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化妆品研制、开发和生产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高校化妆品专业的师生参考,也可作为化妆品配方师的培训教材。 《化妆品配方设计7步》是《化妆品配方设计6步》的修订版,《化妆品配方设计6步》自2009年出版后即以新颖的配方设计理念、宏观的设计视野、实用的设计方法、系统的知识构架受到读者欢迎,尤其受到化妆品配方师的青睐,成为化妆品配方师入门图书。读者购买后给出这样的评价:“里面记载的配方都很实用,大部分配方,以我的所学和我的经验都感觉十分合理可行,值得利用,讲解的也很全面到位,选它无遗憾,真后悔现在才看到这本书,不然我的化妆品技术和我的认知可以得到飞跃的提升”、“堪比教课书的一本书,而且我们这些外行看,接受起来很容易”……
《化妆品配方设计7步》根据近年来化妆品原料、法规、标准的新进展,对内容做了系统更新,相比《化妆品配方设计6步》,增加了设计方法,提升了设计理念,强化了实例深度,具有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好的可读性,如果您正从事化妆品方面的工作,《化妆品配方设计7步》定会让您受益良多。
内容简介
《化妆品配方设计7步》是《化妆品配方设计6步》的修订版,《化妆品配方设计6步》是市面上本以宏观的视野、以理论加案例的形式介绍化妆品配方设计方法的图书,提出了模块化设计的理念。《化妆品配方设计7步》在《化妆品配方设计6步》乳化体系设计、增稠体系设计、抗氧化体系设计、防腐体系设计、感官修饰体系设计、功效体系设计6步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第7步安全保障体系设计,每一步都包括设计原理、设计步骤、原料选择、注意事项、结果评价以及设计举例等内容,同时还介绍了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功效体系设计。根据配方设计的需要,《化妆品配方设计7步》增补了新的化妆品原料、法规、标准方面的内容,增加了设计方法,提升了设计理念,强化了实例深度。
《化妆品配方设计7步》将给读者提供更加全面、宏观的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剖析方法,能够帮助读者建立整体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可供化妆品研制、开发和生产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高校化妆品专业的师生参考,也可作为化妆品配方师的培训教材。
作者简介
董银卯,北京工商大学理学院教授,曾任原北京轻工业学院化工系副主任、北京工商大学芦荟中心主任、国家轻工业芦荟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北京市植物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现任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化妆品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化妆品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草药化妆品理论与技术、中医体质与皮肤养生化妆品、化妆品功效添加剂。
经过长期的科研探索,形成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皮肤科学为基础,充分利用生物技术,构建实用的新型平台,开发天然植物资源中的活性成分,应用于功能化妆品的研究开发指导思想。已成功开发出多种化妆品功效添加剂。主编《化妆品配方设计与生产工艺》、《现代化妆品生物技术》、《皮肤养生学》、《本草药妆品》、《燕麦》、《化妆品学》等专著。建立了“上海家化-北京工商大学植物功效添加剂联合实验室”、“国际萃雅护肤研究中心”、“北京工商大学-雅丽洁植物研究所”等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化妆品配方设计概述 1
第一节 化妆品配方设计基本要求 2
第二节 化妆品配方剖析 8
一、化妆品感官分析 8
二、化妆品的结构分析 9
三、化妆品成分分析 10
四、化妆品配方剖析的特点 10
第三节 化妆品配方调整 11
一、化妆品配方调整的方法 11
二、促使配方调整的因素 12
三、化妆品配方调整举例 13
第二章 乳化体系设计 14
第一节 乳化体基本类型 15
一、两种基本类型 15
二、乳化体的一般性质 16
三、乳化体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18
第二节 乳化体的稳定性 18
一、乳化体的絮凝、凝聚、分层和破乳 18
二、乳化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0
第三节 乳化体基本原料 22
一、油相原料 22
二、乳化剂 32
三、水相原料 43
第四节 乳化体体系设计 44
一、明确目标要求 44
二、乳化剂类型的确定 44
三、水相、油相的确定 45
四、乳化剂的确定 47
五、乳化体系调整 49
六、乳化体稳定性测试 50
第五节 乳化体在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0
一、乳化设备 50
二、乳化时间 51
三、乳化温度 51
四、搅拌速度 51
第六节 化妆品乳化体系评价方法 52
一、稳定性评价 52
二、pH值的测定 53
三、微观快速评价 54
四、感官评价 54
第三章 增稠体系设计 56
第一节 增稠机理 57
第二节 增稠原料 58
一、化妆品增稠剂原料分类 58
二、水相增稠剂 58
三、油相增稠剂 63
四、降黏剂 63
第三节 增稠体系的设计 63
一、增稠体系设计的原则 63
二、增稠体系设计及增稠剂的选择 64
三、增稠体系的优化 66
第四节 增稠体系设计注意事项 68
一、时间的影响 68
二、原辅料的影响 68
三、活性添加剂对增稠体系的影响 69
四、香精对增稠体系的影响 69
五、工艺的影响 69
六、合法性问题 69
第五节 设计结果评价 70
一、感官测试 70
二、简易测试 70
第六节 设计举例 71
一、啫喱配方设计 71
二、洗发水配方设计 71
第四章 抗氧化体系设计 73
第一节 油脂的氧化和抗氧化原理 74
一、油脂抗氧化原理 74
二、常见抗氧化剂 75
三、天然抗氧化剂 77
第二节 化妆品抗氧化体系的设计 79
一、化妆品抗氧化剂复配 79
二、化妆品抗氧化体系设计 80
第三节 生产过程中抗氧化控制 81
第四节 抗氧化体系效果评价 82
一、过氧化物的测定 82
二、其他的分析方法 82
第五章 防腐体系设计 84
第一节 化妆品防腐体系概述 85
第二节 化妆品防腐体系设计 85
一、化妆品防腐剂防腐原理和影响因素 85
二、理想防腐剂应具备的条件 90
三、常见化妆品防腐剂 90
四、防腐剂复配方式和作用 100
第三节 化妆品防腐体系设计步骤 101
一、所用防腐剂种类的筛选 102
二、防腐剂的复配 104
三、防腐体系中防腐剂的用量确定和优化 104
第四节 防腐的效果评价 104
一、感官评价 104
二、菌落总数检测 105
三、防腐挑战试验测试 107
第五节 化妆品生产过程中的防腐措施 108
一、防止原料的污染 108
二、防止环境和设备的污染 109
三、防止包装的污染 109
四、防止操作人员的污染 109
第六章 感官修饰体系设计 110
第一节 调色设计 111
一、调色原理 111
二、色素的使用 114
三、颜色的测量与评价 115
四、常见调色问题与错误 115
五、化妆品调色举例 116
第二节 调香设计 117
一、化妆品调香的基本概念 117
二、香精及其分类 118
三、化妆品调香方法 118
四、调香在化妆品中的举例 120
五、芳香精油 122
六、香气评价 125
七、化妆品调香举例 125
第七章 功效体系设计 127
第一节 功效化妆品概述 128
一、功效化妆品的发展趋势 128
二、功效化妆品分类 129
三、化妆品、功效化妆品与药品的区别和联系 129
四、功效化妆品原料的法规管理 130
第二节 化妆品功效体系设计 130
一、化妆品功效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130
二、化妆品功效体系设计的方式与方法 132
三、化妆品功效体系设计评价 134
第三节 保湿功效化妆品的设计 135
一、保湿机理 135
二、保湿化妆品原料 136
三、保湿功效体系设计 138
四、保湿体系设计优化 144
五、保湿体系的功效评价 145
第四节 抗衰老化妆品的设计 146
一、抗衰老机理 146
二、抗衰老化妆品原料 148
三、抗衰老体系设计 150
四、抗衰老产品的功效评价 156
第五节 美白化妆品的设计 156
一、美白机理 156
二、美白化妆品原料 157
三、美白体系设计 158
四、美白产品的功效评价 162
第八章 安全保障体系设计 165
第一节 安全保障体系设计概述 166
第二节 皮肤敏感及过敏机理 166
第三节 化妆品过敏源 167
第四节 安全保障体系的设计 169
一、常见的植物来源抗敏活性成分 169
二、其他抗敏成分 170
第五节 抗刺激及抗敏效果评价 171
一、体外试验 171
二、动物试验 172
三、人体斑贴试验 173
第六节 抗敏止痒剂和刺激抑制因子产品开发应用实例 173
第九章 特殊用途化妆品功效体系设计 176
第一节 祛斑功效体系设计 177
一、祛斑机理 177
二、祛斑化妆品原料 177
三、祛斑功效体系设计 177
四、体系优化 181
五、祛斑功效评价 181
第二节 防晒功效体系设计 182
一、防晒机理 183
二、重要的防晒剂原料 184
三、防晒功效体系设计 185
四、体系优化 186
五、防晒功效评价 188
第三节 染发功效体系设计 189
一、染发机理 190
二、染发化妆品原料 192
三、染发功效体系设计 193
四、体系优化 198
五、染发功效评价 199
第四节 烫发功效体系设计 199
一、烫发机理 199
二、烫发化妆品原料 200
三、烫发功效体系设计 201
四、体系优化 202
五、烫发功效评价 203
第五节 育发功效体系设计 203
一、育发的机理 203
二、育发化妆品原料 204
三、育发功效体系设计 204
四、育发功效评价 207
第十章 化妆品配方设计案例 209
第一节 化妆品产品研发程序 210
一、产品创意 210
二、化妆品配方设计 210
三、生产工艺设计 211
四、其他 211
第二节 芦荟燕麦保湿霜配方设计 211
一、保湿功效体系设计 211
二、乳化体系的设计 212
三、增稠体系设计 214
四、其他体系设计 214
五、配方样品的评价 214
六、确定配方 216
第三节 臻白精华乳配方设计 217
一、美白功效体系设计 217
二、乳化体系设计 217
三、增稠体系设计 220
四、其他体系设计 220
五、配方样品的评价 220
六、确定配方 221
第四节 防晒乳液(SPF30)配方设计 221
一、功效体系设计 221
二、乳化体系设计 222
三、增稠体系设计 225
四、配方微调优化 226
五、其他体系的设计 227
六、配方样品的评价与比对 227
七、配方确定 228
第十一章 化妆品功效植物原料及法规发展趋势 230
第一节 化妆品植物原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231
一、化妆品功效植物原料发展现状 231
二、中医药理论与技术在化妆品植物原料中的应用 234
三、生物技术在化妆品植物原料中的应用 237
第二节 中国化妆品法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41
一、中国化妆品主要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 241
二、中国化妆品法律法规的发展趋势 245
三、美白化妆品纳入特殊用途化妆品管理 249
四、中国化妆品法规发展趋势展望 250
五、法规对于化妆品配方设计的影响 251
参考文献 253
前言/序言
品牌故事与市场定位:从概念到现实的构建 一、品牌故事的深度挖掘与情感共鸣 一个成功的化妆品品牌,其基石在于一个引人入胜且真实可信的品牌故事。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构建一个能够触动消费者情感、并与其价值观产生共鸣的故事线。这不仅仅是关于“我们是谁”,更是关于“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将剖析经典案例中品牌创始人如何将个人经历、对美的理解、乃至对特定社会问题的关注,融入到品牌的 DNA 中。 溯源与传承: 探讨如何从自然哲学、传统草药学、甚至家族秘方中汲取灵感,赋予产品历史的厚重感和可信度。我们不只是销售产品,我们是传承一种理念或一种生活方式。 使命驱动的叙事: 如何清晰地阐述品牌的社会责任(如可持续性、动物友好、成分透明度)。这种使命感必须是内在的驱动力,而非仅仅是营销口号。我们将学习如何将这些理念自然地编织进产品开发、包装选择和市场推广的每一个环节。 目标人群的情感地图: 详细分析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他们渴望解决什么问题?他们对“美”的定义是什么?品牌故事必须精准地回应这些深层渴望,提供情感上的慰藉或赋权。 二、精准的市场细分与定位策略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泛泛而谈的定位策略早已失效。本书强调“微观定位”的艺术,即在高度饱和的市场中找到那片蓝海。 竞争格局的深度解构: 如何利用波特五力模型等经典工具,结合新兴的社交媒体趋势分析,对现有竞争者进行“成分堆砌”、“功效承诺”、“价格区间”和“用户体验”四个维度的交叉分析,找出市场空白点。 差异化矩阵的构建: 我们将重点研究如何构建一个多维度的差异化矩阵。例如,如果定位是“天然抗衰”,那么差异点可以细化到“特定稀有植物的提取工艺”、“零添加防腐体系的创新应用”,甚至“高端医疗美容机构的联合背书”。 价格锚定与感知价值的校准: 定价不仅仅是成本加成,更是一种市场信号。本书将提供一套评估工具,用于衡量消费者愿意为特定“故事”、“成分稀缺性”或“包装设计”支付的溢价,确保价格定位能够最大化感知价值,避免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 三、供应链的透明化与伦理采购实践 消费者对“成分来自哪里”的关注已超越了对“产品有什么”的关注。本书将聚焦于构建一个高度透明且符合伦理的供应链体系。 从源头到成品的全程追溯系统: 介绍建立区块链技术或物联网(IoT)驱动的追溯系统,确保每一种关键原料(如特定产区的植物提取物、稀土金属色素等)都能被消费者验证其产地和采集过程。 可持续与公平贸易的深度整合: 探讨如何与原料供应商建立长期、互惠的合作关系,确保采购价格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保障当地社区的经济利益。这包括对有机认证标准、水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严格要求。 绿色化学与包装革新: 详细介绍在配方设计之外,包装材料的选择对品牌形象的巨大影响。内容涵盖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单材料设计(便于回收)以及无水配方(减少塑料泵头和瓶身支撑需求)的最新应用案例。 四、数字时代的用户体验与社区构建 化妆品购买决策越来越依赖于线上信息验证和同伴推荐。本书将跳出传统广告思维,专注于“用户主导的体验设计”。 沉浸式数字试用体验(AR/VR): 探讨如何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让消费者在购买前就能直观地看到产品上妆效果、质地延展性,甚至预测长期使用的皮肤改善趋势。 专家网络的构建与内容营销: 重点研究如何邀请皮肤科医生、生物化学家或认证的配方师作为品牌的“技术顾问”,通过他们的专业背书来构建内容,而非依赖传统明星代言。内容将聚焦于科学原理的普及,而非功效的夸大。 从客户到社区的转化: 如何设计一个用户激励机制,鼓励忠实用户分享真实的、未经过度美化的使用体验。这包括创建独家的线上交流平台,让用户能够直接向研发团队提问,从而增强归属感和品牌的共同创造感。 五、知识产权保护与全球法规的适应性 在配方和创新日新月异的领域,保护核心知识产权至关重要。同时,化妆品是受监管最严格的行业之一。 核心配方技术的专利布局: 详细解析针对特定乳化体系、稳定剂组合或活性物递送系统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申请策略,确保技术壁垒的建立。 全球主要市场的法规地图: 深入分析欧盟(EU)、美国(FDA)、中国(NMPA)在新原料备案、功效宣称佐证(如体外/人体测试要求)以及标签清晰度方面的核心差异。重点探讨如何设计一款“一步到位”的基础配方框架,以最小的改动适应不同区域的注册要求。 功效宣称的科学性门槛: 强调所有功效性描述(如“深层保湿”、“抗皱紧致”)必须有可追溯的、经过同行评审的测试数据支撑。我们将提供建立内部“功效宣称审查委员会”的流程指南,确保合规性与市场吸引力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