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原理(第2版)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濂,许志美,袁向前 著
图书标签:
  • 化学反应工程
  • 反应动力学
  • 化学工程
  • 化工原理
  • 传质
  • 传热
  • 催化
  • 工业化学
  • 化学工艺
  • 数值模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821076
版次:2
商品编码:1004038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化学工程系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教材,介绍了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着重从分析的观点论述了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及研究方法。本书主要设置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混合现象、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传递、热量传递与反应器的热稳定性等章节,配置了例题、习题和工程开发实例。在编写过程中,本书避免使用繁复的数学描述,着重于基本原理的阐述,力求做到开拓读者思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本书为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材,也可供有关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第2版)》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教材,介绍了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着重从分析的观点论述了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及研究方法。本书主要设置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混合现象、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传递、热量传递与反应器的热稳定性等章节,配置了例题、习题和工程开发实例。在编写过程中,本书避免使用繁复的数学描述,着重于基本原理的阐述,力求做到开拓读者思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第2版)》为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材,也可供有关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1 绪论
1.1 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1.2 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内容
1.3 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方法
1.4 化学反应工程在工业反应过程开发中的作用
1.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习题
2 化学反应动力学
2.1 化学反应速率的工程表示
2.2 均相反应动力学
2.3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
2.4 流固相非催化反应动力学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习题
3 理想间歇反应器与典型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3.1 反应器设计基本方程
3.2 理想间歇反应器中的简单反应
3.3 理想间歇反应器中的均相可逆反应
3.4 理想间歇反应器中的均相平行反应
3.5 理想间歇反应器中的均相串联反应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习题
4 理想流动管式反应器
4.1 理想流动管式反应器的特点
4.2 理想流动管式反随器基本方程式
4.3 空时、空速和停留时间
4.4 反应前后分子数变化的气相反应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习题
5 连续流动釜式反应器
5.1 连续流动釜式反应器的基本设计方程
5.2 连续流动釜式反应器中的均相反应
5.3 连续流动釜式反应器中的浓度分布与返混
5.4 返混的原因与限制返混的措施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习题
6 反应过程中的混合现象及其对反应的影响
6.1 混合现象的分类
6.2 停留时间分布及其性质
6.3 连续釜式反应器中的固相反应
6.4 微观混合及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6.5 非理想流动模型
6.6 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计算.
6.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习题
7 化学反应过程的优化
7.1 概述
7.2 影响反应场所浓度的工程因素
7.3 简单反应过程反应器型式的比较
7.4 自催化反应过程的优化
7.5 可逆反应过程的优化
7.6 平行反应过程的优化
7.7 串联反应过程优化
7.8 复合反应过程的温度条件
7.9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习题
8 气固催化反应过程的传递现象
8.1 气固催化反应过程的研究方法
8.2 等温条件下的催化剂颗粒外部传质过程
8.3 等温条件下的催化剂颗粒内部传质过程
8.4 等温条件下的总效率因子n
8.5 非等温条件下的催化剂颗粒外部传质过程
8.6 非等温条件下的催化剂颗粒内部传质过程
8.7 固体催化剂的工程设计
8.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习题
9 热量传递与反应器的热稳定性
9.1 热稳定性和参数灵敏性的概念
9.2 催化剂颗粒温度的热稳定性
9.3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热稳定性
9.4 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的热稳定性
9.5 化学反应系统的传热问题
9.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习题
10 反应动力学的实验测定
10.1 反应动力学的实验测定方法
10.2 测定反应动力学的实验室反应器
10.3 动力学测试的精度
10.4 模型的检验和模型参数的估值
10.5 反应动力学测定的必要性
10.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习题
11 反应过程研究实例分析
11.1 过程开发方法概述
11.2 丁二烯氯化制二氯丁烯过程的开发实例
11.3 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开发实例
11.4 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开发实例
11.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符号表

前言/序言


精密化工过程设计与优化:基于多尺度模拟的先进方法 作者: [虚构作者姓名,例如:张文杰, 李明远]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称,例如: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版次: 第一版 出版年份: 2024年 --- 内容概述: 本书聚焦于现代化学工业中日益复杂的反应过程的工程化挑战,尤其侧重于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工具和多尺度的分析视角,实现从基础反应机理到工业化放大生产的无缝衔接与高效优化。本书旨在为化工、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一套系统、前沿的设计与优化框架。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反应器设计理论的最新进展、先进催化剂的表征与应用、过程强化技术的前沿探索,以及如何集成计算流体力学(CFD)、分子模拟(MD/DFT)和过程模拟软件(如 Aspen Plus/HYSYS)进行全流程的数字化设计与智能控制。 --- 第一部分:现代化学反应工程基础回顾与前沿挑战 (约 300 字) 本部分首先对传统的反应动力学、反应器类型(如 CSTR、PFR、流化床)进行了深入且侧重于非理想效应的概述。重点讨论了在微反应器、膜反应器等新型反应设备中,传热、传质和反应耦合的复杂性。 核心内容包括: 1. 非理想反应过程的定量描述: 引入了分散模型、活塞流与返混混合模型的结合,用以精确模拟工业反应器中的滞留时间分布(RTD)对选择性和收率的影响。 2. 热力学与动力学的边界条件: 深入分析了高压、超临界流体条件下的相平衡和反应速率常数的修正方法。 3. 过程安全与环境影响评估: 探讨了反应失控的风险分析(如反应热累积模型),以及如何通过反应设计实现“原子经济性”最大化,减少“三废”的产生。 --- 第二部分:多尺度计算方法在反应工程中的应用 (约 500 字)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不同尺度的计算模型来解决宏观工程问题。强调了从量子层面到宏观装置尺度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 A. 微观与介观尺度模拟 (Quantum & Molecular Level): 密度泛函理论(DFT)在催化剂设计中的应用: 如何利用 DFT 计算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吸附能和反应能垒,从而预测和筛选高活性、高稳定性的非贵金属催化剂。详细介绍了过渡态理论(TST)的应用,及其在计算本征反应速率常数中的作用。 分子动力学(MD)模拟: 用于研究反应物、产物和中间体在多孔催化剂表面的扩散机制,特别是孔道尺寸对扩散限制效应的影响,为催化剂的孔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B. 中观尺度模拟 (Pore & Particle Level): 有效介质理论与颗粒尺度模型: 针对非均相催化反应,引入了 Thiele 模数和有效因子概念的深化应用。重点分析了在存在强放热或强吸热反应时,颗粒内部的温度和浓度梯度分布对催化剂寿命和选择性的影响。 CFD 耦合反应动力学 (Reaction-CFD): 详细介绍了如何建立包含 Navier-Stokes 方程、能量方程和组分守恒方程的耦合模型。重点讨论了湍流模型(如 $k-epsilon$ 或 RSM)在处理气-液或气-液-固多相反应器(如浆态床)中的选择与参数校准。 --- 第三部分:先进反应器技术与过程强化 (Process Intensification) (约 400 字) 本部分关注如何通过创新的设备设计和操作模式,实现更高的空间时间产率和更好的过程控制。 1. 微通道反应器 (Microreactor Technology, MRT) 的热管理: 深入分析了微反应器极高的表面积体积比带来的传热优势,以及其在快速、高危反应(如硝化、重氮化)中的精确温度控制能力。包含了微反应器网络(MRN)的构建方法。 2. 膜分离反应器 (Membrane Reactor): 结合了反应与分离的膜反应器设计,重点讨论了利用渗透膜的选择性移除产物(如脱氢反应、酯化反应)以打破热力学平衡限制的原理。提供了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如渗透性、选择性)的工程准则。 3. 电化学反应工程 (Electrochemical Reactor Engineering): 介绍了利用电化学驱动替代传统热力学驱动的新型合成路径。包括电催化剂的设计、电解槽的结构优化(如双极性板设计)以及电流密度对反应选择性的影响。 --- 第四部分:数字化、智能化与全流程优化 (约 300 字) 面向工业 4.0 时代,本部分探讨了如何将工程模型与实际操作数据结合,实现过程的智能化操作和预测性维护。 1. 集成过程模拟(Aspen/HYSYS 与 CFD 的联合): 演示了如何将宏观的流程模拟结果作为 CFD 的入口条件,并将 CFD 得到的非理想流场信息反馈给流程模拟中的设备模块,实现更精确的能耗和产率预测。 2. 数据驱动的反应器优化: 介绍了响应曲面法(RSM)和拉丁超立方抽样(LHS)等实验设计方法在优化反应条件中的应用。探讨了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如神经网络)对复杂的、难以解析的反应动力学进行拟合和预测。 3. 先进过程控制 (APC) 与在线监测: 讨论了使用模型预测控制(MPC)来应对反应器中复杂非线性动态变化的策略。强调了使用拉曼光谱、红外光谱等在线分析技术(PAT)对反应状态进行实时、非侵入式监测的重要性。 --- 适用对象: 本书适合从事化学工程、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制药工程等领域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工艺工程师,以及致力于过程设计与优化的企业研发与技术人员。对具备基础化工原理和反应工程知识的读者而言,本书提供了从理论到前沿工程实践的深度桥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名为《化学反应工程原理(第2版)》的书籍,在我的阅读体验中,确实提供了一套扎实而系统的知识框架。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反应器设计与操作部分时的细致入微。书中对于不同类型反应器(如PFR、CSTR以及鼓泡塔等)的数学模型推导,每一步都清晰可见,毫不含糊。对于初学者来说,这避免了那种公式堆砌、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它不仅仅是罗列公式,更重要的是解释了这些模型背后的物理意义和化学本质。例如,在讨论非理想流态化反应器时,书中引入了多种精细化的模型,并配有大量的工程实例来说明不同操作条件下模型选择的依据和局限性。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叙述方式,极大地帮助我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工程思维。特别是关于催化剂失活与再生策略的章节,内容详实,不仅分析了失活的机理,还提供了多种应对措施的定量评估方法,这对于从事化工设计和工艺优化的人员来说,简直是一本案头的宝典,反复研读才能体会其深远价值。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深度对于某些背景知识薄弱的读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陡峭性。它显然不是那种可以轻松“扫读”的入门读物。作者对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知识的假定是比较高的,很多推导过程是建立在读者已经熟练掌握这些前提之上的。不过,也正是这种高起点,保证了最终呈现的知识体系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使用方式是将其作为一本参考手册和深化理解的工具书。每当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个复杂的反应工程问题时,回翻这本书,总能找到一个精确的理论模型或者一个被深入剖析的相似案例。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多相反应和复杂动力学模型的分析,书中提供的各种近似求解方法和迭代技巧,简直是救命稻草。它教会我的不是直接套用答案,而是如何系统地分析和简化复杂问题,这才是工程教育的核心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表质量值得称赞。在处理复杂的流程图和反应动力学曲线时,清晰度至关重要,而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所有的流程图都逻辑分明,关键的参数和变量标注得一目了然,大大减少了阅读时的认知负荷。我尤其喜欢书中使用的一些对比图,例如,并排展示CSTR和PFR在不同转化率下的体积比较,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远胜过枯燥的文字描述。此外,书中对于实验数据处理和参数估计部分的讲解也颇具匠心。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最小二乘法等统计工具来优化动力学参数,并强调了数据拟合的可靠性评估,这在实际的工艺放大过程中是极其关键的一环。整体而言,这是一本非常“好用”的书,阅读体验流畅,不会因为版面设计上的瑕疵而分散注意力。

评分

这本书在构建完整的知识链条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它成功地将宏观的反应器选择与微观的催化剂表面反应机理连接了起来。许多教科书往往将这两个领域割裂开来,但《化学反应工程原理(第2版)》巧妙地通过界面传质和扩散效应的章节,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它深入探讨了“有效因子”的概念,并详细阐述了如何将颗粒尺度的信息反馈到宏观反应器模型中去。对于那些希望成为领域专家的读者来说,这种跨尺度的分析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仅告诉你“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最有效”。这种对深层机制的揭示,使得读者在面对未知或新型反应体系时,能够基于基本原理进行合理的工程推断和设计,而不是盲目依赖经验或已有的流程,这才是真正体现其“原理”二字价值的地方。

评分

初次接触这套书时,我最担心的是其内容的更新速度能否跟得上现代化工技术的发展步伐。然而,翻阅后发现,第二版在保持经典理论完整性的同时,对于近年来新兴的微反应器技术和生物催化反应工程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相当有力的补充。作者并没有浅尝辄止,而是深入探讨了微通道反应器在传质和传热效率上的独特优势,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来应对高放热反应的挑战。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势,使得这本书不仅是回顾经典,更像是为未来的化工工程师指明了研究方向。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环境友好型反应过程的关注,对于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入非常自然,而非生硬地添加几个章节。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设计一个既高效又环保的化学过程,有了一个更为清晰和宏大的蓝图。

评分

书是新的,很好,来的时间也很对,终于可以听课了

评分

上课用书正版很实惠。

评分

《天哪!但那不是我干的》

评分

劳拉不喜欢上学,因为她有一堆一堆的理由:我还小啊!我很忙啊!查理哥哥开始动脑筋劝劳拉去上学……查理哥哥做到了!学校里究竟有什么好玩的事儿让劳拉流连忘返呢?

评分

再美的雪也会融化,通过这类自然现象,家长可以巧妙引导孩子接受万事万物的变化,启发孩子的哲学思考。

评分

《天哪!但那不是我干的》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很好的书籍很好的学习必备佳品,,,,希望宣传能给力的,能越做也好,下次还会在来的额,京东给了我不一样的生活,这本书籍给了我不一样的享受,体会到了购物的乐趣,让我深受体会啊。

评分

发货速度挺快书已经收到,书的质量还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