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国殇》首部出版3年,15次重印,持续高居新浪读书排行榜 《国殇》第二部重磅推出,新浪、搜狐、凤凰、网易联袂强力推荐 仅凭善良和正义,是无法战胜残暴和野蛮的。我们靠什么筑起抵抗外侮的血肉长城?看张自忠、看戴安澜,看《国殇》。
内容简介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后,中国抗战进入更加艰难的战略相持阶段这一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桂南会战、随枣会战、上高会战、鄂西会战……相继展开,形成空前惨烈的拉锯战常德会战,中国守军8000余人,面对3万日军轮番进攻,苦守16昼夜,直到弹尽粮绝,生还不足百人:会攻南宁的前哨战,经12天激烈争夺,中国军队以3信于敌的伤亡收复昆仑关,见证了南宁会战zui残酷的厮杀中国远征军一阶段入缅作战,在缅北遭遇惨重伤亡,3个军10万人仅剩下4万残兵这一时期,著名的抗战将领张自忠、戴安澜将军,以及上百万国民党官兵倒在杀敌卫国的战场上这一时期直到湘西会战拉开反攻的序幕,中国抗战终于迎来胜利大受降家国之殇,民族之魂,这是血肉铸起的历史丰碑。
作者简介
陈冠任,中国现代史、民国史学者,著名畅销书作家,著有《蒋介石玩权术》、《国民党十大wangpai军》、《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荣氏父子》《四代父子五代人的光荣与梦想》等作品。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战火在随枣地区蔓延
武汉失守后,日军疯狂进犯川东要冲
李宗仁的口袋阵因汤恩伯的“不从”而黄了
坚守随枣,鬼子被打得像猴子一样怪叫
击退了鬼子的一次次进攻,突然阵地上毒气弥漫
参战最迟溃退最早的预备团差点误了大事
第二章 南昌会战:败局在延续
薛岳把对曰作战的重担一肩撂给了罗卓英
吴城激战:团长死活不要援军
第32军打出了战绩,第49军和第79军当了逃兵
薛岳私心丢了南昌
上官云相阵前杀人
老实军长陈安宝阵亡,事后也没好好厚葬
第三章 “天炉战法”打出湘北大捷
薛岳得意一时的“天炉战法”
血染斗篷山、草鞋岭:第52军两个营全部壮烈牺牲
第70军出马:在第二防线阻击了3天
撤退路上设伏,第195师为“天炉战法”添大彩
湘北大捷,高级将领论功行赏,每个连队杀了一头猪,打了一次牙祭
第四章 小营长逞威冬季大攻势
李宗仁要打冬季攻势
攻守观头山:栾升堂营470人歼敌1000人
小营长栾升堂再次发威大歼敌
第五章 桂南会战:广西后院失火
“焦土抗战”计划差点毁了北海城
钦县和防城轻易让日军上了岸
南宁守军没放一枪一弹就跑人了
黎行恕丢了高峰隘,抖抖颤颤地说:“请副总司令处分吧!”
巢威三次抗命,击毙敌酋渡边大佐
第六章 会攻南宁:昆仑关作证
白崇禧要在昆仑关“关门打狗”
血战昆仑关:以3倍的伤亡夺下雄关
第31军“围歼”日军:一万多人马只俘虏了曰军一人
泗合坳:四天四夜大血战
三路会攻南宁的计划被怕死将领玩砸了锅
第七章 伤亡惨重的宜昌反攻
又是一战而溃
国民党的狼性:吃不下鬼子吃百姓
张自忠用闪电战痛击进犯襄樊曰军
第189师左冲右突,固守襄樊
敌众我寡,临危不惧,张自忠将军血洒疆场
襄阳失而复得,师长被蒋介石撸了
李宗仁和统帅部恍然大悟:日军的目标不是襄樊
陈诚一日就丢了宜昌
第一次反攻宜昌,伤亡惨重
日军想以战绩向汪精卫“贺喜”,战局却砸锅了
第八章 上高斗法:醉将敌血写诗章
小参谋的建议起了大作用
分析会破解日军“迷惑图”
上高城外的搏杀:敌我双方伤亡惨重
日军从闪电式进犯,到闪电式溃逃
第九章 再战长沙:中央军不如杂牌军
大云山激战,第58军击退曰军进攻
新墙河,柏辉章师拼到不足千人,死死顶住两万余曰军的攻击
长官部不纳“忠言”,曰军两天就打到了长沙
第10军和第37军参战,军部与各师各团都失去了联系
王牌第74军出战,遭遇罕见大败
日军不战而退,蒋介石处决将领又按阵亡抚恤
第十章 第三次长沙会战:誓死与长沙共存亡
宋美龄感言:“中国没有降将军,只有断头将军。”
待罪的李玉堂和他的第10军要破釜沉舟了
预备师越战越勇,竟然挑起了守长沙城的大梁
到处是曰军遗弃的尸体和死马
日军在仓皇退出长沙的路上陷入了重围
长沙大捷,迎来中外记者络绎不绝的“战地采访”
第十一章 远征缅甸:P0万大军只剩下4万残兵
英军拒绝中国军队进入缅甸
不起眼的“草鞋兵”让英军刮目相看
东瓜保卫战:戴安澜师长带头立遗书
决战在即,“轴心”突然受命撤退
英军后退导致战局突然恶化
史迪威、罗卓英执意发起曼德勒会战,大败而归
戴安澜牺牲在回国的路上,被官兵抬着尸体走
孙立人抗命西进,到达印度令英军惊讶不已
撤退中损失的人数,比作战伤亡的大得多
史迪威要训练中国军队去雪耻
第十二章 鄂西会战:狗熊与英雄并存
陈诚再次反攻宜昌,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柳林激战:小营长成了大英雄
洞庭湖北岸的残酷激战,让英雄变成了狗熊
日军掉进“口袋”,胡琏成了“中国的崔可夫”
第十三章 缅北凯旋:驻印军大反攻
第十四章 虎贲常德
第十五章 四战长沙:参谋长被薛岳架空
第十六章 衡阳保卫战:血染的47天
第十七章 桂柳会战:白崇禧又丢了桂林
第十八章 滇缅大反攻:南北大夹击
第十九章 湘西会战:“煮熟的鸭子飞跑了”
第二十章 胜利大受降:何应钦竟然向降将鞠躬
精彩书摘
覃军长说:“那你就带两个团去随县西的板凳岗,见着鬼子就揍吧。”
梁旅长率刘栋平团和李剑光团开赴随县西后,率参谋及卫兵去板凳岗西南20里外侦察地形.路上遇到当地的游击队。他们告诉两旅长说:“鬼子一联队长被我们设伏,放倒了。”
“是吗?”梁旅长半疑半信。
“可不是,鬼子联队长被我们击毙在丰乐河附近,另外还击毙200多鬼子呢!鬼子现在已窜回钟祥了。”
梁津说:“那你们带我去看看。”
他们一去,果真看到许多战利品,有日军联队长的家属照片和家信,日皇颁给他的香烟,蓝色的硬纸盒上面印着“御赐”两个金字;还有日本国的镍币和钞票,鬼子佩带的视为护命神的小木偶及军毡、背囊、马鞍和军用地图等等。参观后,他们赠给梁旅长两张地图和木偶、镍币等作纪念品。
企图窜扰襄樊的日军联队长被游击队击毙了,败兵窜回了钟祥,梁旅长说:“鬼子走了,我们只好返回厉山了。”
谁知他们途经安居镇宿营时,汉奸竟然把他们行动的情况报告鬼子了。翌日拂晓,12架敌机轰炸安居镇,梁部已于半夜开拔了,没有伤亡。鬼子只是炸了不少的民房,居民死伤200余人。
梁旅回到厉山后。又奉命率刘栋平团到万家店的东江家湾附近占领阵地,掩护出击随县和广水的第174师和第173师第517旅。他们占领阵地后,第174师从前线全部撤回,可等了大半天,梁旅长说:“咋不见粟廷勋这个旅转回来呢?”
这时.上尉副官温一匡跑过来说:“鬼子追击部队追来了,前锋离旅部指挥所仅700米!”
话音未落,鬼子的机关枪弹就射到围墙上,门前鱼塘也落有炮弹。火线上的士兵以护送受伤者为名,纷纷退了下来。梁旅长马上对温副官说:“你快去将护送伤员的士兵集合送往前线。”
可战斗打响后,梁旅长与团长刘桂平的电话也断了,前线似乎已不能支持了,他立即下令上尉参谋吕桂章率警卫旅部军士队增援上去。阵地终于稳定下来了。
午后。老天爷下起了细雨,出现大雾,日军不敢轻率追近,但情况仍十分紧张。梁旅长打电话给师长钟毅:“我请求我旅所属的杨剑亭团前来增援。”
前言/序言
国殇(第2部):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 引言:历史的熔炉,英雄的篇章 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撕裂了古老中华的宁静,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由此拉开了波澜壮阔的序幕。在这场生死存亡的斗争中,中国的命运如同被投入了熊熊燃烧的历史熔炉,淬炼着民族的意志,塑造着国家的未来。而在这场伟大抗战的宏大叙事中,国民党正面战场以其浴血奋战、牺牲奉献的壮烈篇章,构成了抗战史诗中不可或缺的基石。 《国殇(第2部):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正是这样一部旨在深入挖掘、系统梳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抗战史实,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感人至深的画卷。本书并非宏观的政治论述,也非简单的事件堆砌,而是聚焦于那些鲜活的战场,那些英勇的将士,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战役,以及隐藏在战役背后,普通士兵的血泪与家国情怀。我们将跟随历史的脚步,一同重返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感受那股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第一篇:浴火初燃——全面抗战的序幕与战略抉择 本书的开篇,将带领读者穿越时光,回到抗战爆发的最初时刻。1937年7月,日军的侵略阴谋早已昭然若揭,然而,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国是战还是和?国民政府在蒋介石的领导下,毅然选择了抵抗。这一抉择,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国家民族存亡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国际局势的审慎判断。 我们将详细解析国民党在抗战之初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内部的割裂,军事上的劣势,经济上的脆弱,以及国际上的孤立。在此背景下,国民党采取了“持久消耗战”的战略,这一战略的制定,是经过反复权衡和痛苦抉择的。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一战略的背景、内涵以及其在抗战初期的实践,探讨其合理性与局限性。 战前准备与军事部署: 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党政府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在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准备。本书将梳理这些准备工作,包括国防工业的发展,军事院校的训练,以及军队的改编与部署。我们将看到,尽管与日军相比存在巨大差距,但国民党军队已经在为一场殊死搏斗做着最后的努力。 卢沟桥事变与淞沪会战: 卢沟桥事变是全面抗战的导火索,本书将还原事发经过,并深入分析国民党在此事件中的应对策略。紧随其后爆发的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我们将详细描述这场战役的进程,国民党军队如何凭借血肉之躯,顽强抵抗日军的优势兵力,为争取国际援助和争取战略纵深付出了怎样的巨大牺牲。这场战役的失败,固然是战略和装备上的劣势所致,但其展现出的中国军人的英勇顽强,也震撼了世界。 第二篇:血染的土地——战略要地的保卫与失陷 随着战火的蔓延,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展开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防御战。每一寸土地的得失,都凝聚着无数中国军人的鲜血与生命。《国殇(第2部)》将聚焦于那些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重大战役,还原其惊心动魄的战场细节。 南京保卫战: 作为中国的首都,南京的失陷对整个抗战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将不再简单地将南京保卫战描绘为一次绝望的溃败,而是尝试从更深的层次剖析其背后的战略决策、指挥失误以及士兵们的英勇抵抗。我们将关注那些在南京城内坚守到最后一刻的战士,他们的绝望与悲壮,他们的牺牲与不屈,共同构成了南京保卫战的悲歌。 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是抗战初期规模最大的战役,也是一次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成功迟滞了日军战略企图的战役。本书将详细梳理武汉会战的各个阶段,国民党军队如何在长江沿线,以及山地、平原等不同地形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我们将关注那些在正面战场上浴血奋战的集团军,他们的战术运用,他们的英勇表现,以及他们为保存有生力量所做的努力。这场战役的胜利,虽然代价高昂,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第三篇:坚守与反击——艰难的转折与战略调整 在经历了初期一系列重大战役的失利后,国民党军队并未放弃抗争,而是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不断调整战略,寻找反击的机会。本书将重点关注国民党军队在战略相持阶段的作战情况。 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大捷是中国抗战初期一次振奋人心的胜利,本书将对这场战役进行深入的剖析。我们将还原战役的起因、经过以及胜利的原因。在国民党军队内部,各部队是如何协同作战,如何运用战术,如何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取得胜利。这场胜利,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连续三次成功阻止日军进攻的重要战役。本书将详细描述这三次长沙会战的进程,国民党军队如何利用长沙的地理优势,以及“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成功消耗了日军的力量,并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我们将关注这些战役中,国民党将领的指挥艺术,以及普通士兵的顽强斗志。 正面战场上的各个战区: 除了上述提到的重大战役,本书还将梳理国民党正面战场在各个战区,如第一战区、第二战区、第五战区等地的作战情况。我们将看到,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国民党军队的足迹遍布,他们的抗争从未停止。无论是华北平原的游击战,还是江南水乡的阻击战,都展现了中国军人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 第四篇:血与火的考验——战役背后的细节与人物 《国殇(第2部)》并非只关注宏大的战役,更注重挖掘战役背后那些鲜活的生命和感人的故事。 普通士兵的命运: 在战争的洪流中,普通士兵是承受苦难最深重的群体。本书将通过史料记载、回忆录以及口述历史,尝试勾勒出这些普通士兵的命运轨迹。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但却有着共同的抗日决心。他们经历了饥饿、伤病、恐惧,但也展现了兄弟情谊、生死相托的伟大情感。我们将看见,那些在战壕中默默坚守的战士,那些在炮火中奔赴战场的青年,他们才是真正构筑了正面战场铜墙铁壁的基石。 将帅的抉择与担当: 在复杂的战场形势下,国民党将领的决策至关重要。本书将关注那些在正面战场上指挥作战的将领,如李宗仁、薛岳、孙立人等。我们将分析他们在关键时刻的战略部署,他们的战术运用,以及他们在巨大压力下的心理斗争。同时,本书也会关注那些在战役中英勇牺牲的将领,他们的生命定格在了抗战最前线,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后勤保障的艰辛: 战争的背后,是日夜不息的后勤保障。本书将适当提及国民党军队在后勤方面的努力与困境。弹药、粮食、医疗物资的匮乏,交通运输的困难,都给正面战场的作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后勤人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前线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 第五篇:历史的回响——战争的意义与民族的记忆 《国殇(第2部):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的落笔,并非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回顾,更是对这场伟大抗战意义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正面战场在中国抗战全局中的地位: 本书将尝试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国民党正面战场在中国抗战全局中的地位。尽管存在种种不足,但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承担了最主要的军事压力,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为其他战场乃至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通过对正面战场抗战史实的梳理,本书希望能够提炼出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深刻的教训。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国家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军事的实力以及战略的智慧,都至关重要。同时,我们也要反思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和平的珍贵。 民族精神的传承: “国殇”二字,是对抗战中牺牲的无数英烈的致敬。本书通过对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史实的深入挖掘,旨在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献身的英雄,传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伟大精神。 结语:不忘却,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国殇(第2部):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是一部关于战争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书,一部关于民族精神的书。它记录了一段悲壮的历史,也讲述了一群英雄的故事。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让读者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程,特别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做出的杰出贡献。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那段烽火岁月的记忆,不应被遗忘。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先烈的浴血奋战,我们才有了今日的和平与安宁。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加坚定地迈向未来。 本书的特色: 史料扎实: 广泛搜集和引用第一手史料、官方档案、将领回忆录、参战士兵口述等,力求史料的真实可靠。 细节生动: 拒绝空泛的论述,注重战场细节的描写,力求将读者带入真实的战争场景。 人物鲜活: 关注普通士兵的命运,深入挖掘将领的决策与担当,塑造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 视角客观: 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力求客观公正地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与贡献。 叙事流畅: 语言通俗易懂,叙事引人入胜,将厚重的历史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国殇(第2部):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不仅是一部历史读物,更是一部唤醒民族记忆、弘扬爱国精神的史诗。它将带领您走近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感受那份刻骨铭心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