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解剖生理临床(第8版)

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解剖生理临床(第8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贝尔 等 著,刘宗蕙,徐霓霓 译
图书标签:
  • 神经系统疾病
  • 定位诊断
  • 解剖学
  • 生理学
  • 临床医学
  • 神经病学
  • 诊断学
  • Duus
  • 医学教材
  • 神经系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02766214
版次:2
商品编码:1009035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同时包含了最新研究成果:《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解剖生理临床》(第8版)自问世以来,畅销达25年之久,累计出版27版次,已被翻译成英、法、日、俄、中等13种文字,被誉为世界医学名著。当临床前期与临床之间界限模糊时,《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解剖生理临床》(第8版)以向多专业方向延伸的方式增加其现实意义,并且一直保持着超前意识。

内容简介

Peter Duus的著作《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帮助一代又一代的医师完成了他们的职业培训。负责该版本的编写组在继承原著思想精粹的基础上,吸收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原著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和更新。
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同时包含了最新研究成果:本书自问世以来,畅销达25年之久,累计出版27版次,已被翻译成英、法、日、俄、中等13种文字,被誉为世界医学名著。当临床前期与临床之间界限模糊时,本书以向多专业方向延伸的方式增加其现实意义,并且一直保持着超前意识。
系统叙述了神经系统的解剖和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综合症:本书主要阅读对象为学生(全书贯穿了教材的临床意义)和实习医师(扼要重述了神经解剖基础)。
最新内容,精辟易懂:
系统划分章节,各章节以不同颜色标识,四色印刷。
全书采用四色解剖绘图。
新近病例,附加多幅CT和MRI图。
新增独立章节叙述神经系统的基本要素以及脑血管解剖包括脑血管病。
由于脑血管病在神经病学中占有很高的份量,所以为本书的重点。

内页插图

目录

1 神经系统的基本要素
1.1 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原理
1.2 神经细胞和突触
1.3 神经递质和神经递质受体
1.4 神经元连接
1.5 神经胶质细胞
1.6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2 感觉系统
2.1 感觉系统的周围部分和周围性反馈环路感受器
感受器
周围神经、脊神经丛和脊神经后根
外周调节环路
2.2 感觉系统的中枢部分
脊髓小脑后束和前束
后索
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丘脑侧束
其他传人性脊髓束
2.3 感觉刺激的中枢处理
2.4 感觉传导路中断的感觉缺失
3 运动系统
3.1 运动系统的中枢部分及其病变的临床综合征
运动皮质区
皮质脊髓束(锥体束)
皮质核束(皮质延髓束)
运动系统的其他中枢部分
中枢性运动传导通路的损害
3.2 运动系统的周围部分及其病变时的临床综合征
运动单位病变时的临床综合征
3.3 神经系统各节段损害的复杂临床综合征
脊髓病变综合征
脊髓传导通路和核团及周围神经病变综合征
脊髓血管病变综合征
脊髓肿瘤
神经根综合征(根性综合征)
神经丛损伤临床综合征
周围神经损伤综合征
神经肌肉接点与肌肉疾病
4 脑干
4.1 脑干的外部结构
延髓
桥脑
中脑
4.2 颅神经
起源一组成一功能
嗅觉系统(Ⅰ颅神经)
视觉系统(Ⅱ颅神经)
眼球运动(Ⅲ、Ⅳ和Ⅵ颅神经)
三叉神经(Ⅴ颅神经)
面神经(Ⅶ颅神经)和中间神经
前庭蜗神经(Ⅷ颅神经)及耳蜗和听觉器官
前庭蜗神经(Ⅷ颅神经)及前庭部分和前庭系统
迷走系统(Ⅸ、Ⅹ颅神经和Ⅺ颅神经的颅内部分)
副神经(Ⅺ颅神经)
舌下神经(Ⅻ颅神经)
4.3 脑干局部解剖
脑干的内部结构
4.4 脑干病变
血循环障碍引起的脑干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特殊的脑干血管病变综合征
5 小脑
5.1 外部结构
5.2 内部结构
小脑皮质
小脑神经核
小脑皮质和小脑神经核团的联系
5.3 小脑与神经系统其他部分的联系
小脑下脚
小脑中脚
小脑上脚
5.4 小脑的功能和小脑综合征
前庭小脑
脊髓小脑
大脑小脑
5.5 小脑疾病
小脑缺血和出血
小脑肿瘤
6 间脑和植物神经系统
6.1 间脑的位置和分部
间脑位置
间脑分部
6.2 背侧丘脑
神经核团
丘脑核团与上行和下行传导束的连接
背侧丘脑的功能
背侧丘脑损害综合征
丘脑的血管损害综合征
6.3 上丘脑
6.4 底丘脑
6.5 下丘脑
位置和分部
下丘脑核群
下丘脑的联系
下丘恼的功能
内分泌系统的神经分泌和调节
6.6 周围植物(自主)神经系统
基础知识
交感冲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
各器官的植物神经支配和功能障碍
内赃痛和牵涉痛
7 边缘系统
7.1 边缘系统结构概论
边缘系统结构的联系
7.2 边缘系统的重要部分
海马
杏仁该复合体
7.3 边缘系统的功能
记忆方式和功能
记忆功能障碍——遗忘综合征的病因
8 基底神经节
8.1 前言和术语
8.2 从种系发育过程看基底节在运动系统中的地位
8.3 基底神经节的解剖分部及其神经连接
神经核团
基底节的神经联系
8.4 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及功能障碍
基底神经节功能
基底神经节病损临床综合征
9 大脑
9.1 发育
9.2 肉眼观解剖结构和大脑分部
脑回和脑沟
9.3 大脑皮质的组织学结构
细胞层结构
9.4 髓(白)质
投射纤维
联合纤维
连合纤维
9.5 皮质功能分区
方法学
初级皮质区
联合区
额叶
较高级皮质功能和皮质损害引起的功能障碍
10 脑(脊)膜,脑脊液和脑室系统
10.1 脑(脊)膜
硬脑(脊)膜
蛛网膜
软脑(脊)膜
10.2 脑室系统与脑脊液
脑室系统的构成
脑脊液循环和吸收
脑脊液循环障碍——脑积水
11 中枢神经系统的血液供应和血管病变
11.1 脑的动脉供血
脑供血动脉的硬脑膜外走行
前、中颅窝的硬脑膜内动脉
后帧窝硬脑膜内动脉
脑供仉动脉狭窄时的吻合交通
willis动脉环
11.2 脑的静脉回流
脑外和脑内静脉
硬脑膜窦
11.3 脊髓的血液供应
脊髓动脉血管网
脊髓的静脉回流
11.4 脑缺血
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学
脑缺血的病囚、梗塞分类
缺血性中风的治疗
特殊的脑血管病变综合征
脑静脉回流障碍
11.5 颅内出血
脑(内)出血(非外伤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
11.6 脊髓血管疾病
动脉性供血障碍
静脉回流障碍
脊髓出血
参考文献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解剖生理临床(第8版)》 内容简介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解剖生理临床(第8版)》是一部系统、深入探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方法学的权威著作。本书紧密围绕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这一核心,将精密的解剖学知识、生理学原理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学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提供了详实、实用的指导。 本书的结构设计逻辑清晰,由浅入深。首先,它系统回顾了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基本解剖结构,包括大脑、小脑、脑干、脊髓、颅神经、脊神经及其自主神经系统的详细描绘。对于每一个神经结构,不仅介绍了其形态学特征,更阐述了其在功能上的独特贡献,以及与其他神经结构之间精妙的相互联系。这些基础知识是理解神经系统疾病发生机制和定位诊断的前提。 紧随其后,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涵盖了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突触传递、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语言、记忆、意识等高级神经功能。作者们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大量图表,将抽象的生理过程具象化,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正常神经功能的运作模式,从而更好地识别和分析功能紊乱所导致的疾病表现。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系统性阐述。作者们根据疾病发生的部位,将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进行了分类,并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结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专项检查以及辅助检查来精准定位病灶。 在病史采集方面,本书强调了收集详细的症状、发病过程、既往病史、家族史等信息的重要性,并指导读者如何从患者的叙述中提取关键线索。体格检查部分,则细致地介绍了神经系统检查的各个环节,包括精神状态、颅神经检查、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反射、共济运动、步态等,并详细解释了各项检查的意义和阳性体征的临床解读。 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其对神经影像学的整合运用。详细介绍了包括CT、MRI、脑血管造影、PET-CT等在内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具体应用。作者们通过大量的典型影像学图片,直观地展示了不同疾病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并教导读者如何将影像学发现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结合,从而做出准确的定位诊断。 此外,本书还涵盖了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如脑电图EEG、肌电图EMG、诱发电位EP等)以及脑脊液检查、神经心理学评估等多种辅助诊断手段,并阐述了它们在判断病灶性质、程度以及辅助定位方面的价值。 针对不同的神经系统疾病,本书提供了详尽的分析。例如,在脑血管疾病部分,详细介绍了脑梗死、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定位诊断要点,以及如何通过影像学和血管造影来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对于颅内肿瘤,本书则系统介绍了不同类型肿瘤的生长特点、临床表现、定位诊断策略,以及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方案的考虑。 在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本书深入探讨了脊髓疾病、脊髓损伤、椎间盘突出、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神经炎、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等。详细分析了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定位诊断方法,以及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本书的每一章节都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基础,力求将最前沿的诊断理念和最实用的诊断技巧传达给读者。书中穿插了大量病例分析和讨论,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剖析,帮助读者掌握复杂的诊断思路和决策过程。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解剖生理临床(第8版)》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本临床实践的宝典。它能够帮助临床医生迅速、准确地确定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从而为后续的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而言,本书提供的深厚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临床视角,也将为他们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发。无论您是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还是初露锋芒的年轻医师,本书都将是您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领域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临床应用价值,绝对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作为一个临床医生,我最需要的就是能够指导我实际工作的工具,而《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我翻看了关于癫痫的那几章,它没有仅仅罗列不同类型的癫痫,而是非常细致地讲解了不同癫痫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并将其与大脑皮层的具体功能区联系起来。例如,额叶癫痫可能表现为刻板运动、姿势异常;颞叶癫痫常伴有自动症、情感障碍;顶叶癫痫则可能出现感觉异常、失用症等。更重要的是,它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病史采集,包括发作时的具体细节、先兆、发作后状态等,以及体格检查,例如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来初步判断癫痫灶可能位于大脑的哪个部位。然后,结合脑电图、MRI等影像学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这种从临床症状出发,层层递进的诊断逻辑,对于我这种需要每天面对大量病人的医生来说,实在是太有帮助了。

评分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神经解剖生理的详尽描述,这绝对是理解疾病的基础。我之前在学习的时候,常常觉得神经解剖图谱虽然直观,但缺乏动态的生理过程的阐述,导致有时候理解病变在某个区域产生什么影响时,总感觉隔靴搔痒。而这本书,我看到它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解神经通路的传导、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机制、神经递质的功能等等,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神经系统在正常工作时的样子,这样一旦出现病变,我才能更好地理解它是如何“打断”了正常的生理活动,从而产生特定的临床症状。我尤其喜欢它将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紧密结合的叙述方式,比如在讲解视觉通路时,不仅描述了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交叉上核、外侧膝状体、视辐射、视皮层等一系列解剖结构,还详细阐述了光信号是如何在这个通路中一步步被处理和传递,以及不同环节的损伤会导致何种程度的视力障碍。这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让我感觉更有成就感,也更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评分

这本书,我几乎是抱着朝圣的心情翻开的,毕竟是“定位诊断学”的经典之作,而且是第八版,想必内容更新得相当及时,能跟上最新的医学进展。打开目录,光是那些密密麻麻的章节名,就已经让人感受到其博大精深。从最基础的神经解剖生理,到各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每一块都涉及到了。我尤其关注了关于脑血管疾病的那几章,现代医学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太快了,新的一些影像学技术、介入治疗手段等等,都可能对定位诊断产生深远影响。我期望书中能详细阐述如何结合最新的影像学发现,比如高场强MRI、CT血管造影等,来精准地定位病灶,并结合临床症状,给出最合理的鉴别诊断思路。而且,对于一些罕见但临床上却不容忽视的疾病,比如某些自身免疫性脑炎、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病等,我希望能看到详细的病理解剖特点和与之相对应的临床表现,以及如何通过精细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来逐步缩小诊断范围。这本书的篇幅和深度,足以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沉浸其中,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希望能从中获得启发,提升自己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水平。

评分

这本书在处理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疾病的定位诊断方面,也显得尤为专业。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常常是细微且渐进的,早期诊断尤其困难。我注意到书中不仅仅描述了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不稳等典型的运动症状,更深入地分析了这些症状背后所涉及的神经核团和通路的功能障碍。例如,帕金森病的“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是如何导致多巴胺水平下降,进而影响基底神经节的兴奋性,最终表现出运动障碍。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步态分析、姿势反射检查、甚至是某些特殊的临床试验,来辅助诊断。对于一些运动障碍的鉴别诊断,比如帕金森综合征与其他形式的帕金森病,它也提供了清晰的鉴别要点。这种从微观的神经通路到宏观的临床表现的完整阐述,让我对这类疾病的理解更加深入。

评分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脑肿瘤的章节印象深刻。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从来都是神经内科领域的一个巨大挑战。不同类型的脑肿瘤,其生长速度、浸润性、恶性程度都大相径庭,从而导致了多样的临床表现。这本书,则非常系统地分析了不同部位、不同类型脑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它们在影像学上的典型表现。我看到了关于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等等的详细介绍,不仅包括了它们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更重要的是,它将其与患者在不同时期的临床症状紧密联系起来。例如,额叶的肿瘤可能导致性格改变、行为异常;顶叶的肿瘤可能引起感觉、运动障碍;小脑的肿瘤则常常表现为共济失调、步态不稳。书中的配图,尤其是那些高质量的MRI和CT影像,让我能够直观地看到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它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和侵犯。这种图文并茂的讲解,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

评分

总体而言,这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语言精练,内容详实。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将其与我日常遇到的病例进行对照。书中的大量病例分析和图表,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医学概念。我尤其喜欢它在描述疾病时,所采用的“由表及里”的叙述方式,先从临床症状入手,然后逐步深入到神经解剖、生理病理,最后回到诊断和鉴别诊断。这种层层深入的讲解,能够帮助我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仅仅是记住知识点,更能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坚信,通过深入学习这本书,我一定能够大幅提升自己在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评分

在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复杂且容易混淆的疾病,比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给出了非常清晰的鉴别诊断思路。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发热、精神状态改变的病人,需要鉴别是脑膜炎、脑炎,还是脑脓肿,甚至是某些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这本书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出色,它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以及在不同脑部区域发生的感染可能引起的特异性症状。比如,脑脓肿在形成过程中,常会伴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并且在影像学上可能呈现出特征性的环形强化。而病毒性脑炎,则可能更多地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甚至癫痫发作。它还指导读者如何通过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来获取关键的病原学线索,例如白细胞计数、蛋白、糖、革兰氏染色、培养等指标的分析。这些具体的指导,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读书,更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如何一步步拨开迷雾,找到疾病的根源。

评分

我必须提及书中对于头痛和眩晕的诊疗部分。这两个症状,在临床上极为常见,但病因却多种多样,常常让基层医生感到棘手。这本书,则非常有条理地将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和眩晕进行了分类,并给出了相应的定位诊断思路。对于头痛,它区分了原发性头痛,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以及继发性头痛,如脑血管病、颅内占位性病变、感染等引起的头痛。对于眩晕,则详细介绍了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的区别,并结合了眼震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辅助手段,指导如何鉴别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后循环缺血等。这种将症状与病因、病位紧密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在面对这些看似复杂的症状时,能够更有方向感,也更有信心去寻找疾病的根源。

评分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关于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章节中,也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我之前一直觉得,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更多地依赖于电生理检查,比如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但是,这本书并没有忽略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它详细讲解了周围神经的解剖结构,以及不同神经的分布和功能。然后,将各种周围神经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坐骨神经痛等,与神经损伤的具体部位和程度联系起来。例如,正中神经在腕管处的卡压,会引起拇指、食指、中指麻木和无力。而坐骨神经的损伤,则可能导致下肢疼痛、麻木和肌力下降。书中还强调了如何通过精细的神经系统检查,比如肌力、肌张力、感觉、腱反射等,来定位受损的神经,并与电生理检查结果相结合,做出最准确的诊断。

评分

这本书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它并没有停留在对现有知识的罗列,而是展现了一种动态的学习和发展的视角。我注意到在一些章节的讨论中,作者会提到一些前沿的研究进展,或者对一些经典的诊断方法进行了更新和修正。这表明作者并非仅仅是陈述教科书上的内容,而是积极地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融入其中。例如,在探讨某些疑难杂症的定位诊断时,它可能会提及一些新型的影像学技术,或者基因检测的应用,这些都为我们理解疾病提供了新的维度。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让我感到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在不断探索医学前沿的“引路人”,它鼓励我们要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评分

好好学习

评分

经典神经科书,正在努力读

评分

搞活动买的,很划算哈,还没看呢,应该是正版,比书店划算多了,下次再来

评分

书的材质很好,好好增长知识,哈哈

评分

非常好。帮朋友买的。朋友选的。很满意 很好很好

评分

正版没毛病,通俗易懂值得拥有,嗯,不错,好评

评分

不错不错,东西很好。。。

评分

书没有破损,包装还是可以的,内容还没仔细看。一直想看,现在终于买到了!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很丰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