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固化材料性能应用手册

光固化材料性能应用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养智 著
图书标签:
  • 光固化材料
  • 涂料
  • 油墨
  • 粘合剂
  • 复合材料
  • 性能测试
  • 应用技术
  • UV固化
  • LED固化
  • 光化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79053
版次:1
商品编码:1006910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2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光固化材料性能应用手册》共有14章,第1章为概述;第2~5章介绍了光固化原材料的结构和性能,附有350多个合成方法;第6~12章介绍了光固化产品的性能要求,附有680多个参考配方;第13章为光源与设备;第14章简介了电子束固化。附录中摘录了光引发剂的吸收谱图、光固化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和涂料、油墨、胶黏剂的性能测试方法。书中还收集了近500家企业生产的UV产品。
  《光固化材料性能应用手册》适合于从事光固化材料开发和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阅读,也可供从事光固化技术研究或与光固化技术相关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光固化技术的特点
1.1.1 高效
1.1.2 适应性广
1.1.3 节能
1.1.4 环境友好
1.1.5 经济
1.2 光固化技术的发展
1.2.1 光固化技术的发展历史
1.2.2 光固化产业发展现状
1.3 光固化技术的应用

第2章 活性稀释剂
2.1 概述
2.2 活性稀释剂的合成
2.2.1 直接酯化法
2.2.2 酯交换法
2.2.3 酰氯法
2.2.4 相转移法
2.2.5 加成酯化法
2.3 单官能团活性稀释剂
2.3.1 丙烯酸烷基酯
2.3.2 (甲基)丙烯酸羟基酯
2.3.3 带有环状结构或苯环的(甲基)丙烯酸酯
2.3.4 乙烯基活性稀释剂
2.4 双官能团活性稀释剂
2.4.1 乙二醇类二丙烯酸酯
2.4.2 丙二醇类二丙烯酸酯
2.4.3 其他二醇类二丙烯酸酯
2.5 多官能团活性稀释剂
2.6 烷氧基化丙烯酸酯
2.7 丙烯酸二哑茂酯
2.8 烷氧基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
2.9 乙烯基醚类活性稀释剂
2.10 第三代(甲基)丙烯酸酯类活性稀释剂
2.11 含磷的阻燃型丙烯酸酯
2.12 杂化型活性稀释剂
2.13 新型光固化阳离子活性稀释剂
2.14 具有特殊功能的(甲基)丙烯酸酯类活性稀释剂
2.14.1 提高附着力的活性稀释剂
2.14.2 提高光固化速率的活性稀释剂
2.14.3 改善颜料分散性的活性稀释剂
2.14.4 高纯度活性稀释剂
2.15 活性稀释剂的毒性
2.16 活性稀释剂的贮存和运输
2.17 活性稀释剂丙烯酸酯的合成方法

第3章 低聚物
3.1 概述
3.2 不饱和聚酯
3.2.1 不饱和聚酯的合成
3.2.2 不饱和聚酯的性能和应用
3.3 环氧丙烯酸酯
3.3.1 环氧丙烯酸酯的合成
3.3.2 环氧丙烯酸酯的性能与用途
3.4 聚氨酯丙烯酸酯
3.4.1 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
3.4.2 聚氨酯丙烯酸酯的性能和应用
3.5 聚酯丙烯酸酯
3.5.1 聚酯丙烯酸酯的合成
3.5.2 聚酯丙烯酸酯的性能和应用
3.6 聚醚丙烯酸酯
3.6.1 聚醚丙烯酸酯的合成
3.6.2 聚醚丙烯酸酯的性能和应用
3.7 纯丙烯酸树脂
3.7.1 纯丙烯酸树脂的合成
3.7.2 纯丙烯酸树脂的性能和应用
3.8 有机硅低聚物
3.8.1 有机硅低聚物的合成
3.8.2 有机硅低聚物的性能和应用
3.9 环氧树脂
3.10 水性UV低聚物
3.11 超支化低聚物
3.12 双重固化低聚物
3.13 自引发功能的低聚物
3.14 脂肪族和脂环族环氧丙烯酸酯
3.15 低黏度低聚物
3.16 光固化聚丁二烯低聚物
3.17 UV固化粉末涂料用低聚物
3.18 杂化低聚物——含金属的丙烯酸低聚物
3.19 其他低聚物
3.19.1 含羧基的丙烯酸酯低聚物
3.19.2 氨基丙烯酸酯低聚物
3.20 低聚物的合成方法
3.20.1 环氧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合成
3.20.2 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合成
3.20.3 聚酯丙烯酸酯的合成
3.20.4 有机硅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合成
3.20.5 UV水性低聚物的合成
3.20.6 其他丙烯酸低聚物的合成
3.20.7 超支化丙烯酸低聚物的合成

第4章 光引发剂
4.1 概述
4.2 裂解型自由基光引发剂
4.2.1 苯偶姻及其衍生物
4.2.2 苯偶酰及其衍生物
4.2.3 苯乙酮衍生物
4.2.4 a-一羟基酮衍生物
4.2.5 a.一氨基酮衍生物
4.2.6 苯甲酰甲酸酯类
4.2.7 酰基膦氧化物
4.2.8 含硫的光引发剂
4.3 夺氢型自由基光引发剂
4.3.1 二苯甲酮及其衍生物
4.3.2 硫杂蒽酮及其衍生物
4.3.3 蒽醌及其衍生物
4.3.4 助引发剂
4.4 阳离子光引发剂
4.4.1 芳基重氮盐
4.4.2 二芳基碘铺盐
4.4.3 三芳基硫锚盐
4.4.4 芳茂铁盐
4.5 大分子光引发剂
4.5.1 KIP系列大分子光引发剂
4.5.2 大分子二苯甲酮光引发剂OmnipolBP
4.5.3 大分子硫杂蒽酮光引发剂OmnipoLTX
4.5.4 大分子氨基苯乙酮光引发剂Polymeric910
4.5.5 大分子a-羟基酮光引发剂Irgacure127
4.5.6 大分子苯甲酰甲酸酯光引发剂Irgacure754
4.5.7 大分子肟酮酯光引发剂IrgacureOXE01
4.5.8 大分子酰基膦化氧光引发剂
4.5.9 大分子胺烷基酮光引发剂.Rad-StartN-1414
4.5.10 大分子阳离子光引发剂
4.5.11 可聚合光引发剂
4.5.12 大分子助引发剂PPA
4.5.13 含夺氢型和裂解型双引发基的混杂光引发剂
4.6 水基光引发剂
4.7 可见光引发剂
4.7.1 樟脑醌
4.7.2 钛茂
4.7.3 硫代叮啶酮/碘铺盐体系
4.7.4 有机过氧化物体系
4.7.5 硼酸盐/染料体系
4.7.6 六芳基双咪唑/染料体系
4.7.7 香豆素酮类/染料体系
4.8 无光引发剂体系
4.9 光引发剂的合成方法
4.10 光引发剂主要生产厂商、产品及应用领域

第5章 添加剂
5.1 颜料和染料
5.1.1 白色颜料
5.1.2 黑色颜料
5.1.3 彩色颜料
5.2 填料
5.3 助剂
5.3.1 消泡剂
5.3.2 流平剂
5.3.3 润湿、分散剂
5.3.4 消光剂
……
第6章 光固化涂料
第7章 光固化油墨
第8章 光固化胶黏剂
第9章 感光性树脂印刷版
第10章 光电子工业用关固化材料
第11章 光聚合和光接枝
第12章 光固化材料在其他领域应用
第13章 紫外线源和设备
第14章 电子束固化
附录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玻璃、陶瓷均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材质硬而脆,表面都具有一定的极性,因此,对UV涂料的柔韧性要求不高,关键是要解决好与基材的附着力问题。
  玻璃表面涂覆涂料,可赋予玻璃更多的功能和作用。如装饰性涂料可拼镶成色彩鲜艳的艺术图案,用于建筑物门窗、幕墙和天花板的装饰;低辐射涂料,可阻挡热量的传递,可成为理想的节能窗玻璃材料;防反射涂料由多层涂层叠加构成,可对较大范围内的可见光起作用,减少反射损失;耐磨涂料可以增加玻璃容器的耐磨性;自洁净涂料,使玻璃表面具有良好的防止雨、雪黏附功能,从而赋予汽车挡风玻璃在雨雪天气中拥有良好的透明度,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等。玻璃涂料中的平板玻璃涂料在现代建筑物和家居装潢及装饰方面应用最为广泛,而平板玻璃用UV涂料涂装和固化最为合适。
  玻璃材料致密,UV涂料不能渗透,影响附着力。但玻璃表面有丰富的硅羟基结构,因此可以通过添加硅偶联剂来提高UV涂料与玻璃的粘接能力。常用的硅偶联剂KH570,为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具有较低的表面能(28×10-N/cm),其中的甲基丙烯酰氧基可参与聚合交联,成为交联网络的一部分,硅氧烷基团易与玻璃表面的硅羟基缩合成牢固的Si-O-Si结构,使涂层对玻璃的附着力得到提高。UV玻璃涂料常用低聚物为环氧丙烯酸酯或聚氨酯丙烯酸酯,活性稀释剂为DA等常用单体,光引发剂则以1173为主。为了提高附着力除了用硅偶联剂外,还可适量使用一些附着力促进低聚物,如沙多玛公司的三官能团酸酯CD9051等。

前言/序言


现代高分子材料科学前沿探索:功能化高分子与先进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调控 本书聚焦于当前高分子材料科学领域最活跃、最具创新性的前沿方向,深入剖析了功能化高分子结构设计、先进复合材料的界面科学、以及高性能聚合物的反应工程学。全书摒弃了对传统热塑性、热固性材料的常规介绍,转而将视角聚焦于面向特定尖端应用需求的高附加值材料体系。 --- 第一部分:结构导向的功能化高分子设计与合成(约450字) 本部分系统阐述了如何通过精密的分子设计,将特定功能单元(如光敏基团、生物活性位点、电荷传输结构)精准引入到高分子主链或侧链中,以实现对材料宏观性能的精确调控。 第一章:精确聚合技术在功能高分子合成中的应用 本章详细介绍了可逆失活自由基聚合(RDRP)技术,特别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在合成具有窄分子量分布和复杂拓扑结构(如星形、刷形、梯度共聚物)中的最新进展。重点讨论了如何通过调控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的设计,实现对聚合物序列结构(Sequence Control)的精确控制,从而优化材料的自组装行为和在特定环境(如pH、温度、光照)下的响应性。 第二章:超支化与拓扑聚合物的构筑 探讨了超支化聚合物(Hyperbranched Polymers)与树枝状聚合物(Dendrimers)的合成策略,分析了它们在低粘度、高溶解性及多官能团末端方面的优势。特别关注了这类材料在药物载体、高性能涂料添加剂中的应用案例,以及如何利用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进行后修饰,快速构建具有复杂多级结构的分子机器前体。 第三章:电活性与磁性高分子的分子工程 深入解析了如何通过共轭结构(如噻吩、咔唑单元)的引入,设计和合成具有优异电荷传输能力或光伏效应的聚合物半导体。详细对比了P型和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结构缺陷对其迁移率的影响机制。同时,介绍了磁性纳米粒子与高分子基体的界面耦合技术,用于制备具有可控磁学性质的复合体系。 --- 第二部分:先进复合材料的界面科学与性能提升(约550字) 本部分的核心在于揭示增强填料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界面相互作用的本质,并阐述如何通过界面工程实现复合材料的超常机械、热力学和阻隔性能。 第四章:纳米填料的表面化学与分散技术 系统梳理了碳纳米管(CNTs)、石墨烯(Graphene)及其衍生物、纳米粘土、以及新型无机纳米颗粒(如类Barium Titanate)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重点探讨了表面官能化策略(如硅烷偶联剂、聚合物接枝)如何改善填料在不同极性基体中的分散均匀性,并量化了界面层厚度对宏观模量和韧性的影响。 第五章:界面粘结与增韧机制的微观表征 详细介绍了先进的表征技术,如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结合能量分散谱(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用于直接观察和分析界面化学键合的形成。深入剖析了反应型增韧剂(Reactive Toughening Agents)在裂纹尖端如何通过塑性或粘弹性耗散机制,有效抑制了材料的脆性断裂。 第六章:多尺度建模与性能预测 引入了介观尺度模拟方法,如分子动力学(MD)和蒙特卡洛(MC)模拟,来预测纳米尺度填料的排列状态和聚合物链在界面处的弛豫动力学。构建了基于有效介质理论(Effective Medium Theory)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预测模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多维度的对比验证,为新型复合材料的“虚拟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 第三部分:高性能聚合物反应工程与加工特性(约500字) 本部分转向了面向工业化生产和极端环境应用的高分子反应过程控制及加工流变学研究。 第七章:高转化率与低残留的聚合反应控制 讨论了如何通过反应器设计和过程参数优化,实现高性能聚合物(如聚酰亚胺、特种环氧树脂)的“一锅法”合成,同时保证极高的单体转化率和极低的残留可溶性杂质。重点分析了高粘度体系下的传热传质限制,以及如何利用微反应器技术克服放大效应带来的安全与质量控制挑战。 第八章:高分子熔体流变学与加工行为 深入研究了高分子熔体在剪切、拉伸和挤出过程中的非牛顿流变特性。详细阐述了链缠结密度、分子量分布对熔体粘度和屈服应力的影响。引入了先进的流变学模型(如Cross-WLF模型)来精确描述加工过程中温度、应变速率对材料微观结构演化的影响,指导模具设计和成型工艺的优化,以避免加工诱导的分子降解或取向缺陷。 第九章:极端环境下的高分子热稳定化与老化动力学 考察了聚合物在高温、高湿、强辐射环境下的长期服役性能。分析了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的分子作用机理,以及它们在聚合物基体中的迁移和消耗动力学。引入了加速老化试验的设计方法论,并建立了基于化学动力学模型的寿命预测框架,以确保材料在航空航天、深海勘探等关键领域的可靠性。 ---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紧密围绕“功能化”、“界面控制”和“反应工程”三大核心挑战展开,汇集了近年来在高性能聚合物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为材料科学家、高分子工程师以及相关领域的研发人员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深入的、面向前沿应用的理论指导和实验参考。本书不涉及光引发聚合或紫外光固化体系的特定细节,而是专注于更广阔的结构化学、界面物理和反应动力学研究。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高分子化学研究员,我通常对市面上那些标题宏大但内容空洞的“手册”持保留态度。然而,《光固化材料性能应用手册》成功地颠覆了我的看法。这本书在基础理论构建上的深度和广度是令人钦佩的。它不仅仅罗列了现有技术,更深入探讨了背后的分子机制。例如,它对自由基聚合与阳离子聚合机理的差异性引发的性能差异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特别是对延迟聚合和后固化效应的阐述,极具洞察力。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环境友好型”光固化体系的章节,其中对水性光固化乳液的稳定性控制和界面行为的讨论,展现了作者对前沿研究热点的敏锐把握。该书在数据呈现上也极为考究,图表制作精良,数据点可靠性高,这对于需要进行定量分析和模型验证的科研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教材,更像是一本需要时常翻阅、对照实验结果的“工具箱”,里面装满了解决复杂问题的“钥匙”。可以说,这本书的深度已经触及到了该领域研究生教材的水平,但其组织方式又保持了应用手册的实用性。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部跨越了传统材料学科界限的综合性百科全书。我注意到,它在讨论光固化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时,对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速率的关注程度非常高,这与我们团队正在研究的生物3D打印支架项目高度契合。书中关于光敏水凝胶的制备和性能调控部分,详细分析了光照强度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这种跨学科的视角非常宝贵。它没有局限于单一的聚合反应,而是将光学、化学、机械工程乃至生物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材料老化和长期稳定性的探讨,这是很多应用手册会忽略的关键点,因为光固化材料在长期暴露于环境条件后性能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寿命。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是层层递进的,从基础的吸收光谱到复杂的复合材料设计,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它不仅解答了“是什么”和“怎么做”,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对于培养深层次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评分

我是在一家专注于光刻胶和电子化学品公司的采购部门工作的。我们日常接触到大量的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资料,但往往缺乏一个能全面、客观评估这些材料性能的统一标准。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这样一个极佳的行业通用语言和评估框架。它对光固化材料的介电性能、热膨胀系数以及耐化学腐蚀性等关键指标的测试方法和标准给出了明确的指导。这对我与技术部门的沟通帮助极大,我们可以基于书中描述的统一标准来检验不同批次或不同厂家的材料是否真的符合设计要求。特别是关于光固化薄膜的交联密度与表面硬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为我们制定采购规格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这本书的排版清晰,索引做得非常到位,即便是查找某个特定参数的范围时,也能迅速定位。它提供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科学、系统的材料筛选和应用部署的思维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工作中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了因材料性能差异带来的潜在风险。

评分

我是一个对新材料领域抱有极大热情的业余爱好者,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小模型和电子项目。在接触到《光固化材料性能应用手册》之前,我对光固化树脂的认识还停留在“能用紫外线照射变硬”的初级阶段。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平实,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耐心指导你一样,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像我这样的非科班出身也能很快领会核心概念。书中对各种树脂基体的粘度和流变学特性的描述,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树脂涂层涂上去后容易流挂,而有些却能保持很好的厚度均匀性。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关于固化设备选择的那一章,它详细对比了不同波长光源的适用范围和能量效率,甚至还提到了不同灯源(如LED、汞灯)在长期使用中的衰减问题,这些细节的关注度是普通入门读物完全无法企及的。这本书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光固化材料应用边界的想象,让我意识到这门技术远不止于制作玩具模型,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精密制造的方方面面。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结构清晰、分类明确的知识宝库,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启发点。

评分

这本《光固化材料性能应用手册》的出现,无疑在当前这个高速发展的材料科学领域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我正在为我的一个新项目寻找可靠的、能够深入讲解光固化技术的参考资料。翻开这本书后,我立刻被它严谨的逻辑结构和详实的数据资料所吸引。书中对不同类型光敏引发剂的反应动力学分析得尤为透彻,这对于我这种需要精确控制固化速度和深度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大量引用了实际工业应用中的案例,比如3D打印、微电子封装以及先进涂层技术中的具体挑战和解决方案。特别是关于光固化过程中收缩应力的控制策略,书中给出的多种方法对比分析,让我对如何优化材料配方有了全新的认识。坦白说,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往往侧重于化学原理的介绍,而对工程应用层面的探讨往往浅尝辄止,但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白,它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是每一个从事光固化相关研发和生产人员的案头必备工具书。我尤其欣赏它在光固化材料力学性能与光学性能之间的权衡分析,这在设计高性能器件时至关重要。

评分

入门书,适合刚要学习的人。

评分

物流很快,挺喜欢的,希望有机会再来

评分

痕迹是丝丝的伤痕,更是刻骨铭心!

评分

着行走。如果母爱是鱼,她就剥下自己的鳞片,给儿女做衣裳。”母亲啊,我要对你说一万次:“母

评分

幽香沁脾,如一坛酒醇香永久。放慢脚步不难发现那老态龙钟的苍山古树,那裹挟在时间洪流里的生

评分

尼玛,两边都用胶封边,有木有?!翻不开,有木有?!尼玛,坑爹呢!

评分

值得从业者看,很全面的内容。

评分

我伟大的母亲,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位朴实的农民。桑恒昌说:“每当我写到母亲时,我的笔跪

评分

绝不给青春留遗憾!要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点可爱的事业。”不然,一转眼,青春已属于过去的叹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