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育好人生(肖川教育美文精选)

好教育好人生(肖川教育美文精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肖川 著
图书标签:
  • 教育
  • 人生
  • 美文
  • 励志
  • 成长
  • 亲子
  • 家庭教育
  • 肖川
  • 读书
  • 正能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
ISBN:9787534384776
版次:1
商品编码:1001632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7-01
页数:38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从他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教育的情趣与艺术》四《好教育好人生(肖川教育美文精选)》中精选出一百来篇编成《好教育好人生(肖川教育美文精选)》。收录在这本集子中的文字表现出作者对历史、社会、人生和教育问题的明睿洞察,对教育理想的热切追求,对人类不灭良知的深沉呼唤,对人生当有境界的祈望与希冀。用生命教育和公民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成为《好教育好人生(肖川教育美文精选)》的主线和灵魂,字里行间彰显出作者力图用热忱与真情去点燃希望之火,用生命去守护正义与光明的良苦用心。

目录

序:肖川先生其人其文蒋凯
自序:直抵内心的言说
一、教育的意蕴
1.什么是良好的教育
2.好教育与好人生
3.理解“教育”的关键词
4.教育即解放
5.教育就是服务
6.教育是对人的成全
7.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
8.教育的意蕴
9.教育的力量
10.教育的灵魂
11.教育的期待
12.教育的隐喻
13.教育的方向与方法
14.教育的精神元素
15.教育的社会责任
16.教育的存在形态
17.教育与信念
18.教育与时代精神
19.新世纪的教育:有尊严的多样化
20.用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质
21.打造教育的亲和力
22.建基于信仰的教育

二、好学校的标准
1.军营·监狱·医院与学校
2.好学校的标准
3.教育情境的特质08l
4.学校,用什么来吸引学生
5.大学要带给你什么
6.写给校长:成为卓越的领导者
7.校长的职责与境界
8.校长是团队的精神领袖
9.假如我能做一个校长
10.领导者和教育者
11.校园文化建设的意旨
12.关注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13.着力提高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
14.真正的学习情境
15.文化生态视域中的师生关系
16.“人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17.负担过重何以会导致肤浅
18.从《儿童权利公约》说起
19.质疑“三好学生”的评选
20.教育需要“无为而治”
21.完整地理解学习

三、对教师的期待
1.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
2.教师的专业成熟及其途径
3.教师的“六个学会”
4.教师的解放
5.教师的五项修炼
6.培植教师的课程意识
7.教师成长的策略
8.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9.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
10.给教师的建议
11.教师的职业优势
12.对教师的期待
13.老师,您好
14.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15.校本教研与教师成长
16.校本培训的具体路径
17.教育探索:从自我反思开始
18.写作与教学
19.祝福教师
20.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21.教师:努力成为家长的模范
22.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

四、我的教学主张
1.教学:认知、交往和审美
2.“教什么”和“怎么教”
3.我的教学主张
4.教学要达到怎样的目标
5.追求教学的最佳效果
6.完美的教学
7.从教学模式到教学艺术
8.大学教学给我们的启示
9.课程与教学
10.知识观与教学
11.让教师的讲解扮靓课堂
12.教学与交往
13.教学中交往的价值
14.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
15.多一点学法指导
16.“学贵有疑”的精髓
17.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要义
18.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过程
19.语文教学的目标与策略
20.对历史教学的建议

五、受过教育的人
1.人的可教育性
2.受过教育的人
3.质疑“学会做人”
4.我反对少儿读经
5.在语言的背后
6.想·思考·研究
7.感悟、思辨与实证
8.写作的意义
9.写作的三重追求
10.走在通往博学的路上
11.用心培育一个读书的民族
12.成为知识分子
13.数学的魅力
14.补一补方法论的课
15.幸福生活的有与无
16.为幸福人生奠基
17.为自由社会培养人
18.造就自主发展的人
19.主体性教育的旨趣
20.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
21.体育的价值
22.情感教育之所以必要
23.正视“超强社会化”
附录:特别的蕾通人——我的导师肖川教授彭君

精彩书摘

  关注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校园是我们现代人熟知的生活场景。校园生活是我们每一个人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生活内容,对每一个教师而言,校园生活则伴随着他们的职业生涯。
  师生校园生活质量主要可以从如下三个维度来衡量:身心愉悦的程度,内心充实的程度和成就感。身心愉悦意味着心灵的舒展,没有疲惫感,也没有压抑感,以及身体上的放松和舒适;内心充实意味着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没有空虚感和无聊感,有日渐明确的生活目标,对自我和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有了更为丰富、系统和深刻的认识。成就感意味着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成长快慰,强化了积极的自我评价。
  学生校园生活的核心内容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因而影响学生校园生活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师生关系、课业负担、成就感、自由度、受到关注与重视的程度、教育性活动的吸引力、近景和远景生活目标的清晰度与感召力。
  在当下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的学生校园生活的机械、单调、平庸和乏味,甚至充满压抑和恐惧,个性和独特性受到忽视,甚至不应有的歧视和蔑视。在这样的氛围中,厌学、逃学、辍学时有发生,就不足为怪了。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就应该废止过于苛严的纪律和规训,切实提高教育性活动和课堂教学的质量。

前言/序言

  在中国语境下,学生出书前请老师作序,是很寻常的事情;反过来的情况,则十分少见。肖川先生新的教育随笔集即将付梓,作为学生,我有机会为本书写几句感言,既感荣幸又觉惶恐。
  1991年,我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读本科。开学第二天,高年级的几位师兄到我们宿舍串门,慰问新生,师兄兴致颇高,话锋甚健,熟悉本系掌故。他们说,系里有一位叫肖川的青年教师,才华横溢,成果丰硕,个性斐然,按学术水平,早就应该评教授了。我不免寻思,这位老师长什么样子呢,会不会给我们讲课啊?
  过了一年,也就是大二第一学期,期盼已久的肖川先生终于给我们开课了,讲的是基础课《教育学》。肖川老师讲课与一般老师不同,他不用教材,也没有讲义。但是,肖老师对于教育学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重要概念了然于胸,信手拈来。在他的课上,还不时听到一些前卫的、深度的观点,促使一直接受教材知识、涉世未深但又求知若渴的年轻人思考。肖老师原籍湖南望城,是雷锋故乡人。他乡音无改,但讲课娓娓道来,逻辑井然。后来看系展,才知道他是北师大首届文科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奖者。肖老师在课上还适时地穿插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偶尔还会朗诵一首他新近发表的诗歌或散文。
《好教育 好人生》(肖川教育美文精选)这本书,如同一盏指路明灯,为每一位心怀教育者、每一个渴望成长的人生,点亮前行的方向。它并非枯燥的教育理论汇编,而是以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洞察,将教育的真谛融入生活的点滴,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美好教育的向往,以及对幸福人生的不懈追求。 本书的作者,肖川教授,是一位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享有盛誉的教育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耕耘在教育一线,用他的思考、他的实践,写就了一系列触动人心的教育美文。这些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晦涩的术语,而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教育中最本质、最动人的故事。它们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却又深深地根植于生活。 翻开《好教育 好人生》,你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与温情的花园。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学生成长的窃窃私语,感受到教师育人的拳拳之心,体味到家长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肖川教授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教育情怀,捕捉到了教育过程中那些容易被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细节。他关注的,不仅仅是分数和升学,更是学生的人格塑造、品德培养、个性发展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书中的篇章,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教育的多元维度。有的篇章,深入剖析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它挑战了许多僵化的教育观念,引导读者思考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为了什么。肖川教授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独立思考、自由精神、完整人格的个体,让他们能够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活出精彩的人生。他强调,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更不是技能的机械训练,而是一种心灵的启迪,一种生命的唤醒。 有的篇章,则聚焦于“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肖川教授笔下的好老师,不是全知全能的圣人,也不是刻板严厉的教官,而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陪伴者、倾听者。他们懂得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能够用耐心和智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他提醒我们,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充满创造性和艺术性的工作,需要一颗热爱学生的心,以及不断学习和反思的精神。他分享了许多鲜活的教学案例,让我们看到了教师职业的光辉与伟大。 还有的篇章,探讨了“家庭教育的智慧”。在现代社会,家庭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肖川教授的论述,充满了对父母的理解和关怀,但也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他反对过度溺爱,也警惕过度严苛,主张以身作则,以爱为基石,与孩子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他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热爱生活。他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孩子一生最深远的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教育理想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肖川教授的文字,充满了温情和力量。他用诗意的笔触,描绘了教育的美好图景;用哲人的思考,揭示了教育的深刻内涵。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被他真诚的态度所打动,会被他对教育的热情所感染,你会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与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好教育 好人生》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在你迷茫时给予启示,在你疲惫时给予慰藉,在你困惑时给予方向。它能够帮助你: 重新认识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摆脱应试教育的藩篱,理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思想、有品德、有情怀的个体。 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了解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如何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启发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职业幸福感: 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有智慧、有温度、有影响力的教育者,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理解教育与人生的内在联系: 认识到良好的教育是通往美好人生的基石,教育的成果将体现在个体生命的品质与幸福感之中。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通过对教育和人生的深刻反思,塑造健全的人格,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平实而隽永,没有浮夸的夸张,也没有空洞的理论。肖川教授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涤荡着心灵的尘埃,带来阵阵舒爽。他善于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将抽象的教育理念具象化,让读者感同身受。他的思考,深刻而富有启发性,能够引发读者对自身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深入反思。 阅读《好教育 好人生》,你可能会在某个章节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反思自己过去的教育方式;你可能会在某段话语中获得灵感,找到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钥匙;你可能会在某个故事中感受到温暖,重拾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场关于教育与人生的深刻探寻。 无论你是家长、老师,还是对教育抱有热情和关切的社会人士,这本书都将为你带来宝贵的收获。它将帮助你超越眼前的迷茫,看到教育更广阔的图景;它将激励你以更积极、更智慧的态度去面对教育的挑战,去创造更美好的教育未来;它将引导你,最终实现“好教育”与“好人生”的和谐统一,让生命绽放出应有的光彩。 《好教育 好人生》这本书,就像一个忠实的伙伴,陪伴你一起探索教育的奥秘,一起感悟人生的真谛。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智慧和力量,是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升华。它告诉你,教育不是一件劳累而枯燥的任务,而是一场充满爱与智慧的创造,是一段与生命共同成长的美好旅程。而在这趟旅程中,最好的回报,便是那一个又一个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人生,以及你自己因此而获得的,更加丰盈、更加幸福的生命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控制得非常到位。它不是那种一气呵成的说教,而是懂得张弛有度。时而娓娓道来,深入剖析一个教育场景中的复杂心理;时而笔锋一转,用一两句极富哲理的总结,将前面所有的铺垫升华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这种结构上的变化,极大地调动了读者的好奇心和参与感。在读到关于“情感教育”的那几章时,我被深深打动了。作者没有用宏大的词汇去空谈“爱与责任”,而是通过描写一些极其细微的家庭互动场景,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例如,书中描述了一个关于“倾听”的片段,仅仅是描述了父母如何耐心地放下手中的事情,真正地看着孩子的眼睛去听他们说那些看似幼稚的幻想,这个简单的动作,却蕴含了巨大的尊重和接纳。这种基于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提炼能力,让这本书的论述充满了烟火气,接地气,让人觉得“原来教育可以这样进行,而且是如此自然而然”。它让我们意识到,最深刻的教育,往往发生在最平凡的日常之中。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值得称赞,它给人的感觉是那种可以陪伴你度过漫长时光的书,而不是快餐式的读物。纸张的触感温润,墨色的深浅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引用其他思想家的观点时,处理得非常自然,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保持了个人叙述的流畅性,完全没有那种生硬的“堆砌理论”的学究气。读着这本书,我仿佛进行了一次高质量的“精神漫步”。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书,我时不时会翻开,随机阅读其中的某一章节,总能在那个瞬间,重新捕获到上次阅读时可能忽略掉的微妙之处。这种“常读常新”的特质,恰恰说明了它蕴含的智慧是多么的丰富和具有生命力。它更像是一本工具书,但这个“工具”不是用来解决表层问题的,而是用来打磨我们内心世界的,让人学会如何更清晰、更有爱意地去感知和塑造生命。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人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感觉,那种深邃的蓝色调,仿佛能让人一下子沉浸到一种对教育本质的思考之中。我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开始阅读的,说实话,一开始我带着一点怀疑,毕竟市面上关于教育的书籍太多了,大多都是泛泛而谈,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复杂的教育哲学巧妙地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日常的案例中,让人在阅读中不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作者的文字功底极佳,行文流畅,逻辑清晰,仿佛在与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长者对话,娓娓道来,却字字珠玑。读完第一部分,我感到自己的思维被彻底打开了,过去那些纠结于分数和排名的问题,似乎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取而代之的是对“人”本身成长的关注。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的内心。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一套立竿见影的“秘籍”,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去看待教育这件事,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评分

我个人非常欣赏这本书在探讨教育问题时所保持的那种克制而又坚定的立场。它没有一味地批判当下教育体制的弊端,那样写容易显得空洞和情绪化,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建设性的方式。作者似乎总能在批判的背后,提供一条可以实践的、充满希望的出路。这种叙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舒适感和接受度,让你在接受深刻见解的同时,不会产生抵触情绪。比如,书中有一段关于“自由与规矩”的论述,非常精妙地阐述了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没有把它们塑造成水火不容的对立面,而是指出了在真正的教育中,规矩是自由得以保障的前提。这种辩证思维贯穿全书,使得整本书的论点都显得尤为扎实和成熟。我记得当时读到这里时,立刻停下来,想起了我女儿最近在学校里的一些小小的反抗行为,顿时豁然开朗,理解了那种看似“叛逆”行为背后,其实是对自我边界试探的渴望。这种能够即时指导实践的理论深度,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震撼,或许在于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成功”的定义。在充斥着“唯分数论”的社会氛围中,我们很容易被裹挟着,将教育的目的狭隘化。但这本书如同一个冷静的灯塔,指引着我们看向更广阔的水域。作者似乎在不断提醒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制造出符合社会模板的工具人,而是帮助个体发现并实现其内在的潜能和独特的价值。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教育是一种缓慢的艺术”,让我深思良久。它强调了耐心和时间在成长中的不可替代性,这与当下社会追求“快速见效”的焦虑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慢下来”的理念,不仅适用于教导孩子,对我自身的职业发展和生活态度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鼓励我们接受不完美,拥抱过程中的曲折,因为那些看似弯曲的路径,往往才是通往真正成熟的必经之路。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对高质量、有温度的教育的渴望。

评分

好的

评分

笑,让人面部肌肉放松,心情愉悦。但笑也需适可而止,尤其是爱美的女性们,常常大笑会增添鱼尾纹哦!调侃而已,见笑!

评分

记得我以前有位同事,表面上是个好好先生,对谁都是未开言先笑三分,因此,不喑世事的人,便会把她当着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好人,对之信任有加,有些太过单纯之人,甚至会把女儿家的一些红尘心事和她叙说。切不知,你的这种信任换来的却是无尽的流言和恶意的诽谤。

评分

其实,人们常说的笑一笑、十年少,只是一种心境而已。愿我的朋友们对人对事,切不可过于较真,得饶人处且饶人,用一颗淡定坦然的心态,笑看云卷云舒、日出日暮。对于人间百态,一笑而过,悦人悦己,如此而已!

评分

笑,既是人们之间感情的传递,更是人自身的生理调节。对于善意的笑,人们都会普遍接纳,而对于一些居心叵测之人的笑里藏刀的阴险之笑,还是怀有一颗防范之心为好。

评分

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人们常把人生中的各种复杂的表情归类于喜怒哀乐,“喜”首当其冲,由此可见,笑对于人类的重要。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笑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评分

人在春风得意抑或是逢遇喜事时,会开怀大笑,喜极而泣;在遇大悲大彻时,则会因悲愤过度而发出竭斯底里的狂笑,笑而涕临。

评分

正品,不错的一次购物

评分

不羡慕彩虹的斑斓璀璨,不嫉妒鲜花的妖娆娇媚,不湮没鲲鹏的志存高远,不追逐海浪的信马由缰,不贪恋奢华的物事风景,不浪费今生的红尘萦念,不希冀飘渺的云卷云舒,不期待无望的七彩梦幻,不攀附诱人的高官权贵,不迷失红尘的旖旎丰饶。做一个朴素、平实、淡然、娴静、知性、高雅、蕙质兰心的倩倩女子。揣一颗素心、忆一袭流年、聆一段清音、蕴一方墨韵,在静谧和自律中书写着自己芊芊的人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