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精编版) [THE CONDENSED PROTOCOLS FROM 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精编版) [THE CONDENSED PROTOCOLS FROM 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J.萨姆布鲁克(JOSEPH SAMBROOK) 等 著
图书标签:
  • 分子克隆
  • 分子生物学
  • 实验指南
  • 生物技术
  • 基因工程
  • DNA克隆
  • PCR
  • 限制性内切酶
  • 载体
  • 转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11480
版次:1
商品编码:10067935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HE CONDENSED PROTOCOLS FROM 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1-01
页数:69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精编版)》作为一本准确、可靠、明晰的实验操作手册,获得广泛的赞誉,已成为分子生物学工作者必备的案头工具书。
  第三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对图书内容进行彻底的更新,修改了每一个方案,增加了大量的新内容,拓宽了学科范围,涵盖了各类常规技术、成熟技术和新技术,这些实验技术都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分离、分析和克隆DNA分子很好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
  精编版专为实验台边的工作者设计,对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科学和免疫学专业的学生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同时给单个研究者提供了“一书在手、方案全览”的便利。

目录

第1章 分子克隆中使用的质粒载体的制备
方案1.1 SDS碱裂解法制备质粒DNA:小量制备
方案1.2 SDS碱裂解法制备质粒DNA:中量制备
方案1.3 SDS碱裂解法制备质粒DNA:大量制备
方案1.4 煮沸法小量制备质粒DNA
方案1.5 煮沸法大量制备质粒DNA
方案1.6 用牙签挑取菌落小量制备质粒DNA
方案1.7 SDS裂解法制备质粒DNA
方案1.8 聚乙二醇沉淀法纯化质粒DNA
方案1.9 层析法纯化质粒DNA
方案1.10 氯化铯�蹭寤�乙锭梯度平衡离心法纯化闭环DNA:连续梯度法
方案1.11 氯化铯�蹭寤�乙锭梯度平衡离心法纯化闭环DNA:不连续梯度法
方案1.12 有机溶剂萃取法从DNA中去除溴化乙锭
方案1.13 离子交换层析法从DNA中去除溴化乙锭
方案1.14 NaCl离心法去除质粒DNA样品中的小片段核酸
方案1.15 Sephacryl S��1000层析法去除质粒DNA样品中的小片段核酸
方案1.16 氯化锂沉淀法去除质粒DNA样品中的小片段核酸
方案1.17 在质粒载体中进行定向克隆
方案1.18 在黏性末端上连接接头
方案1.19 在质粒载体中进行平末端克隆
方案1.20 质粒DNA的去磷酸化
方案1.21 平末端DNA连接合成的接头
方案1.22 在低熔点琼脂糖中连接质粒和目的DNA
方案1.23 制备和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的Hanahan 方法:高效的转化 方法
方案1.24 制备和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的Inoue 方法:超级感受态细胞
方案1.25 氯化钙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
方案1.26 大肠杆菌的电转化
方案1.27 用X�瞘al和IPTG筛选细菌克隆:α互补
方案1.28 小量细菌克隆的杂交筛选
方案1.29 中量细菌克隆的杂交筛选
方案1.30 大量菌落的杂交筛选
方案1.31 菌落的裂解和DNA与滤膜的结合
方案1.32 在滤膜上进行细菌DNA的杂交

第2章 λ噬菌体及其载体
方案2.1 λ噬菌体的平板培养
方案2.2 λ噬菌体噬菌斑的挑取
方案2.3 通过平板裂解和洗脱制备λ噬菌体原种
方案2.4 用小量液体培养制备λ噬菌体原种
方案2.5 λ噬菌体的大规模培养:低倍数感染
方案2.6 从大规模裂解物中沉淀λ噬菌体颗粒
方案2.7 通过凝胶电泳测定λ噬菌体原种和裂解物中DNA的含量
方案2.8 通过CsCl等密度梯度离心纯化λ噬菌体颗粒
方案2.9 通过甘油分 级梯度离心纯化λ噬菌体颗粒
方案2.10 通过沉淀/离心纯化λ噬菌体颗粒
方案2.11 用蛋白酶K和SDS从大规模培养物中提取λ噬菌体DNA
方案2.12 用甲酰胺从大规模培养物中提取λ噬菌体DNA
方案2.13 用作克隆载体的经单一限制性酶切割的λ噬菌体DNA的制备
方案2.14 用作克隆载体的双限制性酶切割的λ噬菌体DNA的制备83
方案2.15 λ噬菌体载体DNA的碱性磷酸酶处理
方案2.16 λ噬菌体臂的纯化: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
方案2.17 用于基因组文库中的真核DNA的部分 酶切:预反应
方案2.18 用于基因组文库的真核DNA的部分 酶切: 制备反应
方案2.19 λ噬菌体臂与外源DNA片段的连接
方案2.20 基因组文库的扩增
方案2.21 噬菌体DNA从噬菌斑转移到滤膜98
方案2.22 噬菌体DNA在滤膜上的杂交
方案2.23 λ噬菌体快速分 析:从平板裂解物中纯化λDNA
方案2.24 λ噬菌体分 离物的快速分 析:从液体培养物中纯化λDNA
第3章 M13噬菌体载体
第4章 高容量载体的应用
第5章 DNA凝胶电泳和脉冲场琼脂糖凝胶电泳
第6章 真核基因组DNA的制备和分 析
第7章 真核细胞mRNA的提取、纯化和分 析
第8章 聚合酶链反应体外扩增DNA
第9章 放射性标记DNA探针与RNA探针的制备
第10章 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
第11章 cDNA文库制备及基因鉴定
第12章 DNA测序
第13章 诱变
第14章 表达文库的筛选
第15章 克隆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第16章 克隆基因转入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
第17章 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表达分 析
第18章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附录
索引

前言/序言


探索生命奥秘:现代生物学实验技术精要 一本聚焦于前沿生物学核心技术的实践手册 本书籍旨在为生物学、生物技术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人员、高级学生和实验室技术人员,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高度实用的实验技术指导。它并非对分子克隆的特定领域进行深入剖析,而是着眼于更广泛的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操作与核心方法论。我们将跨越分子生物学的边界,深入探讨涉及蛋白质组学、细胞生物学、基因组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多个关键领域的尖端技术。 核心内容聚焦:超越基础,直击前沿 本书的叙事结构围绕着生命科学研究的“工具箱”展开,精选那些在当前科研领域中具有决定性意义且应用频率极高的实验技术。 第一部分:蛋白质的结构、功能与解析 本部分详尽阐述了如何从样品制备到最终数据解读的整个蛋白质研究流程。重点不在于基因的插入与表达,而在于对表达产物——蛋白质本身——的深入理解。 1. 蛋白质分离与纯化技术: 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分离原理下的技术选择。重点阐述基于亲和力、离子交换和尺寸排阻的层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讨论如何优化缓冲液体系和梯度洗脱程序,以达到极高的纯度和收率。特别关注在处理复杂生物基质(如细胞裂解液、组织匀浆)时,如何进行初步的去污和浓缩。 2. 结构鉴定与相互作用研究: 详细介绍利用X射线晶体学(X-ray Crystallography)和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解析蛋白质三维结构的基本步骤与挑战。对于结构生物学初学者,本书提供了从晶体生长/冷冻样品制备到数据收集与结构解析的实用路线图。此外,针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s)的研究,我们深入探讨了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 Y2H)系统的设计、优化与结果判读,以及在生理条件下检测相互作用的免疫共沉淀(Co-IP)技术及其关键的控制实验设置。 3. 翻译后修饰(PTMs)的鉴定: PTMs是调控蛋白质功能的核心机制。本书将详细讲解如何使用特异性抗体阵列和定性/定量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技术来识别和量化磷酸化、泛素化、糖基化等关键修饰。讨论如何利用化学试剂进行修饰位点的“富集”处理,以提高后续MS分析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第二部分:细胞生物学与成像技术的前沿应用 本部分侧重于在细胞层面及亚细胞器层面进行高分辨率、高通量的功能和定位研究。 1. 先进的细胞培养与操作: 超越常规的二维(2D)培养,本书着重介绍三维(3D)细胞培养系统,包括球状体(Spheroids)和类器官(Organoids)的建立与维护。讨论如何模拟体内微环境以获得更具生理学意义的实验模型。同时,详述原代细胞分离、传代培养的最佳实践,以及在无血清或限定因子培养基中的培养策略。 2. 活细胞成像与示踪技术: 系统介绍荧光蛋白标记技术(如Fluorescein, Rhodamine及其衍生物)在细胞内示踪特定分子运动的应用。深入探讨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y)、双光子显微镜(Two-Photon Microscopy)的操作原理,并提供提高成像分辨率、减少光漂白和光毒性的实用技巧。重点介绍FRET (Förster共振能量转移)和FRAP (荧光漂白恢复)在研究分子动态学中的应用。 3. 细胞功能性分析: 涵盖各种评估细胞生理状态和功能的关键技术,包括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的多参数分析、凋亡检测、细胞周期分析,以及高内涵筛选(High-Content Screening, HCS)平台在药物筛选和毒性评估中的集成应用。 第三部分:基因组学与大数据整合 本部分关注基因组和转录组层面的高通量分析方法,及其数据解读的生物信息学基础。 1. 新一代测序(NGS)文库制备与质量控制: 详细阐述用于全基因组测序(WGS)、外显子组测序(WES)以及RNA测序(RNA-Seq)的文库构建流程。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片段化方法、适配子(Adapter)设计策略以及文库的定量与质量评估(如使用Bioanalyzer或TapeStation)。 2. 表观遗传学研究方法: 聚焦于研究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的实验设计。详细介绍ChIP-seq(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的优化流程,包括抗体选择、阳性/阴性对照的设置,以及如何处理和分析由此产生的复杂数据。同时,探讨ATAC-seq(Assay for Transposase-Accessible Chromatin using sequencing)在开放染色质区域分析中的应用。 3. 生物信息学基础与数据分析流程: 本章旨在弥合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之间的鸿沟。它提供了对NGS原始数据(FASTQ文件)到最终结果报告的标准化流程指导。内容包括:基础的序列比对(Alignment,如使用BWA/Bowtie2)、变异检测(Variant Calling,如使用GATK)、差异表达分析(Differential Expression Analysis,如使用DESeq2/EdgeR),以及初步的通路富集分析(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强调数据可视化和结果的可重复性验证。 第四部分:实验设计的严谨性与规范化 贯穿全书的核心理念是“严谨的实验设计是可靠结果的基石”。本部分强调科学方法的规范性,而非单一技术的重复。 1. 统计学原理在实验中的应用: 讲解如何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检验方法(如t检验、ANOVA、非参数检验)。强调样本量估算的重要性,以确保实验具有足够的统计功效。讨论如何正确设置阳性、阴性对照,并识别和排除实验中的潜在系统误差。 2. 试剂与耗材的标准化: 提供关于抗体验证(Antibody Validation)的实用标准,包括Western Blot、免疫组化(IHC)和流式分析中的特异性与批次间一致性测试。讨论高质量引物/探针的定制标准,以及对酶制剂、保护剂的最佳储存与使用建议。 3. 实验室安全与废物处理: 强调高压灭菌、生物安全柜(BSC)的正确操作、生物危害性废物的分类与处理规范,以及处理特定化学试剂(如DEPC、苯酚/氯仿)的安全规程。 本书以其深度、广度和对当代生物研究实践的紧密贴合,致力于成为一本指导读者跨越技术瓶颈、提升研究质量的必备工具书。它聚焦于“如何有效地解决当前生命科学研究中遇到的复杂技术挑战”,为构建下一代生物学发现提供坚实的操作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接触分子克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也算熟悉一些基本的操作,但总感觉知识体系不够扎实,很多地方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这次看到《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精编版)》,就觉得是个绝佳的机会来梳理和深化我的理解。我特别想知道,在“精编”的过程中,它是否保留了足够深入的原理阐述,能够帮助我从更根本的层面去理解这些技术。我希望它不仅是教我“怎么做”,更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么做”。这样,我才能在遇到非常规情况时,有能力去调整和创新。同时,我对于书中提供的不同类型克隆策略的比较和选择,以及相关的工具酶的介绍,也充满了期待。因为不同的实验目的,往往需要选择最适合的克隆方法和工具,而这其中的考量因素其实不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决策性的指导,帮助我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另外,作为一个长期在实验室摸爬滚打的人,我深知一个好的实验指南,不仅要包含标准化的流程,更要能反映最新的技术进展和优化方案。我好奇这本书是否能给我带来一些“眼前一亮”的惊喜,让我能够用更高效、更先进的方法来完成我的实验。

评分

收到这本书,我首先就被它的版式和内容组织方式吸引了。我总觉得,一本好的实验参考书,除了内容本身的专业性,其易用性和检索性也同样重要。对于我这样经常需要快速查找某个特定步骤或者技巧的研究者来说,一本排版清晰、逻辑分明、索引详实的指南,无疑是事半功倍的。我很好奇它在“精编”的过程中,是如何平衡信息密度和易读性的。是采用了更简洁明了的语言,还是通过更精炼的图表来辅助说明?我尤其关注它在一些经典但操作细节繁琐的实验,比如基因的插入、PCR产物的纯化、质粒的提取等方面,是否有更优化、更省时省力的实验方案。因为在实际科研工作中,时间往往是宝贵的,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实验,对于推进项目进展至关重要。另外,作为一个曾经在实验中屡屡碰壁的研究者,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避坑指南”,或者一些“高级技巧”的分享,能够帮助我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或者在遇到棘手问题时,能够有更清晰的思路去解决。它会不会成为我解决实验难题的“秘密武器”,我很期待。

评分

我一直觉得,经典的实验手册就像是科学研究的“教科书”,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的经验和智慧。而“分子克隆”无疑是其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篇章之一。我选择这本书,更多的是被它“精编版”这个名号所吸引。这意味着它可能剔除了冗余的信息,将最核心、最实用、最精华的部分提炼出来。在我看来,一本好的实验指南,不仅仅是提供步骤,更应该传递一种“科学思维”。它应该教会我如何设计实验,如何预判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如何分析和解读结果。对于分子克隆这样的技术密集型领域,理解其背后的原理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在面对不同研究对象和具体问题时,灵活运用和调整。我特别关注这本书是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让我能够触类旁通,甚至举一反三。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严谨又不失启发性的语言,引导我走进分子克隆的世界,让我不再仅仅是机械地执行操作,而是能够理解每一步的意义,掌握实验的精髓,最终能够独立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并能自信地将这些技术应用到自己的研究课题中去。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想入手了,毕竟“分子克隆”这个领域,在生物科学研究里太核心了,几乎是哪个方向的实验室都绕不开的。我平时看文献,经常会遇到各种技术名词,比如PCR、基因克隆、载体构建等等,但总感觉隔靴搔痒,没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对具体操作的细节更是模糊不清。这次看到这个精编版,名字就挺吸引人的,觉得它可能更适合我这种入门级或者想要快速回顾关键技术的研究者。我特别好奇它在基础实验原理的讲解上做得怎么样,会不会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去解释那些复杂的生化过程。毕竟,很多教材虽然内容详实,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晦涩的术语和繁琐的步骤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清晰的实验流程图,或者图文并茂的讲解,让我能快速掌握核心操作,并且理解其中的道理,而不是死记硬背。另外,对于实验结果的解读和常见问题的排查,这本书有没有提供指导性的建议,这一点也很重要。毕竟,做实验总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能够快速定位问题并解决,对于提高实验效率和成功率至关重要。我期待它能成为我在实验室里的得力助手。

评分

我一直认为,在科研领域,拥有一个可靠的“工具箱”至关重要,而一本高质量的实验手册,就是这个工具箱中最核心的部分。分子克隆作为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精编版”这个标签,让我觉得它更适合我这种追求效率和精准度的人。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武林秘籍”,将那些复杂而关键的分子克隆技术,用最简洁、最有效的方式呈现在我面前。我特别好奇它在实验设计的指导方面做得如何。例如,在构建目标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考虑启动子、终止子、筛选标记等多种因素,这本书是否能提供清晰的思路,帮助我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进行最优化的设计。我同时也非常关注书中关于不同类型载体的介绍和选择,以及如何根据研究目的来选择最合适的载体。我希望它不仅能教我如何操作,更能让我理解每一种操作背后的逻辑和原理,从而在实际操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少走弯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实验室中一本常备的参考书,无论是在日常实验操作,还是在解决棘手的实验难题时,都能给我带来宝贵的启发和帮助。

评分

书的内容很实用,送货很快

评分

所以,春天多出现鼽衄之病,夏天多出现胸胁方面的疾病,长夏多出现直泄无度的洞泄等里寒病,秋天多出现风疟,冬天多出现痹厥之症。因此冬天不要扰动筋骨,力求藏阴潜阳,这样第二年春天就不会出现鼽衄和颈部疾病,夏天就不会出现胸胁病变,长夏季节就不会出现洞泄等里寒病,秋天就不会患风疟病,冬天也不会患痹厥、飨泄、出汗过多等病。

评分

东风在春季产生,通常引发肝的病变,病邪从颈部侵入。南风在夏季产生,常常引发心的病变,病邪从胸胁侵入。西风在秋季产生,常常引发肺部的病变,病邪从肩背侵入。北风在冬季产生,多引发肾的病变,病邪从腰股侵入。长夏属土,土位于中央,病变多发生在脾,病邪常从背脊侵入。

评分

岐伯对日: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评分

因此春季邪气伤人,病多发生在头部;夏季邪气伤人,病多发生在心脏;秋季邪气伤人,病多发生在肩背;冬季邪气伤人,病多发生在四肢。

评分

【译文】

评分

【原文】

评分

又便宜又方便,京东购书就是不错

评分

【译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