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野裕一,1946年生于日本仙台市。文学博士,现任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环境科学研究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著有《黄老道的成立与展开》(创文社,1992)、《孔子神话:儒教作为宗教之形成》(岩波书店,1997)、《墨子读本》(讲谈社,1998)、《古代中国的语言哲学》(岩波书店,2003)、《古代中国的文明观》(岩
波书店,2005)等。
吴昊阳,出生于广州市,日本庆应义塾大学东洋史专业硕士。译著有《陶瓷:粘连文明的泥土》等。
1972年的马王堆帛书《老子》、1973年的马王堆黄老思想文献《黄帝四经》、1993年的郭店楚简《老子》及《太一生水》、1994年的上博楚简《恒先》等,这些大量的先秦时期出土文献陆续面世,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宇宙论大有助益。得益于这些出土资料,学界对中国古代宇宙论的研究有了打破窠臼、大步前进的可能。本书立足于这一状况,重新思考中国古代宇宙论的特性。同时,作者试图从宇宙论的角度,寻找跨越了长达数千年时空的中国文明没能够创造出近代科学文明的原因。
##文献解读上有很多问题,此非浅野氏所长。勾勒出的大框架还是有相当启发意义的。
评分##文献解读上有很多问题,此非浅野氏所长。勾勒出的大框架还是有相当启发意义的。
评分 评分##《恒先》,《太一生水》,《十大经》,《道原经》,感觉还蛮有意思的 特别是战国时期有这么多讨论宇宙生成的文本。就作者的观点来说,总体而言,中国古代的所谓中原文明(黄帝文明)似乎还是围绕人道转,因此没法扩展到自然方面从而引出科学技术。 一个有趣的点是从天(上帝)的“言”与“默”来看待中西差异。 但作者的思想,未免还是有些西方中西主义了。
评分 评分##道家的宇宙生成论淡化人格神的因素,提供了一种形上思维。 儒家的思维是人类中心的,因此对自然的兴趣较弱,故而产生不出现代自然科学 道家的思维是批判文明,虽然其宇宙的起源很多都是物质性的,但是总是带有一些神性,无法像古希腊一样作为纯粹物质来研究。 对于出土文献道家宇宙论的分析客观,其余要么太浅要么太大
评分##对文献的许多解读受到了“名词实体化”的影响,这很可能是有问题的。更不用说06年的写法好像是70年左右的 前言 浅野裕一(Yuichi Asano)写作《古代中国的宇宙论》的目是:一旨在通过对先秦古文献考古发掘的新材料重新思考中国古代宇宙论的特性;二试图解释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之问,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思考中国未能产生近代科学文明的原因。第一个目的通过新发...
评分 评分##文献解读上有很多问题,此非浅野氏所长。勾勒出的大框架还是有相当启发意义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