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100册以上可拨打团购电话010-89113903
推荐理由1:入选中宣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推荐书目第六批。是党员学习QW读本。全新版本,全新内容修订,与之前版本不同。
推荐理由2:中央领导高度评价,李长春同志曾指示:千方百计“走出去”;多位专家学者联名推荐,称“如果你想了解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密,阅读此书比读100篇专业文献更有效;国内外新闻媒体热评,社会影响空前。
推荐理由3: “以故事讲思想”,大量引用国外学者对于共产党的评述,全新解读中共党史,揭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15个谜底。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修订版)》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学”,解读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取胜的原因;
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以故事讲思想”,不同层次的读者都会觉得好看;
一部力求客观、准确地观察中国共产党的著作,“让别人来评述”,具有特别的说服力。
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和“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连续数月高居排行榜前5名,销量突破40万册,中央媒体推荐的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推荐书目15,深度解读中共党史,解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15个谜底,全新推出修订版内容更丰富。
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依然保持经济快速增长……这一系列重大成就和标志性事件,使国际社会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刮目相看。于是,“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等成为国内外许多人探讨的话题。一些有识之士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这样一个成立90年、执政超过60年的政党,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什么它能够不断逢凶化吉、战胜困难?它到底有哪些成功的秘诀?在体制和机制上有无优势?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修订版)》围绕国内外读者关注的15个重大问题,从历史的角度做了深入的思考和准确的解读,既不是一般的理论读物,也不是传统的党史著作,而是试图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它以故事讲思想,以事实讲道理,不仅极有针对性和说服力,还非常具有可读性,是_本真正意义上的广大党员群众看得进、读得懂、愿意读的党史通俗读物。
本书在原书的基础上,根据专家学者以及上级有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对书中的部分章节和内容进行了全新的修订,使之内容更全面,更加QW。
谢春涛,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2月生于山东省临沭县。1978年至1988年先后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分别获教育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1988年起在中共中央党校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理论的教学研究工作。出版有《大跃进狂澜》和《庐山风云——1959年庐山会议简史》等专著,主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转折中国——1976~1982》、《共和国五十年图史》、《中国简史——从孔夫子到邓小平》(英文版)等书,发表文章百余篇。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现为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并被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聘为客座教授或特约研究员。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密,阅读此书比读100篇专业文献更有效。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 赵启正
诠释中国共产党的“能”已超出了西方政治现有话语体系的能力,而当今中国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的深刻变化,也要求创新党史研究和党史教育的思路与表达。对此,本书进行了很有价值的尝试。
——中国外文局局长 周明伟
本书作者的很多见解,来自于对党史的深刻了解和对史料的全面把握;来自于对人民群众需求的深刻了解和对问题的正确把握;来自于学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李君如
用这样生动而具体的方式向人们介绍我们成功的奥秘,向世界说明中国,尽可能地告诉他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本书在这方面所作的探索是很有意义的。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李忠杰
本书的特色在于设问和回答。党史和党的理论著述应该有问题意识,即在现实语境中,自觉地发掘出人们对党史理论比较关注、不解或不大清楚的问题,发掘党史和理论研究本身存在的尚需提炼进而使答案更加明确和直接的问题,将两者结合,便有了鲜明的主题和针对性,内容和叙述方式也会有所创新。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陈晋
这本由中国学者撰写的书,为外国读者了解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概述和丰富的信息。本书对许多复杂而敏感的话题给出了中国观点。这些观点值得外国读者和学者关注,即使他们并不赞同。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
这本力作寓史于理,史论结合,坚持以事实说话,用故事来讲思想,用史实阐明真理,精心选择编排使用所收集的事例和数据,把很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大众化。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教授、少将 邵维正
引言:解读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个“谜”
一、为什么能建立新中国?
一个国家的“两个世界”
建立多党派联合政府
农民“躺着翻过身来”
信任的流失
国共两党的鲜明对比
二、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
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
平抑物价和统一财经
“不要四面出击”
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经济
“新旧社会两重天”
三、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支持?
动机与效果的严重背离
犯错误期间也有重要成就
领袖与群众同甘共苦
正确对待所犯错误
四、为什么没有像苏东共产党那样丧失执政地位?
探索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改变中国命运
把改革、发展与稳定结合起来
“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
五、为什么能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
粮食是中国人的命根子
联合国最后一批援华粮食
袁隆平的杰出贡献
粮食安全仍需警钟长鸣
六、为什么能把中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七、为什么能实现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结合?
八、为什么能实行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
九、为什么能使各民族和睦相处?
十、为什么能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
十一、为什么能使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十二、为什么能赢得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十三、为什么能高效抗震救灾和成功举办奥运会?
十四、为什么能唤起民众、凝聚人心?
司徒雷登在回忆录中记述道:“中国学生也许比其他任何国家的学生更能象睛雨表一样反映出人心之所向。”“据估计,1947年9月,在清华和北大学生中,约有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五的人不愿意中国共户主义化。但是,一年之后,这一数字下降到百分之六十至七十。他们感到沮丧,认为即使是共产党的统治,情况也不会比现在更糟。不管怎么说,它或许会带来安宁和较好的生活。”。
再来看知识精英阶层。1948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选出了第一届院士81人,其中1949年随国民党到台湾者9人,滞留国外者12人,逝世1人,其余59人都选择了留在大陆。为什么这些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知识精英会选择留在大陆?著名学者季羡林晚年回忆说:“我同当时留下没有出国或到台湾去的中老年知识分子一样,对共产党并不了解;对共户主义也不见得那么向往;但是对国民党我们是了解的。因此,解放军进城我们是欢迎的。我们内心是兴奋的,希望而且也觉得从此换了人间,觉得从此河清有日,幸福来到了人间。”
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等各阶层民众,从自身生存环境的恶化中,对国民党失去了信任,他们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的第二条战线,诚如毛泽东所讲,“蒋介石国民党已经处在了人民的包围之中”。
……
读完《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修订版)》,心中激荡着许多复杂的情感,也引发了我对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更深层次思考。这本书并非仅仅罗列史实,而是试图去探寻历史深处的逻辑,去理解那个在风雨飘摇中崛起,并最终改变中国命运的政党,其成功的根源究竟何在。从书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晚清的积贫积弱,到革命年代的艰难探索,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直至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每一个节点都充满了挑战与抉择。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困境的深入剖析,让我对“为什么能”这个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书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演变、组织建设的特点、以及与中国社会土壤的互动等方面的论述,都显得尤为精彩。它让我明白,任何一个政党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其历史选择、理论创新、以及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读这本书,就好像与一位博学而睿智的长者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对话,每一次翻页,都可能带给我新的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共产党崛起和发展历程的独特视角。我并非一开始就抱着某种预设的观点去阅读,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被书中精辟的分析和翔实的论据所折服。它并非简单地将中国共产党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形象,而是客观地展现了其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和挑战。书中对党在不同时期所犯的错误以及如何从中吸取教训的论述,同样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它让我看到,一个政党能够长盛不衰,并非因为其永远正确,而是因为它拥有不断反思、自我纠错的能力,并且能够紧密地与人民群众保持联系。书中关于党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如何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论述,更是让我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都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评分《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修订版)》给我带来的最直接感受,是一种抽丝剥茧般的洞察力。作者并非简单地赞美或批判,而是以一种冷静、客观的视角,去剖析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扎根、发展壮大,乃至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书中关于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如何应对危机、如何调整策略、如何抓住机遇的论述,都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党如何处理与中国社会各阶层关系,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如何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等方面的分析印象深刻。这些分析并非空泛的理论,而是紧密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让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而易于理解。它让我看到,中国共产党并非一开始就拥有无所不能的力量,而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自我革命,逐渐走向成熟,并最终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力量,带领中国走向复兴。这种对复杂历史进程的梳理和解读,让我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修订版)》对我来说,更像是一部解读中国现代史的“密码”。它不像一般的历史读物,只是简单地陈述事件,而是深入到历史事件的背后,去探究其发生的动因、演变的逻辑以及最终产生的影响。书中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以及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这些挑战的描写,尤为引人入胜。我惊叹于书中对党在面对内忧外患时,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和适应性。从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到解放战争的胜利,再到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书中都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分析。它让我明白,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并非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其在历史长河中,通过不断的奋斗和奉献,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这种对历史的还原和解读,让我对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了更加宏观和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读”书,不如说是“悟”书。我并非一个专业的历史学者,但《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修订版)》以其清晰的逻辑、生动的叙述,以及深刻的洞见,成功地吸引了我。它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也没有枯燥乏味的史料堆砌,而是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审视。书中对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所提出的重要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如何指导实践,如何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都有着精彩的阐释。尤其是一些对关键历史节点的解读,比如党的早期探索、遵义会议的转折、延安整风的意义,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都让我茅塞顿开。它让我明白,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错、调整和升华,每一次的胜利,都凝聚着智慧、勇气和对人民的担当。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之治”有了更具象的理解。
评分速度很快,质量很好
评分书不错,建议把近几年的也增订下!
评分书好,价格实惠,正版质量,京东物流快,原来习惯在当当,现在当当已经完全被超越了
评分经常在京东买东西,又快又好。
评分售后服务太好了,因为发票给我好几次电话联系,还寄发票给我,
评分中国共产党如何治党是每一个党员同志都有必要阅读的书。
评分书不错,物流太差,京东服务太差
评分东西不错,挺好的。就是现在只能用电子发票。
评分速度很快,质量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