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的起源

聯盟的起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斯蒂芬·沃爾特 著,周丕啓 譯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130025
版次:1
商品編碼:1007730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7-11-01
頁數:29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國傢為什麼結盟以及國傢如何選擇自己的盟友,這是國際政治理論經常探討的重要閱題。本書作者斯蒂芬·沃爾特認為,國傢之所以結盟主要是為瞭製衡威脅,而不僅僅是製衡權力。威脅主要源於綜閤實力、地緣的毗鄰性、進攻實力和侵略意圖四個方麵。據此,他提齣瞭國傢結盟原因的五個假設並通過考察1955年到1979年中東地區的聯盟曆史進行瞭檢驗。最終,沃爾特得齣結論,國傢結盟的目的是製衡對自己構成最大威脅的國傢,而不一定是實力最強太的國傢。在應對威脅時,國傢更有可能進行製衡,而追隨強者行為隻是那些孤立無援的弱小國傢迫不得已的選擇。意識形態、經濟援助和跨國滲透在聯盟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有限。

目錄

第一章 導論:關於聯盟建立問題的探討
有關爭論
主要論點
關於聯盟問題的文獻分析
研究方法和程序
第二章 對聯盟建立問題的解釋
.....
第三章 從《巴格達條約》到六天戰爭
第四章 從六天戰爭到戴維營協議
第五章 製衡與追隨強者
第六章 意識形態與聯盟的建立
第七章 聯盟的工具:援助和滲透
第八章 結論:聯盟的建立與世界均勢
附錄1 1955-1979年中東地區的聯盟
附錄2 世界均勢
參考文獻
譯後記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給同學買的,沒有看!習俗的專製在任何地方對於人類的進步都是一種持久的障礙,因為它總是不斷地反對誌在發現優於習俗之物的那種氣質,根據不同的情況,該氣質或被稱為自由精神,或被稱作進步或改良精神。進步精神並不總是同於自由精神,因為它可能會將進步之事強加於未必情願的民族;而自由精神,為抵抗這類企圖,也會與反對進步者結成局部或暫時的同盟;但是進步唯一可靠和恒久的源泉卻是自由,因為隻要有自由,有多少個體,就可能會有多少個獨立的進取中心。然而,進步的原則,不管它錶現為愛好自由還是崇尚進取,其與習俗的統治權勢總是相反對,起碼含有要從那種束縛中解放齣來的意思;而進步與習俗的鬥爭,就是人類曆史主要利害關節之所在。確切地說,這個世界大部分地方都沒有曆史,因為那些地方習俗的專製都相當徹底。整個東方就是這種情形。習俗在那裏是一切事情的終審裁決,所謂的公平和正義意指與習俗相一緻;隻要以習俗為理由,除瞭醉心於權力的暴君之外,就沒有人還會想到反抗。而我們已看到它的後果瞭。那些民族必定曾經擁有過創造力;他們不可能一開始就生活在一塊物阜民豐、文化昌明的土地上,而且憑空通曉多種生活技藝,這一切都是他們自己開創的,並由此將自己造就成當時世界上最偉大最強盛的民族。而他們現在如何呢?竟成瞭異族的臣屬或附庸;而當東方民族的先祖已經擁有瞭高堂大廟之時,那些異族的祖先還在叢林遊獵穴居野處呢,隻是對那些異族來說,習俗僅僅施行瞭部分統治,自由與進步亦作為規則與之並行不悖。看來,一個民族可能會在一個相當時期的進步之後,陷入停滯;然則停滯始於何時?必是在其不再擁有獨立之個性的時候。如果相似的變化降臨到歐洲民族之上,其外在情形卻不會完全一模一樣:因為對這些民族構成威脅的習俗專製,恰恰不是靜止不變。其排斥的是立異,卻不阻止變化,隻要是所有人一同改變。我們已經廢棄瞭先祖們既定的服飾;雖然每個人的穿著仍必須與他人一樣,但款式時尚卻可以一年變上幾次。因而我們要注意的是,即使其有所變化,也隻是為瞭變而變,而不是齣於什麼美觀或便利的觀念;因為同一種美觀或便利的觀念,不會在同一時刻為全世界所摺服,也不會在另一時刻為全世界所一同拋棄。但是我們也不是隻有變化而無進步:在機械方麵我們不斷有新的發明,並一力維持,直到它被更好的發明所取代;在政治、教育乃至道德方麵,我們也未嘗不孜孜以求改進,盡管我們關於道德改進的理想主要在於勸服或強迫他人跟我們一樣。我們反對的不是進步;相反,我們還自我誇耀,說自己是古往今來最進步的民族。我們所不容者乃是個性:我們總以為隻要我們將自己變得彼此完全相同,就是做齣瞭驚人的奇跡;卻忘記瞭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不同,一般來說正是最能吸引彼此互相注意的事情,他們會因此注意到自己的缺陷及對方的優點,也會因此有結閤各自的長處而産生優於雙方任何一個的新品格的可能。我們要以中國為前車之鑒。那是一個人纔興盛並且在某些方麵極富聰明智慧的民族,以其難得的幸運,這個民族在草昧時代就有瞭一套特彆優良的風俗製度,這幾乎是一項即便最文明的歐洲人在一定限製之下也必須承認的聖哲之士開創垂範的功業。同樣令人稱奇的是,他們運用傑齣的手段,竭盡可能地將他們所擁有的聰明睿智深印在社會的每一個人心中,並且確保最富智慧的人占據尊貴顯要的高位。想必能有如此成就的民族已經發現瞭人類進步的秘密,必能使自己的行動穩居世界先列。然而恰恰相反,他們卻從此變得靜止不前,而且一停就是幾韆年;欲使其再有更進一步的改善,必得有賴於外人。使人民彼此完全一樣,用同樣的訓誡與規則支配全體人民的思想和行動,正是英國的仁愛之士所勤求緻力於之的希望,中國人在這方麵取得的成功已然超乎於此,然而他們的結果卻是如此糟糕。現代公共輿論一統天下的體製,正是中國教育和政治體係的翻版,隻不過在形式上後者是有組織的,而前者是無組織的;除非個性總是能夠成功地掙脫束縛而伸張自己,不然歐洲雖有恢宏的祖業和基督教的信仰,終將變成另外一個中國。

評分

《史記》全書130篇,五十二萬六韆五百餘字,包括十二本紀(記曆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傢(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錶(大事年錶)、八書(記各種典章製度記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對後世的影響極為巨大,被稱為“實錄、信史”,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傢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列為前“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鑒》並稱為“史學雙璧”。因此司馬遷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史聖”。與司馬光並稱“史界兩司馬”, 與司馬相如閤稱“文章西漢兩司馬”。

評分

國際關係的經典書目,學國關的要好好看看

評分

我非常喜歡這書!!!

評分

全書共有本紀十二篇,錶十篇,書八篇,世傢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記載瞭上起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約公元前3000年)下至漢武帝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韆多年的曆史。它包羅萬象,而又融會貫通,脈絡清晰,“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詳實地記錄瞭上古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麵的發展狀況。

評分

值得一看的書

評分

要不要與俄羅斯聯盟最近討論的熱,其實聯盟從來就不穩定

評分

國際關係的經典書目,學國關的要好好看看

評分

《史記》起初是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