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概述、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安全生产基本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职业危害与职业病、安全技术知识、事故调查处理七章。《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叙述简明扼要,内容通俗易懂,并配有一些事故案例。《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可作为班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人员参考、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安全生产概述(1)
1.1 安全生产基本概念(1)
1.什么是安全和本质安全?(1)
2.什么是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管理?(2)
3.什么是事故?(2)
4.什么是事故隐患?(3)
5.什么是危险和危险源?(3)
6.什么是重大危险源?(4)
7.什么是危险、有害因素?(4)
1.2 事故预防基本方法(6)
8.安全生产具有什么重要意义?(6)
9.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什么?(6)
10.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7)
11.什么是安全生产“五要素”?(8)
第2章 安全生产法律知识(9)
2.1 安全生产法律基本知识(9)
12.为什么要增强安全生产法律意识?(9)
13.我国有哪些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10)
14.安全生产立法有什么重要意义?(10)
2.2 从业人员的基本权利(11)
15.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哪些事项?(11)
16.什么是安全生产的知情权与建议权?(13)
17.什么是安全生产的批评、检举、控告权?(13)
18.什么是安全生产的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14)
19.什么是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15)
20.什么是工伤保险赔偿权?(16)
21.女职工依法享有哪些特殊劳动保护权利?(18)
22.未成年工依法享有哪些特殊劳动保护权利?(19)
23.什么是安全生产的监督权?(19)
2.3 从业人员的义务(20)
24.从业人员有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吗?(20)
25.从业人员为什么必须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21)
26.从业人员需要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吗?(22)
27.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后应该怎么办?(23)
第3章 安全生产基本管理制度(24)
3.1 安全生产责任制(24)
28.为什么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24)
29.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有哪些?(25)
3.2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26)
30.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有什么要求?(26)
31.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包括哪些内容?(27)
32.特种作业人员为什么必须持证上岗?(28)
3.3 安全生产检查(29)
33.安全生产检查有哪些类型和方法?(29)
34.安全生产检查有哪些内容?(30)
35.人有哪些不安全行为?(32)
36.人有哪些不安全心理状态?(33)
37.什么是“三不伤害”和“三违”行为?(34)
38.什么是安全色和安全标志?(35)
3.4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37)
39.劳动防护用品有什么作用?(37)
40.劳动防护用品有哪些种类?(37)
41.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应注意哪些事项?(38)
42.如何正确佩带安全帽?(40)
3.5 工伤保险管理(41)
43.如何认定为工伤?(41)
44.如何申请工伤认定?(43)
45.工伤职工可以享受哪些主要工伤保险待遇?(43)
第4章 事故应急救援(45)
4.1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概念(45)
46.什么是事故应急救援?(45)
47.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是什么?(46)
4.2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7)
48.什么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什么作用?(47)
49.什么是应急救援预案的级别和层次?(48)
50.什么是应急预案的演练?演练时有哪些人员参加?(49)
4.3 事故应急救护(50)
51.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护原则是什么?(50)
52.怎样正确进行人工呼吸?(51)
53.胸外心脏按压法的基本要领是什么?(53)
54.常用哪几种止血法?基本要领是什么?(54)
55.常用哪些包扎方法?(55)
56.如何正确搬运伤员?(57)
57.发生触电怎样急救?(58)
58.发生火灾如何逃生自救?(59)
59.发生中毒窒息如何救护?(60)
60.发生热烧伤如何救护?(61)
第5章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63)
5.1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的基础知识(63)
61.生产中有哪些职业危害因素?(63)
62.职业病有哪些种类?(64)
63.导致职业病的发生有哪些因素?(65)
5.2 职业危害的预防与职业病管理(65)
64.生产性粉尘对人体会造成哪些危害?(65)
65.防治粉尘主要有哪些措施?(67)
66.生产性毒物有哪些危害?(68)
67.生产性毒物危害有哪些治理措施?(69)
68.常见职业中毒的典型症状是什么?(70)
69.噪声对人体有哪些危害?(72)
70.如何控制作业场所的噪声危害?(73)
71.生产中有哪些辐射危害?(74)
72.在生产中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辐射措施?(75)
73.高温作业对人体有哪些不利影响?(76)
74.防暑降温有哪些措施?(77)
75.对职工的职业健康监护是指什么?(78)
76.对职业病是如何认定的?对职业病的治疗有什么规定?(79)
第6章 安全技术知识(81)
6.1 机械安全技术知识(81)
77.常见哪几种机械伤害事故?(81)
78.进行机械设备操作时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81)
79.进行切削作业应该遵守哪些操作规定?(82)
80.冲压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84)
81.焊接作业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84)
6.2 电气安全技术知识(85)
82.常见的电气事故有哪几种?(85)
83.电对人体会产生哪些危害?(87)
84.造成触电事故有哪些主要原因?(88)
85.预防触电有哪些技术措施?(89)
86.作业场所用电有哪些注意事项?(90)
87.雷电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止雷电伤害?(91)
88.静电有哪些危害?有哪些防静电措施?(91)
89.使用手持电动工具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93)
6.3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知识(94)
90.发生火灾时应该如何报警?(94)
91.引起火灾的因素有哪些? (95)
92.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96)
93.在生产现场如何配备灭火器? (97)
94.扑救初起火灾的方法和原则是什么?(98)
95.烟花爆竹行业有哪些火灾爆炸的危险因素?(99)
96.防火防爆应注意哪些事项?(100)
97.使用易燃物品有哪些安全要求?(101)
6.4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知识(102)
98.锅炉压力容器的使用有哪些安全管理规定?(102)
99.如何对压力容器进行安全操作和维护保养?(103)
100.如何安全使用气瓶? (105)
101.起重作业要遵守哪些安全规定?(106)
102.起重搬运作业有哪些注意事项?(107)
6.5 矿山安全技术知识(109)
103.入井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109)
104.在井下如何安全乘车和行走?(109)
105.如何预防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111)
106.预防顶板事故有哪些措施?(112)
107.预防井下火灾事故有哪些措施?(113)
108.预防井下水灾事故有哪些措施?(114)
109.井下发生事故时如何逃生和自救?(114)
6.6 建筑安全技术知识(116)
110.高处作业人员要注意哪些问题?(116)
111.拆除作业要遵守哪些安全要求?(116)
112.如何预防物体打击事故?(117)
113.施工现场如何预防触电事故?(118)
114.怎样预防坍塌事故?(120)
6.7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知识(121)
115.危险化学品有哪些种类?(121)
116.储存危险化学品有哪些安全要求?(121)
117.危险化学品装运应遵守哪些安全规定?(122)
118.预防危险化学品事故有哪些措施? (123)
119.对危险化学品火灾有哪些紧急处置措施?(124)
120.动火作业有哪些安全要求?(125)
121.设备内作业有哪些安全要求?(125)
第7章 事故调查处理(127)
7.1 事故调查处理的基本知识(127)
122.生产安全事故是如何进行分级的?(127)
123.事故具有哪些特征?(128)
124.事故发生后应该如何进行报告?(129)
7.2 事故的调查处理(130)
125.导致事故发生有哪些原因?(130)
126.事故调查处理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131)
127.如何认定事故的性质和追究事故责任?(132)
精彩书摘
常用哪几种止血法?基本要领是什么?
常用的止血方法主要有压迫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和加垫屈肢止血法。
(1)压迫止血法。适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大血管出血的临时止血。当一个人负伤流血以后,只要立刻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压紧伤口附近靠近心脏一端的动脉跳动处,并把血管压紧在骨头上,就能很快起到临时止血的效果。如头部前面出血时,可在耳前对着下颌关节点压迫颞动脉。颈部动脉出血时,要压迫颈总动脉,此时可用手指按在一侧颈根部,向中间的颈椎横突压迫,但禁止同时压迫两侧的颈动脉,以免引起大脑缺氧而昏迷。
(2)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大出血。用止血带(一般用橡皮管、橡皮带)绕肢体绑扎打结固定。上肢受伤可扎在上臂上部1/3处,下肢受伤扎于大腿的中部。若现场没有止血带,也可以用纱布、毛巾、布带等环绕肢体打结,在结内穿一根短棍,转动此棍使带绞紧,直到不流血为止。在绑扎和绞止血带时,不要过紧或过松。
前言/序言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组织,也是企业完成各项工作的基础,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第一线。班组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对于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秩序,提高企业效益,促进企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在当前企业的伤亡事故中,绝大多数属于责任事故,而这些责任事故90%以上又发生在班组。因此可以说,班组平安则企业平安;班组不安则企业难安。由此可见,班组的安全生产教育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体的生产状况乃至企业发展的安危。
为适应各类企业班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需要,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特组织编写了这套“班组安全行丛书”。
本套丛书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具有权威性。本套丛书的作者均为全国各行业长期从事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员。二是针对性强。“班组安全行丛书”在介绍安全生产基础知识的同时,以作业方向为模块进行分类,并采用问答形式编写,每分册只讲与本作业方向相关的知识,因而内容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班组在不同时期可以选择不同作业方向的分册进行学习,或者,在同一时期选择不同分册进行组合形成一套适合本作业班组使用的学习教材。
本套丛书有:《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职业卫生知识》《应急救护知识》《个人防护知识》《劳动权益与工伤保险知识》《消防安全知识》《电气安全知识》《焊接安全知识》《机加工安全知识》《钳工安全知识》《起重安全知识》《企业内机动车辆安全知识》《锅炉压力容器作业安全知识》,共计13分册。
这套丛书按作业内容编写,面向基层,面向大众,注重实用性,联系实际紧密,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可作为企业班组安全教育的教材,也可供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学习参考。
好的,以下是为您构思的图书简介,该书名为《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实践与未来趋势》,聚焦于城市发展的前沿课题,与《安全生产基础知识》的内容完全不同。 ---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实践与未来趋势 内容概述 本书深入剖析了当代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复杂挑战,并系统阐述了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融入城市规划的各个层面。不同于侧重于工业或作业场所安全的传统读物,《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实践与未来趋势》 是一部面向规划师、政策制定者、城市管理者及关注人居环境的专业人士的权威指南。全书以跨学科的视角,将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原理与空间设计紧密结合,旨在提供一套全面、前瞻性的城市发展框架。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理论基础、最新的技术应用,以及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短缺和不平等加剧等全球性议题的实用策略。它着重探讨了如何通过精心的空间布局、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平的制度设计,构建更具韧性、宜居和生态友好的未来城市。 --- 第一部分:城市化浪潮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石 本部分为全书奠定了理论框架,解释了为何以及如何将可持续性置于现代城市规划的核心地位。 第一章:全球城市化的新范式 本章首先回顾了工业革命以来城市规模和形态的剧变,重点分析了21世纪全球南方城市化速度的特点及其带来的资源压力和基础设施挑战。讨论了“特大城市病”的内涵,并引入了“紧凑城市”、“宜居城市”与“智慧城市”等概念的辩证关系。 (本章与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安全操作规程无关)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的多维诠释 本章深入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定义,将其划分为环境承载力、社会公平和经济可行性三个相互依存的维度。重点解读了“代际公平”在城市空间分配中的体现,并分析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SDGs)中与城市发展直接相关的目标(如SDG 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 第三章:生态城市主义与绿色基础设施 本章转向生态学视角,详细介绍了生态城市主义(Eco-Urbanism)的规划哲学。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水文管理(如海绵城市理念)以及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性规划,强调将自然系统视为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而非单纯的美化元素。 (与特定行业或设施的安全操作规范无直接关联) 第四章:城市形态与交通导向性发展(TOD) 城市形态是影响能源消耗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章系统介绍了从功能分区到混合土地使用的演变,并对基于公共交通的导向性发展(TOD)进行了深入的案例剖析。探讨了如何通过高密度、多功能的开发模式减少私家车依赖,从而降低交通拥堵和相关环境影响。 --- 第二部分:规划实践中的关键领域与创新工具 本部分聚焦于将理论转化为具体行动所需的工具、技术和管理方法。 第五章:气候韧性规划与灾害风险管理 鉴于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繁,本章专门探讨了城市层面的气候韧性(Climate Resilience)策略。内容包括脆弱性评估、风险地图的绘制、以及针对洪涝、热岛效应和海平面上升的工程与非工程减缓措施。 (此部分侧重于城市宏观尺度的风险评估和空间布局,而非工地上对特定设备的点对点安全检查或应急预案) 第六章:城市更新与存量土地的再开发 城市发展的主战场正从“摊大饼”式的扩张转向存量土地的优化利用。本章详细阐述了棕地(Brownfield)的调查、修复与再开发流程,以及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内进行可持续改造的策略。讨论了“适应性再利用”在节约资源和传承城市文脉中的重要性。 第七章:信息技术赋能的智慧城市规划 本章探讨了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在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方面的应用。内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复杂数据整合中的作用、利用大数据进行需求预测以及传感器网络在实时监测环境质量和交通流量中的潜力。重点在于如何将技术应用服务于可持续目标,避免“技术至上”的陷阱。 第八章:参与式规划与社会包容性设计 可持续规划的成功离不开社区的广泛参与和对社会公平的关注。本章详细介绍了多种有效的公众参与方法,包括共识工作坊、数字平台反馈机制等。同时,分析了如何通过规划手段解决住房可负担性问题、消除“规划排斥”现象,确保城市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居民。 (该部分着重于社会治理和沟通机制,与生产安全中的操作行为规范无关) --- 第三部分:前瞻性挑战与未来趋势 本部分面向未来,探讨了当前规划界面临的最紧迫的议题和新兴的发展方向。 第九章:城市食物系统与地方化生产 面对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本章提出了将城市食物系统纳入规划视野的重要性。内容包括城市农业(Urban Agriculture)的空间布局、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的推广,以及如何通过短链条供应减少食物的碳足迹。 第十章:循环经济在城市物质流中的应用 本章讨论了如何从传统的“获取-制造-丢弃”线性模式转向城市级的循环经济。重点关注固体废弃物管理(从源头减量到高价值回收)、水资源循环利用,以及建筑材料的再循环策略,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对外部资源的依赖。 (本书关注的是宏观物质循环的系统设计,而非单个生产环节的物料消耗合规性审查) 第十一章:规划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与跨界合作 本章回归到规划师的角色定位,讨论了在面对快速城市化、政治干预和资本逐利性之间的伦理抉择。强调了规划实践者需要与工程师、社会学家、经济学家进行深度跨界合作,以应对系统性的复杂挑战。 第十二章:规划的未来展望:韧性、适应与数字化治理 最后,本章总结了可持续规划的长期愿景,探讨了城市如何发展出超越当前危机的“适应性治理”能力。展望了“数字孪生城市”在模拟规划决策影响方面的潜力,并对未来二十年城市规划可能面临的制度和技术变革进行了预测。 --- 总结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实践与未来趋势》旨在提供一个宏观的、面向空间布局与社会公平的、环境导向的规划蓝图。它全面涵盖了从理论基础到前沿实践的每一个环节,是理解如何构建人类未来宜居环境的必备参考书。本书的焦点始终在于人居环境的整体质量、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以及社会系统的长期公平性,与任何特定行业或工作场所的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或劳动保护知识体系不构成任何内容上的重叠或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