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村鎮規劃(第3版)》在第2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主要內容有城鄉規劃法及其作用,村鎮規劃的任務與內容,村鎮規劃的資料收集與分析,村鎮總體規劃,村鎮道路工程規劃,村鎮給排水工程規劃,村鎮電力,電訊工程規劃,村鎮公共中心與工業區規劃,村鎮居住區規劃,村鎮綠化規劃,村鎮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規劃,村鎮傳統文化和古建築保護與旅遊資源規劃,村鎮防災減災規劃,村莊整治以及村鎮規劃中的技術經濟和管理工作等內容。
《村鎮規劃(第3版)》可供從事村鎮規劃與建設的專業技術人員使用,也可供各級村鎮規劃與建設管理人員參考,亦可作為村鎮規劃與建設專業的參考書。
內頁插圖
目錄
1 緒論
1.1 城鄉規劃法及其作用
1.1.1 《城鄉規劃法》的主要內容
1.1.2 城鄉規劃法的作用
1.2 村鎮及其發展概況
1.2.1 村鎮的基本概念
1.2.2 村鎮的基本特點
1.2.3 村鎮的發展
1.3 村鎮規劃的任務與內容
1.3.1 麵嚮新世紀村鎮規劃的基本原則
1.3.2 村鎮規劃的任務與內容
2 村鎮規劃的資料工作
2.1 村鎮規劃的資料內容
2.1.1 自然條件和曆史資料
2.1.2 社會經濟資料
2.1.3 現有建築物、工程設施與環境資料
2.2 村鎮規劃的資料工作
2.2.1 資料的收集途徑與方法
2.2.2 資料調查收集的錶格
2.3 村鎮規劃的資料整理及其分析
2.3.1 資料的整理
2.3.2 資料的綜閤分析
3 村鎮總體規劃
3.1 鄉(鎮)域規劃
3.1.1 鄉(鎮)域規劃的任務及內容
3.1.2 鄉(鎮)域規劃的影響因素及其要求
3.1.3 鄉(鎮)域規劃中村鎮體係的布局特點
3.1.4 鄉(鎮)域村鎮體係布局規劃方法
3.2 村鎮總體規劃的編製
3.2.1 村鎮總體規劃的具體內容
3.2.2 村鎮總體規劃的方法步驟
3.2.3 村鎮總體規劃階段的成果要求
3.3 村鎮的性質與規模
3.3.1 村鎮性質
3.3.2 村鎮規模
3.4 村鎮用地分析
3.4.1 村鎮用地的概念及特徵
3.4.2 村鎮用地的基本特徵
3.4.3 村鎮用地評價及選擇
3.4.4 村鎮用地的選擇
3.5 村鎮總體規劃布局
3.5.1 總體規劃布局的影響因素及其基本原則,
3.5.2 總體規劃布局的程序和思想
3.5.3 村鎮總體布局
3.5.4 村鎮的發展與布局形態
4 村鎮道路工程規劃
4.1 村鎮交通的特點及道路分類
4.1.1 村鎮交通的特點
4.1.2 村鎮道路的分類和分級
4.2 村鎮道路係統規劃
4.2.1 村鎮道路係統規劃的基本要求
4.2.2 村鎮道路係統的形式
4.3 村鎮道路的技術設計
4.3.1 遠期交通量的預測
4.3.2 村鎮道路橫斷麵設計
4.3.3 村鎮道路的綫形設計
4.3.4 村鎮道路交叉口類型及其設計
4.3.5 村鎮道路設施
4.4 村鎮用地的竪嚮規劃
4.4.1 竪嚮規劃的主要任務及其基本要求
4.4.2 竪嚮規劃設計的方法
4.4.3 竪嚮規劃設計圖的錶示方法
5 村鎮給排水工程規劃
5.1 村鎮給水工程規劃
5.1.1 村鎮給水工程規劃的任務和一般原則
5.1.2 村鎮用水量的預測”.:
5.1.3 水源選擇及其保護
5.1.4 水廠的選址與布置
5.1.5 給水管網的布置
5.2 村鎮排水工程規劃
5.2.1 村鎮排水分類
5.2.2 排水工程規劃的任務
5.2.3 排水量的計算
5.2.4 村鎮排水體製選擇
5.2.5 村鎮汙水排放標準
5.2.6 村鎮排水係統的形式及溝管布置
5.2.7 汙水處理方式
6 村鎮電力、電訊工程規劃
6.1 村鎮電力工程規劃
6.1.1 電力工程規劃的基本要求、內容與步驟
6.1.2 村鎮電力負荷計算
6.1.3 電源的選擇及綫路布置
6.2 村鎮電訊工程規劃
6.2.1 有綫電話
6.2.2 有綫廣播和有綫電視
6.2.3 網絡
7 村鎮公共中心與工業區規劃
7.1 村鎮公共中心布局與設計
7.1.1 村鎮公共中心布局
7.1.2 村鎮公共建築的配置與布置
7.1.3 村鎮廣場設計
7.2 鄉鎮工業區的規劃
7.2.l鄉鎮工業區規劃的原則與要求
7.2.2 鄉鎮工業區的規劃
7.2.3 村鎮設施農業生産區規劃
8 村鎮居住區規劃
8.1 居住用地規劃設計的基本任務與控製指標
8.1.1 居住用地規劃設計的基本任務和編製內容
8.1.2 農村宅基地規劃
8.1.3 居住用地規劃設計的基本要求
8.1.4 宅基地規劃設計基本控製指標
8.1.5 宅基地規劃設計技術經濟指標及其控製
8.2 居住用地規劃結構與住宅群體布置
8.2.1 居住建築的規劃結構
8.2.2 建築群體組閤
8.2.3 居住區中心環境設計
8.3 新型農村建築及其可持續設計
8.3.1 村鎮住宅類型
8.3.2 新型農村建築
8.3.3 新型農村建築的可持續設計
8.4 居住區道路規劃
8.4.1 道路的功能分級
8.4.2 道路規劃布置的基本要求
8.4.3 道路係統的基本形式
8.4.4 道路規劃的經濟性
9 村鎮綠化規劃
9.1 綠化作用與規劃標準
9.1.1 綠化的作用
……
10 村鎮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規劃
11 村鎮傳統文化和古建築保護與旅遊資源規劃
12 村鎮災減災規劃
13 村莊整治
14 村鎮規劃中的技術經濟和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城鄉規劃法》從規劃的角度,用法律的手段體現瞭國傢對農村、對農民問題的關注,這在中國的規劃曆史上是從未有過的,在西方國傢的曆史上也很少見,在中國規劃史上具有很強的曆史進步意義。中國一直是一個農業人口占絕大多數的國傢,工業化隻是最近30多年的事,龐大的農業人口、深厚的農業傳統決定瞭中國不可能走西方式的城市化道路,而隻能走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而這一切工作的基點都在農村。
以下是《城鄉規劃法》中關於鄉規劃和村莊規劃的內容。
第十八條 鄉規劃、村莊規劃應當從農村實際齣發,尊重村民意願,體現地方和農村特色。鄉規劃、村莊規劃的內容應當包括:規劃區範圍,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電、垃圾收集、畜禽養殖場所等農村生産、生活服務設施、公益事業等各項建設的用地布局、建設要求,以及對耕地等自然資源和曆史文化遺産保護、防災減災等的具體安排。鄉規劃還應當包括本行政區域內的村莊發展布局。
第二十二條 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編製鄉規劃、村莊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村莊規劃在報送審批前,應當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錶會議討論同意。
第四十一條 在鄉、村莊規劃區內進行鄉鎮企業、鄉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嚮鄉、鎮人民政府提齣申請,由鄉、鎮人民政府報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在鄉、村莊規劃區內使用原有宅基地進行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的規劃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製定。在鄉、村莊規劃區內進行鄉鎮企業、鄉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建設,不得占用農用地;確需占用農用地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有關規定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後,由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第四十八條 修改鄉規劃、村莊規劃的,應當依照本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的審批程序報批。
第六十五條 在鄉、村莊規劃區內未依法取得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鄉、鎮人民政府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前言/序言
近幾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就發展小城鎮做齣瞭一係列的戰略部署。2000年6月專門下發瞭《關於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若乾意見》;黨的“十六大”指齣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而且在中央曆次農村工作會議以及有關農村工作的文件中,反復提齣要搞好小城鎮建設。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齣要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我們的各項工作,促進小城鎮建設的健康發展。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中央精神,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強瞭村鎮建設工作的領導。各級村鎮建設主管部門也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閤下,開拓進取,努力工作,推動瞭本地區村鎮建設事業的發展,取得瞭令人矚目的成就。
搞好村鎮規劃建設工作,對於推進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要加強村鎮建設的規劃指導和實施管理,集約使用土地,保證建設質量,為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作齣新的貢獻。解決“三農”問題,就是要緊緊圍繞統籌城鄉發展,就是要把農村和城市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把農業的發展放到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統籌考慮,把農村的繁榮放到全社會進步中統籌規劃,把農民的增收放到國民收入分配的總格局中統籌安排,建立城鄉一體相互推動的體製和機製,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我國城鄉差距大,發展不協調,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齣問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
發展小城鎮符閤我國城鎮化客觀規律。黨的十六大報告指齣要“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明確瞭小城鎮在城鎮化進程中的任務。近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小城鎮已成為吸納農村人口和勞動力的重要渠道,小城鎮發展有著廣泛的民意基礎。據統計,200。年全國轉移就業的1.1億多農村勞動力中,在鄉和建製鎮就業的占58.8%,進入縣級市、地級市和省會城市就業的分彆僅占13.5%、14.5%和13.2%。
《村鎮規劃(第3版)》: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 《村鎮規劃(第3版)》是一部係統闡述村鎮規劃理論、方法與實踐的權威著作。本書深入研究瞭新時代中國鄉村發展的深刻變革與新挑戰,以前瞻性的視野、科學嚴謹的態度,為讀者提供瞭全麵、深入、具有操作性的村鎮規劃指南。本書不僅梳理瞭村鎮規劃的曆史演進與理論基礎,更聚焦於當前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宏偉目標,著力於解決村鎮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旨在引領村鎮規劃走嚮更加科學、智慧、可持續的未來。 一、 傳承與創新:村鎮規劃的理論基石 本書首先係統迴顧瞭村鎮規劃的發展曆程,從早期粗放式的空間布局到如今強調多規融閤、精細化管理的演進,展現瞭中國村鎮規劃理念的不斷深化和成熟。作者們深入剖析瞭村鎮規劃的學科內涵、基本原則與核心目標,包括但不限於: 尊重自然,順應規律: 強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於規劃的全過程,力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以人為本,服務民生: 突齣村民的需求與福祉,關注鄉村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改善,努力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 傳承文化,留住鄉愁: 珍視鄉村的曆史文化遺産,保護鄉村風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構建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的鄉村空間。 創新驅動,激發活力: 探討如何通過規劃引導産業發展、促進城鄉融閤,激發鄉村內生動力,實現鄉村的全麵振興。 多規協調,係統治理: 強調村鎮規劃與其他各類規劃(如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産業發展規劃等)的有效銜接與協調,形成規劃閤力,提升規劃的整體效能。 本書在理論闡述上,緊密結閤中國國情,藉鑒瞭國內外先進的村鎮規劃理論與實踐經驗,並對其進行瞭創新性的解讀和發展。例如,在城鄉融閤發展方麵,本書深入探討瞭如何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促進要素在城鄉間自由流動,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和服務的一體化,提升鄉村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在鄉村特色建設方麵,本書詳細闡述瞭如何挖掘和傳承地域文化,塑造差異化的鄉村特色,避免“韆村一麵”的現象,增強鄉村的辨識度和吸引力。 二、 時代脈搏:聚焦中國鄉村振興戰略 《村鎮規劃(第3版)》的核心內容緊密圍繞著國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一重大部署展開。本書深刻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豐富內涵,並將其細化為村鎮規劃的具體目標和實施路徑。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産業興旺的規劃指引: 本書提供瞭關於如何根據村鎮資源稟賦、區位條件、市場需求,發展特色優勢産業的係統性規劃思路。這包括農業現代化、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特色農産品加工、康養産業等多元化産業的培育與發展。規劃內容不僅關注産業的空間布局,更強調産業鏈的延伸、品牌的打造以及與城市産業的協同發展。 生態宜居的建設 exemplar: 針對鄉村環境汙染、生態退化等問題,本書著重闡述瞭綠色鄉村建設的規劃策略。內容涵蓋瞭鄉村生態環境保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汙水垃圾處理、農業麵源汙染治理、生態廊道建設、城鄉綠道體係構建等方麵。目標是建設天藍、地綠、水清、村美的美麗鄉村。 鄉風文明的塑造途徑: 規劃不僅僅是物質空間的構建,更承載著精神文明的傳承與發展。本書探討瞭如何通過規劃引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文明鄉風、良好傢風、淳樸民風。這包括文化設施的規劃布局、鄉村節慶活動的組織、鄉賢文化的挖掘與傳承等。 有效治理的創新實踐: 鄉村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本書深入研究瞭如何通過村鎮規劃,優化基層治理結構,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健全矛盾調解機製,加強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係建設,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生活富裕的保障機製: 規劃的最終目的是讓村民過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本書從多方麵提供瞭規劃支持,例如,關注農村就業創業機會的創造,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規劃農村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完善,提升農村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引導發展普惠性的鄉村金融服務,支持農民創業緻富。 三、 方法精要:科學高效的規劃工具箱 《村鎮規劃(第3版)》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是一本實操性極強的規劃工具書。本書為規劃者提供瞭一係列科學、先進的規劃方法與技術,涵蓋瞭從宏觀到微觀,從定性到定量的全過程: 現狀分析與評估: 詳細介紹瞭村鎮現狀的調查、分析和評估方法,包括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文化遺産、基礎設施、環境狀況等方麵的評估,為規劃的製定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 空間規劃與布局: 提供瞭村鎮各類用地(居住用地、産業用地、公共服務用地、農業用地、生態保育用地等)的空間布局原則、技術方法與案例分析。重點強調瞭集約節約用地、優化空間結構、提升空間品質。 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詳細闡述瞭交通、供水、排水、供電、通信、燃氣、環衛、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各類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標準、技術要點和布局優化方法。 人居環境與景觀風貌規劃: 聚焦鄉村人居環境的改善,包括村莊整治、宅基地管理、公共空間設計、綠化美化、環境衛生等。同時,強調鄉村景觀風貌的塑造,如何保護和提升鄉村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形成獨特而富有吸引力的鄉村形象。 産業發展與鄉村經濟規劃: 探討瞭如何進行村鎮産業的市場調研、産業定位、産業空間布局、産業鏈整閤等,以期帶動村鎮經濟發展。 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規劃: 深入闡述瞭鄉村的生態保護分區、環境影響評價、汙染防治、生態修復、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麵的規劃內容與方法。 規劃實施與監督: 提供瞭村鎮規劃的審批流程、實施保障、公眾參與、監測評估、動態調整等方麵的指導,確保規劃能夠有效地落地執行,並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應性調整。 信息化與智能化技術應用: 關注新技術在村鎮規劃中的應用,例如地理信息係統(GIS)、遙感技術(RS)、大數據分析、BIM技術等,如何利用這些技術提升規劃的科學性、精準性和效率。 四、 案例精選:實踐檢驗的智慧結晶 本書的最大亮點之一在於其豐富而經典的案例分析。作者們精選瞭國內外一係列成功的村鎮規劃實踐案例,涵蓋瞭不同區域、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村鎮。這些案例不僅是理論的生動詮釋,更是實踐智慧的集中體現。通過對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讀者可以直觀地理解規劃理念如何轉化為實際行動,各種規劃方法如何有效運用,以及在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與解決之道。本書的案例具有很強的代錶性、藉鑒性和啓發性,為規劃者提供瞭寶貴的經驗財富。 五、 展望未來:智慧村鎮的無限可能 《村鎮規劃(第3版)》在前瞻性上,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綠色發展等新趨勢下,村鎮規劃將麵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本書預見瞭未來村鎮規劃的發展方嚮,例如: 智慧村鎮的構建: 如何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村鎮基礎設施的智能化管理、公共服務的精細化供給、産業發展的智慧化決策,打造“智慧村鎮”。 韌性村鎮的建設: 如何在應對氣候變化、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風險挑戰下,構建具有更強適應性和恢復力的村鎮。 多功能村鎮的融閤: 如何打破單一的農業生産功能,將村鎮打造成集生態休閑、文化體驗、創新創業、居住生活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復閤型空間。 總而言之,《村鎮規劃(第3版)》是一部集理論深度、實踐廣度、方法精度和前瞻高度於一體的力作。它不僅是從事村鎮規劃、鄉村建設、城鄉發展研究的專業人士案頭必備的參考書,更是關注中國鄉村發展、渴望參與鄉村振興的各界人士不可多得的讀物。本書將引領讀者深入理解中國村鎮規劃的精髓,掌握科學有效的規劃方法,共同擘畫更加美好的鄉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