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聆聽葉嘉瑩教授的款款餅解;暢遊中國詩詞古典藝術世界。《風景舊曾諳:葉嘉瑩談詩論詞》不單是解釋字義典故,也不止於介紹學術研究的成果,而是把她對人生的熱愛、對生命的謳歌、對生離死彆的同情、對豪情壯誌的敬佩,對忠義氣節的推崇.對淡泊超逸的景仰熔鑄入中國古典詩詞藝術的講述中。
內容簡介
《風景舊曾諳:葉嘉瑩談詩論詞》為葉嘉瑩教授在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期間的演講稿結集,作者提綱挈領地闡述瞭中國古典詩學的脈絡,深入淺齣地講授如何讀詩詞、如何懂詩詞,如何聯係詩詞與人生等主題。《風景舊曾諳:葉嘉瑩談詩論詞》的特點在於,根據講演錄音整理,文字生動,有現場感。葉嘉瑩教授已有幾十年的古典詩詞的教學和研究經驗,古典詩詞已經融入瞭她的生命當中。經她挑選的十個題目,於古典詩詞初學者或者感興趣者而言,是基礎而重要的十點,而也通過這十個方麵的講授,葉嘉瑩教授嚮我們展示瞭中國詩詞豐美多姿的想象世界。
作者簡介
葉嘉瑩(1924— ),古典詩詞專傢,先後任教於颱灣大學、颱灣淡江大學、輔仁大學,應聘為美國哈佛、耶魯、哥倫比亞、密西根、明尼蘇達等大學客座教授及訪問教授,並應邀講學於北京、復旦等數十所大學。1969 年遷居加拿大溫哥華,任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1990 年獲頒“加拿大皇傢學會院士”。著有 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閤著)、《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靈溪詞說》、《中國詞學的現代觀》、《唐宋詞十七講》、《詞學古今談》、《清詞選講》等三十多種,産生瞭廣泛而深刻的學術影響,而其對中國古典詩詞的普及尤其貢獻卓越。
內頁插圖
目錄
總序
推薦序
第一講 從中西文論談賦、比、興
第二講 《古詩十九首》的多義性
第三講 詩歌吟誦的古老傳統
第四講 杜甫詩在寫實中的象喻性
第五講 一位晚清詩人的幾首落花詩
第六講 雙重性彆——論“花間詞”的美感特質
第七講 王國維《人間詞話》的境界說
第八講 幾位不同風格的女性詞人——從李清照到賀雙卿(上)
第九講 幾位不同風格的女性詞人——從李清照到賀雙卿(下)
第十講 愛情變成瞭曆史——晚清的史詞
第十一講 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
附錄 詩之美斯之美——專訪葉嘉瑩教授
編後記
精彩書摘
第五講 一位晚清詩人的幾首落花詩
《詩經》是我國最早、最純樸的詩歌,那個時候寫詩,有所謂‘t比興”之說,像什麼“關關雎鳩”、“桃之天天”,都是非常簡單的,看見什麼就寫什麼,用以引起一首詩的興發感動。而且用的都是最簡單的形容詞。“關關”就是鳥叫的聲音,是雎鳩鳥在叫;‘‘天天’’是少好之貌,看到鮮艷的桃花因而聯想到女子年輕而美好的樣子。可是詩、慢慢地演進下來,後來就有瞭《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是中國從最簡單最純樸的四言詩,發展到五言詩開始成熟時候的作品,所以它真是“婉轉附物,怊悵切情”(《文心雕龍·明詩》),寫得如此之婉轉,低迴反復。五言後來就進步到七言瞭,而中國詩歌在演進之中形成的最為精美的一個體式,應該是七言律詩。我以前曾經簡單地介紹過,我說大傢都以為中國舊詩的形式、格律,既講求平仄,又要押韻,好像是很繁瑣的,其實不然。我曾經給大傢歸納成兩個基本的體式。一個就是A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再一個就是B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絕詩和律詩就是以這兩種形式組閤而成。(詳見本書第三講)
這種平仄的形式,就是在齊梁之間,由於佛教傳入,大傢學習佛經的梵唱,纔注意到拼音的反切,注意到四聲,覺得這樣念起來纔好聽,文學的演進總是伴隨著這些作者自己對文學體式的反省。通過這種反省,結果他們不但發現我們中國的語言有平上去入的四聲,而且發現我們的語言是獨體單音的。因為是單音,所以我們要講求平仄;因為是獨體,所以我們可以講求對句。以前有李笠翁的對句,如“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等等。怎麼樣叫對呢?就是詞性要相同,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天”是一個大自然的名詞,“地”也是大自然的名詞,“天”與“地”,詞性相同。除瞭詞性相同以外,平仄還要相反。“天”是第一聲,是平聲;“地”是第四聲,是仄聲,平仄相反。“雨”是大自然的一個現象,“風”也是大自然的一個現象,詞性是相同的;“雨”是仄聲,“風”是平聲,平仄是相反的。“大陸”,一個形容詞一個名詞,這兩個字都是仄聲;“長空”也是一個形容詞一個名詞,兩個字都是平聲。我先講這個,是因為我們今天要講的是七言律詩,律詩的中間兩聯,一定要求是對句。
我們今天要講的是一位晚清詩人的落花詩,它的體式就是七言律詩。律詩每兩句叫作一聯,開頭兩句是第一聯,也叫“首聯”;第三句跟第四句是第二聯,我們管它叫作“頷聯”;第五句跟第六句是第三聯,我們管它叫“頸聯”;最後兩句是第四聯,叫“尾聯”。中間的兩聯,就是“頷聯”和“頸聯”,都要求是對句。所以這是我們中國詩裏邊最為精美、要求最嚴格的一種體式。而這個精美的嚴格的要求不是強加在我們的語言文字之上的,而是我們中國獨體單音的這種語言本身的特色,我們的語言文字本身就容易形成這樣的美感特質。我們一般說的律詩都是八句,五個字一句的就是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個字一句的就是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那有沒有句數更多的呢?十句,十二句,十四句,十六句,或更多句,當它們兩句兩句都對起來,是不是也可以呢?可以。這樣長篇的如果都對起來,就叫作“排律”。可是如果是那麼長,而且都要平仄相反,都要詞性相同,那就要求得過分嚴格,讓人覺得太死闆瞭,就運轉不動瞭,呆滯瞭,所以在長短上要要求適中。
在中國詩歌的體裁形式之中,最為精美的就是七言律詩。而晚清時代,也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舊體詩歌發展到最為精美的一個階段。因為有過去那麼多的作品可以吸收,可以參考,可以繼承,所以是它最精美的一個階段。再以後我們就有瞭五四的文學革命,新文學開始瞭,寫舊詩的人就減少瞭。如果還繼續寫下去,中國的舊體詩會不會有更新的成就?這個已經是不能假設、難以想象的瞭。晚清的時候,詩歌就有兩個方嚮的發展,在同治、光緒年間發展起來的一類舊詩,我們就叫作“同光體”。什麼是“同光體”呢?“同光體”這個名字初見於陳衍給瀋乙庵(曾植)的詩集寫的一篇序言(見《石遺室文集》捲九)。陳衍就是晚清著名詩人陳石遺,他曾提齣來所謂“三元”之說(見《石遺室詩話》捲一)。“三元”指的是什麼呢?指的就是“開元”,盛唐的開元年間,李白、杜甫都是開元時代的;“元和”,中唐的“元和”年間,像韓愈這些詩人的時代;“元祜”,北宋“元祜”年間,蘇東坡、黃山榖這些人的時代。所以我們從他提齣“同光體”,而且提齣所謂“三元”說,我們就知道他們追求的是一個融匯唐宋,兼有兩個時代詩歌之長,而同時在繼承之中還有所創新的這樣一種風格。
前言/序言
文化依存於人的生活。當一個民族經曆著一百多年的生死掙紮,一心隻想著救亡圖存,其文化心態當然也就很難平衡,總是大起大落,大取大捨,矯枉過正。到瞭21世紀,大多數人都認識到嚮西方傳統學習的必要,但激進者卻一定要喊齣“全盤西化”;大多數人都不會反對保存固有文化中的優良傳統,但國粹派卻一定要提倡“尊孔讀經”;大多數人都瞭解應該汲取多元中外文化傳統的滋養,但在文化論壇上卻仍能聽到“打倒孔傢店”、“崇洋媚外”、“推翻吃人的禮教”、“痛打帝國主義的文化走狗”這樣的充滿激情與暴力的偏執口號,交叉喊話,來迴挑釁。
從文化繼承與發展的角度來看,近兩個世紀的環境不但惡劣,而且充滿瞭摧殘生機的陷坑與風暴。在這種文化環境中成長的心靈,也就難免畸形,充滿瞭戾氣與不平衡的心態,以為“除舊布新”、“破舊立新”可以開創美好的未來。更以口誅筆伐的手段來排除異己,建立輿論權威。不僅一般社會中彌漫著“推倒重來”的文化態度,連學術界的研究也急功近利,甚至配閤政治運動,實踐“矯枉必須過正”的荒謬理論。
風景舊曾諳:葉嘉瑩談詩論詞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好書,隻是這本竟然沒有優惠!
評分
☆☆☆☆☆
需要一定的文學知識儲備纔能讀下來,需要細細品讀,好書。
評分
☆☆☆☆☆
圖書質量不錯,很精緻。物流速度很快,昨晚11時左右下單,今天下午就收到瞭。嚮五一節勞動者緻敬!
評分
☆☆☆☆☆
喜歡優美的文字解說
評分
☆☆☆☆☆
風景舊曾諳:葉嘉瑩談詩論詞!!!!!!!!!
評分
☆☆☆☆☆
這個係列書還不錯,先屯著
評分
☆☆☆☆☆
葉先生的書寫的不錯,雖還剛開始拜讀,就已能感受到大師的風範。
評分
☆☆☆☆☆
喜歡的書,喜愛的作者,欣賞收藏。
評分
☆☆☆☆☆
“葉嘉瑩先生是蜚聲海內外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傢。先生以過耄耋之年,猶孜孜矻矻,講學不停,筆耕不輟,實在是當下中文學界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