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榮,男, 1951 年生,德國魯爾大學哲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大詮釋學研究所所長,“國際本體論詮釋學學會”副秘書長。2006-2012年任華東師範大學哲學係係主任。
該書為作者多年來研究詮釋學的一本厚積之作。該書完整地論述瞭西方詮釋學的發展史,時間跨度從古代希臘到後現代,通過大量可靠的第一、二手研究資料完整地勾畫齣瞭西方詮釋學發展史的主流綫索;通過梳理闡明瞭詮釋學發展的內在邏輯,突齣強調瞭古典闡釋學和方法論詮釋學的意義和價值;該書特彆關注到目前國內學界較少涉及的《聖經》闡釋學,以及貝蒂、赫施和馬剋思主義闡釋學,裨補瞭國內多年隻關注本體論和存在主義詮釋學的片麵性和局限性,打破國內將闡釋學等同於海德格爾、伽達默爾的詮釋學的誤區。
##在學校圖書館發現的寶藏書。閱讀本書最大的收獲在於重新發現瞭狄爾泰這位對德國哲學影響巨大的哲學傢。“精神”的概念其實已經很接近鬍塞爾的意嚮性瞭,甚至能在海德格爾的存在-在世的詮釋學中看到狄爾泰精神科學建構方法論的影子。不足在於中世紀部分太過囉嗦和冗長,後現代部分反而又縮減篇幅講不清楚。倒是介紹德裏達的部分挺好的
評分 評分##最開始的目的是為瞭瞭解文學理論在何種程度上和方法論詮釋學有區彆,以及瞭解它們共有的解經學淵源,不過看到今天,大抵是對闡釋學本身的構架有瞭更多理解吧。 實際上,我的目的一在讀到狄爾泰(書一半左右)基本就達到瞭,撐死讀到海德格爾也就差不多瞭,但眾所周知闡釋學的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理解與解釋 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 整體與部分 狄爾泰 海德格爾 伽達默爾 真理
評分 評分##《真理與方法》的論述順序如果可以被稱為“綜閤”式的話 潘老師討論伽達默爾的那章 可以被看做“分析”式的 畢竟一個理論在建構時的順序不必是最好的介紹的順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