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诸子集成续编:新辑本桓谭新论(繁体竖排版)

新编诸子集成续编:新辑本桓谭新论(繁体竖排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汉] 桓谭 著,朱谦之 校
图书标签:
  • 诸子集成
  • 桓谭
  • 新论
  • 先秦
  • 哲学
  • 思想史
  • 古籍
  • 繁体
  • 竖排
  • 辑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68139
版次:1
商品编码:10054879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9-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新辑本桓谭新论(繁体竖排版)》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朱先生任教北京大学时,写在北京大学25×20的直排稿纸的背面,线装一册。封面有“新辑本桓谭新论”、“朱谦之校辑”、“一九五九年七月”字样。原书只有简单标点,没有引号和专名号。二○○二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朱谦之文集收入《新辑本桓谭新论》,为其首次面世。桓谭新论,旧有清人孙冯翼和严可均两种辑本。孙本收入问经堂丛书第三函,嘉庆七年刊;严本晚于孙本十三年,收入全后汉文卷十三至卷十五。清季黄以周亦有辑本,但未刊行。这几种辑本都有缺憾,未惬人意。有鉴于此,朱谦之先生(一八九九——一九七二)乃有新辑本桓谭新论之作。

内页插图

目录

校辑者案语
自序
本书所据校辑书目
桓谭新论
卷一 本造篇
卷二 王霸篇
卷三 求辅篇
卷四 言体篇
卷五 见征篇
卷六 谴非篇
卷七 启寤篇
卷八 祛蔽篇
卷九 正经篇
卷十 识通篇
卷十一 离事篇
卷十二 道赋篇
卷十三 辨惑篇
卷十四 述策篇
卷十五 闵友篇
卷十六 琴道篇
附录
后汉书桓谭传
孙冯翼桓子新论序
严可均桓子新论叙
黄以周桓子新论叙

前言/序言


《新编诸子集成续编:新辑本桓谭新论》 导读 一、 时代背景与桓谭的学术定位 汉代,是中国思想史上一道极为壮阔的风景线。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虽在官方层面占据主导地位,但诸子百家的智慧与光芒并未因此而消逝。相反,在更为广阔的社会层面,在知识分子的内心深处,各种思想流派依然在碰撞、融合,不断演进。桓谭,正是在这样一个“儒风盛行,百家犹存”的时代背景下,以其卓尔不群的才识与深刻的洞察,开辟了自己的学术天地,对当时乃至后世的哲学、史学、文学、音律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桓谭(约公元前 43 年—公元 32 年),字君山,出身官宦世家,早年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他师从扬雄,深受扬雄“好学,博览,通六艺,明天文,善属文”的治学精神影响,但又不拘泥于师傅的学说,而是敢于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与同时代许多热衷于训诂考据的学者不同,桓谭更注重对事物本质的探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他曾任职于长安,但性情耿介,不愿随波逐流,因此仕途并不平坦。然而,正是这种不受羁绊的独立精神,使得他的思想能够更加自由地翱翔,其著作也因此充满了真知灼见。 《新辑本桓谭新论》的整理与辑录,正是为了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重新发掘和呈现桓谭这位被历史长河所掩盖的杰出思想家。本书的编纂者,历经多年的艰辛考订,搜集了散见于《汉书》、《论衡》、《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各类文献中的关于桓谭的论述、引文、片段,并对其进行梳理、辨析、整合,力图恢复桓谭原有的思想面貌,让其深刻的智慧得以重现于世。 二、《新辑本桓谭新论》的核心思想与学术价值 本书所辑录的桓谭思想,虽然零散,但却勾勒出其丰富而深刻的学术图景。其核心思想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对“道”的形而上学思考: 桓谭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对“道”的关注,但他并非简单地沿袭前人,而是试图从更宏观、更辩证的角度来理解“道”的内涵。“道”在桓谭的视野中,既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也是事物运行的规律。他强调“道”的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是生成万物、化育万物的根本动力。同时,他也关注“道”在人事中的体现,认为“道”并非玄奥难测,而是潜藏于日常生活之中,体现在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妇之道等各种社会关系之中。 2. 对“理”的辩证认识: 桓谭对“理”的认识,体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逻辑思辨能力。“理”在他那里,既指事物内在的法则、秩序,也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他认为,“理”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理”又是动态变化的,事物的发展演进都遵循其内在的“理”。桓谭对“理”的重视,也体现在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中,他善于从“理”的角度去揭示社会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 对“名”与“实”的辨析: 桓谭继承了名家对“名”与“实”关系的探讨,但其立足点更为实在。他认为,“名”应当与其所代表的“实”相符,如果“名”与“实”脱节,就会导致混乱和欺骗。他批评那些徒有虚名、虚有其表的人和事,强调要注重实际,务求实效。这种对“名实相符”的强调,既是对当时社会上浮夸风气的批判,也是对一种务实求真治学精神的倡导。 4. 对“天人关系”的探索: 汉代是天人关系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桓谭在这一领域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并非简单地强调“天命”,而是更加注重人自身的能动性。他认为,虽然天道有其规律,但人事同样重要。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顺应天道,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并改善社会。他反对宿命论,强调人的努力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性。 5. 对“德”的伦理建构: 桓谭对“德”的理解,既有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传统,也融入了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他认为,“德”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治国理政的基础。他强调“德”的内在性,认为“德”并非外在的强制,而是源于内心的自觉。同时,他也关注“德”的外在表现,认为“德”应当体现在行为之中,体现在对他人和社会的服务之中。 本书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 填补历史空白: 桓谭的著作大部分已散佚,本书的辑录,为我们了解这位汉代思想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填补了汉代思想史研究的空白。 深化思想史研究: 通过对桓谭思想的重新梳理,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汉代思想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以及诸子思想在儒家一统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 提供思想资源: 桓谭的思想,无论是在形而上学、认识论,还是在伦理学、政治学方面,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能够为当代的哲学思考和社会实践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展现学术方法: 本书的编纂过程,本身也展现了一种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和方法,即通过对零散文献的细致考订,力求还原历史真相。 三、《新辑本桓谭新论》的阅读指引 《新辑本桓谭新论》虽然是对古籍的辑录,但其内容并非晦涩难懂。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书,建议读者在阅读时注意以下几点: 结合时代背景: 阅读本书时,应时刻注意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即汉代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桓谭思想的针对性与现实意义。 关注核心概念: 桓谭在论述中,经常会用到“道”、“理”、“名”、“实”、“德”等核心概念。理解这些概念在桓谭思想体系中的具体含义,是把握其整体思想的关键。 注意逻辑关联: 尽管本书辑录的材料可能零散,但细读之下,可以发现桓谭思想内部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联。例如,他对“道”的认识,就与其对“理”的理解,以及对“名实”的辨析紧密相连。 体会批判精神: 桓谭思想中蕴含着强烈的批判精神,他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学术流弊,以及不符合“道”和“理”的言行,都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体会这种批判精神,有助于我们认识其思想的现实关怀。 与先秦诸子对比: 桓谭的思想是在先秦诸子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阅读时,可以将桓谭的思想与老子、庄子、孔子、荀子、韩非子等人的思想进行对比,更能体现出其思想的独特性与创新性。 重视注释与考证: 本书的编纂者必定会对原文进行详细的注释与考证,这些内容对于理解原文至关重要。务必认真阅读,理解编纂者的意图与考证过程。 结语 《新编诸子集成续编:新辑本桓谭新论》的问世,不仅仅是一部古籍的整理,更是对一位被低估的伟大思想家的重新发现。通过本书,我们得以窥见汉代思想的丰富多元,得以领略桓谭那独特而深刻的智慧光芒。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兴趣,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并从中汲取宝贵的思想养分,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古代哲学思想颇感兴趣,尤其是一些鲜为人知却又独具慧眼的学者。桓谭其人,在汉代诸子百家中,或许不如儒道名家那样广为人知,但其思想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总能吸引我深入探究。《新辑本桓谭新论》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去重新认识这位被历史洪流稍稍淹没的智者。从书名来看,“新辑本”意味着它可能汇集了过去零散的资料,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考订,这对于研究桓谭思想的学者和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

对于很多对中国古代哲学典籍抱有探索精神的读者而言,能够获得一份系统、可靠的整理本,其意义非凡。《新辑本桓谭新论》的出现,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它承载着对于一位被低估的汉代思想家的重新发掘,并以最传统、最能体现古籍神韵的繁体竖排方式呈现,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学术的态度和对读者的尊重。我非常好奇,在“新辑”的过程中,研究者们是如何梳理、考订那些散落在文献中的关于桓谭的言论,又是如何将之整合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学术体系的。

评分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一本充满智慧的古籍,是何其难得的体验。尤其是《新辑本桓谭新论》采用的繁体竖排版,更是增添了一份古典的韵味。当我将视线投向那一行行排列整齐的文字时,一种穿越时空的宁静感油然而生。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能够窥见汉代先贤的思想光芒。我深信,通过这本书,我将有机会更深入地理解那些流传千古的智慧,并在这些古老思想的启迪下,获得新的启发。

评分

这本《新编诸子集成续编:新辑本桓谭新论》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其繁体竖排的版本,瞬间勾起了我对于古籍阅读的深厚情感。拿到书的那一刻,纸张的质感、油墨的醇厚,都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文人墨客笔耕不辍的时代。翻开书页,疏朗的竖排文字在眼前铺展开来,不同于现代横排的习惯,阅读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一种仪式感。每一个字的起承转合,都似乎蕴含着千年的智慧,需要细细品味。这种排版方式不仅是形式上的复古,更是对内容的一种致敬,让读者在视觉和触觉上都与古籍建立了更深的联结。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学术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始终关注着那些填补空白、整理遗珠的学术著作。《新编诸子集成续编》这个系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严谨和厚重,而“新辑本桓谭新论”更是其中的亮点。它不仅仅是一次文献的汇集,更可能是一次对桓谭思想体系的重新构建和解读。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对桓谭思想的源流、特点、以及其在当时及后世的影响有更深入、更细致的论述,从而填补我在这方面知识的空白。

评分

哎哟喂看上去不错哟!

评分

这套书的质量和重要性无需多言。

评分

很满意的一般,现在活动少了,这样一单不容易啊。

评分

书非常不错,值得推荐!!

评分

国学经典,值得拥有。物超所值

评分

不错的书,凑单的

评分

大唐西域记

评分

《新辑本桓谭新论(繁体竖排版)》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朱先生任教北京大学时,写在北京大学25×20的直排稿纸的背面,线装一册。封面有“新辑本桓谭新论”、“朱谦之校辑”、“一九五九年七月”字样。原书只有简单标点,没有引号和专名号。二○○二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朱谦之文集收入《新辑本桓谭新论》,为其首次面世。桓谭新论,旧有清人孙冯翼和严可均两种辑本。孙本收入问经堂丛书第三函,嘉庆七年刊;严本晚于孙本十三年,收入全后汉文卷十三至卷十五。清季黄以周亦有辑本,但未刊行。这几种辑本都有缺憾,未惬人意。有鉴于此,朱谦之先生(一八九九——一九七二)乃有新辑本桓谭新论之作。

评分

京东618,买书的最佳时机,实在是太划算了,正版,品相也好,一口气买了好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