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无翼飞翔:澳洲留学日记》是一本实用留学指南,作者结合亲身经历总结的不少小帖士,对于准备留学的读者来说极具参考、借鉴价值;《无翼飞翔:澳洲留学日记》又是一部随笔杂感,面对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以及学业压力,作者在自我调适的同时保持着冷静的思辨,如对东西方教育、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藏独”以及“反藏独”游行等的分析,每有独到见解,理性精神赋予质直的文字以一定的深度与张力。在废话、套话、俏皮话流行的年代,这样耐读的文字,是值得推荐的。而这或许正是《无翼飞翔:澳洲留学日记》的核心价值所在。
我们的集体主义是理想,就像我们最高的理想是共产主义,是要为之奋斗的。——原来我们还不是集体主义。既然不是集体主义,那就是个人主义了。这么一想就明白了:我们的个人主义是现实,集体主义是理想。反过来一对比,倒是这个资本主义国家,处处充满了集体主义的温情。原来,个人主义在这里才是理想。我才闹明白了为什么老美的电影里会有超人、孤胆英雄等等:那不是对个人主义的宣扬,而是对个人主义的向往——在生活里实现不了,只有在想象中、在荧幕上实现了。
内容简介
《无翼飞翔:澳洲留学日记》生动真实地展示作者留学海外的经历,包括他遭遇的挫折、困惑以及艰难的调适,到农场打工和背包穿越澳洲的体验,与接待家庭之间深厚的情谊,对雪灾、地震、奥运火炬传递的关注,对“藏独”事件以及“反藏独”游行的深入思考等。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中外的诸多差异对比中反观祖国的政治、教育机制,分析“藏独”问题时,始终保持冷静,不盲目,不偏颇,既看到外国值得借鉴之处,同时又对偏激的言论、“盲目的爱国举动”表示了批评,理性精神赋予质直的文字以一定的深度与张力,因此,《无翼飞翔:澳洲留学日记》又可视为一本随笔、杂感。在废话、套话、俏皮话流行的年代,这样耐读的文字,是值得推荐的。
内页插图
目录
2007
0719 初到澳洲
0720 女孩Teesha
0721 徒步卧龙岗
0722 走到学校
0723 注册
0724 选课
0725 初识学校
0726 怎样找导师
0727 熟悉学校
0728 第二个周末
0729 打算租房
0730 搭车上学
0731 自我分析
0801 物价考察
0802 认识一个小弟弟
0803 课业的压力
0804 悉尼之旅
0805 外国人的人际关系
0806 误解房东
0807 上课越来越可怕
0808 上网了,我却哭了
0809 外国“大喷”
0810 真正的大自然
0811 初识琴友
0814 可怕的作业
0815 澳州的冬季
0817 “鱼离不开水”
0818 朋友给我做了中餐
0819 换电话公司
0821 印度客服竟然挂了我的电话
0823 转个电话公司怎么这么麻烦
0824 前辈给我指条道
0825 寂静
0826 孤独的星期天
0827 让父母看着我第二次成长
0829 逛超市碰见澳洲流氓
0831 周末的杂七杂八
0903 APEC
0904 语言是个大问题
0906 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0907 英文瓶颈
0908 Hellen孩子的生日聚会
0909 在卧龙岗赶集
0911 感冒引出的东西方差异
0912 更换打工签证
0914 Kathy做烩菜
0915 生命:没有国界的亲情
0916 去Micihael的父母家做客
0917 蹲在作业的刀尖上
0919 两个月小结
0921 西方普通家庭的聚餐
0923 竞技体育与国家体制
0924 卧龙岗城市海滩
0925 中秋节
0927 Mictlael也不会做饭
0928 夜晚的港湾
0929 老Bill是个中国通
1002 小假期结束
1003 学生自己的民主选举
1003 老Bill请我们吃饭
1005 考试恐惧
1008 澳洲的国乌其实是苍蝇
1010 教育的对比
1012 澳洲人和动物
1015 中国人,印度人
1016 天下最苦的职业
1017 关注“十七大”
1022 小组演讲
1025 去Kathy的妈妈家做客
1026 新室友
1027 澳洲的坏小孩
1028 帮Micllael干活
1029 吃火锅
1031 遭遇种族歧视
1102 外国人要钱还不好意思
1103 手机中奖?短信诈骗?
1104 给老外做中餐
1107 3小时15分,考些什么?
1115 暑假规划(一)
1116 逛琴行:买下所有吉他
1119 暑假规划(二)
1121 和国外吉他手交流
1122 假期怎么这么难熬呢?
1123 南半球最大的寺院:南天寺
1124 我们请客,房东出钱
1125 第一次告别
1126 孤独的生日
1127 第一次搬家
1128 挂科
1130 我支持卧龙岗老鹰队
1202 “厚颜无耻”
1203 给爸爸的斗封信
1204 被找农场曲标准难住了
1205 找到农场啦
1206 奔赴900公里外的Lake Boga
1207 第一份工:除草
1208 第一份收入:收割蔬菜
1209 摘蔬菜的活可以杀人
1210 找新的农场
1211 剪葡萄,摘桃子
1212 摘不完的桃子
1214 农场百态
1215 继续摘桃
1216 关于马来人
1218 病了还要挣钱去
1220 “下岗”?
1222 打工者的归宿
1226 Boxing Day:圣诞节后的第一天
1230 上工,下工
2008
0101 夏夜里的新年Party
0102 恐惧时间
0110 放在眼前的钱也不要了
0114 再见了,农场
0115 墨尔本之夜
0116 墨尔本掠影
0126 被一个国家的凝聚力感染
0129 新学期开始之际
0130 回到卧龙岗
0202 天生大厨
0206 过年了
0211 变化
0214 最后一个单身汉
0218 新学期第一天
0225 严峻的新学期
0302 全球青少年问题
0303 加入民谣俱乐部
0404 蓝山国家公园
0408 关于“藏独”
0411 怎么对待西藏问题
0414 又谈教育
0418 民谣俱乐部的大叔
0419 爱国:做力所能及之事
0424 奔赴堪培拉迎接火炬
0430 低落,又是因为作业
0509 Annie才是留学生的样板
0513 祖国挺过去!
0515 第二次搬家
0516 给郭哥过生日
0517 外国朋友们也在关注地震
0520 四川地震牵动着国人
0522 团队?
0529 小组项目,集体观念
0612 第二门考试后的胡思乱想
0613 秩序、集体主义
0614 非常冷
0622 背包客:穿越澳洲
0623 The Red Centre(——)
0624 The Red Centre(二)
0625 奔向南澳
0626 继续南行
0627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0628 目的地:阿德雷德
0703 毕业啦!!
0708 回到寄宿家庭
0709 留学回国证明
0713 每一个瞬间
0717 毕业典礼
0720 一周年
精彩书摘
2007
初到澳洲
Homestay
我已经整理好了我的房间。Homestay(寄宿家庭)的女主人Kathy说,15:30去接她孩子放学的时候带我去超市买预付手机卡,然后我就可以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报一下平安了。
眨眼之间,我踏上了这片叫做澳大利亚的土地。坐在自己小屋子的椅子上,淡淡地看着窗外,思绪又飞到启程的那一天。
7月18日下午,从首都机场出发,糊里糊涂地就上了飞机。并没有太多的紧张和不安,毕竟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啦。跟老爸老妈告了别,可是我转身进关的时候却迟迟不敢扭过头去再看父母一眼,我害怕看见妈妈的眼泪,更怕爸爸妈妈看见我的眼泪。直到现在想起,我仍然感觉到伤感,依然阵阵的哽咽。
其实后来才发现,进了海关以后,去换登机牌,送行李,这期间有两个通道:一个不用申报的绿色通道,一个需要申报的红色通道,很多送行的人认为到这里都要止步了,其实不然,根本不用,只要送行的人带了护照,依然可以进去,一直能送到安检那里。因为从托运行李开始到安检结束的时间很长,如果当时知道这一点,就可以和父母一起享受这最后的珍贵的时间。
我所乘坐的是新加坡航空公司的飞机,首先到新加坡,然后转机到悉尼,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在机场接机,送我到达卧龙岗的住处,就是我现在已经来到的这个寄宿家庭。买好机票,和大学联系好接机,这都是免费的。在首都机场乘坐SQ801到新加坡的航班,原定出发时间是4:00,司是一直延误到5:40才起飞,到达新加坡已经11:30啦,到悉尼的班机12:30就要起飞了,还要再安检一遍,一直担心时间不够,不过同机的一个转机到墨尔本的姑娘更惨:她的飞机就是11:30起飞。这姑娘和我一样,大四毕业直接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不过她是学会计,更有趣的是,她居然还是我的本家,也姓白,到新加坡的一段航程我们是邻座。幸好有地勤人员引导,她转机到墨尔本也很顺利。新加坡国际饥场非常的大,非常的现代化,机场里遍布免税商店,像是一个巨大的购物中心。机场内提供免费的因特网接入,每个乘客有15分钟的使月旧寸问,本来想给自己发封邮件纪念一下,无奈时间太紧张,没来得及连无线接入也没有试。机场内还有两个非常大的休息区,播映宽屏幕的电影,还有很多小的电视都存放映其他不同的节目,还有XBOX PS视频游戏机,娱乐设施非常丰富。新航的空中小姐非常漂亮,服务非常非常的好,不过飞机上的那个中餐真是不好吃,在那种狭小的空间吃那些东西,胃口早就没有了,下了飞机再吃那些东西,或许能感受到它特别的味道。
从新加坡到悉尼的飞机是波音747,我坐在飞机屁股的位置,倒是挺舒服的。其他人都是三个人一排,我们两个人一排,右侧还有很大的空间,貌似头等舱,还存窗户边上,到了澳大利亚,还能看看它上空的景色。就这么着,在飞机上看看电影,混混沌沌地睡了几个小觉,飞机降落了,我到了。
下了飞机,去取行李,行李一件一件地从一个台子上掉到传送带上,在这个极大的类似转盘的传送带上反复地转悠,看见自己的行李,拿下来就好了。找到自个儿的第一件行李,就是那重达40kg的大箱子,提了下来,马上开始担心自己的吉他:要是这样摔一下,那琴不就报废了么?等呀等,好像所有的行李都出来了,也不见手我的吉他,非常纳闷:我的吉他弄哪里去啦??询问了一个机场工作人员,原来吉他这样易损坏的东西都放在另一边,按照他的指点终于找到自己的吉他,打开一看,完好无损,放心了。
出了机场,开始寻找我们学校接机的人,在里面耽误的时间太长,还怕人走了。从出口A找到出口B都没有看见,心急如焚,询问了IDP(Intemational Development Progranl Education Australia,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开发署,澳洲政府的一个教育机构,帮助国际学生申请澳洲学校,指导签证申请等)设在机场的服务处,还有国际学生服务点的一个工作人员,他们让我到两个比较大的休息区去好好找找。又转悠了两遍,终于在IDP旁边的那个休息区找到了卧龙岗大学的接机人员。一个走路不太利索的胖老头在一张写满名字的纸上战到我的名字,在前面打了钩,就接着等下一个学生。我问他今天有儿个学生,他说只有两个。等了一会儿不见人来,老头向我招招手准备走。正准备出机场大门,一个小姑娘推着行李车正在焦急地寻找着什么,原来她就是卧龙岗大学的另一个学生。
澳洲正是冬天,刮着风,有些凉。看着外面那灿烂得不真实的阳光,蓝得不真实的天空,呼吸着新鲜得不真实的空气,确实感觉到到达澳洲后的第一处不同。
司机将我送到我的寄宿家庭,像童话里的城堡一样的房子,前面有一片非常大的草坪,草坪上还有一个家庭用篮球架。同车的小姑娘一个劲儿地说“漂亮漂亮”,我心里也美滋滋的。司机帮我敲门,女主人Kathy开了门,胖司机帮我把东西搬下来。我去和Kachy问了好,将东西放进屋里,然后Kathy带我去我的房问,位于二楼的一个房间,非常整齐漂亮,一张大的钢丝双人床,红色的床单、红色的被于、红色的枕头,白色的三开门大壁柜,一张漂亮的写字台,简单别致。
前言/序言
2008年7月,有惊无险地拿到硕士学位,从澳洲回到了国内,没休息几天就开始了工作,随后又是一大堆留学后续诸如学历认证之类的琐事,繁杂,无序。慢慢地,好像一切又静止了,平淡得如水一般。偶然又一次翻看自己这一年的日记,竟然开始感动,一篇一篇地读下来,一年来的痛苦、欢乐、拼搏、坚持、思考,再次重现。一年来,我学会了自立自强,学会了严谨务实,学会了尊重和包容,学会了思考和珍惜,这也许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吧。
父母跟我谈论最多的也是这本日记,我在澳洲的每一天,他们都如数家珍。妈妈看得心疼落泪,连妈妈的朋友们读完,也跟着落泪。父亲则从日记里读出了思考,读出了性情,父亲的朋友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三叔还开玩笑说,让我没事儿多给他上两课,让他升华一下。和以前的朋友们一起聊天,我在国外一年生活、学习、思考的东西,对他们也有很多的启示。有准备出国的朋友,开始咨询我有关在国外生活学习的情况,我说得口干舌燥,索性就把日记让他们读了,没想到,他们出去后都说,有些内容对他们着实有用。给还在国外没有回来的朋友们读,共鸣让我们仿佛在一起促膝感慨。
他们都说,我真的长大了。
回国前我就在想,能不能用我的收获——一个极其普通的留学生的思考,去影响、改变身边的一些人,尽管也许仅仅是一小部分人;能不能给像我一样在为求知而拼搏的人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国外的学习、生活、农场打工、音乐、穿越澳州中部,以及国内的雪灾、“藏独”、奥运火炬传递、汶川地震在海外的震荡,都使我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经历和感受。比起优秀的留学生,我算不上优秀,甚至在学业上不算是一个十分合格的留学生,我甚至还挂过一门课程,但是,总有一个念头在我头脑里闪过——出一本书来纪念我的留学,来帮助有出国求知愿望的人们,和出过国的朋友们共鸣!在父母的鼓励下,我把书稿寄给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龙子仲编辑,龙编辑竟然仔细地阅读了两遍,告诉我一定要把这本书推出来。几十封邮件的沟通之后,我忽闪一过的念头竟然成真了。
从2009年初开始,工作之余就不断地和龙编辑沟通,征求意见,一字一句地修改,以求完全保留原来的现场感以及真实的感受和思考。书稿改完的那一刹那,我再一次哽咽,在澳洲的一幅幅场景不断地浮现在眼前,自己傻平乎的,一个人含着泪水笑着。365天,此前多少个365天都像水一样流逝,这365天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又有家长来问我,出国到底好还是不好,我说要看个人。每个人对于好的界定、标准都不一样,龙生九子,九子各异,要看他自己如何去看待这份经历。又问我,那该不该让孩子出国,我一口肯定:要,一定要让他们出去。但是如果出去之后仅仅闷头苦学,或者纸醉金迷,而不去思考,不去对比,不去分析,不去学习,不去感受,不去接受,不去融入,显然,出去也没有任何意义。目的不在于洋学历、高收入,而在于获得属于自己、并对其他人有益的那份体验。
一本二三十万字的日记,我当时怎么会有这么多话,想想还挺敬佩自己的。废话立止。现在所想的只有谢谢。谢谢我的父母和家人,你们一直在给我坚持下来的勇气,你们的关心是我战胜每个困难的动力。谢洌我的朋友们,在我最低落、最孤寂的时候,是你们给了我鼓舞。谢谢定居在澳洲的宏涛叔叔和刘瑾婶婶,没有你们,我的留学之路不会这么顺畅。谢谢我在澳洲的家人Kathy和Michael,虽然你们看不到我的这本书,但在澳洲,是你们给了我一个真正的家。更谢谢龙子仲、刘云霞编辑,一直在为这本书操劳烦心,也是他们,让我坚定了出这本书的信心。
谨以此书献给为求知而发奋拼搏的飘摇者们,以及支持他们的父母们,也希望通过这本书,结识更多的朋友。
斌博于北庄
3月19日凌晨
无翼飞翔:澳洲留学日记 第一章:启程的翅膀——告别与启航 窗外的世界,熟悉的城市轮廓在夜色中渐行渐远,如同我内心深处对过往的告别。这趟飞往澳大利亚的航班,承载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行囊,更是无数的期待、忐忑与梦想。离开熟悉的土地,告别亲人朋友,踏上未知的旅程,这本身就是一场“无翼飞翔”的开始。 登机的那一刻,我回头望向送行的亲人,他们眼中闪烁着泪光,却带着鼓励的微笑。我知道,这份爱是我最坚实的后盾,是我远行的翅膀。机场的喧嚣,飞机的轰鸣,都仿佛在为我奏响一曲告别与启程的交响乐。将脑袋靠在飞机座椅上,看着舷窗外闪烁的星光,脑海中翻腾着过去的日子:稚嫩的笔触,课堂上的窃窃私语,与三五好友的欢声笑语,还有那些为梦想而挑灯夜读的夜晚。一切都像电影片段般快速闪过,最终定格在眼前这片广阔的夜空。 飞行途中,我开始整理自己的思绪。澳洲,这个遥远而充满魅力的国度,对我来说,既是学业的殿堂,也是人生的课堂。我清楚地知道,这次留学并非仅仅是为了获得一张文凭,更是为了拓展视野,挑战自我,遇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我渴望在异国他乡,体验不同的文化,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学习先进的知识,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中充斥着对未来的憧憬,但理性告诉我,前方并非坦途。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生活的挑战,这些都是需要我去面对和克服的。我曾无数次想象过在澳洲的生活,却也知道,真实的体验远比想象要复杂得多。我需要时刻保持警醒,学习如何适应,如何融入,如何让自己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并茁壮成长。 落地的那一刻,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混合着清新的空气,宣告着我来到了全新的世界。悉尼机场人头攒动,各种语言交织在一起,让我瞬间感受到异域的活力。我努力辨认着指示牌,寻找着接机的人,心中既有初来乍到的迷茫,也有即将开启新篇章的激动。 第二章:初见澳洲——气候、风情与初体验 走出机场,眼前是一片豁然开朗的景象。明媚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洒在大地上,与我出发时灰蒙蒙的天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澳洲的天空,似乎格外蓝,格外高远,仿佛蕴藏着无尽的可能。 我预订的第一个落脚点是一家青年旅舍,位于市中心附近。搭乘机场巴士,沿途的风景让我目不暇接。宽阔的马路,绿树成荫的街道,造型别致的房屋,还有那些悠闲自在的行人,都透露出一种放松而惬意的生活节奏。与国内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相比,这里的空气似乎都更加清新,脚步也似乎放慢了许多。 抵达旅舍,办理入住手续,然后拖着沉重的行李箱,爬上狭窄的楼梯,找到我的床位。房间里已经有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室友,大家用不同的语言打着招呼,脸上都带着初来乍到的陌生与好奇。我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李,便迫不及待地想出去走走,感受一下这个城市真实的脉搏。 我漫无目的地走在街头,阳光正好,微风拂面。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偶尔还能听到海鸥的叫声,那是来自大海的问候。澳洲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古老的维多利亚式建筑,也有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它们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城市画卷。 路边随处可见的咖啡馆,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户外,享受着悠闲的下午茶时光。我找了一家看上去很不错的咖啡馆,点了一杯拿铁,坐在窗边,静静地观察着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的穿着打扮,他们的交谈方式,都与我所熟悉的国内环境有所不同。我尝试着去理解他们的肢体语言,去捕捉他们脸上细微的表情,努力让自己融入其中。 第一次在澳洲的超市里购物,也成了一次有趣的经历。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许多我从未见过,包装也与国内大相径庭。我小心翼翼地对照着商品标签,努力辨认着英文名称,还不时地拿出手机翻译。结账时,收银员友善地与我交流,虽然有些词句我没能完全听懂,但我能感受到她的热情。这次简单的购物,让我深刻体会到,即使是最日常的生活琐事,也需要我去学习和适应。 夜晚的悉尼,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灯光璀璨,海港的夜景迷人。我沿着海边散步,海风吹拂着我的脸颊,带来一丝凉意。远处,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我静静地站在那里,感受着这片土地的壮丽与宁静,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我知道,我将在这里留下我的足迹,我的故事。 第三章:校园生活——学术殿堂与文化碰撞 终于迎来了开学季,我怀揣着激动与些许紧张的心情,踏入了大学的校门。校园的绿化做得非常好,古老的教学楼与现代化的建筑交错,仿佛一座充满智慧的殿堂。 第一次走进教室,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用不同的口音说着不同的语言,却都专注地听着教授的讲课。教授以一种我从未体验过的方式授课,更加注重互动和启发,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我努力地记着笔记,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重要的信息。 课余时间,我开始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学校组织了很多社团和讲座,涵盖了学术、文化、体育等各个方面。我加入了国际学生交流社团,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我们互相分享在澳洲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也交流各自的文化。 在小组讨论课上,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跨文化沟通的挑战与乐趣。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表达习惯,让我们的讨论充满了碰撞。有时候,我会因为语言障碍而表达不清自己的观点,有时候,我也会因为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而产生误解。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更清晰地表达自己,如何更耐心地倾听他人,如何包容和理解不同的观点。 我特别喜欢学校的图书馆,它不仅仅是一个藏书的地方,更是一个安静而充满启发的空间。我在这里度过了无数个下午,阅读着各种专业书籍,也涉猎着我感兴趣的文学和历史。图书馆里的氛围,让我能够沉下心来,专注于学习和思考。 澳洲的教育体系,强调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授们鼓励我们提出自己的疑问,挑战现有的理论,并形成自己的见解。这与我以往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我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去适应这种新的模式。 除了学术上的挑战,我还积极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文化节活动。我见识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传统表演、美食和手工艺品。每一次的文化节,都像是一次微型的世界旅行,让我对不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尊重。 在与教授和同学的交流中,我逐渐发现,澳洲的校园文化非常开放和包容。教授们平易近人,鼓励学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之间也相互尊重,乐于助人。这种积极的学习环境,让我倍感舒适和自信。 第四章:生活百味——独立、探索与成长 留学生活,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耕耘,更是生活上的独立与探索。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逐渐的游刃有余,这其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经历,也让我收获了许多成长的喜悦。 第一次自己下厨,是留学生活的必修课。我笨拙地在厨房里忙碌着,切菜、炒菜,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火候。虽然第一次做出的菜肴并不算完美,但当我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食物时,心中充满了满足感。从那一刻起,我告别了对父母的依赖,开始学会照顾自己。 在澳洲的超市里,我渐渐熟悉了各种食材和调味品,也学会了如何根据季节选择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我开始尝试制作更多不同风味的美食,从简单的家常菜到一些异国风味的料理,我的厨艺也在不断进步。 周末,我喜欢一个人背着背包,去探索这座城市。我曾漫步在悉尼的海滩上,感受着海风的吹拂,看着海浪拍打着沙滩。我也曾登上高处,俯瞰整个城市的壮丽景色。每一次的探索,都让我对这个地方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喜爱。 我也积极参与了当地的志愿者活动。我曾在动物收容所帮忙照顾流浪动物,也曾在社区活动中为老人提供帮助。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仅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更重要的是,我与当地的居民建立了更深的联系,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语言的障碍,是我在生活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刚开始的时候,我常常因为听不懂对方的话而感到尴尬和沮丧。但我没有放弃,我努力地听、努力地学,遇到不懂的词语就及时查阅。我也会主动与人交流,即使说得磕磕巴巴,也要坚持表达自己的想法。慢慢地,我的英语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与人交流也变得更加顺畅。 我也学会了如何处理一些突发状况。例如,生病的时候,我需要自己联系医生,自己去药店买药。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需要自己寻求帮助,而不是一味地依赖他人。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加独立和坚强。 在与不同国家的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我曾参加过印度朋友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也曾与意大利朋友一起品尝地道的意大利面。每一次的文化体验,都让我打开了新的视野,让我更加包容和开放。 第五章:回望与前瞻——收获、感悟与启程 无翼飞翔的日子,如同我手中紧握的日记本,记录着点点滴滴的成长与蜕变。当我翻开日记本,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又回到了初来乍到的那个我,那个带着青涩与迷茫,却又满怀憧憬的自己。 在澳洲的日子,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自我更深刻的认识。我曾以为自己很独立,但在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独立”。我学会了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如何平衡学业与生活。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孤独,如何享受独处的时光。 我也学会了如何与挫折相处。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生活中遇到的不顺,都曾让我感到沮丧。但每一次的跌倒,都让我更加坚韧。我不再害怕失败,而是将每一次的失败看作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澳洲的自然风光,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壮丽的海岸线,茂密的热带雨林,广袤的沙漠,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我学会了敬畏生命,学会了珍惜美好。 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结下的情谊,更是我留学期间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互相支持,互相鼓励。我们一起探索这个国家,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即使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度,拥有不同的背景,但我们却因为共同的留学经历而紧密相连。 如今,我即将结束这段“无翼飞翔”的旅程,踏上新的征程。回望过去,我感慨万千。我感谢这片土地,感谢这里的人们,感谢这段经历。它让我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更加强大。 “无翼飞翔”,并非意味着没有方向,而是没有束缚。我在澳洲这片广袤的天空中,自由地探索,勇敢地尝试,无畏地跌倒,又无畏地站起。这段经历,如同在我心中插上了一对隐形的翅膀,让我能够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将带着在澳洲所学到的知识、所经历的感悟,继续前行。也许前方还有挑战,也许还有未知,但我相信,我已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我已拥有了“无翼飞翔”的力量,能够乘风破浪,去追逐更远的星辰大海。我的澳洲留学日记,记录的不仅是这段时光,更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蜕变,一次生命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