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启超的代表作。
☆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不朽经典。
《先秦政治思想史》原为1922年梁启超先后在北京政法专门学校和东南大学讲课的内容,经整理出版,是梁启超研究中国思想史的代表作,亦体现了梁启超晚年的文化观和政治思想史。梁氏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根原为先秦哲学思想的背景,然后从先秦诸子中提出儒、道、墨、法四家,以为先秦诸子的菁华尽在于此。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自序
序论
第一章 本问题之价值
第二章 问题之内容及资料
第三章 研究法及本书研究之范围
前论
第一章 时代背景及研究资料
第二章 天道的思想
附录
天道观念表现于《诗》《书》两经者
天道观念之历史的变迁
第三章 民本的思想
附录
民本思想之见于《书经》《国语》《左传》者
第四章 政治与伦理之结合
宗法表
第五章 封建及其所生结果
第六章 阶级制度兴替状况
第七章 法律之起原及观念
第八章 经济状况之部分的推想
附录
《春秋》“作税亩”、“用田赋”释义
本论
第一章 时代背景及思潮渊源
第二章 政治思想四大潮流及研究资料
第三章 儒家思想(其一)
第四章 儒家思想(其二)
第五章 儒家思想(其三)
第六章 儒家思想(其四)(孟子)
第七章 儒家思想(其五)(荀子)
第八章 道家思想(其一)
第九章 道家思想(其二)
第十章 墨家思想(其一)
第十一章 墨家思想(其二)
第十二章 墨家思想(其三)
第十三章 法家思想(其一)
第十四章 法家思想(其二)
第十五章 法家思想(其三)
第十六章 法家思想(其四)
第十七章 统一运动
第十八章 寝兵运动
第十九章 教育问题
第二十章 生计问题
第二十一章 乡治问题
第二十二章 民权问题
第二十三章 结论
附录先秦政治思想
第一章 本问题之价值
人类全体文化,从初发育之日起截至西历十五六世纪以前,我国所产者,视全世界之任何部分,皆无逊色。虽然,我国文化发展之途径,与世界任何部分皆殊其趋。故如希伯来人、印度人之超现世的热烈宗教观念,我无有也;如希腊人、日耳曼人之瞑想的形而上学,我虽有之而不昌;如近代欧洲之纯客观的科学,我益微微不足道。然则中国在全人类文化史中尚能占一位置耶?曰能。中国学术,以研究人类现世生活之理法为中心,古今思想家皆集中精力于此方面之各种问题。以今语道之,即人生哲学及政治哲学所包含之诸问题也。盖无论何时代何宗派之著述,未尝不归结于此点。坐是之故,吾国人对于此方面诸问题之解答,往往有独到之处,为世界任何部分所莫能逮。吾国人参列世界文化博览会之出品恃此。
人生哲学,不在本讲义范围中,且置勿论,专言政治哲学。我国自春秋战国以还,学术勃兴,而所谓“百家言”者,盖罔不归宿于政治。其政治思想有大特色三:曰世界主义,曰平民主义或民本主义,曰社会主义。此三种主义之内容,与现代欧美人所倡导者为同为异,孰优孰劣,此属别问题。要之,此三种主义,为我国人夙所信仰,无论何时代何派别之学者,其论旨皆建设于此基础之上。此三种主义,虽不敢谓为我国人所单独发明,然而最少亦必为率先发明者之一。此吾所不惮昌言也。
欧洲自十四五世纪以来,国家主义萌茁发展,直至今次世界大战前后遂臻全盛。彼所谓国家主义者何物耶?欧洲国家,以古代的市府及中世的堡聚为其雏形。一切政治论,皆孕育于此种市府式或堡聚式的组织之下。此种组织,以向内团结、向外对抗为根本精神。其极也,遂至以仇嫉外人为奖励爱国冲动之唯一手段。国家主义之苗,常利用人类交相妒恶之感情以灌溉之,而日趋蕃硕。故愈发达而现代社会杌陧不安之象乃愈著。中国人则自有文化以来,始终未尝认国家为人类最高团体。其政治论常以全人类为其对象,故目的在平天下,而国家不过与家族同为组成“天下”之一阶段。政治之为物,绝不认为专为全人类中某一区域某一部分人之利益而存在。其向外对抗之观念甚微薄,故向内之特别团结,亦不甚感其必要。就此点论,谓中国人不好组织国家也可,谓其不能组织国家也亦可。无论为不好或不能,要之国家主义与吾人夙不相习,则甚章章也。此种“反国家主义”或“超国家主义”的政治论既深入人心,政治实况当然受其影响。以二千年来历史校之,得失盖参半。常被异族蹂躏,是其失也;蹂躏我者非久便同化,是其得也。最后总决算,所得优足偿所失而有余。盖其结果常增加“中国人”之组成分子,而其所谓“天下”之内容,日益扩大也。欧洲迄今大小数十国,而我国久已成为一体,盖此之由。虽然此在过去为然耳,降及近世,而怀抱此种观念之中国人,遂一败涂地。盖吾人与世界全人类相接触,不过在最近百数十年间,而此百数十年,乃正国家主义当阳称尊之唯一时代。吾人逆潮以泳,几灭顶焉。吾人当创巨痛深之余,曷尝不窃窃致怨于先民之诒我戚。然而平陂往复,理有固然。自今以往,凡畴昔当阳称尊之学说,皆待一一鞫讯之后而新赋予以评价。此千年间潦倒沉沦之超国家主义——即平天下主义、世界主义、非向外妒恶对抗主义——在全人类文化中应占何等位置,正未易言。
平等与自由,为近世欧洲政论界最有价值之两大产物。中国在数千年专制政体之下,宜若与此两义者绝相远。然而按诸实际,殊不尔尔,除却元首一人以外,一切人在法律之下皆应平等。公权、私权皆为无差别的享用,乃至并元首地位,亦不认为先天特权,而常以人民所归向、所安习为条件。此种理想,吾先民二千年前,夙所倡导,久已深入人心,公认为天经地义,事实上确亦日日向此大理想进行,演成政治原则,莫之敢犯。其最显著者,则欧美贵族、平民、奴隶等阶级制度,直至近百年来始次第扑灭。其余烬之一部分,迄今犹在。我国则此种秕制,已成二千年僵石。欧人所谓“人权”,全由阶级斗争产来。其得之也艰,故其爱护之也力。我国则反是,斯固然矣。然必有阶级然后有斗争之主体。在久无阶级之我国,兹事自不能成问题,且以学理衡之,吾侪亦不能认阶级斗争为性质上可崇敬之事业。若果尔者,一切阶级灭尽之后,人类政治岂不日陷于堕落耶?我国历史上未闻有此等惨酷之斗争,而已得有相当的人权,纵不必自豪,亦未足云辱也。所以能尔者,则以人类平等观念,久已成为公共信条,虽有强者,莫敢屡撄也。
自由与干涉对待,政治上干涉主义之利病,在我国先秦时代,实为学界诤论最剧之问题。结果不干涉主义,殆占全胜。此主义以不可抗的权威,常临乎历代君相之上。故秦汉以降,我国一般人民所享自由权,比诸法国大革命以前之欧洲人,殆远过之。事实具在,不可诬也。其间昏主淫威,墨吏骫法,致自由失所保障者,史固不绝书。然吏之毒民,非法律所许,民本有控诉之余地。至对于暴君,则自昔圣贤,皆认革命为人民正当权利,在学理上未尝少为假借也。我国民惟数千年生活于此种比较的自由空气之中,故虽在乱离时,而其个性之自动的发展,尚不致大受戕贼。民族所以能永存而向上,盖此之由。
美林肯之言政治也,标三介词以括之曰: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and for the people,译言政为民政,政以为民,政由民出也。我国学说,于of,for之义,盖详哉言之,独于by义则概乎未之有闻。申言之,则国为人民公共之国,为人民共同利益故乃有政治。此二义者,我先民见之甚明,信之甚笃。惟一切政治当由人民施行,则我先民非惟未尝研究其方法,抑似并未承认此理论。夫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以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为效几何?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毋乃在是。虽然,所谓政由民出者,不难于其理论也,而难于其方法。希腊诸市之全民会议,遂得谓为真by the people耶?近世诸国通行之代表制多数取决制,乃至最近试验之苏维埃制,又得谓为真by the people耶?皆不容无疑。然则实现by the people主义之方法,虽在欧美今日,犹不能作圆满解答,况我国过去之国情——因地理及其他关系所产生之社会组织——多不适于此类方法之试验。既不能得有可恃之方法,则不敢轻为理论的主张,亦固其所。要之我国有力之政治理想,乃欲在君主统治之下,行民本主义之精神。此理想虽不能完全实现,然影响于国民意识者既已甚深,故虽累经专制摧残,而精神不能磨灭。欧美人睹中华民国猝然成立,辄疑为无源之水,非知言也。
文化演进较深之国,政治问题必以国民生计为中心,此通义也。我国盖自春秋以前,已注重此点。“既富方穀”、“资富能训”诸义,群经既所屡言。后此诸家政论,罔不致谨于是。而其最大特色,则我国之生计学说,常以分配论为首位,而生产论乃在次位也。欧洲所谓社会主义者,其唱导在近百余年间耳。我国则孔、墨、孟、荀、商、韩以至许行、白圭之徒,其所论列,殆无一不带有社会主义色彩。在此主义之下,而实行方法大相径庭,亦与现代社会主义之派别多歧者略相似。汉唐以降之实际的政治,其为人所称道者,又大抵皆含有社会政策之精神,而常以裁抑豪强兼并为职志者也。故全国人在比较的平等组织及条件之下以遂其生计之发展,世界古今诸国中,盖罕能与我并者。此虽半由环境所构成,抑亦学说之入人深也。
窃尝论之,中国文明,产生于大平原。其民族器度伟大,有广纳众流之概。故极平实与极诡异之学说,同时并起,能并育而不相害。其人又极富于弹力性,许多表面上不相容之理论及制度,能巧于运用,调和焉以冶诸一炉。此种国民所产之思想及其思想所陶铸而成之国民意识,无论其长短得失如何,要之在全人类文化中,自有其不朽之位置,可断言也。夫绝对的真理之有无,学者久已疑之,理论上且有然。若夫理论之演为制度者,其是非盖益幻赜而不易究诘。欧洲近一二百年,政治学说、生计学说之标新领异,几使人应接不暇。种种学说,亦泰半已经次第实现以成制度。然每一主义之昌,未尝不有极大之流弊踵乎其后,至今日则其人深陷于怀疑恼闷之渊。举凡前此所安习之制度,悉根本摇动。欲舍其旧而新是谋,则皇皇然若求亡子而未得也。我先民所诒我之思想,虽或未成熟,或久中断,搜剔而磨洗之,又安见不龟手之药终无益于人国也。由此言之,本问题之价值可以见矣。
平心论之,价值之为物,本非绝对的不变的。吾侪殊不必妄自尊大,谓吾所有者必有以愈于人,更不宜讳疾忌医,掩护其所短以自窒进步。但尤有一义当知者,本国人对于本国政治思想,不惟其优良者有研究价值,即其窳劣者亦有研究价值。盖现代社会,本由多世遗传共业所构成。此种共业之集积完成,半缘制度,半缘思想,而思想又为制度之源泉。过去思想,常以历史的无上权威无形中支配现代人,以形成所谓国民意识者。政治及其他一切设施,非通过国民意识之一关,断不能有效。质言之,非民众积极的要求或消极的承诺之政治,则不能一日存在。近二十年来,我国人汲汲于移植欧洲政治制度,一制度不效,又顾而之他,若立宪,若共和,若联邦,若苏维埃……凡人所曾行者,几欲一一取而试验之。然而名实相缪,治丝愈棼,盖制度不植基于国民意识之上,譬犹掇邻圃之繁花,施吾家之老干,其不能荣育宜也。最近穷而思返,先觉者始揭改造思想之旗以相号召,虽然,改造云者,不惟其破坏也而惟其建设,欲革去一旧思想,必须有一新思想焉足餍人心者以代之,否则全社会陷于怀疑与虚无,结果仍让彼有传统的惰力之旧思想占优势耳。而新思想建设之大业——据吾所确信者,万不能将他社会之思想全部移植,最少亦要从本社会遗传共业上为自然的浚发与合理的箴砭洗炼。信如是也,则我国过去政治思想,虽其中一部分对于世界无甚价值者,就吾国人立脚点言之,其价值不可蔑视明矣。
我必须说,这套《中国文化丛书》在我阅读过的众多同类书籍中,绝对算得上是鹤立鸡群。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及社会治理方式很感兴趣,而这套丛书在这些方面提供了极其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我尤其被其中关于“法家”思想的解读所吸引。它并没有将法家简单地妖魔化,而是客观地分析了法家在强调法治、追求国家强大方面的贡献,以及其理论与实践中的局限性。书中通过对秦国变法的详细阐述,让我看到了法家思想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又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它并没有回避法家思想中存在的争议之处,而是通过多角度的论证,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我非常期待其中关于“墨家”思想的介绍,想了解墨家在兼爱、非攻等方面的独特主张,以及它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这套丛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以一种非常平衡和审慎的态度来解读中国古代的思想流派,既肯定其历史价值,又不回避其时代局限,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认知框架。
评分我得承认,一开始我对这套《中国文化丛书》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毕竟市面上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书籍实在是太多了,很多都大同小异。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之后,我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这套丛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不止于介绍“是什么”,更侧重于探讨“为什么”和“怎么样”。例如,在关于中国古代哲学的部分,它并没有简单地介绍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而是着重分析了这些思想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又对后世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书中对于“道家”思想的解读,让我印象深刻。它并没有将道家简单地等同于“无为”,而是深入分析了其“以柔克刚”、“返璞归真”等核心理念,并且联系了现代社会人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压力,提供了一种别样的思考维度。这种跳出历史看历史,联系古今论古今的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像是一本能启发我们思考人生、认识自我的哲学著作。我非常期待它关于“儒家”思想的解读,希望它能更深入地探讨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诗词歌赋情有独钟的读者,这套《中国文化丛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馈赠。我本来只是想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书籍,没想到这套丛书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在介绍文学作品的同时,还巧妙地将文学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哲学思想紧密联系起来,让我得以从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文学作品的诞生背景和时代意义。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唐代诗歌的部分。书中不仅仅罗列了唐诗的繁荣景象,更深入地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诗歌风格的差异,以及诗人创作心态的变化。它还引用了大量生动的史料和鲜活的案例,让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背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我尤其期待它对宋词的解读,希望它能为我揭示宋词婉约与豪放之外的更多层面,以及词人在时代变迁中的情感抒发。这套丛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吸引我,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让我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字里行间的魅力。
评分这套《中国文化丛书》简直是我近期最大的惊喜!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源流很感兴趣,但市面上很多相关的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碎片化。而这套丛书,我虽然还没来得及细读完,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部分章节,就让我感受到了它的博大精深。就拿《礼记》的解读来说,它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文本注释,而是深入剖析了其中蕴含的社会结构、伦理规范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甚至还联系了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让我读来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实的意义。更让我赞叹的是,它在语言上并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古文,而是用现代的白话文加以阐释,使得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其中的奥妙。而且,丛书的编排也非常用心,每一卷都围绕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主题展开,但又不失整体的连贯性,仿佛在带领读者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探险。我特别期待其中关于汉代思想的论述,希望它能帮助我更清晰地梳理出中国文化在不同朝代的演变脉络。总而言之,这是一套值得反复品读、收藏的经典之作。
评分不得不说,我最近入手这套《中国文化丛书》真是太明智了!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艺术特别是书法绘画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我一直想找到一本能够系统介绍中国艺术发展脉络的书籍。这套丛书的涉猎范围之广,让我感到十分惊喜。虽然我主要被其中的艺术卷所吸引,但其他卷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比如,我偶然翻阅到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部分,书中对于古代四大发明的起源、发展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的论述,既有详实的史料支撑,又有深入的分析解读,让我对中华民族的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它在介绍这些科技成就时,并没有枯燥地罗列数据,而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见证这些伟大的发明。我特别期待其中关于宋代绘画的论述,希望它能详细介绍宋代山水画和花鸟画的独特风格,以及那些艺术大师的创作理念和人生故事。这套丛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将宏大的文化叙事与个体艺术的细致描摹相结合,既有宏观的视野,又不失微观的触感,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知识的滋养。
评分《中国文化丛书·经典随行:中国政治思想史》原名《中国政治思想史十讲》,系1935年吕思勉在上海光华大学的演讲。作者以独到的眼光,首先对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了时期与派别的划分,进而对先秦至近代的政治思想予以梳理和辨析。虽是演讲的记录,但也融入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其中不少论断,新颖独特,富有启发性。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把纷繁的诸子思想和历代政治主张理清头绪,更会对中国政治思想有一番新的认识。
评分京东自营品质有保证,双十一优惠力度很大,剁手剁手
评分《国学常识》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国学入门读物。作者以浅显流畅的笔触,首先对国学作了概述,进而分章节对语言文字、史学、哲学、文学、自然科学、艺术及其代表性的人物、派别和学术观点予以介绍,并作了评述。作者在《编例》中说:“本书以供中等学校学生课外阅读为主要目的,亦可供一般对国学开始发生兴趣者之参考。”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形成关于国学的较为全面的概念;有志于深入研究者,亦可通过本书探寻进入国学殿堂之门径。
评分不好意思评价晚了,非常好的店家,东西很喜欢!帮小伙伴买的
评分商鞅:商君者法学之钜子,而政治家之雄也。
评分大師作品,慢慢品味!!!!
评分经典著作 618活动很给力 100多块买一大堆 多买点囤着慢慢看 书的质量不错 虽是618但送货速度很快 快递小哥一天来两趟 大热天的不容易 点个赞
评分京东的物流真的没话说,昨天晚上下单,早上吃个早饭顺便就可以拿快递,简直不能太开心,而且这次每满100减50的活动简直太棒,如果不是囊中羞涩,怎么说也得买个好几百块啊
评分有时间再慢慢看。纸质不错。总的来说还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