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台版《问出现代艺术名作大秘密》伊莎贝尔.波妮登.库宏

现货台版《问出现代艺术名作大秘密》伊莎贝尔.波妮登.库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现代艺术
  • 艺术史
  • 艺术鉴赏
  • 绘画
  • 雕塑
  • 艺术理论
  • 波普艺术
  • 印象派
  • 艺术入门
  • 名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国图书进出口深圳公司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
ISBN:9789865671457
版次:1
商品编码:10060295357

具体描述

問出現代藝術名作大祕密:在奧塞美術館,遇見梵谷、莫內、雷諾瓦、羅丹……

Comment parler du musee d’Orsay aux enfants

  • 作者: 伊莎貝爾.波妮登.庫
  • 原文作者:Isabelle Bonithon Courant
  • 譯者:周明佳
  •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 出版日期:2015/06/11
  • 語言:繁體中文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671457
    • 叢書系列:藝術探偵:「藝術,用問的最快!」系列
    • 規格:平裝 / 184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面對藝術時,像個孩子一樣大聲發問吧!
不要怕問問題,因為你以為的傻問題,往往是了解作品的好問題!
節目主持人暨作家謝哲青推薦
◎到底什麼是「現代藝術」?
它的繪畫、雕塑、家具、攝影、建築、版畫、素描所展現和描繪的世界,
明明跟我們的「現代」生活一點都不像,看起來就像一、兩百年前的人物或風景!
「現代藝術」……到底哪一點「現代」?為什麼說它「現代」?

◎奧塞美術館,是「現代藝術」的聖地,以印象派名作收藏之豐而著稱──
這個曾經被評論家以「剛塗上顏色的壁紙可能都比較好看……」來譏嘲嫌棄的風格,為何今天搖身一變為動輒以數億美金拍賣成交的名作?那些堪稱「19世紀魯蛇藝術家」的窮畫家,又是憑藉什麼本事讓我們今天心甘情願排隊等待入館「朝聖」其作品?

◎一天也逛不完的奧塞美術館,該怎麼逛,才不會走馬看花,只留下到此一遊的紀念照?
該如何欣賞好不容易親眼目睹的名作,才能真正進入藝術的世界,不再當個傻笑的過客?

在法國藝術史學家的導覽下,這座現代藝術的寶庫將任你自由探索,除了欣賞豐富的現代藝術館藏,還可看見在巴黎邁向現代化的過程中,工業與科學進步對藝術創作產生的影響。

米勒、庫爾貝、馬內、雷諾瓦、莫內、梵谷、塞尚、竇加、盧梭、高更、馬諦斯、羅丹……

這些你我耳熟能詳的大師,就在由火車站改建而成、彷彿感覺得到風在流動、陽光在飛舞的奧塞美術館裡,等待與你相遇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世界與巴黎。

Why Musée d'Orsay?為什麼是「奧塞美術館」?

●巴黎必遊的「藝術聖地」
位於巴黎塞納河畔,是許多巴黎遊客必訪的行程,更是現代藝術愛好者嚮往的「聖地」之一。

●火車站變身美術館
由火車站改建,與傳統博物館的空間感大不相同,彷彿感覺得到風在流動、陽光在飛舞……建築本身就是傑出的藝術品!

●法國藝術史專家帶你穿越時空,「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巴黎
法國藝術史學家擔任嚮導,用最生活化、淺白的問題,帶出相關藝術知識,令讀者得以自在優遊於現代藝術名作之間。

「大師名作問與答」範例:
賞析作品:《煎餅磨坊的舞會》/雷諾瓦
●坐在前景左側的小女孩,為什麼頭髮是綠色和藍色的?!
看起來是很怪,不過,雷諾瓦用這樣不尋常的色彩,是為了表現陽光落在頭髮上、舞池地上、跳舞的人衣服上時的光影效果。根據印象派畫家的理論,影子不完全是黑色或灰色,而是帶著其他淡淡的色彩。

賞析作品:《自畫像》/梵谷
●梵谷為什麼把自己的臉畫成綠色的?
藝術家想表達的不是現實,偶爾會曲解並誇大某些色彩,是為了能夠進一步詮釋某種情緒或感受。梵谷在畫這幅畫時生病了,住在聖雷米精神療養院(Saint-Rémy-de-Provence)。這幅作品和他在同一時期完成的另一幅自畫像一樣,充分呈現他突出的顴骨、凹陷的削瘦臉頰。這些綠色的陰影,凸顯了模特兒的蒼白,也傳達了他健康狀況不佳的訊息。

賞析作品:《頹廢的羅馬人》/庫蒂爾
●為什麼所有人都躺在同一張床上?
這些人參加一場宴會,而這張床是用來吃飯的,不是用來睡覺,因為羅馬人都是躺著吃飯,而不是坐著。不過,這張畫不是太真實,因為一般來說,客人不會一起使用同一張石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銅製或是木製的沙發。

賞析作品:《魯昂大教堂。聖羅曼塔大門早晨的樣子》/莫內
●完全看不懂~這幅畫到底想表現什麼?
這是魯昂大教堂西邊的門面。通常應該站在遠處欣賞這幅畫,因為靠近時,影像看起來很模糊,原因是莫內在畫上用各種形態的色彩與筆觸,並且堆砌顏料,表現的並不是精確的細節。整幅畫有一種粗塗灰泥的效果,而且畫面上很多地方的顏料都很厚。

本書特色

1.不需具備任何藝術史基礎
2.隨心所欲,問題隨選,隨看隨懂
3.一本書掌握現代藝術的精髓
4.「火車站變身世界級美術館」祕密大公開

目錄

5 序言
6 什麼是現代性?
8 爭論的開始
9 現代藝術是什麼?
10 真實世界的模型
11 繪出變動的世界
12 現代藝術的展示
14 現代藝術家與觀賞者
16 異國情調
18 工業與科學進步對創作的助益
20 工業生產
21 銅雕與複製品:蓬勃的商機
23 鐵:現代材質
25 畫家:科學與技術進步的信徒
27 攝影:因科學進步而存在的藝術
30 巴黎市的現代化
34 從車站到美術館
36 車站的歷史
38 變身美術館
40 美術館的收藏品
44 如何使用美術館
46 做好準備,走進奧塞
50 大師名作這樣看!
52 如何賞析
54 1 《泉》/安格爾(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58 2 《約瑟夫.得波德納男爵》/杜米埃(Honoré Daumier)
62 3 《拾穗》/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
66 4 《頹廢的羅馬人》/庫蒂爾(Thomas Couture)
70 5 《畫家的工作室》/庫爾貝(Gustave Courbet)
76 6 《窮漁夫》/普維.德.夏凡納(Pierre Puvis de Chavannes)
78 7 《奧菲歐》/牟侯(Gustave Moreau)
82 8 《草地上的午餐》/馬內(Edouard Manet)
86 9 《跳舞》/卡波(Jean-Baptiste Carpeaux)
90 10 《搖籃》/莫莉索(Berthe Morisot)
94 11 《刨地板的工人》/卡玉伯特(Gustave Caillebotte)
98 12 《一號灰黑排列,藝術家母親的肖像》/惠斯勒(James MacNeill Whistler)
102 13 《煎餅磨坊的舞會》/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
106 14 《魯昂大教堂。聖羅曼塔大門早晨的樣子》/莫內(Claud Monet)
110 15 《自畫像》/梵谷(Vincent Van Gogh)
114 16 《蘋果與橘子》/塞尚(Paul Cézanne)
118 17 《浴盆》/竇加(Hilaire Germain Edgar Degas)
122 18 《菩薩》/魯東(Odilon Redon)
126 19 《舞蛇人》/盧梭(Henri Rousseau)
130 20 《美女》/高更(Paul Gauguin)
134 21 《馬戲團》/秀拉(Georges Seurat)
138 22 《珍亞芙在跳舞》/羅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142 23 《豪華、寧靜和享樂》/馬諦斯(Henri Matisse)
146 24 《該隱》/皮耶斯特(Fernand-Anne Piestre)
150 25 《有海帶與貝殼的手》/賈列(Emile Gallé)
154 26 《寫字臺》/亨利.范.德費爾德(Henry Van de Velde)
158 27 《行走的男子》/羅丹(Auguste Rodin)
162 28 《公園》/烏依亞爾(Édouard Vuillard)
166 29 《白熊》/彭朋(François Pompon)
 
170 專有名詞索引
173 奧塞美術館相關實用資訊
175 其他參考資訊
176 圖片來源


《艺术的迷宫:探索西方艺术史的非凡旅程》 本书是一部全面而深入的西方艺术史导览,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数千年的人类创造力洪流,领略从古希腊的雕塑杰作到文艺复兴的恢弘巨制,再到印象派的瞬间光影捕捉与现当代艺术的激进实验。它不仅仅是一本艺术史的编年史,更是一次对人类精神世界与社会变迁的深度剖析,通过艺术的语言,解读不同时代的核心思想、信仰体系与审美取向。 第一部分:古典的奠基与中世纪的虔诚 旅程始于人类文明的摇篮——古希腊与古罗马。我们将详细考察古典艺术的核心原则:对完美比例、和谐与理想化人体的追求。从帕特农神庙的柱式结构,到菲狄亚斯和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人体雕塑,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理念如何塑造了西方艺术的基石。随后,我们将探讨罗马帝国如何继承并发展了希腊的技艺,尤其是在建筑(如万神殿)和写实肖像方面的成就,以及这些艺术形式如何被用作帝国权力的象征。 中世纪的篇章,重点聚焦于基督教信仰对艺术的绝对主导地位。从早期的拜占庭马赛克艺术中闪耀的金色光芒与象征意义,到罗马式教堂的厚重与神秘,再到哥特式大教堂如何通过飞扶壁和彩色玻璃窗,将自然光转化为神圣之光,创造出“向上提升”的视觉体验。我们将深入分析手抄本插画、圣像画的符号学意义,揭示艺术如何成为教义传播和信徒精神寄托的主要工具。 第二部分:文艺复兴的觉醒与巴洛克的激情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本书详尽描绘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复苏,艺术家们重新发现了古典智慧,并将人类的潜能置于宇宙的中心。我们将细致品鉴乔托对立体感和情感的初步尝试,然后进入盛期文艺复兴的“三巨头”时代:达·芬奇对科学观察与艺术表达的完美融合(如《最后的晚餐》中的透视法与心理刻画)、米开朗基罗对人体力量与精神冲突的深刻揭示(西斯廷教堂穹顶),以及拉斐尔对和谐与优雅的极致追求。佛兰德斯画派中对细节的痴迷(如凡·艾克的油画技法革新)也将被单独论述。 紧随其后的是巴洛克艺术。这一时期充满了戏剧性、动感和强烈的情感冲击力。本书分析了巴洛克如何服务于反宗教改革运动,通过感官的刺激来激发信仰。卡拉瓦乔的“明暗对照法”(Chiaroscuro)如何将神圣事件拉入凡间,赋予其强烈的现实感;贝尼尼的雕塑(如《圣特蕾莎的狂喜》)如何捕捉瞬间的动作与情感高潮;而彼得·保罗·鲁本斯的油画则展现了生命力的蓬勃与丰腴。同时,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伦勃朗、维米尔)作为巴洛克的一个独特分支,其对市民阶层生活、静物和光线的精妙捕捉,也被置于详细的考察之中。 第三部分:启蒙、革命与浪漫的感性回归 十八世纪见证了新古典主义的回归,它以理性、秩序和古典美德为号召,对洛可可的奢靡风尚进行了反动。大卫的作品正是这一时期的最佳代表,它与法国大革命的政治理想紧密相连。 然而,对僵硬的古典范式的反叛很快催生了浪漫主义。本书着重阐述浪漫主义如何推崇个人情感、想象力、对自然的敬畏(“崇高”概念)以及对异域风情的迷恋。德拉克洛瓦的色彩激情、戈雅对战争与黑暗面的深刻洞察、以及特纳对光线与大气现象的探索,都标志着艺术家主体性的进一步强化。 第四部分:现代性的黎明——从现实到抽象 十九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浪潮彻底改变了社会结构和艺术家的视角。现实主义拒绝了浪漫主义的过度美化,专注于描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艰辛(如库尔贝)。 随后,印象派的出现无疑是艺术史上的一场革命。本书详细探讨了他们如何放弃传统的工作室,转而捕捉光线在自然环境中的瞬时变化,以及对日本浮世绘等非西方艺术形式的吸收。莫奈、雷诺阿等人的作品,标志着艺术主题从“描绘什么”转向“如何观看”。 后印象派则继承了印象派的色彩革新,但更加强调形式结构和情感表达:塞尚对几何形体的结构性分解、梵高对色彩与内心痛苦的爆发式表达,以及高更对原始与象征的追寻,为二十世纪的艺术爆炸奠定了基础。 第五部分:二十世纪的颠覆与多元宇宙 进入二十世纪,艺术史进入了加速的、不断自我否定的阶段。野兽派的色彩解放、表现主义对焦虑情绪的尖锐刻画,以及立体主义对三维空间和视角的彻底瓦解,标志着对传统再现手法的终结。 本书将逐一梳理关键的现代艺术运动:从达达主义的反逻辑与偶然性,到超现实主义对潜意识世界的探索。立体主义向抽象艺术的过渡,如康定斯基对纯粹精神性的追求,如何使艺术摆脱了对可见世界的依赖。二战后,艺术的中心转移至纽约,抽象表现主义(如波洛克和罗斯科)将画布变成了一个行动或冥想的场所。 最后,本书将目光投向后现代艺术的多元化趋势:波普艺术如何将日常商品文化纳入高雅艺术殿堂,极简主义对艺术品的物质性和本质进行回归,以及概念艺术如何宣告“观念重于对象”。通过对这些复杂而充满活力的流派的梳理,读者将获得一个全面理解西方艺术从古典理想走向当代多元探索的清晰框架,理解每一件杰作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与哲学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接触这本书的氛围,感觉非常“沉静”。它不像那些追求轰动效应的畅销书那样张扬,反而散发着一种内敛的学识魅力。从书的整体气质来看,它似乎更倾向于一种“慢阅读”的体验,鼓励读者停下来,细细品味每一个章节蕴含的深意。我甚至想象着,在冬日的午后,泡一杯热茶,伴着柔和的灯光,慢慢研读这本书,那将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精神享受。这种“慢”的基调,反而让我更加期待它内容上的深度和广度,相信它会用一种非常平和、不咄咄逼人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解释得清晰透彻。它不是在“说教”,而更像是一位资深的智者在与你进行一场心与心的对话。

评分

这本书的版式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懂得留白的重要性。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很多书籍恨不得把每一寸空间都塞满文字和图像,读起来让人倍感压抑。然而,这本精心制作的读物,却保持了恰到好处的疏朗感。无论是段落之间的间距,还是页边距的预留,都体现出设计者对阅读舒适度的极致追求。这种呼吸感强的排版,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疲劳,使得即便是长时间的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酸涩。这种对细节的关注,间接反映出作者和出版方对“阅读体验”这个核心环节的重视程度,这绝非一般出版社能够轻易做到的水准,体现了对读者群体的尊重。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厚度和分量感,给我一种“有料”的预感。翻开首页,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气息,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一个沉浸式的阅读环境。我特别关注了它的目录结构,设计得非常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似乎预示着内容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全新的认知领域。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让我对作者的专业素养产生了极大的信赖感。我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这本书不会是那种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泛泛之谈,而更像是一部精心构建的知识体系,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去理解那些平日里感到高深莫测的艺术现象。对于想要系统性学习或者深入探索某一领域的爱好者来说,这样的编排无疑是最佳的向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那种触感和视觉上的结合,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纸张的选择很考究,摸上去有一种温润而厚实的感觉,不像一些廉价印刷品那样轻飘飘的。封面色彩的搭配也很有艺术感,虽然我还没有深入了解内容,但光是看着这个封面,就仿佛能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历史沉淀和现代审美的碰撞。内页的排版布局非常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毫不费力。特别是那些插图的印刷质量,色彩还原度极高,细节之处处理得非常到位,这对于一本侧重于视觉艺术的图书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看得出来,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的时候,是下了大功夫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很值得收藏。即使只是放在书架上,它散发出的那种气质也足以提升整个空间的格调。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感觉非常“国际化”,从封面到字体选择,都带有一种高级的、跨越地域的审美标准。它没有采用那种过于本土化或刻板的传统书籍样式,而是呈现出一种更为现代、更具世界眼光的风格。这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国际书展上备受瞩目的精品出版物,它们往往在设计上敢于突破,敢于用极简或极具个性的方式来表达主题。这种设计语言的国际范儿,让我对书中可能涉及的内容更加好奇,是否会引入更多非本土的、前沿的艺术观点和案例?这种未知的期待感,正是吸引我迫不及待想要深入阅读的最大动力之一,它承诺着一次超越日常视野的探索之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