359
第十六章 未見火車呼嘯而來 378
後記 399
譯者後記 417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使女的故事》作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權威傳記!

精選26張照片,串聯起女性傳奇作傢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創作曆程。

女作傢的正確道路不是全力以赴攻破男性設置的街壘,而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作傢。

阿特伍德的父親是一位昆蟲學傢,六個月大的她被放在背包裏開始瞭長達十年的叢林生活,後來成為她第一任丈夫的吉姆·波爾剋說:“她是名副其實的叢林之子。”在阿特伍德齣生的那個時代,女孩們還會因為創作野心而受到打壓,但是她卻堅信自己要寫詩,要成為作傢。這一點從未改變,無論是她在“波希米亞使館”參加文學活動時,在多倫多大學和哈佛大學求學時,還是在一傢市場研究公司做小職員時。通過作者的描述,一位傑齣作傢的職業生涯圖景徐徐展開,她“永不停步”的獨門創作秘籍慢慢顯露:為何她能創作齣《可以吃的女人》《使女的故事》《貓眼》這樣的作品?她的創作中有多少亦真亦幻的部分?她的藝術創作與個人生活又具有怎樣的情感關聯?如今,年逾八十的她,依然筆耕不輟,跨越題材,打破桎梏,永不停步地在創作。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很喜歡這本阿特伍德傳記,很喜歡作者刻意選擇的距離感,也很喜歡她在慎重思考之後所采取的“站位”和角度。不去關注生活的八卦和日常,而是“在塑造她的文化及其創作思想之間建立連接”。不因阿特伍德的性彆和寫作者身份而去聚焦細碎而無意義的吃喝拉撒的記錄,這纔是尊重阿特伍德和她所發齣的警告的態度。這本傳記關心的是阿特伍德的創作——她如何成為我們讀者所知的那個寫作者,到底是什麼(天分?機運?環境?選擇?)能讓這些震動靈魂的故事和詩歌都從一個人口中齣來、從筆下齣來、從打字機裏齣來?而如果你恰好既是阿特伍德的讀者又是一個有野心的寫作者,你跟阿特伍德的差距在哪裏、你如何能更靠近一點這位讓你無法望其項背的偶像、哪怕不成為下一個阿特伍德也更接近一點那種現實與警告、反思與幻想、科學公理與細膩觀察之間絕妙的平衡?

評分

##《永不停步》這本書可以帶領我們走近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寫作生活,瞭解她創作靈感來源,以及促使她一直堅持創作的動力。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在瞭解她的人生經曆後,以新的角度來看待她的作品。

評分

##《永不停步》這本書可以帶領我們走近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寫作生活,瞭解她創作靈感來源,以及促使她一直堅持創作的動力。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在瞭解她的人生經曆後,以新的角度來看待她的作品。

評分

##一本夏日之書,看見一個強大冷靜、個性非常迷人的阿特伍德。“在你的腦袋裏/有高山,/有花園和混亂,有海洋/和颶風,” “我們在深切的愛完全展露之前欲說還休的方式:有足夠的勇氣讓對方瞭解自己嗎?” 叢林生活,往事曆曆。感謝寄書????

評分

##尋著文學的路徑一路讀過來,身心在緊綳的夏日裏舒展從容瞭許多。連並著1963年的春天,“靠喝咖啡和咬指甲度日”的春天一起落入我的心房。那年她追求一個枯燥乏味的白日工作,不用動腦筋,卻很賺錢的工作。世界試圖將她變成夜晚,將生活推至邊緣之上。而阿特伍德偏偏要憑藉文學和自然之風將一切拉迴中心。如果門羅是掀起“鋪著油氈的深洞”的一隻手,那麼阿特伍德就是掀起油氈下平凡生活的另一隻手。

評分

##“女作傢正確的道路不是全力以赴攻破男性設置的街壘,正確的道路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作傢。”

評分

##《永不停步》這本書可以帶領我們走近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寫作生活,瞭解她創作靈感來源,以及促使她一直堅持創作的動力。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在瞭解她的人生經曆後,以新的角度來看待她的作品。

評分

##傳記寫法上是我喜歡的那種類型,從阿特伍德童年的叢林生活寫起,涵蓋瞭個人經曆與作品分析,更多的是她對寫作、生活、女性主義的卓識,阿特伍德關於詩歌與小說的觀點是我沒想到的,此前我一直認為兩者的語言是衝突的,而她指齣進行這兩種創造是一種平衡,以免走進那條“沒有齣口的,漫長的黑暗隧道”。與歐茨的對談,阿特伍德直言不喜歡“女王”的稱呼,“這樣的頭銜是對眾多優秀女作傢的侮辱”。讀完纔發現,這麼厚的一本傳記,內容如此豐富,幾乎隻書寫瞭1976年之前的阿特伍德,而《使女的故事》齣版則在將近十年之後,不用說往後更多的佳作,令人感嘆創造力之豐富,衷心希望她永不停步。

評分

##讀完心潮澎湃,備受鼓舞。這不是一部尋常意義上的傳記,它更像是對阿特伍德的寫作與思想的梳理,讀完對阿特伍德的作品也能有極為清晰的認知,我纔知道原來在成為小說傢之前,阿特伍德最早是以詩人身份在文壇立足的。通過瞭解阿特伍德的成長經曆,我們實際上也能瞭解現代加拿大國傢身份的形成——我們通常認為加拿大隻是一個富庶、溫和得甚至有些沒性格的北美國傢,卻往往遺忘瞭它也是一個有著自己的殖民主義問題,且因為一直缺乏自己的曆史敘事而喪失文化自覺的國傢。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阿特伍德是在兩個維度上開闢道路:性彆與民族。如今,她應當可以自豪地認為,屬於我的戰鬥我履行瞭我的義務。她的作品和思想,將激勵我們繼續前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