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008250
| 9787122231208 | 現代分子光化學(1)原理篇 | 98 |
| 9787122217844 | 現代分子光化學(2):反應篇 | 148 |
基本信息
書名:現代分子光化學-(2)-反應篇
原價:148元
作者:圖羅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9-01 00:00:00
ISBN:9787122217844
字數:618000
頁碼:477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圖書原著作者為國際知名學者,譯者也是國內知名的光化學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圖書內容豐富,涉及麵廣,對基礎理論有詳細的介紹,同時對於各類有機光化學反應也作瞭詳細的闡述。作者以授課的方式,一步一步引領讀者揭開光化學的研究之路。是從事光化學的學生和研究人員必備的專業圖書。
目錄
反應篇
第8章 有機光化學
第9章 羰基化閤物的光化學
第10章 烯烴光化學
第11章 烯和二烯的光化學
第12章 芳香化閤物的光化學
第13章 超分子有機光化學:通過分子間相互作用控製有機光化學和光物理反應篇
第8章 有機光化學
第9章 羰基化閤物的光化學
第10章 烯烴光化學
第11章 烯和二烯的光化學
第12章 芳香化閤物的光化學
第13章 超分子有機光化學:通過分子間相互作用控製有機光化學和光物理
第14章 分子氧和有機光化學
第15章 有機光化學反應歸納
書名:現代分子光化學(1)原理篇
定價:98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第1版 (2015年10月1日)
精裝: 392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122231208
條形碼: 9787122231208
商品重量: 721 g
品牌: 化學工業齣版社
《現代分子光化學》原著作者為國際知名學者,譯者也是國內知名的光化學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圖書內容豐富,涉及麵廣,對光化學和光物理基礎理論研究進行瞭深入細緻係統地闡述,同時對於各類有機光化學反應也作瞭詳細的介紹。作者以授課的方式,一步一步引領讀者揭開光化學的研究之路。是從事光化學的學生和研究人員必備的專業圖書。
《現代分子光化學·原理篇(1)》是有關分子光化學的經典之作,中文版根據內容設置劃分為原理篇和反應篇兩個分冊。“原理篇”係統總結瞭光化學與光物理的理論基礎,如輻射躍遷、非輻射躍遷、電子組態、電子轉移和能量轉移等。“反應篇”在“原理篇”基礎上,對有機光化學反應的機製進行瞭深入探討,以各類典型有機分子如分子氧、烯烴、酮、烯酮、芳香族化閤物、超分子化學為例,對其反應過程、反應産物及反應的可行性展開細緻的討論。本書屬於基礎理論著作,對於從事光化學、材料化學、生物化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生和科研工作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裨益。
吳驪珠,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博導,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持超分子光化學研究室的工作。長期緻力於超分子體係中光物理和光化學過程的研究,在超分子體係中的光誘導電子轉移、能量傳遞和化學反應,不飽和金屬鉑(II)配閤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學等方麵取得突齣的創新研究結果,已在國內外核心刊物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等發錶論文100餘篇,多次應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報告工作,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關注。2001年獲得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傑齣青年基金”資助,結題被評為優秀並獲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2006)後續支持,2004年入選 “新世紀百韆萬人纔工程國傢*人選”,2006年榮獲“第三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傢奬提名奬”,2006年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2007年獲得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傑齣青年海外青年基金”資助,2007年榮獲“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奬”。承擔瞭多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及麵上項目,參與瞭國傢 “973” 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和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等。作為第二完成人,獲得2005年度國傢自然科學二等奬一項。目前擔任美國化學會“Inorganic Chemistry”的國際編委、《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編委、《感光科學與光化學》編委、《科學通報》特約編輯。
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纔大緻瀏覽完“反應篇”,與“原理篇”的理論推導相比,這部分內容簡直是激動人心的實踐指南。它不像某些教科書那樣,隻是羅列一些實驗步驟,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光化學反應——從光氧化還原到光異構化——背後的效率考量和副反應控製。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關於有機閤成中光催化的章節,裏麵提到瞭一種利用可見光驅動的C-H鍵活化策略,這種方法的環境友好性和原子經濟性簡直令人驚嘆。我立刻聯想到瞭我們實驗室目前在藥物分子閤成中遇到的瓶頸,如果能用光催化取代那些需要高溫高壓或劇毒試劑的傳統方法,那簡直是質的飛躍。書中對新型光敏劑的篩選標準描述得極其精煉,從摩爾消光係數到激發態壽命,每一個參數都被賦予瞭明確的工程意義。讀到這裏,我的心情是雀躍的,因為它將晦澀的分子物理學和實實在在的化學製造聯係瞭起來,讓那些原本隻存在於理論模型中的“光響應”變得觸手可及。我甚至已經開始在我的筆記本上勾畫齣幾個可以嘗試的閤成路綫,這本書無疑為我的研究指明瞭一個全新的、充滿活力的方嚮。
評分說實話,對於一個需要將這些知識應用於實際工業化生産的人來說,我更關注的是“可重復性和放大性”。這套書在討論反應時,非常誠實地指齣瞭許多實驗室方法在放大生産中會遇到的睏難,比如光照深度、光穿透率的限製,以及光化學反應器設計中的攪拌效率問題。它沒有迴避這些“不那麼光彩奪目”的工程細節,反而將其提升到瞭和分子機理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描述某些光緻變色材料時,書中詳細分析瞭多光子吸收過程的非綫性特性,以及如何利用這種特性來設計高分辨率的光刻膠。這種對從基礎到工程全鏈條的覆蓋,讓這套書的價值遠超一般的理論教材。它提供瞭一種“全景式”的視角,讓你在設計一個新型光敏分子時,就已經預見到瞭它在真實器件中可能麵臨的種種挑戰。總而言之,這不僅僅是兩本關於光化學的書,它更像是一套關於如何“用光”來創造未來材料的係統性方法論。
評分這本書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光是“包郵”兩個字就透著一股樸實的實在感,但真正吸引我的還是那“現代分子光化學”的標簽。我本來是學材料學的,對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領域一直心存好奇,總覺得那裏藏著很多未來科技的鑰匙。拿到這兩本,翻開“原理篇”,裏麵的圖示和公式就讓人頭皮發麻,不得不承認,我對量子力學和光譜學的理解還停留在非常初級的階段。那些關於激發態動力學、能量轉移機製的深入闡述,讀起來就像在攀登一座知識的高峰,每一步都需要我停下來,反復查閱基礎知識,甚至要暫時放下書本,去腦補一下哈密頓算符的實際意義。這本書的深度毋庸置疑,它不是一本給初學者“掃盲”的入門讀物,更像是一本給專業研究人員準備的“內功心法”。我特彆欣賞它對一些經典光化學反應機理的詳細剖析,比如光誘導電子轉移(PET)的細節,作者似乎毫不保留地展示瞭他們團隊多年積纍的思考路徑,那種嚴謹和一絲不苟,讓人對科學研究的嚴肅性有瞭更深的敬畏。不過,對於我這種需要從應用層麵反推原理的人來說,第一遍讀下來更像是“看不懂的震撼”,期待著後麵“反應篇”能給我更多的具體案例來錨定這些抽象的概念。
評分坦白說,這兩冊書的裝幀和排版,給我一種“老派科學經典”的感覺。紙張略微偏黃,字體和間距都顯得非常紮實,沒有現在很多新齣版物那種浮誇的彩色插圖和花哨的設計。這反而讓我覺得踏實,仿佛手裏拿的是一本經過時間考驗的學術專著,而不是一本流行科普讀物。這種樸素的風格,恰恰契閤瞭光化學這門學科的本質——關注的是能量最本質的傳遞和轉化,而不是錶麵的光鮮亮麗。在內容組織上,我注意到一個很巧妙的設計:原理篇和反應篇之間存在著清晰的邏輯遞進,但又保持瞭相對獨立的結構。這意味著,如果你隻想深入瞭解某個特定的光功能材料(比如有機發光二極管中的材料),你可以直接切入反應篇對應的章節,而不需要被冗長的理論背景拖住腳步。這種模塊化的編寫方式,極大地提高瞭閱讀效率。當然,如果說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也許是部分早期實驗數據的引用略顯陳舊,不過考慮到光化學曆史的厚重感,這也能理解,它記錄的是一個學科的發展脈絡,而不是最新的快報。
評分這套書最讓我感到“燒腦”的,是關於“分子光化學與光功能材料科學”這部分內容的銜接。作者是如何將微觀尺度的分子激發態行為,宏觀地映射到我們日常可見的材料性能上的?書中花瞭很大篇幅去解釋能量在界麵上的耗散和捕獲過程,這部分內容對我的啓發最大。我一直以為光電器件的效率主要取決於電荷的遷移率,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激發態的壽命和反嚮係間竄越(RISC)的效率,纔是決定最終光緻發光或光捕獲效率的關鍵瓶頸。我尤其欣賞作者引入的“結構-性能”關係的量化描述,比如通過調整分子骨架的剛性來調控振動弛豫速率,進而提高量子産率。這種將分子設計與宏觀性能直接掛鈎的思維方式,是我們在進行新材料篩選時最需要的指導。閱讀過程中,我多次感到一種“豁然開朗”的體驗,那些以前隻是模糊感覺到的現象,現在都有瞭堅實的理論支撐。它迫使我跳齣傳統材料科學的窠臼,用更動態、更時間分辨的視角去看待材料,這本身就是一種思維上的升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