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21
影像杂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陌生的经验》及新书《张岪与木心》。
作者影像评论十二篇首次结集,并配以作者的手机快照。《影像杂谈》以画家之眼,谈论时间对于摄影的参与,记忆对于影像的介入。作者犀利的图像视角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张照片的平易切口。每幅图片,都有一段详尽或确凿的文字说明,介于图像与文字之间的隐形距离,得以形成抽象的概念、真相与想象,而作者的文字,收放如锚。
*
【编辑推荐】
*
1、以文化的取景器,框取媒介的传统与观看的经验。视野宽广,极富洞见。
2、只是按下“快门”,收录作者手机快照若干帧,看图说话,意犹未尽。
##内容尚可,图片惊喜,读者韭菜。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陈丹青先生写摄影隨筆,更多地也是表達憤慨,譬如他講:“在中国,影像文化尚未养成普遍的知识立场…(或)历史感——虽然今日中国到处充斥影像与照片。”彼時摄影同义词是每个手机组成的“转发”,摄影的功能和价值因此被改变了什么,他沒細說。 他追溯的是本雅明、巴特、桑塔格所灌输的摄影意识(西方的厉害,是摄影评论),并且“摄影总使我想起纽约…我被纽约宠幸的经验之一,是观看摄影的原件(Vintage)”,而”摄影的性格,非但取决于拍摄的一瞬,之后在被观看的不同瞬间,引来不同的解读。” 他批判画家群很少有人格外留心摄影;学生们不知本能地观看,不知自然地开始。亦講布勒松与刘香成拍摄的新中国照片,“熟悉、亲切、荒谬,伴随久经淡忘的辛酸,并夹杂轻微的惊愕”,在人性从未充分表达的国度,倒是外国人才留得住這種感覺。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影像杂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