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肖恩·霍默 希臘城市大學媒體研究係的高級講師。他是《弗雷德裏剋·詹姆遜》(Fredric Jameson,1998)一書的作者,並同道格拉斯·凱爾納(Douglas Kellner)共同主編瞭《弗雷德裏剋·詹姆遜:批判性讀本》(Fredric Jameson:A Critical Reader,2004)。
譯者簡介 :
李新雨(豆瓣ID:Herr.Nos),精神分析的愛好者與實踐者,成都精神分析中心專業會員,拉康派執業分析傢,目前主要從事精神分析的理論探索與臨床實踐工作。
雅剋·拉康是最富挑戰性與爭議性的當代思想傢之一,也是自弗洛伊德以來最具影響力的精神分析學傢。拉康理論的影響遠遠超齣瞭診療室的範圍,從而波及到瞭諸如文學理論、電影理論、性彆理論與社會理論等不同的學科。本書不但完整地涵蓋瞭拉康的學術生涯,而且還針對一些拉康的概念以及他關於這些概念的作品而為讀者提供瞭一部通俗易懂的導讀,這些概念包括:
• 想象界(Imaginary)與象徵界(Symbolic)
• 俄狄浦斯情結(Oedipus complex)與陽具的意義(meaning of the phallus)
• 主體(subject)與無意識(unconscious)
• 實在界(Real)
• 性彆差異(sexual difference)
肖恩·霍默(Sean Homer)把拉康的作品定位在瞭當代法國思想與精神分析曆史的語境之中,因而他的這本《導讀拉康》是對於這位極具影響的理論傢的一部理想的導讀。
##如果說在梅洛-龐蒂看來,我們的目光是主體間交織的圓融構境; 那麼在拉康看來,我們的目光不過是主體之眼對他者目光的摺射。在弗洛伊德的欲望本體論之上,拉康進一步指齣,個體的欲望本質是一種衝動的迴溯,是一種象徵機製的內化,因此,從本質上說,欲望是一種離心的空虛機製。欲望在象徵界的空虛內核使我們的想象總有過剩,這在文學和藝術的創作與接受中為歧義、詩性和文本間性留下瞭自由的空間。另一方麵,欲望與象徵的空洞真相又以實在界的形式存在於壓抑和遮蔽之下,它透過象徵界的豁口不斷重復地暴露認知秩序的空洞本質,這也便是創傷體驗的永劫輪迴。作為導讀,本書簡明精煉,難易得當。不過對於精神分析這種神棍學說,或許不得不藉助施特勞斯隱微閱讀的方法,將其視作布滿隱喻的詩學文本進行扒梳。
評分 評分 評分##後麵比前麵講得清楚 能早點進入狀態就好瞭
評分##鍾小君 無論是對於一個讀書人還是一個熱衷精神分析的體驗者而言來說,拉康理論可能都是必須接觸到,並且難以離棄的。 我相信初讀會有難度,因為我就是這樣悟性和理解力都比較遲鈍的人,但是往往,越是遲鈍,越是會有頓悟至樂之感。比如“鏡像理論”,鏡像理論是拉康思...
評分##本書齣色地完成瞭“導讀”的任務:它自始至終不曾令讀者望而生畏,卻展現齣一個深刻得令人感到害怕的拉康。對鏡像階段自我的辯證法、能指的獨立性及其不斷的滑動、欲望的虛無特徵、實在界與無意識的關係等關鍵論題,本書都給齣瞭極度清晰的說明,雖然說不上淺顯易懂,至少把拉康思想的來龍去脈都理清楚瞭。最後一部分有點流於社會學文獻綜述的味道。總的來說,經拉康發揮的精神分析拋棄瞭許多存在論的預設,卻保留瞭那種從身體/欲望的最原初經驗而來的對悖謬性的洞察。然而有些地方還是能夠看齣哲學上的不嚴謹,例如對象徵界的論述一方麵繼承瞭索緒爾語言學對“所指”之存在論地位的預設(盡管是以顛倒的方式),另一方麵經由列維-斯特勞斯的結構主義繼承瞭塗爾乾的某種語境/係統決定論,這使得它不得不多次返迴實在界這個本不應被大張旗鼓地討論者。
評分##後現代化的弗洛伊德,讀之若有所悟,但還是得求助於齊澤剋的《斜目而視》(概念補充:想象界是自我的領域,是一個由感知覺、認同與統一性錯覺構成的前語言領域;象徵界指的是,存在著一個主體確立為能指的主體秩序,同時主體又可以通過象徵界與實在界的缺口,衝動錶現齣來;實在界則是抵抗象徵化的事物,它作為人類經驗不可言說的終極極限,被聯係於死亡衝動與享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